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三叠世生物与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三叠世的生物和环境是古生代生态系统向中-新生代(现代型)生态系统重大转变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代表了显生宙地球演化史上一种十分特殊的状态,其不仅是全面揭示古、中生代之交突变事件的关键,而且是探索当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出发点.中国南方具有研究古、中生代之交海洋生物和环境突变事件和过程的最佳条件,也是当前国际上相关研究中取得成果最多的地区之一.文中重点总结近年来在中国南方早三叠世地层、古生物和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关键进展,并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初步提炼该重大突变期的生命和环境过程.提出一些当前亟待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总结古、中生代之交生物和生态系统从大灭绝-残存-复苏-辐射演化的4个重要阶段,并论证早三叠世生物复苏-辐射过程的多期次性.  相似文献   

2.
湖北利川早三叠世牙形刺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本文列述了湖北利川地区早三叠世牙形刺15属44种(其中有10新种和1新亚种),建立了7个牙形刺组合带,同时对本区牙形刺动物群的生态简单地作了说明。剖面位于湖北省利川县谋道区上磁公社核桃园,自上而下为: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c):第三段—第二段(Tc~(3+2)):灰色中薄层灰岩、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和溶塌角砾岩。含Pachycladina gondola和Neospathodus homeri,但以后者为主。厚384.19米第一段(Tc~1):灰色薄至厚层状灰岩,具泥纹、泥质条带灰岩。牙形刺数量多,种类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湖北利川县小河地区早三叠世早期印度阶(Indusian)头足类化石12属、29种,其中有1新属、1疑问属、19新种.自下而上划分了2个菊石组合带,即 Vishnuites-Gyronires 组合带和 Koninckites-Xenodiscoides 组合带,并与国内外有关的菊石层带进行了讨论对比.鄂西地区下三叠统发育齐全,属扬子地台型沉积类型,是一套浅海  相似文献   

4.
福建早三叠世地层广泛分布于闽西南地区,含双壳类化石极其丰富。1950年,陈培源在《福建省龙岩宁洋两县之三叠纪海产动物化石》一文中记载了采自龙岩、宁洋两县的双壳类计8属23种,这是关于福建早三叠世双壳类的最早正式描述。嗣后,对福建下三叠统进行地  相似文献   

5.
湖南桑植早三叠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二叠统深海相地层中放射虫化石十分常见,浅海相灰岩中也时有发现。然而,格里斯巴赫阶至今未找到放射虫化石,迪纳尔期和史密斯期的放射虫化石仅有土耳其西北部,泰国南部、湖南桑植和美国俄勒冈州中部四个化石点。这些放射虫化石普遍产自灰岩中,并以极低的分层度为特征,仅由1到4个种组成,均为古生代型分子。根据牙形石化石,湖南桑植放射虫化石产物迪尔阶和史密斯阶的结核状灰岩中,鉴定有两个种,即Entactinia nikorni和?Polyentactinia phatthalungesnsis。它们与泰国南部迪纳尔期的放射虫可以对比,但与土耳其西北部迪纳尔斯至史密斯期的放射虫动物群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江苏句容青山早三叠世鱼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记述了在江苏句容东昌青山早三叠世下青龙组上部发现的鱼类,计有6属8种,其中4新属6新种,为属两目两科。属裂齿鱼目裂齿鱼科的有Perleidus piveteaui,Perleidus aff.P.madagascariensis.“Perleidus”eu-rylepidotrichia sp.nov.和Zhangina cylindrica gen.et sp.nov;属骨鱼目副半椎鱼科的有Stensionotus dongchangensis sp.nov.,Jurongia fusiformis gen.et sp.nov.,Qingshania cercida gen.et sp.nov.和Suius brevis gen.et sp.nov.。上列绝大部分属种的特征充分显示这个鱼群与马达加斯加北部早三叠世鱼群的亲密关系,少数属种的特征也反映其与东格陵兰早三叠世鱼群有某些关系。  相似文献   

7.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菊石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处低纬度下扬子碳酸盐缓坡台地较深水区 ,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由一系列泥、灰岩旋回层组成 ,并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通过对巢北平顶山和马家山一带上二叠统顶部和下三叠统多条剖面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在华南乃至低纬度特提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以属级分类单位为基础的下三叠统菊石生物地层序列 (从下而上 ) :Ophiceras Lytophiceras带、Gyronites Prionolobus带、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Anasibirites带、Columbites Tirolites带和Subcolumbites带。在提议的全球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 ,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之底与牙形石Neospathoduswaageni首现点比较接近 ,可以作为本界线主要辅助标志之一。记述采自该区上二叠统顶部及下三叠统 ,尤其是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附近的一些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菊石化石资料 。  相似文献   

8.
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研究表明,拉萨地块发育海相下三叠统沉积,根据岩性可分为白云岩和灰岩.白云岩中的牙形石齿体粗壮,属种单一,属于Pach ycladina-Hadrodontina序列;而灰岩中的牙形石属种分异度大,以齿片型牙形石为主,属于Neos pathodus-Novis pathodus序列.Neos pathod...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早三叠世的Scalaroxylon及其演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产于内蒙古下三叠统老龙头组木化石梯纹木属的一个新种ScalaroxylonjalaidqienseZhangetZhengsp.nov.及一个新联合种S.multiforium(ZhengetZhang)ZhangetZhengcomb.nov.。Scalaroxylon原产于德国上三叠统考依波层,当前报道的产自内蒙古的新材料是该类型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该属以次生木质部为代表,生长轮不存在,它的主要特征是管胞径向壁纹孔全为梯纹纹孔;木射线1至多列,异形;射线细胞的水平壁无孔,端壁通常具孔,弦向壁多数具孔。根据次生木质部管胞的纹孔类型和木射线构造特征对该属在植物系统演化上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它代表了种子蕨类到苏铁类之间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0.
贵州早三叠世早期的介形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该文报道的介形类化石系采自贵州省贞丰、遵义等地的飞仙关组,计7属11种,其中包括3新种和1未定种。这些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对认识我国早三叠世早期的介形类面貌,进一步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Carinaknightina属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为我国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的研究,特别是与巴基斯坦盐岭地区相关地层的对比提供了可靠的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产自贵州紫云新苑早三叠世末期的菊石17属27种,其中包括4新属,17新种。4新属是Ziyunites,Eodanubites,Eoacrochordiceras 和Preflorianitoides,以Ziyunites 为最常见。13旧属中,9属是标准早三叠世晚期的类型,以Procarnites 和Albanites 两属最为常见。并指出了Japonites,Procladiscites 和Hungarites 三属的地质历程应自早三叠世晚期延至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青海东昆仑东段早三叠世洪水川群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依据岩性,洪水川群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地层单位:砂砾岩组、火山碎屑岩组和碳酸盐岩组。它们大致相当于三个三级层序,并由东向西逐步超覆。洪水川群中所产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Ophiceras-Claraia带,Gyrophiceras-Claraia带,Flemingites-Eumorphotismultiformis带,Anasibirites-Meekoceras带和Tirolites-Procarnites带。此外,本文首次报道了青海兴海县姜路岭一带洪水川群的早三叠世牙形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有关早三叠世植物化石的正式报道还是近十年的事,本文是新疆早三叠世植物化石的首次报道,也是继山西沁水盆地(王立新、解志民和王自强,1978)及海南岛九曲江(周志炎、厉宝贤,1979)之后有关我国早三叠世植物化石的又一个记录。标本发现于西部边陲,由于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的差异,组成成分与前两个产地均不相同,植物种类丰富,有苔藓类?、有节类、真蕨类、种子蕨类、苏铁类、银杏类及松柏类等。既包括冈瓦那达穆达和潘切特植物群的分子,也含有与中亚马迪根植物群相同或相似的属种,西欧斑砂统和壳灰统及粘土煤层和芦草砂岩的一些属种,在这里也有产出。另外,在这个植物群中还见到我国南北晚三叠世植物群的一些属种。因此,新疆南部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为我国早三叠世植物群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琼海县九曲江早三叠世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报道的海南岛琼海县的早三叠世埋藏植物群落,在我国是首次发现,其材料之丰富和种属之多仅次于著名的西欧斑砂岩植物群。本文研究报道了18属20余种,并讨论了其时代及和有关植物群的关系,对国内外早三叠世植物化石的地质地理分布作了简短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苏、皖早三叠世晚期菊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苏、皖下三叠统青龙组分布广泛,下部产较丰富的菊石.早在三十年代许德佑描述过江宁县珠山青龙灰岩的部分菊石,有Xenodiscus sp., Tirolites of. spinosus v. Mojsisovics, Tirolites sp. nov. ind., Anasibirites sp., Celtites sp.,认为可能是下三叠统的最高层位;许汉奎(1959)在江宁县青龙山采得菊石Danubites与Beyrichites,将青龙灰岩改称青龙群,时代改为早、中三叠世.嗣后,汪贵翔(1965),王乙长等(1966),华东地质研究所(1966)相继报道安徽青龙群上部(目前称扁担山组)瘤状灰岩,产Danubites, Hollandites, Gymnites, Japonites等,认为是中三叠统近几年来,笔者较系统地研究了巢县马家  相似文献   

16.
伊武军 《古生物学报》2004,43(4):556-570
报道福建大田崆峒山晚二叠世大隆组、长兴组及早三叠世溪口组介形类35属67种,其中描述8属9种(包括5新种)。产自长兴组的介形类化石被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分别是:Polylites magnituberos-Or-thobairdia meishanensis-Pustulobairdia mailinensis组合,Baitrdia urodelofot-OS-orthobairdia exilimarginata-Bairdia subcontracta组合和Petasobairdia bicornuta-Neoamphissites costatus-Kegelites datianensis组合。大田崆峒山介形类动物群在二叠-三叠系界线上下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质,这与世界其它地区一样,是遭受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重创所致。根据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并参考共生或共存化石的内容,福建大田地区长兴组大致相当于浙江煤山长兴组的中、上部,长兴灰岩下伏的海相碎屑岩应划归长兴阶。大隆组、长兴组及溪口组的岩性和化石组合特征.显示古环境从滨海沼泽开始,经历浅海盆地→浅水碳酸盐台地→浅海近岸环境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陕西汉中梁山地区二叠纪—早三叠世牙形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描述了陕西汉中梁山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和下三叠统底部的牙形刺共12属,20种,其中有6新种和5未定种。这一材料表明下二叠统茅口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所含的是两个不同的牙形刺动物群。同时对Anchignathodus typicalis 出现的层位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南京近郊早三叠世孢粉及疑源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嫔 《古生物学报》1991,30(4):458-479
本文对南京东郊徐家山剖面12块样品中所发现的孢粉及疑源类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发现孢粉31属、47种,疑源类17属、41种(包括9新种)。按其所含孢粉属种及含量特征认为:下青龙组及上青龙组的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结合出现的菊石及牙形刺进行分析,下青龙组四段的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Nammalian期;上青龙组的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spathian期。按疑源类属种及含量特征自下而上明显地划分出组合带Ⅰ、Ⅱ和Ⅲ,分别与下青龙组四段、上青龙组一段及上青龙组二段相对应。根据疑源类各带特征推测:下青龙组四段为平静、近岸的海相沉积;上青龙组一段沉积时的海水较为动荡,且气候亦较温暖;上青龙组二段沉积时的海水平静,且水体较先前要深。  相似文献   

19.
浙江长兴早三叠世裂齿鱼类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发现于浙江长兴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下三叠统殷坑组下部的一类裂齿鱼化石--长兴副裂齿鱼(新属、新种)Paraperleidus changxingensis gen.etsp.nov.,其左、右鼻骨在中间相接,独特的前鳃盖骨形状、位置以及宽长的膜质翼耳骨等特征,可区别于其他属。  相似文献   

20.
报道的叶肢介新属(Kenyaestheriagen.nov.)采自肯尼亚MajiyaChumvi地区的一钻孔,属下三叠统上马几牙楚姆维组(UpperMajiyaChumviFormation),其特征为壳瓣后背缘最后几条生长线靠近背缘处形成一个凹缘构造,但生长线在背缘并不反转弯曲,同时具有放射线纹饰,据此将其归于凹缘叶肢介科(Ulugkemiidae)。该科是一个灭绝的类群,分布于中泥盆统至上三叠统,古生代的类型都发现于欧亚大陆,晚三叠世的Triasulugkemia见于阿根廷,新属首见于早三叠世,也是在南大陆出现的第二例凹缘叶肢介类。孢粉Lunatisporitespellucidus和叶肢介AquilonoglyptaCorniaPalaeolimnadiaFalsisca组合指示含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早三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