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和评价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34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并发CAL分为CAL组和非CAL组。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H-L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拟合优度和对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预测价值。结果:342例川崎病患儿CAL发生率为16.67%(57/342)。单因素分析显示,CAL组发热持续时间≥10 d、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比例和单核细胞比例(MO%)、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非CAL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10 d、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和MO%、CRP、ESR、PCT、cTnI升高为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L检验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876~0.939)。结论:发热持续时间≥10 d、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和MO%、CRP、ESR、PCT、cTnI升高为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川崎病患儿并发CAL预测模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0例结肠腺瘤患者,同时选择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1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14C尿氮呼气试验检测Hp的感染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体质指数24 kg/m~2、腹型肥胖、饮酒、吸烟、喜食红肉、喜食果蔬、高脂血症、糖尿病、粪便隐血阳性、肿瘤家族史及Hp阳性是结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喜食果蔬为其发生的保护因素。HP阳性率组腺瘤1 cm、腺瘤数目多发、左结肠率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肠腺瘤患者腺瘤蒂部分型、腺瘤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腺瘤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Hp感染可增加结肠腺瘤发生发展风险,临床应将此类高危人群作为结肠腺瘤的重点筛查对象,以降低结肠癌的潜在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200例PD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72例和营养正常组12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和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拟合优度及预测效能,并进行统计推断。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组年龄≥60岁、透析龄≥3年、焦虑/抑郁比例和血肌酐、血尿素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营养正常组,体质量指数(BMI)≥18.50 kg/m2比例、血钙、白蛋白(ALB)、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透析龄≥3年、焦虑/抑郁、hs-CRP是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BMI≥18.5 kg/m2、ALB、spKt/V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905(95%CI:0.834~0.983),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91、0.903、0.872。以25%的样本进行验证:该风险预测模型实际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89、0.875、0.880。统计推断显示:关联性好(P<0.05),优势性相对一致(P>0.05)。结论:年龄、BMI、透析龄、焦虑/抑郁、hs-CRP、ALB、spKt/V均是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经验证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和评价其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SVE患儿,根据6个月后的儿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C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收集SVE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VE患儿预后不良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SVE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2.50%(51/120)。预后不良组病程和发热、惊厥持续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惊厥、应激性高血糖、中重度脑电图异常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脑脊液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发热持续时间及惊厥持续时间延长、应激性高血糖、中重度脑电图异常和PCT、CRP升高为SVE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VE患儿预后不良预测模型方程:y=-16.463+0.376×病程+0.198×发热持续时间+0.353×惊厥持续时间+0.661×应激性高血糖+1.305×中重度脑电图异常+0.662×PCT+0.071×CRP,该模型H-L检验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SVE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3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5%、93.51%。结论:病程、发热持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应激性高血糖、脑电图异常、PCT、CRP为SVE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SVE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PSG)的97例OSAHS患者,根据PSG结果分为中重度组46例和轻度组51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OSAHS的危险因素和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重度OSAHS风险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组男性、收缩压、舒张压、颈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的比例和体质指数(BM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C反应蛋白、血尿酸高于轻度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高血压、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和BMI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尿酸升高为中重度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中重度OSAHS风险预测模型方程y=-12.558+0.950×性别+ 0.030×BMI+1.808×糖尿病+0.046×高血压+1.787×改良Mallampati分级+1.925×C反应蛋白+0.570×血尿酸。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中重度OSAHS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4(95%CI:0.839~0.961)、80.43%、90.20%。结论:男性、BMI升高、糖尿病、高血压、改良Mallampati分级Ⅲ~Ⅳ级、C反应蛋白升高、血尿酸升高是中重度OSAHS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中重度OSAHS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危险因素,并评价风险预测指标构建的模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KD患儿,根据是否合并CALs分为CALs组33例和非CALs组6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D患儿并发CALs的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所保留的变量构建KD患儿并发CALs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对KD患儿并发CALs的预测价值。结果:CALs组发热持续时间≥10 d、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MB(CK-MB)水平高于非CAL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10 d、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ESR、CRP、PCT、NT-proBNP、CK-MB为KD患儿并发CALs的危险因素(均P<0.05)。以上述指标所构建KD患儿并发CALs的联合预测模型评估效能较高,其ROC-AUC(0.95CI)为0.891(0.813~0.950)。结论:发热持续时间、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和ESR、CRP、PCT、NT-proBNP、CK-MB升高是KD患儿并发CALs的危险因素,根据风险预测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对KD患儿并发CALs的预测能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寻找结直肠腺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SELDI-TOF-MS技术(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比分析31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和11例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谱,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获得的蛋白质谱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腺瘤组与正常对照组有24个蛋白峰有差异,其中有三个蛋白峰(8565.84D、8694.51D和5910.50D)的差异非常显著,8565.84D和8694.51D在结直肠腺瘤中高表达,在正常人中低表达,而5910.50D在两组人群中的表达相反。结论:这三个蛋白峰可能为结直肠腺瘤特异性的生物蛋白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VAP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入住本院ICU的137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30例和非VAP组107例。分析VAP的病原菌分布,对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30例VAP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37株,革兰阳性菌8株(21.62%),革兰阴性菌28株(75.68%),真菌1株(2.70%)。VAP的发生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抑酸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贫血、低蛋白血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年龄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住院天数>14 d、意识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年龄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AP风险预测模型构建:PI=1.208×住院天数>14 d+1.051×意识障碍+1.012×糖皮质激素使用+0.044×年龄-5.907。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结论: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住院天数、意识障碍、糖皮质激素使用、年龄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spp.)和两株产丁酸菌(Eubacterium rectale、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在结直肠癌患者及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样品中的丰度差异,研究梭杆菌属和产丁酸菌数量变化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n=19)、结直肠腺瘤患者(n=12)及健康人(n=19)3组粪便样品,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3组样品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spp.)、直肠真杆菌(Eubacterium rectale)、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以及总菌的16S rRNA基因的拷贝数,然后利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3组样品中目标菌群的数量和丰度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的梭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组(P=0.013)和健康组(P=0.000),结直肠腺瘤组的梭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2);结直肠腺瘤组普拉梭菌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P=0.033);结直肠腺瘤组的总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也显著低于健康组(P=0.002);直肠真杆菌的水平在3组样品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健康人的粪便样品相比,结直肠腺瘤病人的粪便中产丁酸菌普拉梭菌数量下降,而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病人的粪便样品中梭杆菌属数量增加;梭杆菌属和产丁酸菌数量上的变化提示它们可能与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相关危险因素及营养风险筛查情况,为临床诊治CHD患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HD患儿150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1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父母的年龄、胎数、产检次数、烟草暴露情况、负性生活事件情况以及产妇营养不良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儿相关危险因素;同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研究组患儿疾病分布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房间隔缺损(29.33%)、动脉导管未闭(24.67%)、室间隔缺损(20.67%)、法洛四联症(8.00%)以及房室间隔缺损(6.67%)。研究组父亲年龄≥50岁、母亲年龄≥35岁、多胞胎、产检次数9次、烟草暴露、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产妇营养不良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父亲年龄≥50岁、母亲年龄≥35岁、多胞胎、产检次数9次以及烟草暴露均是CHD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患儿低度风险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而重度风险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风险人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儿的影响因素包括父亲年龄≥50岁、母亲年龄≥35岁、多胞胎、产检次数9次以及烟草暴露,且患儿营养风险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COPD患者112例,根据呼吸功能锻炼行为情况分为低依从性组(n=68)和高依从性组(n=44)。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行为低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年龄≥60岁、在职、无家庭支持、活动后呼吸困难、疾病不确定感高、运动自我效能低为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行为低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在职、家庭支持、活动后呼吸困难、疾病不确定感、运动自我效能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5、0.645、0.717、0.600、0.660、0.672、0.908,预测模型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低依从性的预测价值更高,当取截断值(cut-off)值为0.498时,其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795。Bootstrap法(B=1000)内部验证显示,修正偏差后的预测曲线与理想线基本重合,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6,表明该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范围为0.01~0.92,净收益率>0。结论:年龄≥60岁、在职、无家庭支持、活动后呼吸困难、疾病不确定感高、运动自我效能低为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行为低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锻炼依从性并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胰胆管造影术后患者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入住我院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成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cholangiography,ERCP)与否、ERCP次数、ERCP手术时间、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插管困难等因素和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891例患者,并发胰腺炎者124例(6.55%),非胰腺炎患者1767例。性别、年龄、既往行ERCP、ERCP次数、ERCP手术时间、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插管困难均为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且ERCP手术时间和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是为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术后胰腺炎组血清TNF-α、IL-1、IL-6、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胰腺炎组(P0.05)。结论:ERCP手术时间、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及高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是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压力性损伤(PI)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构建和评价PICU患儿PI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PICU收治的387例患儿,收集所有PICU患儿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是否发生PI分为PI组(63例)和非PI组(324),分析PI患儿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U患儿发生P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多指标联合应用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指标联合应用预测模型对PICU患儿发生PI的预测价值,采用H-L检验多指标联合应用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387例PICU患儿PI发生率为16.28%(63/387),共76处,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分期以1期为主,其中58.73%(37/63)为黏膜PI,41.27%(26/63)为器械相关PI,64.47%(49/76)发生在头面部,18.42%(14/76)发生在下肢,10.53%(8/76)发生在骶尾部,3.95%(3/76)发生在上肢,2.63%(2/76)发生在躯干。单因素分析显示,PI组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昏迷/嗜睡比例和医疗设备数量高于非PI组,入住PICU时间长于非PI组,且Braden-Q量表评分低于非P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昏迷/嗜睡、医疗设备数量增加为PICU患儿发生PI的独立危险因素,Braden-Q量表评分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Braden-Q量表评分与多指标联合应用预测模型的ROC-AUC分别为0.702、0.910,多指标联合应用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更高。经H-L检验,多指标联合应用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PICU患儿是PI高危人群,NPUAP分期以1期且PI损伤部位多集中于头面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昏迷/嗜睡、医疗设备数量、Braden-Q量表评分是PICU患儿PI的影响因素,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PICU患儿PI多指标联合应用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后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并阐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6月到2022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后支气管扩张51例(合并组),非结核后支气管扩张62例(非合并组),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血液学、肺功能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合并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明显高于非合并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明显低于非合并组(P<0.05)。合并组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用力呼气容积(FVC)%明显低于非合并组(P<0.05)。合并组的斑片渗出影、"树芽征"、胸腔积液、"马赛克征"等CT特征占比分别为84.3 %、72.5 %、70.6 %、62.7 %,明显高于非合并组的35.5 %、33.9 %、37.1 %、40.3 %(P<0.05)。在113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ALB与结核后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ALB都为导致结核后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结核后支气管扩张比较常见,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与肺功能下降,也使得肺部影像学特征发生改变,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血清ALB都为导致结核后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2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31例)和未感染组(194例),疑似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病死率、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复发率。结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3.77%,共检出菌株67株,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真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为0.00%。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1.11%。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0.00%、0.00%、12.50%、12.50%。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TNM分期、Dukes分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是否术后造口、有无吻合口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联合脏器切除、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手术时间≥160 min、术后造口、吻合口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11d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3年病死率、复发率升高,PFS显著缩短(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感染率较高,预后较差。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对抗生素有一定耐药性。临床应对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过低、术中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时间过长、术后造口、吻合口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做好预防术后感染工作,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可用于防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耐药菌引起的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复发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30例的病例资料,其中接受开腹胆道探查取石术550例定义为开腹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30例定义为LCBDE组,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150例定义为EST组,对比三组复发率;按照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n=227)和未复发组(n=50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EST组复发率为38.67%,显著高于LCBDE组的26.67%和开腹组的29.27%(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患者在年龄、HBV感染史、黄疸、总胆红素异常、乳头旁憩室、胆道感染、胆道狭窄、乳头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胆道手术史、胆囊切除、胆总管直径≥15 mm、胆管角≤120°、手术类型、结石数量≥2粒、结石直径≥10 mm、有无胆囊结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为患者的年龄、有乳头旁憩室、有胆道手术史、胆总管直径≥15 mm、结石数量≥2粒、手术类型为EST均是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当根据患者的结石大小、数量及患者体质等综合考虑手术方式,并加强预防措施,力求控制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