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刺糖多孢茵(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H-2产多杀菌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葡萄糖和棉籽粉为最适碳源和氮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发酵培养基的8个相关因子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4个因子:葡萄糖、棉籽粉、黄豆饼粉及玉米浆。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4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发酵产多杀菌素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64.5g,麦芽糖20g,玉米浆2g,大豆油40g,棉籽粉25g,黄豆饼粉2.4g,蛋白胨25g,CaCO35g,定容至1L,pH7.0。培养基优化后多杀菌素产量由278.1mg/L提高到508.7mg/L,比初始多杀茵素产量提高了1.83倍。  相似文献   

2.
以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NJ-237为出发菌株,通过梯度传代适应性培养及同浓度药物平板富集培养的方式,逐步提高菌体的抗药物性能,获得了1株耐高糖和耐高浓度α-氨基丁酸(-αAB)的菌株NJ-2372。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该菌株L-缬氨酸(L-Val)产量的3个重要因素玉米浆、生物素(VH)、硫胺素(VB1)的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玉米浆、VH、VB1最佳添加量分别为11 g/L、35μg/L和101μg/L时,摇瓶发酵72 h,L-Val摇瓶发酵产量达到52.9 g/L。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实验对酵母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复合氮源,合适的无机盐为KH2PO4;最佳发酵培养基为3%葡萄糖,3%蛋白胨,0.3%(NH4)2SO4和0.1%KH2PO4。在此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可以获得1.690g.L-1的GABA产量。结论: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实验对酵母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复合氮源,合适的无机盐为KH2PO4;最佳发酵培养基为3%葡萄糖,3%蛋白胨,0.3%(NH4)2SO4和0.1%KH2PO4。在此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可以获得1.690g.L-1的GABA产量。结论: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毛霉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毛霉菌B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葡萄糖为最适碳源,酵母膏和玉米浆为最适氮源,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MgSO4、FeSO4、NILCl/、HPO4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其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对其用量进行优化,得到毛霉菌最佳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51.54,酵母膏5.22,玉米浆14.31,MgSO40.5,FeSO40.1,NH4Cl3,k2HPO43,pH6.0~6.5。培养基优化后,毛霉生物量由23.51g/L提高至31.13g/L,比对照组提高32.41%,腺嘌呤转化率由53.59%提高至59.97%,ATP产率由6.56g/L提高至7.34g/L,比对照组提高11.89%。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Phe)的产量。【方法】使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优化法分别对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了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Phe的最佳种子培养基及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Phe最佳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25.0,玉米浆25.0,硫酸铵15.0,硫酸镁1.0,磷酸二氢钾2.0,尿素2.0,p H 6.8-7.0;最佳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110.0,玉米浆7.0,硫酸铵25.0,硫酸镁1.0,磷酸二氢钾1.0,柠檬酸钠2.0,谷氨酸1.0,碳酸钙25.0,p H 6.8-7.0;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L-Phe产量最高达到9.14 g/L,较优化前的7.46 g/L提高了22.5%。【结论】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重组谷氨酸棒杆菌发酵L-Phe培养基进行优化,明显提高了L-Phe的产量,并确定了葡萄糖、玉米浆和硫酸铵为发酵培养基中影响L-Phe产量的3个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为L-Phe的发酵放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CGMCC1593发酵产生琥珀酸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酵母膏和玉米浆的含量对产生琥珀酸有显著影响;采用响应面法(RSM),得出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的三种因素与琥珀酸含量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优化结果与实验,CGMCC1593产琥珀酸达到41.69g/L。  相似文献   

8.
旨在以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J为生产菌株,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通过优化产酶条件,以达到提高β-甘露聚糖酶产量的目的。利用DNS比色法检测β-甘露聚糖酶活力,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氮源种类及碳氮源浓度、温度、pH、接种量和装液量对菌株Bacillus subtilis J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影响,结合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菌株Bacillus subtilis J发酵产甘露聚糖酶的最优发酵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的发酵条件为魔芋粉28 g/L,胰蛋白胨21 g/L,K2HPO4 6 g/L,MgSO4·7H2O 1 g/L,温度31℃,pH值8.5,接种量1%(体积分数),装液量50 mL/250 mL,发酵周期24 h。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生产β-甘露聚糖酶,其酶活力达到84.38 U/mL,是初始发酵培养基产酶活力的3.36倍。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大幅度提高了β-甘露聚糖酶的产量,为其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两株内生真菌菌株固态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生真菌菌株YCEF005、YCEF053固态发酵培养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固态发酵培养基基质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设计及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基质外加组分和接种量。【结果】优化的YCEF005培养基基质组成(质量比)为麸皮50%、豆饼粉10%、米糠20%、玉米碎粒20%;YCEF053培养基基质组成为麸皮60%、豆饼粉10%、米糠10%、玉米碎粒20%。YCEF005基质外加组分和接种量(/kg基质)为蔗糖12.96 g、蛋白胨12.70 g、NH4NO3 4.00 g、KH2PO4 1.50 g、Ca SO4 10.00 g、Mg SO4 0.48 g、含水量500 g、接种量24 m L。YCEF053基质外加组分和接种量(/kg基质)为蔗糖13.37 g、蛋白胨14.02 g、Na NO33.85 g、KH2PO4 1.23 g、Ca SO4 10.89 g、Mg SO4 0.52 g、含水量480 g、接种量20 m L。在优化培养基上发酵7-9 d获得最大发酵生物产量。【结论】通过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发酵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L.lactis WH11-1生成GABA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L.1actis Willl-l发酵生产y-氨基丁酸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考察了接种量、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对y-氨基丁酸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4.5%,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2℃。在此条件下培养96h,GABA生成量达8.63g/L,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毛霉菌B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葡萄糖为最适碳源,酵母膏和玉米浆为最适氮源,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MgSO4、FeSO4、NH4Cl、K2 HPO4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葡萄糖、酵母膏、玉米浆,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其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对其用量进行优化,得到毛霉菌最佳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51.54,酵母膏5.22,玉米浆14.31,MgSO4 0.5,FeSO40.1,NH4Cl3,K2HPO43,pH 6.0~6.5.培养基优化后,毛霉生物量由23.51 g/L提高至31.13g/L,比对照组提高32.41%,腺嘌呤转化率由53.59%提高至59.97%,ATP产率由6.56 g/L提高至7.34g/L,比对照组提高11.89%.  相似文献   

12.
新筛选L-精氨酸产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谷氨酸棒杆菌YHR-09的发酵培养基以提高L-精氨酸的产量.方法:在研究葡萄糖、硫酸铵、玉米浆和生物素4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Design Expert软件的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建立响应曲面模型.结果:YHR-09最佳产酸条件 为:葡萄糖112.95g/L,玉米浆22.61g/L,硫酸铵49.44g/L.在此条件下L-精氨酸的产量为29.36g/L,与预测值(29.57g/L)吻合度较高.结论:通过发酵对比实验可见,菌体浓度的明显提高是L-精氨酸产量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毕赤酵母AX181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实验表明,分别采用葡萄糖和玉米浆干粉为碳源和氮源可以明显提高木聚糖酶的产量。无机盐单因子优化实验显示添加适量的(NH4)2SO4、KH2PO4、MnSO4·H2O、FeSO4·7H2O也可以部分提高木聚糖酶产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毕赤酵母产木聚糖酶培养基,利用12次实验的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筛选出影响产木聚糖酶的3个主要因素,即玉米浆干粉、MnSO4·H2O和FeSO4·7H20。并进一步通过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确定最佳条件。优化后的产木聚糖酶培养基组分为(g/L):葡萄糖40.00,玉米浆干粉80.84,(NH4)2SO46.25,KH2PO41.25、MnSO4·H2O0.35,FeS04-7H2O1.31。培养基优化后,实际产酶2883.86u/mL,是优化前YPD培养基产酶的2.51倍。  相似文献   

14.
胡超  左斌  谢达平 《生物磁学》2011,(5):861-863
目的:研究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条件,提高其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以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突变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种龄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对菌株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影响。结果: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 rpm,接种量4%,种龄为2d的种子菌,培养时间4d。在此发酵条件下,变异菌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高达2.588 g.L-1,较优化前提高了53%。结论: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聚γ-谷氨酸高产菌的选育与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合成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1为出发菌株,经过三轮紫外线诱变和一轮硫酸二乙酯诱变得到了聚γ-谷氨酸高产突变株枯草芽孢杆菌W003,摇瓶液体发酵的聚γ-谷氨酸产量由出发菌株的10.9 g/L提高到20.5 g/L.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聚γ-谷氨酸的合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优化的培养基配方,经36h液体发酵,聚γ-谷氨酸产量可达到45.3 g/L.  相似文献   

16.
酵母产γ- 氨基丁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条件,提高其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以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突变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种龄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对菌株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影响。结果: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 rpm,接种量4%,种龄为2d的种子菌,培养时间4d。在此发酵条件下,变异菌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高达2.588 g.L-1,较优化前提高了53%。结论: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脱氢酶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简单节杆菌,TCCC11037发酵生产脱氢酶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采用Plackett-Burman(P-B)方法筛选出对产酶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RSM)对重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葡萄糖、酵母膏、KH2PO4的浓度是影响脱氢酶产生的重要因素.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21,酵母膏0.65,KH2PO4 0.24,玉米浆0.8;培养基初始pH值7.0,接种量5%,通气条件为装液量100mL/500mL.结论:优化后脱氢酶活力达到24.57μmol/(g·min),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实验室构建的产琥珀酸大肠杆菌工程菌株(E.coliQZ1111)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研究。以AM1低盐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不同C、N源及其质量浓度,培养基初始pH和发酵温度等因素对琥珀酸的影响,并在5L发酵罐中进行了补料-分批发酵实验。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0g/L,玉米浆10g/L,pH6.4,发酵温度37℃。在5L发酵罐中培养,琥珀酸产量达到47.9g/L。  相似文献   

19.
产酸克雷伯氏杆菌发酵产2,3-丁二醇的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设计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对耐高糖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ME—UD-3-4发酵产2,3-丁二醇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rnan设计法对影响ME—UD-3-4发酵产2,3-丁二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筛选到3种有显著效应的因素(P〈0.05):葡萄糖、玉米浆和MgSO4·7H2O。然后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这3种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进一步探讨;对得到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最佳条件(g/L):葡萄糖220、玉米浆19和MgSO4·7H2O 0.4;在最佳条件下,发酵80h,2,3-丁二醇产量从原来的57.3 g/L提高到86.1 g/L,生产强度由0.72g/(L·h)提高到1.08g/(L·h)。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ZZB-1产酰胺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运用单N子试验筛选出麦芽糖和酵母浸膏为最适碳源、氮源,金属离子Ca^2+、Mn^2+可提高发酵酰胺酶产量;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4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产酰胺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麦芽糖18.84g/L、酵母浸膏9.55g/L、NaC15g/L、KH2PO41g/L、MgSO4·7H2O0.2g/L、FeS040.001g/L、CaC0370.84μmol/L、MnS0465.39肚mo[/L(1%丙烯酸诱导),NH4·H2O调节pH至7.0。培养基优化后酰胺酶产量由初始2554U/L提高到4156U/L,为原始发酵培养基配方酶活产量的1.6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