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行PCI术后患者心肌酶影响及一年随访事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的1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5),两组均采用PCI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肌血流灌注指标,心肌酶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8%(65/68)vs75.38%(49/65)](P<0.05);TIMI3级、TMPG3级及无复流/满血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64%(12/68)vs40.00%(26/65),26.47%(18/68)vs46.15%(30/65),7.35%(5/68)vs27.69%(18/65)](P<0.05); LDH、CK、CK-M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7.38±21.90)U/L vs(253.75±26.37)U/L,(166.38±19.32)U/L vs(389.75±52.03)U/L,(121.58±15.86)U/L vs(162.60±18.75)U/L](P<0.05);一年随访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8/68)vs36.92%(24/65)](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可有效改善行PCI术后患者血流灌注,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功能,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疼痛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8月到2022年5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下肢静脉曲张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泡沫硬化组各30例。联合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泡沫硬化组给予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观察与记录患者疼痛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的疼痛VAS评分都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泡沫硬化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血清缓激肽(BK)、P物质(SP)含量都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泡沫硬化组(P<0.05)。两组术后1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都低于术前1 d(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泡沫硬化组(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为100.0 %,明显高于泡沫硬化组的86.7 %(P<0.05)。结论:相对于泡沫硬化,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循环运动系统对老年脑卒中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64例,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使用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上肢功能评定(STEF)评价肢体患者功能,使用平衡量表(BBS)和Fuglg-Meyer平衡量表(FM-B)评价患者平衡能力,使用自拟认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1)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3.75 % vs 75.00 %,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和STEF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和FM-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BBS和FM-B评分均显著增高,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BS和FM-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均升高,并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循环运动系统对老年脑卒中后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精密可控负压吸引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PSP患者12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60例。给予对照组微创胸腔常规闭式引流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精密可控负压吸引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6 h、1 d及3 d的疼痛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 d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 h、术后1 d以及术后3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精密可控负压吸引术治疗PSP的疗效肯定,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氧化应激反应,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40)、局部麻醉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对比分析三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疼痛阈值(VAS值)、疼痛总分(PRI)与疼痛强度(PPI)、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以及采取自控镇痛、止痛药的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5.00 %,局部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7.50 %,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2.50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全身麻醉组显著优于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P<0.05)。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后的VAS值、PRI和PPI值、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患者(P<0.05)。全身麻醉组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止痛的概率为1.67 %,局部麻醉组为30.00 %,硬膜外麻醉组为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氨磷汀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hGM-CSF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氨磷汀治疗,rhGM-CSF组接受rhGM-CSF漱口液漱口联合静脉滴注氨磷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后口腔黏膜炎评分、疼痛评分、吞咽功能、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结果:(1)rhGM-CSF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6.67 %和90.00 %,均高于对照组6.67 %临床治愈率和70.00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2)治疗后,rhGM-CSF组口腔黏膜炎评分、疼痛评分、吞咽功能、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rhGM-CSF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外周血CD4+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CD8+T淋巴细胞亚群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rhGM-CSF漱口液联合静脉滴注氨磷汀治疗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临床疗效更优,有助于减轻患者外周血炎症反应,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ISCI后并发NP患者1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rTMS治疗)和研究组(n=57,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电针疗法),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疼痛改善、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现实疼痛指数(PP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β-EP)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联合rTMS治疗ISCI后NP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评价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T2DM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常规基础治疗)和联合组(常规基础治疗+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各40例。检测两组的血糖、血脂指标,计算IR指数(HOMA-IR),并通过超声测定IMTc。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血糖(FPG和HbA1c)、血脂(TC、TG、LDL-C和HDL-C)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联合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HOMA-IR明显下降、HOMA-?茁显著升高(P<0.05),而联合组下降/升高幅度更大,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IMTc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联合组IMTc值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92.50% vs. 72.5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低(2.50% vs. 15.00%,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提升T2DM的治疗效果,改善糖脂代谢及?茁细胞功能,减少IR及IMTc值,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腹针疗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对焦虑、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平行对照原则把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治疗观察4周。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低,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便秘、嗜睡、头晕、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 %,对照组为21.7 %,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针疗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能促进缓解焦虑抑郁症状还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百乐眠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对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以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117例,将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和研究组(n=59,百乐眠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多导睡眠图(PSG)参数、神经递质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2%(55/59),高于对照组的79.31%(46/58)(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P物质(S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经百乐眠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后,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使用微血管减压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睡眠情况,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3.35±0.31)分、(7.02±0.81)分比(5.68±0.57)分、(8.45±0.92)分](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8.22)分比(68.98±6.51)分](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MVD)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TN患者124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MVD组及PBC组各62例,两组分别行对应手术,随访18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MVD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分别大于PBC组(均P0.05)。MVD组治疗后完全无痛的比例显著高于PBC组,轻度复发的比例显著低于PBC组(均P0.05)。MVD组的麻木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PBC组(均P0.05)。结论:MVD术式与PBC术式在治疗PTN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MVD术后无痛和并发症情况较好,而PBC创伤较小,较适合高龄体弱而无法耐受较大手术者,临床治疗时应合理地选用相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接受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患者接受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生活质量满意指数(LSIB)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4、7、14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LSIB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4、7 d的ISI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缓解疼痛和失眠的效果显著优于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50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12年前采取常规MVD手术方法(MVD组,n=22),2012年后采取改良MVD的手术方法(改良MVD组,n=28)。MVD组采用传统MVD对三叉神经根进行全程减压,即沿首次切口入路,依次切开皮下、肌筋膜,充分分离骨窗边缘的瘢痕组织,适当扩大骨窗直至硬脑膜充分暴露。切开硬膜,锐性分离蛛网膜后探查Meckel腔至神经出脑区(REZ),仔细探查三叉神经全段,分离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以及首次手术置入的Teflon垫棉,对三叉神经进行全程减压。改良MVD组在此基础上,探查三叉神经颅内段及其周围结构,解剖三叉神经脑干延伸段,垫开小脑上动脉对三叉神经脑干延伸段的压迫。比较两组术后缓解率、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改良MVD组术后缓解率为100.0%,显著高于MVD组72.7%(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VD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MVD组22.7%(P0.05)。结论:MVD术中三叉神经根全程减压联合脑干延伸段减压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58例患者,在三维CT引导下采用通过BrainLAB手术计划系统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术中根据疼痛分布范围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疗效,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8例患者的穿刺手术均成功,术后1d、3d、6d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1周后58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l例患者偶然出现疼痛,但无需服用药物处理,共显效54例;4例患者疼痛有所减轻或疼痛发作频率降低,但仍需服用药物,或服用药物剂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疼痛无改善或者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仅1例。总有效例数为57例,总有效率达98.26%。术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在术后均有所缓解。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共15例,均未明显影响手术效果。结论:CT引导可以较为准确的进入穿刺部位,使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手术更加顺利,达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乒乓球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疼痛敏感点分别皮内注射A型肉毒素与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7、30、60天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睡眠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Sleep,Q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7、30、60天的VAS及Q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7、30、60天的VAS及Q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疗法可以显著减轻PHN患者的疼痛及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A percutaneous technique of selective partial trigeminal root coagulation was evaluated in the treatment of 38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rigeminal neuralgia, 1 patient with pain secondary to oral carcinoma and 1 patient with atypical facial pain. The pain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was relieved in 94.7 percent of patients. Pain was relieved in the patient with oral carcinoma, but not in the patient with atypical facial pain. There was no mortality and no permanent morbidity outside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lesion. The procedure requires only a brief hospital stay without the time, expense and hazards of open cranial surgical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疼痛性疾病,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并不明确。普遍认为压迫可导致三叉神经痛,致病原因包括血管因素和非血管因素,其次创伤也可导致三叉神经痛,常见于口腔外科手术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较多,首选药物治疗,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药物治疗初期效果明显,但很难治愈三叉神经痛,而且需要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当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患者难以耐受其副作用时,可采用外科疗法进行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科疗法主要包括无创的微血管减压术及有创的射频热凝术、球囊压迫术和甘油毁损术。近年来采用放射外科对三叉神经痛进行治疗,取得了确切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文献报道,均有一定效果。本文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认识及临床治疗进展作一回顾性综述。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脉冲射频、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106例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36例)、试验组B(35例)和试验组C(35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C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对视觉模拟评分(VAS)、夜间睡眠评分(SRSS)、疼痛程度(NRS)、不良反应及综合疗效进行统计评估。结果:治疗3天、7天、14天和1月后,与对照组A比较,B、C组患者的VAS、SRSS和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B、C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3/35)和5.71%(2/35),对照组A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8/3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使用加巴喷丁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这两种治疗方案,加巴喷丁联合射频脉冲及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MVD治疗)和研究组(n=40,MVD联合PS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围术期指标、睡眠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联合PSR治疗原发性TN,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等方面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