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当它们直接进入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与它们对抗的物质。前者称为抗原,后者称为抗体。抗原有两个基本特性:(1)能使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2)能和已形成的抗体进行反应。对于上述的这两种基本特性,不同抗原在程度上常常是不相同的。有些物质虽然能和已形成的抗体进行反应,但它们本身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圆二色谱,椭圆偏振术及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了疏水表面对牛血清清蛋白二级结构的诱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处于不同阶段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而呈现不同的二级结构特征。初始阶段吸附的BSA分子丧失有序结构,形成以无规卷曲为主的二级结构。中间阶段吸附的BSA呈现出以β结构为主的二级结构。而后期吸附的BSA分子保存了大部分α螺旋结构。作者认为疏水表面对BSA二级结构的诱导与表面的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声和高压处理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牛血清白蛋白经过超声和高压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以及自由基清除剂对其结构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细胞破碎和乳化蛋白时超声和高压处理对蛋白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BSA溶液经过超声和高压处理,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光散射(DLS)、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ondenaturing SDS-PAGE)以及园二色谱(CD)等手段检测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发现超声使BSA严重聚集,加入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减少聚集的产生.而高压处理后的BSA未出现聚集,但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结论:超声和高压这两种处理方法对蛋白损伤机理不同,所以选择合适的破碎方法要根据蛋白自身的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4.
超声和高压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牛血清白蛋白经过超声和高压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以及自由基清除剂对其结构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细胞破碎和乳化蛋白时超声和高压处理对蛋白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BSA溶液经过超声和高压处理,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光散射(DLS)、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ondenaturing SDS PAGE)以及园二色谱(CD)等手段检测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发现超声使BSA严重聚集,加入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减少聚集的产生。而高压处理后的BSA未出现聚集,但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结论:超声和高压这两种处理方法对蛋白损伤机理不同,所以选择合适的破碎方法要根据蛋白自身的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5.
以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蛋白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在50℃、60℃和70℃下热处理0至30min,探讨了湿热处理对刺芹侧耳蛋白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刺芹侧耳蛋白的疏水性先升高后降低(P<0.05),总巯基含量先降低后升高(P<0.05),此外,刺芹侧耳蛋白二级结构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和热重分析技术分别测定了结合有不同脂肪酸的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水合值R、热变性温度T_D及变性焓ΔH_D。实验结果表明,在任一实验相对湿度下,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均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简称BSA)的水合值增加,其增加程度因脂肪酸的种类而异;在低相对湿度下,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对BSA的热变性起敏化作用即使T_D降低;而在高相对湿度(例97%)及水溶液状态下,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对BSA的热变性起保护作用即使T_D增加,其影响程度为月桂酸>油酸>硬脂酸。月桂酸和油酸使BSA的ΔH_D增加,硬脂酸使其ΔH_D降低。实验还表明脂肪酸与低温吸热峰的出现无关。  相似文献   

7.
探究了储藏期下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不同储藏时间的大豆蛋白分别进行了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凝胶质构性质的测定,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大豆蛋白二级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大豆蛋白的羰基含量逐渐上升,表面疏水性逐渐下降,蛋白二级结构含量改变,大豆蛋白凝胶强度和凝胶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储藏期内大豆蛋白发生了氧化反应,导致大豆蛋白结构发生改变,最终使其凝胶性质下降。  相似文献   

8.
沼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沼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为沼气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比栽培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沼肥对菜园土壤密度、pH值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沼肥使土壤密度下降9.7%、铵态氮增加60.5%、速效磷增加85%、速效钾增加225%、有机质增加30%.田间试验结果,施用沼肥组作物增产15.6%,并且产品品质也有提高,VC含量提高18.6%、硝酸盐含量降低30.3%.结论:沼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营养结构,明显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湿度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罗维  陈同斌 《生态学报》2004,24(11):2656-2663
水分是堆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 ,也是堆肥中重要的工艺控制参数。弄清湿度对堆肥微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对于优化堆肥工艺参数、提高堆肥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堆肥湿度研究的动态 ,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大量的研究表明 ,湿度低于 4 5 %或高于 6 5 %都不利于堆肥处理。湿度太高会导致堆料的压实度增加、FAS减少、透气性能降低 ,从而导致堆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堆肥升温困难、有机物降解速率降低、堆肥周期延长。湿度过低 ,水分会限制堆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导致微生物活性下降、堆肥腐熟困难。由于鼓风、散热、水蒸发等会使堆体内存在湿度的空间变异 ,也会降低堆肥效率和堆肥产品的质量。另外 ,堆肥湿度还影响堆肥的保肥能力。由各文献得出结论 ,堆肥的最佳湿度范围一般为 5 0 %~ 6 0 %左右  相似文献   

10.
亚麻籽蛋白(flaxseed protein isolate,FPI)作为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本研究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得到蛋白质含量为90.8%的亚麻籽蛋白,分析不同超声乳化条件(40%功率,超声有效时间2、6、12、18、24、30 min)对含有大豆油的两种不同浓度(0.5%、1.0%,w/w)的亚麻籽蛋白稳定乳液的理化性质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发现在超声乳化30 min后乳液具有较小液滴尺寸,乳液的绝对Zeta(ζ) 电位值最高,显示出最佳的粘弹性。同时,相比低浓度蛋白乳液,高浓度蛋白稳定乳液显示出良好的液滴尺寸分布特征和更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超声乳化处理30 min可明显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及凝胶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RGS)作为G蛋白信号转导途径的负调控因子,在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和有性生殖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真菌中RGS蛋白类型与其理化性质及特征的关系,为今后深入开展不同真菌中具有不同类别RGS的功能解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法]前期对模式生物、病原菌、非致病菌等49个真菌中229个RGS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糖基化对TNFR-Fc融合蛋白结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经N-糖酰胺酶F(PNGase F)切除TNFR-Fc融合蛋白所连的糖链,用SEC-HPL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方法分析N-糖基化和去糖基化后重组蛋白的结构变化,通过加速稳定性实验和毛细管电泳检测对比其酶切前后稳定性变化,其生物活性的差异经细胞杀伤实验进行比较。结果:去糖基化后TNFR-Fc融合蛋白质分子质量略有降低,其构象、荷电性质及生物活性没有明显差异;然而切除N-糖链,TNFR-Fc二聚体的稳定性降低,蛋白质降解物明显增加。结论:去N-糖基化对TNFR-Fc的构象、荷电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会影响TNFR-Fc融合蛋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胡杨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空间和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理化性质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壤与微生物之间关系是当前生态学和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大小胡杨树冠下少有植物生长的区域,测定距离树干不同位置(距离大胡杨树干0-3 m和3-6 m,距离小胡杨树干0-3 m,以及距离大小胡杨树干至少9 m以上;分别简写为DB0-3 m,DB3-6 m,DS0-3 m和CK)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之后运用微生物群落组间差异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胡杨树冠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分布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4个采样位置,细根生物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总盐均在DB0-3 m最高,DB3-6 m居中,DS0-3 m和CK的含量最低(DB0-3 m≥DB3-6 m≥DS0-3 m≥CK)(P<0.05)。DB0-3 m的这些理化性质的含量分别是DS0-3 m的3.97、1.13、3.71、3.03、1.49和1.95倍;相反,土壤容重在4个采样位置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2)纲水平上,丰度排名前十的细菌和真菌分布组成在4个采样位置明显不同。细菌方面,Rhodothermia和γ-变形菌纲为DB0-3 m的优势纲(相对丰度为0.27和0.28),拟杆菌纲为其他3个位置的优势种(在DB3-6 m、CK和DS0-3 m的相对丰度为0.37、0.26和0.26)。真菌方面,粪壳菌纲为DB0-3 m和DS0-3 m的优势纲(相对丰度为0.27和0.10)。座囊菌纲为DB3-6 m和CK的优势纲(相对丰度为0.09和0.16);(3)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在4个采样位置存在显著差异。DB0-3 m的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和DB3-6 m较相似, DS0-3 m和CK的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较为相似;(4)典范对应分析与Spearman分析结果表明,胡杨树冠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受到土壤盐分、细根生物量、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影响。其中,土壤盐分的影响最大。综合可知,在胡杨树冠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于胡杨树干下不同距离的位置上存在差异,它是胡杨和土壤之间物质交换、营养流动及微生物的生境选择共同作用的后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在空间上的变化,可以负向影响树冠下幼苗的萌发和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负向作用使得胡杨树冠下少有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树种选择是林下山参护育成败的关键,研究树叶凋落物对人参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旨在为林下山参护育选择适宜林地及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添加5.0 g色木槭Acer mono.Maxim.var.mono(A)、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B)、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C)、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D)、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E)树叶凋落物到土壤中,种植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后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树叶处理后人参土壤性质发生改变,土壤p 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壤5.91(P0.05),土壤全氮、速效氮磷、微生物碳氮在所有树叶处理中显著增加(P0.05),而土壤容重、速效钾和C/N在添加树叶处理中降低。18个土壤样品基因组,经16S和ITS1测序分别得到6064和1900个OUTs。其中细菌涵盖了42门、117纲、170目、213科、225属,真菌涵盖了24门、98纲、196目、330科、435属。不同树叶处理人参土壤细菌和真菌地位发生改变,细菌Proteobacteria是树叶分解的关键微生物,添加树叶后其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细菌Bacteroidetes和真菌Basidiomycota可能是区别阔叶林和针叶林树种的关键微生物,针叶林中含量显著低于阔叶林(P0.05),而真菌Ascomycota是针叶林分解的关键微生物。进一步从不同分类水平上得到特定树叶凋落物的特异细菌和真菌。典型相关分析(CDA)表明细菌Bacteroidetes、Chloroflexi、Actinobacteria及真菌Basidiomycota、Zygomycota、Chytridiomycota及Ascomycota的位置及多样性的改变均与土壤因子SMBN、TN、AP、SOC、AK、C/N、p H有关。综上所述,添加不同树叶后不仅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同时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不同树叶处理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导致人参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本结果对于林下参选地和农田栽参土壤微生物改良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新型碳青霉烯类抗菌素厄他培南(ertapenem, ERT)与人血清清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体外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特性。模拟生理条件下,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ERT与HSA相互作用机制,荧光光谱实验中,Kq 值远大于2.0×1010 L·(mol·s)-1,ERT对HSA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 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ERT与HSA的相互作用表现为静态结合过程。HSA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轻微红移,说明HSA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ERT与HSA的分子结合距离r值较小,说明发生能量转移现象。同步荧光技术解析出ERT对HSA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使色氨酸残基周围的微区构象及结合位域的疏水性发生改变。荧光相图技术解析出ERT与HSA相互反应呈线性,说明HSA构象型态的变迁为“二态”模型。HSA与ERT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及分子模拟技术建立ERT-HSA结合模型,表明ERT与H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兼有氢键作用力的存在。荧光偏振定量证明,HSA与ERT相互作用过程中生成了非共价复合物。光谱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其结果可为研究ERT与HSA相互作用本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粪臭素与胃蛋白酶的结合作用。观测到粪臭素使胃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Stern-Volmer淬灭曲线显示,粪臭素对胃蛋白酶的荧光淬灭很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淬灭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荒漠化草原为对象,设置添加0、1.75、3.5、7和14 g N·m-2·a-1 5个氮素水平,研究了施氮对该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导致表层(0~10 cm)和下层(10~20 cm)土壤中总氮、NO3--N、NH4+-N和有效氮的累积,土壤pH下降,对土壤有一定的酸化作用.施氮明显抑制了土壤酶活性,且不同酶活性在氮素投加水平、土层深度和年际间有所差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氮素水平、土壤pH及土壤水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笑  王帅  滕明姣  林小芬  吴迪  孙静  焦加国  刘满强  胡锋 《生态学报》2017,37(15):5146-5156
不同生态型蚯蚓的取食偏好和生境有所差异,因此蚯蚓的生态型差异可能关乎其对土壤性质的不同影响;有关不同生态型蚯蚓对土壤性质尤其是微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蚯蚓生态功能的作用机制。在野外调控试验的第4年采集土壤,研究了牛粪混施和表施处理下内层种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和表层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受到蚯蚓种类和牛粪施用方式的影响。牛粪表施时,两种蚯蚓均显著降低了菌根真菌、真菌生物量和原生动物生物量(P0.05);牛粪混施时,不同蚯蚓的影响有所差异,威廉腔环蚓明显增加了菌根真菌、真菌生物量和放线菌生物量,而赤子爱胜蚓的作用不明显。此外,两种蚯蚓均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p H、矿质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水平,但提高幅度取决于蚯蚓种类和牛粪施用方式。冗余分析表明蚯蚓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团聚体稳定性、p H、速效磷、矿质氮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附子多糖FⅠ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附片经热水抽提、Sevag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C32柱层析分离,再通过Sephadex G-20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一种纯白色粉末状多糖,糖含量为97%,平均分子量为2.6×105,熔点为270℃.经完全酸水解、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为葡聚糖.  相似文献   

20.
苦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硫酸铵分级分离,假配基亲和层析和SephacrylS-100分子筛层析等方法,从苦瓜籽中获得核糖体失活蛋白(RIP).经SDS-PAGE、PAGE、IEF和PAS方法分析均表明为单一蛋白着色带或单一糖蛋白着色带.根据SDS-PAGE和Sephadex G-150分子筛层析结果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4,经IEF-PAGE结果计算其pI为8.9~9.0.对无细胞系统中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活性明显,其IC50为5.3×10- 10 m ol/L左右.体外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人肝癌细胞、Vero、SP2/0、3T3、Kb、Navana 等肿瘤细胞株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完整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却毒性极小.因此,上述实验结果为该RIP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有可能开发成免疫毒素的高效弹头药物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