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内含高滴度的e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获得两株分泌高滴度既抗-HBe又抗-HBc的双特异性杂交瘤细胞系。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抗体滴度为100~1000以上;免疫腹水中的抗体滴度为8万至10万以上,均属IgG2a亚类。细胞在实验室连续传代二年多,仍保持高效分泌抗体能力。此单克隆抗体与HBeAg或HBcAg的结合可被抗-HBc或抗-HBc阳性血清所抑制,竞争抑制率在85.9%~96.8%之间。用此单克隆抗体与HBe的β型单克隆抗体和抗HBc的α型单克隆抗体配对,可组装成检测HBeAg/抗-HBe和抗-HBc的诊断试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抗SARS-CoV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鉴定其识别表位,首先在E.coli中表达了人类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和OC43(HCoV-OC4)N蛋白,用Western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了4株抗SARS-CoVN蛋白单克隆抗体(1-1C2、1-1D6、2-8F11和2-2E5)与HCoV-OC43和HCoV-229E及其N蛋白的交叉反应情况,而后应用12种重组截短型SARS-CoVN蛋白对上述4种单克隆抗体的识别表位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显示:(1)在4株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中,1-1C2、1-1D6和2-2E5不与HCoV-OC43和HCoV-229E及其N蛋白发生交叉反应,为SARS-CoVN蛋白特异性抗体;(2)2-8F11、1-1D6和2-2E5针对的抗原表位位于SARS-CoVN蛋白的aa30-60,1-1C2针对的抗原表位则位于SARS-CoVN蛋白的aa170-184。这一研究为阐明SARS-CoVN蛋白的免疫学特征,建立特异性免疫诊断技术和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鉴定其识别表位,首先在E.coli中表达了人类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和OC43(HCoV-OC4)N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了4株抗SARS-CoV N蛋白单克隆抗体(1-1C2、1-1D6、2-8F11和2-2E5)与HCoV-OC43和HCoV-229E及其N蛋白的交叉反应情况,而后应用12种重组截短型SARS-CoV N蛋白对上述4种单克隆抗体的识别表位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显示(1)在4株抗N蛋白单克隆抗体中,1-1C2、1-1D6和2-2E5不与HCoV-OC43和HCoV-229E及其N蛋白发生交叉反应,为SARS-CoV N蛋白特异性抗体;(2)2-8F11、1-1D6和2-2E5针对的抗原表位位于SARS-CoV N蛋白的aa 30-60,1-1C2针对的抗原表位则位于SARS-CoV N蛋白的aa 170-184.这一研究为阐明SARS-CoVN蛋白的免疫学特征,建立特异性免疫诊断技术和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材料.  相似文献   

4.
应用我室自1988年5月以来建立的抗乙型肝炎e抗原两个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和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组装成检测HBeAg/抗HBe的酶联免疫试剂(简称Mo-noLISA)。测定了该试剂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并与用日本单克隆抗体和血清e抗原组装的类似的EIA试剂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种试剂检测92份乙肝病人血清e抗原和38份血清e抗体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7.8%和100%。用两种试剂同时滴定一份已知HBeAg阳往和一份抗-HBe阳性的血清,证明两者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重复性试验证实,该试剂的重复率为100%。由此证明,用抗-HBeMcAb和基因工程抗原组装的诊断试剂,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且无传染性。这不仅为诊断试剂原材料的更新提供了丰富的来源,而且将该类试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84年开始研究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单克隆抗体(McAb),得到2株杂交瘤母细胞系,经过再克隆获得6株能连续传代,稳定分泌抗HBcAg的细胞亚系,结果如下: 1.McAb组织培养上清液的ELISA滴度为1:40-1:160,腹水为1:10,000-1:100,000。 2.McAb与黑龙江省站,上海传染病总院从人肝脏分离的HBcAg和北京236部队研制  相似文献   

6.
前文分别报道了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侏(RMVsh)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根据它们在不同免疫反应中的特性,将它们分为两组,分别识别性质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本文采用修改的Friguet方法测定了各组内各单克隆抗体之间的增值反应(Additivity Reaction)特性,并分析了它们识别抗原决定簇的特性。村料与方法一、病毒及单克隆抗体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及其单克隆抗体1H2、7H1、10H1、11H2、12H3、17H6、29H1来源、制备和特性见前文报道。二、抗原饱和曲线的测定抗原饱和曲线测定采用间接ELISA办法,抗原浓度为2μg/ml。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preS抗原决定簇与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preS抗原决定簇片段与核心抗原进行融合,分别构建了在核心抗原中间对应第75~83位氨基酸之间的融合及在核心抗原羧端对应第156位氨基酸处的融合,并在tac启动子的控制下于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均被表达,其单体分子量大小与推算值一致.电镜观察和CsCl密度梯度超离心测定都表明融合蛋白能形成颗粒,其密度略小于天然的HBc颗粒。初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能产生高滴度的抗-preS1抗体,表明PreSl(21~47)在核心抗原elloop区的融合能大大提高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天花粉蛋白分子的抗原决定簇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抗原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用天花粉蛋白作抗原,制备了16株分泌抗天花粉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包括5株IgE杂交瘤细胞系。用这些单克隆抗体同天花粉蛋白进行抗体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16种单抗之间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竞争,竞争率从0—100%不等。按照竞争的情况,16种单抗可以分成4个不同的组,即TE 1,1B 1,3A 12,4B 5组,分别识别4个可区分开的抗原决定簇区。值得注意的是TE1组包括了所有5种IgE单克隆抗体(以及另外两种IgG 1单克隆抗体),这一结果提示TE1组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区可能以某种方式介入了小鼠IgE抗体应答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抗尿激酶单克隆抗体识别相应抗原决定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血栓。为了有效地用单克隆抗体亲和柱纯化尿激酶,我们对一组抗尿激酶单克隆抗体识别相应抗原决定簇的特性进行了研究。Western Blotting试验表明:S_(13)、S_(26)、N_(14)、N_(30)、N_(17-2)、N_(34)、N_(36)七个单克隆抗体主要抗54000道尔顿的高分子量尿激酶(HUK)。除N_(30)外,其余抗体还同时不同程度地抗33000道尔顿的低分子量尿激酶(LUK)。N_(30)除识别HUK外,还识别分子量为18000道尔顿的多肽链。竞争性结合试验证明:七个单克隆抗体分别抗五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但它们都不抗尿激酶的活力中心。  相似文献   

10.
抗丙肝病毒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获得的丙肝病毒(HCV)核心蛋白抗原与鼠血清白蛋白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4株稳定分泌抗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该4株McAbs与免疫抗原及核心区C33肽、CP9、CP10抗原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与HCV NS3、NS4、NS5无反应,在竞争ELISA中,对HCV-IgG阳性血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株McAbs中3株为IgG2  相似文献   

11.
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有稳定病毒基因组、调控病毒复制及细胞状态的特殊作用。鼠肝炎病毒(murine hepatitis virus,MHV)为乙型冠状病毒属的原型病毒,是研究冠状病毒N蛋白功能的经典模型。本研究用去污剂处理鼠冠状病毒粒子暴露N蛋白,另用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N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两类抗体均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与甲型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的N蛋白无交叉反应。原核表达缺失突变的N蛋白分析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2E6识别的鼠冠状病毒N蛋白抗原决定簇完全一致,位于N端结构域(N-terminal domain,NTD)C端与SR之间的58个氨基酸残基内。此外,基于单克隆抗体2E6的ELISA及免疫荧光法能检测到感染细胞中和培养上清液中的N蛋白组分,且其含量与病毒复制的滴度一致。这些结果表明,鼠冠状病毒复制过程中粒子与细胞中的N蛋白可能维持相似的结构,使NTD与SR之间的部分氨基酸残基一直暴露在表面,从而形成了优势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2.
利用酵母展示系统确定空间构象性抗原表位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展示系统是研究可溶性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有效系统.利用酵母展示系统可以简单快速地研究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充分利用此系统的优势,在确定空间构象性的抗原决定簇方面发展出新的应用.利用酵母同源重组把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序列中的不同肽段以及不同点突变体展示在酵母表面,并用3个抗MIF单克隆抗体10C3,2A12和4E10分别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抗体与抗原突变体的结合.用酵母展示方法确定了MIF上与3个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序列,从而建立起一个简便可靠的确定空间构象性抗原决定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抗鸡新城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4年开始以鸡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F48E8为抗原,研究抗鸡新城疫病毒单克隆抗体,得到两株杂交瘤细胞系:NDV-Hy-23和NDV-Hy-33。经3次克隆后,这两株杂交瘤细胞系均能稳定地分泌高滴度抗鸡新城疫病毒特异抗体,培养上清中McAb的免疫荧光滴度为1:50~1:100,小鼠腹水中Mc-Ab的免疫荧光滴度为1:100,000~1:1,000,000。免疫扩散试验证明:NDV-Hy-23分泌小鼠IgG1型抗  相似文献   

14.
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收集了自病人及各种动物分离到的40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用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抗原分析,发现大多数省市分离的EHFV株能与MA25-1 McAb起反应,但湖北、湖南分离的EHFV不与之起反应,而该McAb对EHFVA9株抗原的滴度为1/2560。实验还发现,湖北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Q25、J173。WP43和从江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A24和HA1018在抗原性上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一种一类传染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FMDV)。FMDV衣壳蛋白VP1含有中和性抗原表位。本研究合成了编码O型FMDVVP1蛋白中和性抗原表位的双拷贝DNA片段,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以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然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出了大小约为33kDa的GST融合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分析证实,重组蛋白可以被O型FMDV抗血清所识别。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豚鼠制备高免血清,ELISA检测表明,免疫后的豚鼠血清抗体滴度可达1∶20560以上。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制备口蹄疫抗原和高免血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两株针对HAFP分子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鉴定HAFP酶解片断的抗原抗体反应性质,并同完整HAFP分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酶解片断上失去了一株单克隆抗体所对应的分子部份,完整保留着另一株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决定簇,从而证实HAFP分子某些抗原结构之间具有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5株广谱特异性抗H5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和酶联免疫渗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一种适于现场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抗原快速检测试剂H5-HA(Ag)Dot-ELISA。该试剂对41株代表当前亚洲地区流行的各种遗传变异亚系H5N1禽流感病毒检测均为阳性,对多数毒株的分析灵敏度优于0.1个血凝滴度(HA titer),其中部分优于0.01个血凝滴度;比较该试剂与早期开发的同类ELISA试剂,发现前者对后者未能检出的H5N1新变异株检测均为阳性;利用该试剂和商品化Directigen Flu A(BD)试剂检测两株H5N1病毒株,提示前者灵敏度高于后者;该试剂对一株H5N1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与标准RT-PCR相当;该试剂对24株非H5亚型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显示出良好特异性。以上结果提示,此研究建立的H5N1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在H5禽流感现场检测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含乙脑疫苗株SA14-14-2株E蛋白基因主要抗原片段)的基础上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表达,该片段长1113bp,编码371个氨基酸残基,将其亚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以电穿孔法转化酵母X-33,用Zeocin平板筛选重组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后,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由于糖基化不同,所表达产物有两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kDa和50kDa,表达量较高,约为290mg/L,经Western印迹验证,有较好的抗原性.在ELISA试验中,我们直接以PBS透析后的酵母上清包被,能够很明显地区分出乙脑阴阳性血清,与RT-PCR检测的相符率达95%,为制备JEV的诊断抗原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组鼠疫菌F1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用pET42(b+)质粒在大肠杆菌DE3中表达鼠疫菌F1抗原。经分析rF1抗原基因序列与天然F1抗原结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电泳扫描测其表达量为25%:W estern B lot结果表明,rF1抗原可与F1特异性抗体相互作用,具有天然F1抗原的活性。用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rF1抗原免疫BALB/c小鼠,在其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F1抗体。  相似文献   

20.
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含乙脑疫苗株SA14-14-2株E蛋白基因主要抗原片段)的基础上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表达,该片段长1113bp,编码371个氨基酸残基,将其亚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以电穿孔法转化酵母X-33,用Zeocin平板筛选重组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后,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由于糖基化不同,所表达产物有两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4kDa和50kDa,表达量较高,约为290mg/L,经Western印迹验证,有较好的抗原性.在ELISA试验中,我们直接以PBS透析后的酵母上清包被,能够很明显地区分出乙脑阴阳性血清,与RT-PCR检测的相符率达95%,为制备JEV的诊断抗原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