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光披草木,无处不成春。”华山鲜活,回资动植。正是因为森林和古木大树是华山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奇花异草,尤其是参天的松、杉、桧、椴和枫、栎类众多的丛林大树,才使华山的峰顶和峪道特有的花岗岩地貌被装扮得更加挺拔灵秀。因此,华山的风景点和山峰多以植物来命名,或因植物造成的特殊景观而得名。  相似文献   

2.
华山新麦草濒危原因及种群繁殖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岳明  张林静  马凯  赵桂仿 《生态学报》2001,21(8):1314-1320
华山新麦草特产于我国华山,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由于华山新麦草和小麦属于亲缘种,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耐盐性,所以对其的研究就 很有实践意义。从生境特征和繁殖对策的角度对其濒危原因进行了探讨。华山新麦草生长在恶劣和不连续的生境中,每个居群个体数量都很少。极低的繁殖分配造成其有性繁殖水平低下。脆弱的竞争力和沉重的环境压力共同作用使华山新麦草侧重选择了营养繁殖方式,在生活史上策略上选择上偏重于K-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江苏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的要求,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组成、科属构成、生活型、濒危现状和中药学特征以及重点药用维管植物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宝华山区共有药用维管植物164科620属1089种(含种下等级),分别占江苏省药用维管植物科、属、种数的88.2%、87.3%、81.0%,其中,蕨类植物25科33属50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6种、被子植物132科574属1023种;在科属构成上均以包含单种和寡种的小科、小属为主。从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生活型看,以草本最为丰富,有734种;乔木和灌木(含木质藤本)较少,分别有125和230种。从所在的植被类型看,阔叶林数量最多,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草丛、人工植被,针叶林数量最少。从地理分布看,与同区域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吻合,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从珍稀濒危状况看,该区域现存中国特有属14属、国家级珍稀濒危药用维管植物18种、江苏省省级保护药用维管植物32种。从中药材上看,有道地药材17种和重点药用维管植物130种,但各种类的数量总体上较少。从该区域药用维管植物的中药学特征看,在药用部位上以全草(株)类、根和根茎类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4.2%和24.0%;在药性上以平性最多,占30.9%;在药味上以苦味最多,占40.0%;有毒的药用植物占12.9%,其中小毒种类最多。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种类丰富,其中,道地药材占有一定比例,但重点药用维管植物数量有限且分布频度总体较低。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对宝华山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秦岭山地华山松林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秦岭南坡华山松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共容纳种子植物166种,分属51科111属,区系组成丰富;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65个,占总属数的66.7%,表明了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亲缘;在群落外貌特征上,华山松群落高位芽植物最多,占75.9%,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共96种,占57.8%,叶型以单叶为主,共139种,占83.7%;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亦有层间植物伴生;随年龄增长,群落中华山松种群空间结构呈集群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变化,聚块指标变化不大,其聚块面积在100m^2左右波动;种群格局强度随年龄阶段变化缓慢,处于较弱的生境异质性变化状态中;尽管缺失某些年龄阶段的幼数、幼苗现象存在,华山松林作为一个稳定群落在该区域仍占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国家一级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为试验材料,以园土为对照,设计了3个基质配方(园土:细沙=1:1;园土:草炭=1:2;园土:草炭:珍珠岩=1:2:1),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华山新麦草幼苗的各项指标,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基质的育苗效果要优于单一基质;3个复配基质中,配方3 (园土:草炭:珍珠岩=1:2:1)处理下,华山新麦草的发芽率、苗期各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表现较优,可作为华山新麦草的育苗基质配方;配方3处理能够显著促进华山新麦草幼苗的根系发育,显著提高其根系活力,进而显著增加了华山新麦草幼苗叶片中的氮素含量及叶绿素含量,最终使得华山新麦草幼苗生物量的积累表现更优。本研究结果可为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的迁地保护提供一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和种内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公分布在陕西华山,应用5种酶系统共13个基因位点对采自华山13个亚居群的华山新麦草进行等位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多态性位点的比例(P)为69%,个位点等位基因的平均数(A)为1.8,平均每个位点的预期杂合性(He)为0.344,Simpson指数为0.998,证明华山新麦草居群内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克隆多样性,固定指数(F)显示有意义的负值(-0.252),预期的随机交配相比较,居群内有过多的杂合体,这可能与华山新麦草的交酸系统和繁育方式有关,平均的遗传距离为0.046(变化范围:0-0.139),大约有9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亚居群内,应用间接法测得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77,明显你于一般风媒传粉植物(5.24),暗示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的基因流水平似乎正处于一种临界状太,有进一步分化的潜能,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鲁德全 《植物研究》1994,14(4):329-337
本文报道我国石头花属植物有18种(其中2新种)1变种,分隶于5组。大多分布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新疆是我国本属植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种数往东递减。河北石头花、华山石头花、刺序石头花和细叶石头花为我国特有种。  相似文献   

8.
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在陕西华山。通过对自然种群传粉物候期观测发现,华山新麦草的传粉高峰期与海拔有一定关系。海拔每升高200m,传粉物候期就推迟2-3d;海拔差异超过500m的亚种群,传粉物候期就不会出现重叠。同时应用等位酶分析技术和E-统计分析间接估测华山新麦草自然种群的基因流(Nm),其值较一般风媒传粉植物低。通过华山新麦草资源状况、生长环境的调查以及移栽试验的观察,认为该物种稀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能是其生存竞争能力弱,最终被迫生长在其它物种所不能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秦岭华山松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秦岭华山松林的野外调查,分析研究了该群落的特征和性质。结果表明: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1100~2100m的中山地带;华山松群落内物种相当丰富,共有81科174属346种;落叶阔叶乔木与落叶阔叶灌木在群落中占很大的比例;群落中草质叶型的植物260种,占80.5%,表明群落的落叶性;华山松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大多数比较常见的属都属于北温带分布,表明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报道了一个在重庆发现的唇形科(Lamiaceae)植物新记录种——洪林龙头草(Meehania hongliniana B.Y.Ding&X.F.Jin),并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凭证标本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CQNM)。洪林龙头草2018年首次发现于浙江开化县南华山,其具有明显的不育茎和可育茎而与该属其他物种不同。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乔木树种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森林划分为4种群落类型,分别为云南松林、云南松-桤木林、桤木-滇杨林、桤木-华山松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种群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及静态生命表,应用时间预测模型对4种群落优势树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为研究区森林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云南松林和云南松-桤木林优势树种径级结构均呈现偏正态分布,衰退趋势明显,桤木-滇杨林、桤木-华山松林呈偏倒"J"型,衰退趋势相对较弱。(2)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分析表明,研究区内森林群落不同种群均出现不稳定状态,存活曲线不同程度偏离DeeveyⅢ型曲线。(3)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经过未来2、4、6龄级时间后各种群数量出现增加,但中幼龄个体不断减少,老龄个体先增多后减少,如果不加以抚育管理,种群将不可避免走向衰退。(4)研究区内林下共有植物种类35科70属83种,其中灌木层植物17科23属29种,草本层植物21科48属54种。在3种群落类型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为草本层灌木层,Pielou指数(J_(sw))为灌木层草本层,而桤木-华山松林则呈现相反趋势,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调查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4科48属111种(包括种下类群),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①种类丰富,种系密度大;②优势科明显,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③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④温带性质显著,与热带蕨类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⑤南北过渡性明显;⑥区系具有一定古老性;⑦特有化程度高,有51个中国特有种,以西南、华中和华北成分为主,并有1个中国特有属。另外,在中国特有种中有9个陕西(秦岭)特有种。  相似文献   

13.
谢寿安  吕淑杰  袁锋  杨忠岐 《生态学报》2005,25(11):2961-2967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物群落中植物类群与小蠹类群的结构特征以及小蠹类群随海拔高度而发生的变化,于2001~2003年夏季,采用取样调查法,依据海拔高度将秦岭火地塘生态定位站植物群落划分为山麓农田和侧柏群落(群落Ⅰ)、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群落Ⅱ)、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群落Ⅲ)、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群落Ⅳ),亚高山云杉林群落(群落Ⅴ),亚高山冷杉林群落(群落Ⅵ)6种类型的植物群落中,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分别计算出高等森林植物群落和针叶树小蠹类群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B erger-Parker生态优势度和P ie 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在山麓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在针阔混交林群落与亚高山云杉林群落、亚高山冷杉林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从总体看,阔叶林中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亚高山云杉林和冷杉林。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类群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小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亚高山云杉林群落、亚高山冷杉林群落、山麓农田侧柏群落;针叶树小蠹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6种类型的植物群落中,共获得针叶树小蠹21种。讨论了小蠹这一昆虫类群对森林植物群落的指示意义、海拔高度对森林植物和小蠹组成及分布的主要影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各部分组成及相互关系的必要性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秦岭火地塘林区外来树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乡土树种华山松人工林及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与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仅为0.11,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与华山松人工林的物种数量均明显高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P<0.01);华山松天然次生林和华山松人工林乔、灌、草层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P<0.001),而前两者之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4个多样性指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自然构成系数最低(0.3),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的自然构成系数最高(5.2),华山松人工林的自然构成系数为3.5,三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说明外来树种华北落叶松引种造成秦岭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和林分自然化程度降低,自然次生演替或乡土树种人工林较外来树种人工林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沿海拔梯度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陕西华山 ,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和急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应用 RAPD技术 ,选取 8条引物对华山新麦草自然分布区的 3个山峪(种群 ) 1 1个样方 (亚居群 ) 79个华山新麦草个体的总 DNA进行随机扩增 ,共得到 65个RAPD位点。统计分析表明 ,在华山的 3个山峪 (居群 )中 ,黄埔峪 (居群 )与其它 2个山峪 (居群 )发生较显著的遗传分化 ;华山峪 6个亚居群的个体平均 RAPD位点数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6个亚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也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华山峪的高海拔亚居群和低海拔亚居群间表现出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黄埔峪居群与华山峪居群和仙峪居群间、以及华山峪的高海拔亚居群与低海拔亚居群间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研究结果暗示海拔差异是导致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 ,海拔差异造成的有限的基因流可能才是影响居群和亚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子 ,而亚居群内遗传变异程度则与该亚居群的所处的特定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经调查,福建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山矾科植物17种,主要有羊舌树Symplocos glauca、越南山矾S. cochinchinensis、光叶山矾S. lancifolia、华山矾S. chinensis、白檀S. paniculata和山矾S. sumuntia等。对该区野生山矾科植物资源状况、花期、果熟期、生活型、生态环境条件和开发利用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模拟华山新麦草野生土壤生境特点,分别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钙(CaCl2)以及二者混合液3种方式浸种,研究PEG-6000和Ca2+浸种对华山新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华山新麦草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变化;但PEG-6000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蛋白酶、SOD和POD活性增强;CaCl2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蛋白酶、SOD和CAT活性增强,淀粉酶活性降低;而PEG-6000和CaCl2混合液浸种后,华山新麦草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下降,SOD活性降低,华山新麦草生长受阻.据此推测华山干旱和钙离子含量高的生境特点可能是华山新麦草种群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沿海拔梯度的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陕西华山,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和急面保护有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应用RAPD技术,选取8条引物对华山新麦草自然分布分布区的3个山峪(种群)11个样方(亚居群)79个华山新麦草个体的总DNA进行随机扩增,共得到65个RAPD位点。统计分析表明,在华山的3个山峪(居群)中,黄埔峪(居群)与其它2个山峪(居群)发生较显著的遗传分化,华山峪6个亚居群的个体平均RAPD位点数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6个亚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也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华山峪的高海拔亚居群和低海拔亚居群间表现出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黄埔峪居群与华山峪居群和仙峪居群间、以及华山峪的的高海拔亚居群与低海拔亚居群间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研究结果暗示海拔差异是导致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海拔差异造成的有限的基因流可能才是影响因居群和亚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子,而亚居群内遗传变异程度则与该亚居群的所处的特定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秦岭火地塘林区华山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秦岭火地塘林区处于中龄阶段的华山松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有维管束植物38科64属82种,人工林群落有维管束植物30科55属71种,两个群落共有种为53种,相似系数为0.55.(2) 华山松人工林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g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天然次生林群落无显著差异,但人工林乔木层的4个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次生林.人工林的4个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规律,天然次生林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规律.(3)在生活型谱上,人工林与次生林的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草本的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天然次生林的中小高位芽植物比例显著高于人工林,矮高位芽植物相反.(4)在垂直结构上,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的树种组成和灌木层的天然更新幼苗量较人工林丰富,两个群落乔木层华山松种群的平均高度以及乔灌草三层的盖度无显著差异.(5)在水平结构上,人工林华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胸径一致,为纯林;天然次生林华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与华椴和锐齿栎等树种水平镶嵌,形成异龄混交林.(6)天然次生林群落的自然构成系数为3.20,顶极树种比例为34.7%,人工林群落的自然构成系数为1.49,顶极树种比例为22.7%,两个群落差异极显著,且天然次生林群落处于先锋群落的中后期阶段,人工林群落尚处于先锋群落的初期阶段.研究表明,经过40年的恢复,两个群落整体上已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物种组成已比较接近,灌木层和草本层已无显著差异,两者主要差异在乔木层和演替状态上,天然次生林乔木层树种丰富,群落演替速度较人工林快.  相似文献   

20.
华山是我国名山之一。这里的植物以前很少有人研究,藻类方面,至今未见有人报道。1976年至1982年作者对该地区进行了多次调查采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