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使用微血管减压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睡眠情况,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3.35±0.31)分、(7.02±0.81)分比(5.68±0.57)分、(8.45±0.92)分](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8.22)分比(68.98±6.51)分](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58例患者,在三维CT引导下采用通过BrainLAB手术计划系统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术中根据疼痛分布范围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疗效,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8例患者的穿刺手术均成功,术后1d、3d、6d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1周后58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l例患者偶然出现疼痛,但无需服用药物处理,共显效54例;4例患者疼痛有所减轻或疼痛发作频率降低,但仍需服用药物,或服用药物剂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疼痛无改善或者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仅1例。总有效例数为57例,总有效率达98.26%。术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在术后均有所缓解。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共15例,均未明显影响手术效果。结论:CT引导可以较为准确的进入穿刺部位,使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手术更加顺利,达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周神经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疼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予以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K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辅助治疗顽固性膝关节炎疼痛疗效显著,创伤较小,可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6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60例患者中,行PVP治疗的患者28例纳为PVP组,行PVP联合RFA治疗的患者32例纳为联合组。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DI指数、卡式功能(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术后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观察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低于PVP组,KPS评分高于PVP组(P<0.05)。联合组骨水泥总外渗率、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率均低于PVP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基本一致。经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局部放疗、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原发肿瘤性质及确诊至转移时间在两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至转移时间≤20个月、术后无局部放疗、原发肿瘤进展迅速、脊柱外骨转移、有内脏转移(P<0.05)。结论: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但其术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50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12年前采取常规MVD手术方法(MVD组,n=22),2012年后采取改良MVD的手术方法(改良MVD组,n=28)。MVD组采用传统MVD对三叉神经根进行全程减压,即沿首次切口入路,依次切开皮下、肌筋膜,充分分离骨窗边缘的瘢痕组织,适当扩大骨窗直至硬脑膜充分暴露。切开硬膜,锐性分离蛛网膜后探查Meckel腔至神经出脑区(REZ),仔细探查三叉神经全段,分离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以及首次手术置入的Teflon垫棉,对三叉神经进行全程减压。改良MVD组在此基础上,探查三叉神经颅内段及其周围结构,解剖三叉神经脑干延伸段,垫开小脑上动脉对三叉神经脑干延伸段的压迫。比较两组术后缓解率、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改良MVD组术后缓解率为100.0%,显著高于MVD组72.7%(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VD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MVD组22.7%(P0.05)。结论:MVD术中三叉神经根全程减压联合脑干延伸段减压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脉冲射频、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106例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36例)、试验组B(35例)和试验组C(35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加巴喷丁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C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对视觉模拟评分(VAS)、夜间睡眠评分(SRSS)、疼痛程度(NRS)、不良反应及综合疗效进行统计评估。结果:治疗3天、7天、14天和1月后,与对照组A比较,B、C组患者的VAS、SRSS和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B、C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3/35)和5.71%(2/35),对照组A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8/3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使用加巴喷丁和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这两种治疗方案,加巴喷丁联合射频脉冲及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后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并阐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6月到2022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后支气管扩张51例(合并组),非结核后支气管扩张62例(非合并组),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血液学、肺功能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合并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明显高于非合并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明显低于非合并组(P<0.05)。合并组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用力呼气容积(FVC)%明显低于非合并组(P<0.05)。合并组的斑片渗出影、"树芽征"、胸腔积液、"马赛克征"等CT特征占比分别为84.3 %、72.5 %、70.6 %、62.7 %,明显高于非合并组的35.5 %、33.9 %、37.1 %、40.3 %(P<0.05)。在113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ALB与结核后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ALB都为导致结核后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结核后支气管扩张比较常见,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与肺功能下降,也使得肺部影像学特征发生改变,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血清ALB都为导致结核后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伴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型特点,旨在了解 TSC伴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2月至 2021年 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0例 TSC伴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采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以及 Sanger测序验证,对 TSC伴癫痫患儿及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及遗传变异的特征。结果:10例中男性 4例,女性 6例,首次发作痉挛 3例,局灶性 7例,70.00%首发年龄小于 1岁。临床表现:90.00%皮肤病变,80.00%心脏横纹肌瘤,20.00%眼底异常,未见肾脏、肝脏、肺脏病变。视频脑电图显示 60.00%痫样波位于额颞区,100.00%伴神经影像学皮层 /皮层下异常,90.00%双侧室管膜 /室管膜下异常,10.00%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研究患儿均完善基因检测,3例为 TSC1基因突变,7例为 TSC2突变,包括错义、移码及剪接位点突变,2例检测出家族变异,7例均未检测出家族变异。结论:TSC伴癫痫患儿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性,散发病例多见,发病年龄多为 1岁内,首次发作常为局灶性。视频脑电图痫样波额颞区为主,头颅影像学多为皮层 /皮层下及双侧室管膜 /室管膜下异常。TSC2突变较 TSC1突变常见,临床表现严重,痉挛发生率高,发病年龄小,多控制不佳。早期基因检测,对于发病年龄小,疗效欠佳患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7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全血黏度和红细胞比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86%)显著低于研究组(94.29%)(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3)与实验组(n=53),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以桂枝茯苓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CA125、CA199、VEGF、SOD、IL-6、IL-8、TNF-α、hs-CRP水平、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乒乓球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疼痛敏感点分别皮内注射A型肉毒素与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7、30、60天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睡眠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Sleep,Q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7、30、60天的VAS及Q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7、30、60天的VAS及QS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疗法可以显著减轻PHN患者的疼痛及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经MVD治疗的TN患者,分析其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TN患者中,单纯静脉压迫所致TN患者13例,单纯动脉压迫所致TN患者60例,混合性血管压迫所致TN患者46例。单纯静脉压迫患者术后1天、3月、1年、3年的缓解率分别为84.6%、76.9%、69.2%、61.5%。单纯动脉压迫患者为88.3%、85.0%、83.3%、70.0%。混合型压迫患者为93.5%、93.5%、91.3%、87.0%。A组患者术后1年、3年缓解率低于C组患者(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术后1天、3月、1年缓解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C组术后3年缓解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单纯静脉压迫TN患者MVD术后缓解率较单纯动脉压迫TN患者及混合性压迫TN患者低,混合性压迫TN患者长期缓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MVD治疗)和研究组(n=40,MVD联合PS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围术期指标、睡眠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各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VD联合PSR治疗原发性TN,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等方面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接受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患者接受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生活质量满意指数(LSIB)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4、7、14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LSIB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4、7 d的ISI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缓解疼痛和失眠的效果显著优于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LDH患者230例,均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其疗效、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