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邱胜荣 《生态学报》2020,40(3):1015-1020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由数量扩张型进入质量效益型的新阶段,运用自然保护区统计年鉴数据,基于logistic模型,借助R语言,对自然保护区发展上限进行了估算。同时,运用高等数据曲线曲率求导方法,对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对持续时长和增长速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①面积理论饱和值为15470.00万hm~2;②将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分为缓慢起步期(1956—1989年)、快速发展期(1990—2008年)和稳定完善期(2009—至今);③目前则处于稳定完善期,面积已渐近饱和值,数量仍在小幅度增加。希望本研究结果能为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制定管理政策、规划以及整合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公园顶层制度设计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挑战与转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自然生态保护取得了长足进步。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其发展和演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生态保护的进程和特点。尽管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始建于1956年,但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生态保护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并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日益得到重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不  相似文献   

3.
赵文飞  宗路平  王梦君 《生态学报》2024,44(7):2786-2799
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过60余年建设,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系统整理了我国现有2672个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数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空间信息数据库,从发展历程、保护类型、建设规模等方面进行了特征统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指数等方法,对全国自然保护区从海陆分布、省级分布、时空分布、集聚分布等不同维度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和类型丰富,大致经历了"起步-停滞缓慢发展-稳步发展-快速发展-稳固完善"的5个发展阶段,以中小型的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为主;(2)空间上为集聚分布,省域分布差异悬殊,沿"胡焕庸线"呈"西少东多、西聚东散"的特点;(3)不同类型和管理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分布集群态势差异明显,形成了黄山-怀玉山、粤东北丘陵、南岭、武夷山等11个显著聚集区;(4)建设规模和连片聚集效应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与我国地形的三级阶梯构造变化趋势存在紧密联系。最后,本文讨论了形成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包括客观自然条件及主观人为等因素,并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和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建立布局完善和海陆统筹的保护区网络,科学界定保护地类型,逐步优化自然保护区边界及稳步提升科研监测成效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由自然保护区向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本研究弥补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和时效性问题,以期为未来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优化及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保护区(也包括其他自然保护地)提供了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资源,为人类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生态观测和珍稀动植物物种保护研究等提供了天然实验场所。自1956年广东鼎湖山作为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经历了60年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保护着我国85%以上的生物物种资源。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各种类型、不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从1956年开始,在林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倡导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至今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1956年10月,林业部提交了《(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广东鼎湖山、浙江天目山、海南尖峰岭、福建万木林、云南西双版纳等我国第一批自然保护区陆续建立起来。196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1963年5月,国务院颁布(《森林保护条例》,进一步提出要保护珍稀树  相似文献   

6.
自1956年林业部门按照国务院的指示.通过编制规划方案启动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已经走过了55年。经过保护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成就显著。截至2010年底.全国林业系统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035处,  相似文献   

7.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自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近4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建立的保护区有900多,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20多个,已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的有66个。随着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必将进入一个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科研实用化、保护发展协调化的新阶段。要实现这“四化”,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的支持,这种客观的要求给GIS在保护区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的协调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合作开发研制了“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要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方案、结构、功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东北部,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是北回归线荒漠带上少有的森林景观,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1956年鼎湖山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中科院下属唯一的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首批加入联合国  相似文献   

9.
正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为根本目标。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保护最重要的生态空间,推动形成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摘编自《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起始于1956年,当时在广东鼎湖山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种类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随后分别在不同的省(区、市)、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1.中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建于1956年,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目前由中国科学院与环境保护部共同建设管理。2.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 980万公顷(接近3个江苏省),名符其实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分别为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523万公顷)和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次自然保护区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22日至30日在福建省建阳县召开,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次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林业、植物、地理、生态、环境等学会筹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林学会主持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共130余人。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包括考察报告、背景材料)116篇。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参观考察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第二阶段学术交流;第三阶段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从1963年始建自然保护区,至目前共建15处,保护面积513,400公顷,占四川土地面积的0.9%。由于已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较单一,面积偏小,布局也不合理,与四川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很不适应,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建一批自然保护区,1980年初四川省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区划考察工作,至1983年经主管部门审查,对拟建的15个自然保护区上报省政府待批,保护面积为1,054,600公顷,占四川土地面积的1.85%,加上已建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共达1,568,000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75%。四川省动物资源丰富,仅脊椎动物就达1170种,其中鸟类已超过全国…  相似文献   

13.
正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56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1980年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着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作为唯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不仅由科学家主导建立,也一直由科学家主导着建设和管理,其科研监测平台所支撑的科研成果,获得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是"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研究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1953年建立国内第一个孢粉学实验室到1960年我国第一部花粉形态学专著的出版为起步阶段;1961-1980年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研究发展较慢;80年代以来,中国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迄今已系统研究过花粉形态的在中国裸子植物中占63.64%。在双子叶植物中占36.36%,在单子叶植物中占33.33%。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中,有许多国家的生物很具有多样性,中国就是其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今天,人类面临着种种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这些灾难和危机,说到底不外乎是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肆意掠夺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结果。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种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为了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实施补偿,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一种。自然保护区是指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地域以及其他为了科研、教育、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所有保护地域的总称。在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自然保护区成为一条有效途径。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起,到2010年年底,我国已经建成2588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和群落,同时也保存着这些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本文作了浅谈。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保护区地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颜  王智  高军  徐网谷  蒋明康 《生态学报》2010,30(18):5091-5097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发展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分布差异极大,为寻找影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我国自然保护区地区分布特征的因素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分布主要受城市发展状况综合因子、资源禀赋综合因子和农村发展状况综合因子的影响,农村发展状况对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分布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城市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对自然保护区面积和覆盖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据此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引导、规范和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持正常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秩序,1994年lO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适用于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  相似文献   

18.
王成武  崔彪  汪宙峰  谢亮  陈雅靓 《生态学报》2022,42(9):3794-3805
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濒危动植物而划分的特定区域,在涵养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省有自然保护区166处,类型丰富多样,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对象涵盖珍稀动植物,保护功能涉及物种、水源和生态环境,与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同维系着中国西南地区,乃至青藏高原东缘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1963-2018年间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以集聚为主,呈现集聚-随机-集聚的变化特征,且前期变化幅度大,后期变化幅度小,总体发展明显分为1963-1998年的单核形成与发展阶段和1998-2018年的双核阶段;②四川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区域,其均衡度类型在时间上表现出由"差距悬殊"到"差距较大"的演变特征;③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重心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基本稳定在阿坝州南部。标准差椭圆的长短半轴和面积均变化强烈,总体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空间分布由南-北向演变为东北-西南向;④自然保护区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高密度区域分布在地势适中、气候温和、河流众多、土壤肥沃、人口稀少的阿坝州南部与东部地区。未来,四川省生态功能建设应该立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的特点、分布状况,对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少的川西北、川东北和川南部分地区进行优化布局,以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功能建设。同时,探索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模式,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睿  师玮一  周靖宣  方贺  王宇白  徐深  康娟  徐栋 《生态学报》2023,43(5):2101-2113
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还不清晰,理解这些规律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年中国历史高分辨率生态环境质量数据CHEQ数据集以及自然因素,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驱动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1)我国自然保护区的CHEQ指数呈现多阶段波动变化,总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平均趋势率为-0.54×10-3/a;在空间上,中国自然保护区CHEQ变化趋势值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且恶化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缓冲区。其中自然因素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在-3×10-3/a—0/a之间,人类活动的影响在-1×10-3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较快,已由1978年的34个自然保护区发展到1991年的708个,自然保护区的国土面积由12650平方公里发展到550570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国土面积由0.13%上升到5.7%,自然保护区数目约占全世界的1/10。我国自然保护区虽然已有一定规模,对保护我国自然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自然保护区资金短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已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费和基本建设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