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孟子》里的美德孟子认为使君子感到快乐的途径有三个,但这里面不包括称王于天下。第一种快乐途径来自于父母身体健康,都健在人世,兄弟姐妹都平平安安。第二种快乐途径来自于对自己做人的要求,抬起头来看天,没有做对不起老天爷的事;俯身看身边的亲戚  相似文献   

2.
<正>琥珀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非常广,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琥珀有不同的称呼和释义,例如英语的“amber”、西班牙语的“succínico”、俄语的“янтар”,等等。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其称谓从诞生到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词汇都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演变。中文“琥珀”二字的由来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典籍《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南山经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相似文献   

3.
枇杷叶     
<正>宋·戴敏有《初夏游张园》云:"琵琶不是此枇杷,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枇杷与琵琶谐音,但并非毫无瓜葛。《本草纲目》这样记述枇杷:"宗奭曰,其叶形似琵琶,故名。"而琵琶又称批把,与枇杷之名更为接近。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意为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直至魏晋时期,才正式称为琵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相似文献   

4.
葵,揆字转。《尔雅翼》释曰:“葵者,揆也。葵叶倾日,不使照其根,乃智以揆之也”。葵类植物并非一个分类学范畴,但因具有相同的特性而以葵名之。《植物名实图考》云:“古代于菜之滑者多曰葵。如落葵,《本草纲目》云:“落葵冷滑如葵,故得葵名”。又如龙葵,曰:“言其性滑如葵也”。葵类植物很多,大多可供蔬食。  相似文献   

5.
单纯性肥胖症指因机体内热量的输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出正常范围的病症。中医对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其民华食而脂肥。"《素问·通评虚实论》曰:"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说是甘美而多肥也。"说明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先天禀赋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太岁轶事在中国,"莫在太岁头上动土"可谓妇孺皆知,人们相信如违反这一禁忌必将招致灾祸。那么"太岁"到底是何等生物,竟可带来如此"威力"?太岁在古籍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小说中屡有记载,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中:"莱州即墨县有百姓王丰兄弟三人,丰不信方位所忌,于太岁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斗,蠕蠕而动,遂填其坑,肉遂填而出,丰惧弃之。经宿,长赛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哲学理论时期:心与脑,谁是生命的主宰我国古代长久以来认为"心之官则思"。《皇帝内经》中专论脑的内容不多,虽有"精明""神明"与"脑髓"相关的论述,但主导的体系是把心作为思维的器官。《灵枢·邪客篇》中明确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也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古希腊人也曾认为心理活动是心之功能,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思想过程主要  相似文献   

8.
王雨若 《生理通讯》2007,26(3):59-59
曾复先生93岁了,然而童心未泯。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就是童心。朱子注解说:“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然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是以扩而大之,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极其大也。”(《孟子》离娄下)。  相似文献   

9.
正巍巍雄浑之势,凛凛山海之名。信夫雄关,去来谁何?夜深人静,怀古之情集膺;月朗星稀,仰止之意萦怀。故陟崔嵬以舒啸,乘遗垣而作歌。辞曰:东起晨光湖畔,西尽雅苑之边;南庇中园,北属外区。随山赋形,龙盘象矗;就势取要,鹤憩猿愁。山分  相似文献   

10.
建泽泻     
<正>泽泻,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福建地区所产泽泻具有悠久的历史,冠以"建泽泻"之名,明确闽产泽泻的道地性。泽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可考证的最早产地为梁代"汝南"地区(现河南一带)。南北朝时期,泽泻的产地包括了北部的"南郑县""青州"和"代郡"。至唐代,"泾州"和"华州"的泽泻最优(均为现陕西省附近)。宋代《本草图经》曰:"汝南池泽,山东河陕,江淮南郑、邵武、青代亦有之。"此时,泽泻的产地已逐渐向南方江淮地区转移,这也是首次本草中明确提出泽泻在福建地区(邵武)出现。明代时期,《本草乘雅半偈》:"出汝南池  相似文献   

11.
<正>先秦古籍《山海经》曰:"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藷藇。""藷藇"就是薯蓣,历史上正名还有署豫、署预、薯药、诸蓣等,别名亦很多,如玉延。传说,唐朝第八代皇帝李豫,为了避其讳,薯蓣改为了"薯药";宋英宗赵曙,又将薯药改为"山药"。实际上,唐宋以前在民间早就有人将薯蓣称作"山药",只是明朝以后,才广泛以山药作正名。现代植物分类学仍然将"薯蓣"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通报》1962年第1期上,刊登了焦震海同志所写的《我国古代培养动物条件反射一例》一文,介绍了我国南宋末周密所著《癸辛杂識》中关于培养动物条件反射的記载。現就我所知古籍中有关动物条件反射的記載,尚有一千多年前,五代时候,南唐譚峭在他所著的《化书》中就已经意識到了食物对培养动物条件反射的作用。其原文如下:“庚氏穴池构竹为凭檻,登之者,其声策策焉;辛氏穴池构木为凭檻,登之者,其声堂堂焉。二氏具牧魚于池中,每凭檻投餌,魚必踴跃而出。他日但聞策策堂堂之声,不投餌,亦踴跃而出。則是庚氏之魚可名策策,辛氏之魚可名堂堂,食之化也。”这里譚峭知道,庚氏魚池上的竹檻所发出策策声和辛氏魚池上所发出的堂堂声,原与两池中的魚毫不相关。但他从庚、辛二氏的养魚过程中,观察到在给魚喂食之前,因竹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几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社会,人们就已经以鱼类为食,并开始把鱼类作为猎取的对象。捕鱼的工具,最先是鱼鳔、弓箭,后发明网具。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先祖伏羲教先民捕鱼,使我国渔业有了快速发展。我国古代人们就把鱼类作为一种肉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孟子说:"鱼我欲也,熊掌亦为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把鱼和熊掌并列为珍品,特别是肉中之珍品。  相似文献   

14.
谈英龍     
<正>福建农林大学西北角有幢小楼,名曰英龍。有友人问:英龍何意?答曰:英龍乃示对中华、对故乡、对祖先、对人民、对自然、对社会的深爱。爱之深,超过常人,谓之深爱。深爱,是一种精神、一种风貌、一种理想、一种愿望的结晶,是"超尘出俗、龍跃凤鸣"的象征。英龍——要成为培养和造就振兴民族、视野旷达、面向人类、为民造福的华夏之才、八闽之才的摇篮;要培育超先生之学生、超常才之英才的摇篮。所谓英,乃是一种气魄,一种人格。一般把德智超群的人称之英才。古人有  相似文献   

15.
<正>植物学特性黄精之名取自于中医药用其得土地之精华,故时珍曰:“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五符经》又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此义也。”在植物分类学上,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被分为天门冬科(Asparag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  相似文献   

16.
就像一粒埋在土壤里休眠的种子没有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就不会生长开花一样,中国的神经科学虽然始于两千多年前,但是直至本世纪才发展成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据我们所能查到的文献来看,关于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问题,如视神经及其与中枢的联系,最先被含蓄地描述出来是在《黄帝内经》上,这是一本写于公元前300~400年的中医经典著作。在书中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话:“黄帝问于歧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余私异之,独瞑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独博独眩,被发长跪,俛而视之,后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气使然?歧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  相似文献   

17.
<正>《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创刊于1974年。其时,"文革"尚未结束,我国的科学技术凋零四处,百废待兴。在封闭10年之后,科技工作开始提上曰程,酝酿重新启动,科研和教学人员渴求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渴望了解国际科学技术的状况。《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的创刊,正是适应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服务于这样的时代需求。创刊之初,《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编辑人员积极深入教学和科研单位,了解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栏目设置、丰富刊物内容。刊物很快受到科研人员的欢迎和好评。1977年,刊物由创刊之初的季刊改版为双月刊。  相似文献   

18.
<正>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一文,命名为《太一生水》,其日: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者,阴阳之所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太一生水,水辅太一",天地万物因此造化。"太  相似文献   

19.
正纸是中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的传播及传承意义重大,对人类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汉书·蔡伦传》中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其实在蔡伦之前西汉的造纸术已有相当水平,但西汉的纸张使用起来不太理想,质脆、书写不流畅。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使得原料便宜、易得,纸张质量得到提高。人们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一文,命名为《太一生水》,其曰: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者,阴阳之所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