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套管安全拔管时机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神经外科住院行气管切开术患者8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带管时间在30d内者选用软胶塞封闭套管外口1/2,观察患者呼吸情况,24h无异常者即可拔管;带管时间30d以上者,采取逐步更换细管方法,全部堵管24~48h无异常时拔除套管。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顺利拔管并痊愈72例,占89.02%;拔管后因病情加重二次置入6例,因病情危重死亡4例。再次置管6例患者经治疗后,经逐步堵管间断换细管后拔管3例,带管出院3例。结论选择适当拔除套管时机可有效增加患者安全,早期切开和早期拔除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林明凤 《蛇志》2001,13(3):75-76
我科 2 0 0 0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因脑出血、脑梗死合并呼吸道痰阻、格林巴利致呼吸肌麻痹而行气管切开术患者 8例。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中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80岁。患者因脑出血、脑梗死合并呼吸道痰阻、格林巴利致呼吸肌麻痹而行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时间 33~ 90天。2 护理体会2 .1 定期及时吸痰  ( 1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有橡胶管、硅胶管或一次性吸痰管 ,气管插管管腔细而长 ,可选用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径 1 /2的、管壁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清洗气管内套管的清洁效果。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进后清洗方法对硅胶气管内套管进行清洗,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洗效果。结果常规方法清洗合格率达80%,1例气管内套管变形;改进方法清洗合格率达100%,无气管内套管变形现象。结论使用改进的新方法清洗气管内套管的清洁效果较好,而且取材简单,方法易于掌握,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是一项临床常见的手术操作,偶尔也会在院外实施。手术目的为在颈前气管造口以建立人工气道,使得患者可以自由地通过颈部造口通气,免受窒息的威胁。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需要进行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特别是重症医学科。随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临床医生和学者对气管切开术进行了各种尝试,希望能尽可能地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向着微创化、多样化发展,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手术方法由单一的外科气管切开术,进化出多样的经皮气管切开术、快速反应气管切开术等。不同的手术技巧,其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术中术后出现出血、感染、气肿、声门下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甚相同。本文重点回顾了气管切开术的历史与现状、颈部解剖生理、适应症、禁忌症和临床常见并发症,并提出对应的预防和解决方法,为临床医生进行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供合理新思路,除此之外,我们也基于临床经验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方法将121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9例,观察组62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于局麻前将气管插管拔出至门齿18~20cm处,观察组在经皮扩张完气管前壁后将气管插管全部拔出。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意外脱出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扩张气管前壁后拔出气管插管更有利于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泵气管内给药治疗气管切开术后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术后诊断为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单纯静脉给药;B组:采用静脉给药加气管内持续给药.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终点时的有效率,疗效比较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患者有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静脉给药加气管内给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3.7%,单纯静脉给药组的总有效率为5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P<0.05).静脉给药加气管内给药治疗气管切开术后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静脉治疗.结论:静脉给药加气管内持续给药是治疗气管切开术后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雪琴 《蛇志》2002,14(4):53-54
气管切开术在临床抢救过程中经常用到 ,对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行心理护理对抢救成功与否起关键性的影响作用。现将本院对 2例气管切开术患者行心理护理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 1 :患者 ,男 ,48岁 ,因鼻塞 ,抽吸性血痰 ,颈部肿块 2月余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右侧颈部可扪及约 3 .5 cm× 1 .5 cm肿物 ,心脏正常 ,X线胸片肺脏未见异常 ,气管左偏伴狭窄 ,提示气管明显受压。咽部组织活检 ,诊断为鼻咽癌。住院第五天 ,患者室内活动时 ,突然晕厥 ,呼吸骤停 ,全身紫绀 ,瞳孔散大 6 mm,对光反射消失。无呕吐 ,抽搐 ,口吐白沫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重度脑出血患者,根据自愿原则,40例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进行抢救治疗为观察组,其余4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疤痕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短、颈部伤疤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重症脑出血合并呼吸道梗阻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快且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正兰 《蛇志》2002,14(3):62-63
窒息是严重呼吸道烧伤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休克期因水肿致呼吸道狭窄、分泌物难以清理时 ,容易造成通气障碍 ,为此 ,常需立即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如护理不当会造成一些并发症 ,如气管切口感染出血、肺部感染、呼吸道不畅以致窒息死亡等。我科对收治的 5例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现将对这 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病房环境要求  烧伤病房最好设置空调器 ,让温度保持在 2 8~ 32℃之间 ,湿度保持在 1 8%~ 2 8%之间 ,每日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这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滴注剂量精确的大鼠无创气管滴注方法。方法选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胶管制作套管,透射光插管法行大鼠气管插管,微量进样器平头针经由套管插入气管进行滴注。滴注液体为生理盐水,滴注剂量5~200μL,精确度为1μL。结果在体重200—350g的10只大鼠上共完成50次气管滴注操作,实验过程中和实验之后大鼠均无异常表现。结论套管微量进样器法具有无创、精确、安全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鼠经气管给药或染毒的各类研究。  相似文献   

11.
喉旁路装置     
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公司的Brendan Qarry和Peale Woo两位专家发明了喉旁路新装置。该装置可插入气管内,并用时提供两个套管部件,其中一个套管部件能将呼吸机的气体传送至肺部,另一个套管部件则可与吸引装置连接,将气体从肺部去除排出。该装置的使用对常规的气管造口术是一个重大改进,原来的常规气管造口术常常会引起组织损伤、延长信院时间并损害声带。喉旁路新装置能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96例,分析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9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8.96%(47/96);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0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69株(66.35%)、革兰阳性菌20株(19.23%)和真菌15株(14.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卧床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人工气道、吸痰次数及雾化吸入次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体重、脑卒中类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均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为:气管切开时间的临界点(阈值C)是4.3天,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将分别为0.851和0.918。结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能够导致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并且气管切开时间超过4.3天,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李嫦珍 《蛇志》2004,16(3):66-66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呼吸衰竭和喉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目的是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增加氧气交换,减轻呼吸肌的负担,保证呼吸的通畅。但是损伤大,并发症多,做好气道湿化尤其重要。我院脑外科自2000年8月~2003年6月对72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气道湿化方法的改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一门学科.急诊医学的基本理念是即刻给予生命支持及解除生命威胁,因此急诊科收治的部分急危重症患者因气道、呼吸功能障碍,需通过气管切开建立可靠有效的人工气道,减少上呼吸道生理死腔,降低呼吸道阻力,有助于吸痰及机械通气的实施,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建立可靠人工气道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1].气管切开术已成为常规急救技术之一,是急诊外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急救技术,也是临床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具有急诊科特色的气管切开术培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教学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CU重症患者经皮旋转扩张气管造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造口术的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时间等指标.结果 1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平均出血30 ml,平均手术时间15 min,术后出现切口溢痰和切口感染1例;19例患者均未见气管后壁损伤.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与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观察管理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疾25例,重度残疾15例,植物存在24例,死亡16例。所有患者气管切开后PO_2、PCO_2、 SaO_2与切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管理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切管后气道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200例进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转出ICU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率,改善患者愈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锋  赵晓琴 《蛇志》2007,19(1):25-27
目的比较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同期ICU住院病人采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的病情转归,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操作并发症。结果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拔管率42.9%(9/21例),拔管成功率100%(9/9例);气管切开组拔管率60.7%(17/28例),拔管成功率76.5%(13/17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呼吸机后血气纠正时间无明显差别,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气管切开组(P<0.05)。气管切开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46.4%(13/28例),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组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23.8%(5/21例),明显少于前者(P<0.01)。结论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实用,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留置气管导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中较气管切开术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因为肺为含气器官,固定液难以渗透,现在采用的气管灌注固定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浸泡固定或经血管全身灌注固定所致的肺萎陷和肺结构不清的缺点。但仍存在肺淤血和肺泡腔红细胞污染的弊端。为此作者经过反复实验发现在气管固定前先结扎气管,在结扎上方迅速断头放...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对昏迷并发肺炎患者气管内吸痰效果的影响,以优化吸引方法。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5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50例昏迷并发肺炎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分别采用10.0~13.3kPa、20.0~26.8kPa、33.3~36.9kPa负压进行吸痰。观察吸痰前及吸痰后5min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记录痰液吸净时间及7天内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3种负压吸痰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13.3kPa负压吸痰对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小,气管黏膜损伤率低,但吸痰彻底时间较长;20.0~26.6kPa负压吸痰对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小,气管黏膜损伤率低,吸痰彻底时间短;33.3~36.9kPa负压吸痰对血氧饱和度影响大,气管黏膜损伤率较高,吸痰彻底时间最短。结论不同负压的选择对气管内吸痰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痰液吸净时间、气道黏膜损伤率影响大,临床护士应选择适宜的负压吸痰,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对病人的不利影响,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