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人工泪液对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泪膜的变化和应用人工泪液后对泪膜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60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玻手术后单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和眼膏,B组手术后联合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眼膏和人工泪液Dextran 70 Eye Drops。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7d、14d及30d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干眼症状,并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手术前A组和B组的干眼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检查4个项目的检查值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2)术后各个时间点,B组的BUT检查值较A组均增加且差异显著;(3)术后7d和14d,B组的干眼评分和CFS评分较A组减少且差异显著。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明显下降,加用人工泪液后可明显提高术后泪膜稳定性,提示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使用人工泪液有利于泪膜恢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4例104眼,所有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同时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1例51眼)和对照组(53例53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别观察术后1周和1个月两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以及IL-6和TNF-α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周和1个月干眼症状评分、FL评分,以及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术后1周和1个月的BUT和SIt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结果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有效改善患者干眼症状,增强泪膜稳定性,有助于眼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FGF眼用凝胶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值、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干眼症状评分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BUT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且研究组的BUT高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OSDI评分持续降低(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SIt值、FL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且研究组的OSDI评分、干眼症状评分、SIt值、F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bFGF能有效提升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干眼症(DES)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57例DES患者和50例健康者分别作为DES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TNF-α、IL-1β基线值的差异,比较DES组治疗后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TNF-α、IL-1β值与基线值的差异,治疗前后临床检查情况(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TNF-α、IL-1β表达和临床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ES组泪液、结膜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ES组治疗后泪液、结膜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DES患者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等临床检查明显改善(P0.05)。TNF-α、IL-1β表达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呈负相关(P0.05),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呈正相关(P0.05)。结论:DES患者泪液、结膜上皮细胞中TNF-α与IL-1β的表达上调,且与干眼症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为干眼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或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连续给药4 w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泪液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18%(7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52%(66/83)](P0.05)。两组治疗后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泪膜破裂试验和泪液分泌试验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泪液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少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其可更有效增加泪膜的稳定性,减轻角膜损伤,减少泪液分泌,这可能与下调患者泪液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初次全身化疗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化疗的恶性实体肿瘤的患者60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在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1周分别进行眼表评估.检查内容包括:干眼相关症状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羊齿状结晶、结膜丽丝胺绿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1)问卷调查提示全身化疗后,患者眼部出现视力波动、干涩、眼部不适等症状是最常见的;2)患者全身化疗后,眼表出现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基础泪液分泌量减少,结膜杯状细胞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与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增加,泪液羊齿状结晶评级下降(P<0.05).结论:全身化疗可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眼表产生影响,能导致干眼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化疗的同时要关注患者眼表的健康,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术,观察组使用玻璃体切割术+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泪液白介素(IL)-2、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SIt)的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泪液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L显著低于对照组,BUT、SI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囊膜浑浊、虹膜新生血管、角膜水肿、干眼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视力恢复,改善泪液分泌,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和干眼症的关系并分析2型糖尿病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为观察组和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眼表失衡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It),以及观察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Hb A1c、HOMA-IR、血清CRP,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眼症发病率及干眼症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干眼症发病率(9/100,9.00%)明显低于观察组(108/440眼,24.52%)(P0.05)。观察组OS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BUT、SIt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OSDI、TBUT、SIt、Hb A1c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TBUT、Hb A1c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B0,OR1)。结论:2型糖尿病和干眼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是2型糖尿病发生干眼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F-kB 和TGF-beta1 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 的白内障患者24 例,共24 眼,且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天、30 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NF-kB 和TGF-beta1 的表达,并进行泪液分泌试验、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 和泪河高度测量四项检查。结果:NF-资B 和TGF-茁1 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与术前相比,术后15 天患者NF-kB 和TGF-beta1 染 色程度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5 天比较,术后30 天NF-kB 和TGF-beta1 染色程度减弱,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5 天泪膜破裂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强;与术前相比,术后30 天四项检查 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可提高白内障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NF-kB 和TGF-beta1的表达,与术后眼膜的炎症反应 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干眼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染色阳性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延长、基础泪液分泌量及泪液中的溶菌酶、EGF及LF水平明显升高(P0.05),角膜荧光染色阳性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较长、基础泪液分泌量较高,溶菌酶、EGF及LF水平较高(P0.05),角膜荧光染色阳性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对2型糖尿病并发干眼症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良好,推测其机制与泪膜破裂时间的延长、基础泪液分泌量增加及溶菌酶、EGF及LF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8,(3)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将7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36例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干眼症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UT)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68例,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单一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schirmer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schirmer评分和BUT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优于人工泪液单一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炎症和氧化应激探讨固本明目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到2022年8月海南省眼科医院期间收治的1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固本明目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75例)、对照组(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75例)。对比两组疗效、安全性、眼部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症状评分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泪液分泌试验(SIt)、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更高;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症状评分和总评分更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更低;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更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固本明目颗粒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缓解干眼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可能与调节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F-κB和TGF-β1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4例,共24眼,且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5天、30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NF-κB和TGF-β1的表达,并进行泪液分泌试验、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河高度测量四项检查。结果:NF-κB和TGF-β1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与术前相比,术后15天患者NF-κB和TGF-β1染色程度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5天比较,术后30天NF-κB和TGF-β1染色程度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5天泪膜破裂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强;与术前相比,术后30天四项检查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可提高白内障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NF-κB和TGF-β1的表达,与术后眼膜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55眼)白内障病人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病人术前、术后视力变化。结果在术后3日、1周及1个月时病人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70.91%(39/55)、81.82%(45/55)、89.09%(49/55)。6例病人视力低于0.5为视网膜病变者。术后未见巩膜隧道切口渗漏现象,外切口在1周内覆盖结膜上皮,无悬韧带断裂与后囊破裂,瞳孔均呈现出圆形或近圆形。结论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疗效确切、视力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微创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结构的影响,为正确选择青光眼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采用青光眼药物治 疗≥ 3 个月的青光眼患者40 例(62 只眼)设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志愿者30 例(30 只眼)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泪液分泌长 度(S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B)及结膜印记细胞评级(IC)。结果:病例组ST、BUT 分别为(6.12± 3.63)mm、 (5.21± 2.13)s,均短于对照组的(10.72± 4.62)mm、(11.45± 5.12)s(P<0.01);病例组FB 评分为(2.19± 0.42)分,高于对照组(0.62± 0.04)分(P<0.01);病例组IC 评级为Ⅱ~Ⅲ级比例为54.84%,高于对照组的5.00%(P<0.01)。结论: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 会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并加快结膜细胞鳞状上皮化进程,对泪膜、角膜及结膜均有损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20,(1)
目的评估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伴干眼患者相关眼表指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1例(122眼)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合并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的眼球突出度及上睑退缩量,结合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量表)评估干眼情况,并使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泪河高度、脂质层评分和睑板腺评分进行检查,并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各指标与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61例122眼的眼球突出度为(16.8±2.15)mm,OSDI评分为(2.17±1.53)分,泪河高度为(0.11±0.13)mm,NITBUTf为(2.11±1.27)s,NITBUTav为(4.11±1.67)s,脂质层评分为(1.332±1.05)分,睑板腺评分为(0.81±0.75)分。NIBUTf、NIBUTav、脂质层评分与眼球突出度呈负相关(均P0.05);泪河高度、睑板腺评分与眼球突出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NIBUTf、NIBUTav、脂质层评分与OSDI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睑板腺评分与OSDI评分呈正相关(P0.05);泪河高度与OSD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的NIBUTf、NIBUTav、脂质层评分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合并干眼患者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泪膜稳定性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干眼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同轴常规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视力以及泪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术,研究组采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最佳矫正视力、平均超声能量、角膜散光程度、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泪液炎性因子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术中前房稳定人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泪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术相比,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在改善患者角膜散光、视力以及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效果显著,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方法:观察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100例(100眼),于术前1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记录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PH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和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糖尿病组在术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ECD, PHC在两组均下降,CV升高(P0.05),CCT出现明显波动,糖尿病组在术后一周达到峰值。ECD,CV和PHC在术后各时间点出现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远期内,糖尿病组的角膜内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较非糖尿病组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明目羊肝丸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干眼症患者103例206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和实验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明目羊肝丸治疗),分别为51例102眼和52例104眼,两组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症状评分、泪液炎症因子、生存质量、Schirmer I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眼干涩、视疲劳、异物感、灼热感症状评分、F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BUT、SI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泪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心理健康、眼痛、社会活动、一般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明目羊肝丸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可改善患者症状和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