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产业技术》2010,(3):92-94
是他,带领濒临“破产”的中国农科院特产所走出了困境;是他,在经历了艰难的抉择后力挽狂澜;也是他,为了特产研究取得新进展而与家人聚少离多。这位为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杨福合。采访他时,已是晚间,忙碌了一天的他似有一丝倦意挂在脸上,但是谈起他的特产所和他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杨所长仍是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2.
作为"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这一国家"973"项日的首席专家,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助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马延和老师的工作可称得上是日理万机,但他仍于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令我们感动;谈到请他为广人读者介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我国生物炼制技术,他态度谦逊,思维敏捷,从丰厚的科研经验中加以归纳和总结,令我们欣佩,也使我们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老科学家殷宏章主动辞去所长职务,推荐中年研究员沈允钢接替他的工作。现经中国科学院党组报请中央同意,沈允钢出任该所所长,殷宏章任名誉所长。殷宏章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我国光合作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达半个世纪,为我国植物生理学研究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积极主张担任领导职务的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科学家退居二线,让年富力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优秀科技人才担任领导工作。1981年  相似文献   

4.
阮力 《生物工程学报》2013,29(4):540-543
朱既明,男,江苏宜兴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学会荣誉会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著名的医学病毒学和生物制品学家,在医学病毒学和生物制品学研究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对促进我国病毒学研究和病毒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送别王所长     
惊悉王所长驾鹤西行 ,极其悲恸。急就几句 ,以为送行。愿先生的风范 ,永远恩泽生化所。  我含着笑 站在王所长面前欣赏他  硕大聪慧的头脑聆听他  睿智机敏的教诲敬佩他  献身求实的情操赞美他  团结奋进的精神啊 王所长 我终生的导师我噙着泪 站在王所长面前端详他  坚毅沉着的面容思念他  深邃凝重的话语追随他  攀登不已的脚步承诺他  一生服务于祖国啊 王所长 我难以忘怀的老师我仰着头 遥望那无垠的星空我宁可相信 天上一颗星 ,地上一个人  的古老传说星星下地变成人 ,人儿离地变成星啊 在生化所上空那一…  相似文献   

6.
潘云唐 《化石》2009,(1):43-53
杨钟健院士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他的得意门生、亲密朋友刘东生院士也于去年离开了我们,他们间的深情厚谊令人们永远传颂。刘东生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早年曾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6年2月进入重庆北碚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7月,他随该所迁回南京。当年年底,李春昱所长找刘东生谈话,对他说:“现在工程地质很重要。这在将来铁路、水坝等工程里是迫切需要的。……”李所长最后提出建议刘东生也从事工程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载平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6-188
王应睐先生是创建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 1 984年后他虽退居二线任名誉所长 ,但是多年的习惯 ,称他王所长仍是我最感亲切的称呼。2 0 0 1年 5月 5日晚 ,突然传来李伯良所长电话告知的噩耗 ,敬爱的王所长已于当晚离开了我们。不 !王所长不会离开我们 ,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回忆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 ,多少开创性的功绩都离不开王应睐先生 ;在为祖国科学发展的奋斗历程中 ,他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举旗开路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我个人 ,作为王所长的一个学生 ,永远忘不了在我进行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道…  相似文献   

8.
<正>《特种经济动植物》(原名《国外特种经济动植物》)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唯一的特种经济动植物专业性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为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主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福合。1982年创刊,月刊,大16开,56页。本刊面向生产和用户,为科技兴农、振兴农村经济、农民科技致富服务,奉行科学、适用、及时的办刊方针,介绍特产农业、特  相似文献   

9.
张友尚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5-186
五月四日刚刚回到上海 ,五月六日就从李伯良所长那里听到王所长不幸逝世的消息 ,感到非常悲痛。在英期间曾经见到和王所长在一个实验室工作的Perutz ,谈起当时的一些情况 ,原想向王所长转达远方友人的问候 ,谁知王所长竟永远离开了我们 !作为老一辈德高望重的生化学家 ,王所长是生化所的创建者并一直担任所长至1 984年。生化所从诞生到成长壮大 ,王所长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为所长 ,他求贤若渴 ,在担任生理生化所副所长期间就陆续从国外请回了一些学术上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聘为高研人员 ,在蛋白质、酶、核酸及代谢等领域从事生物化…  相似文献   

10.
<正>原生化所实验大楼一楼门厅的布告栏前,经常可以遇到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先生正专注地阅读着研究所新闻和各色学术海报,许久之后,才缓缓柱起拐杖,悠然地步上楼梯朝着实验室走去。他,就是生化所的首任所长、我国现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奠基人——王应睐先生,而这一幕便是先生留给我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人都知道,王应睐先生是学界最响当当的人物。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作为英国剑桥大学生化学博士,王应睐先生谢绝了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的11月13日是王应睐先生110周年诞辰,他的家人一直保存着一张他伏案工作时的照片,王应睐先生在这张照片里架着眼镜,执笔专注地在纸张上记录着什么。我年轻时对王应睐先生的印象也与此照片中的他并无二致。王应睐先生从1958年起任生化所所长,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即使卸任也始终为研究所发展出谋划策,殚精竭虑。直到最后病倒入院前他都坚持到研究所上班,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办公室里认真翻阅文献,或仔细研读文件。王应睐  相似文献   

12.
潘云唐 《化石》2007,(3):12-14
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赵金科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今年5月18日,是他逝世20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13.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建于18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研究所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一所民办的研究机构。近百年来,先后有九任所长,现任所长 Raymona De-donder 教授。巴斯德的这些后来人已经把这个研究所发展成为当代微生物学研究的偶像,并以他成为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14.
<云南植物研究>创刊30周年,时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所70周年,双喜之至,实为幸事.创办<云南植物研究>时,昆明植物研究所已历经沧桑走过了40年的蹉跎岁月,迎来科学的春天,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条件相助,研究所办刊是人心所望、所心所求的事.当时,在植物学方面,已有<植物学报>、<植物分类学报>和<植物杂志>等学报、杂志,我们研究所地处京外的边陲之地,要办学报级的杂志,难处肯定不少.幸得吴征镒所长的关心和指示,加上所里如武素功、臧穆等多位热心办刊的科研人员的指点和帮助,我们所终于把<云南植物研究>办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网址http://www.genetics.ac.cn)是由成立于1959年的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和成立于1980年的原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及成立于1978年的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整合而成.李家洋博士和薛勇彪博士曾先后任所长,现任所长是杨维才博士.遗传发育所旨在面向我国农业和人口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生命科学前沿,解决遗传与发育生物学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张香桐先生,于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四日十五时四十五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一百零一岁。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任茅戍、巴黎等大学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一生中,曾在发酵、细菌培养和疫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且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他的主要著作有《乳酸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这一国家“973”项目的首席专家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助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马延和老师的工作可称得上是日理万机,但她仍千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令我们感动;谈到请他为广大读者介绍近来来备受关注的我国生物炼制技术,他态度谦逊,思维敏捷,从丰厚的科研经验中加以归纳和总结,令我们欣佩,也使我们获益匪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董为 《化石》2019,(4):31-35
<正>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在周口店一带发现了古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当时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和协和医学院解剖系主任步达生便在一起酝酿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新生代研究室"。这个机构就是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建立于1929年,至今正好90周年。据参加过早年周口店发掘的胡承志先生回忆,当时地质调查所尚无  相似文献   

20.
麝Moschus spp.是亚洲地区特产野生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物种,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Ⅰ中.麝一直为中外学者所关注.目前,麝作为独立的科已被广泛接受,但麝与新反刍下目中其他现生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长期处于"广泛争论"状态.本文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特征对麝的系统发育学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总结了麝与其他新反刍下目现生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提出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工作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