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黑龙江水系茴鱼属一新纪录种(鲑形目,茴鱼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11月,在黑龙江水系(中国境内)的乌苏里江、呼玛河、额木尔河等河流采集到茴鱼属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中国1新纪录种--下游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tugarinae.下游黑龙江茴鱼体色鲜艳,背部无或具少量黑色斑点,体侧具鲜艳橙色条纹,明显区别于属内其它物种.与同分布于黑龙江水系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相比,两者在以下性状上存在明显区别:1)新纪录种体侧背部无或仅具少数黑色斑点,后者体侧具有大量黑色斑点;2)新纪录种背鳍鳍条数为23~26,后者为19~22;3)新纪录种体侧具多行间断开的鲜艳橙色条纹,后者无;4)新纪录种背鳍边缘红色带纹宽阔,后者狭窄;5)分布区不同,新纪录种仅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后者仅分布于黑龙江中上游.  相似文献   

2.
基于细鳞鲑属Brachymystas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序列变异,对分布于黑龙江水系中国境内的尖吻细鳞鲑(sharp-snouted lenok)和钝吻细鳞鲑(blunt-snouted lenok),及分布于图们江的图们江细鳞鲑B.tumensis进行分子系统关系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黑龙江水系2种细鳞鲑的分类学地位、有效命名及图们江细鳞鲑物种地位性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分布于黑龙江水系的细鳞鲑种群在系统发育树中明显构成2个独立的进化分支,分别对应可经形态鉴别而差异显著的尖吻细鳞鲑和钝吻细鳞鲑,平均序列分歧为1.9%,在属内已达到种间分化水平;图们江细鳞鲑与尖吻细鳞鲑的呼玛河、乌苏里江、奎勒河等种群共同构为1个进化分支,与尖吻细鳞鲑的序列分歧(平均为1.2%)远低于与钝吻细鳞鲑的序列分歧(平均为2.2%).结合形态学的初步研究结果(图们江细鳞鲑的主要形态特征偏向于尖吻细鳞鲑),不支持图们江细鳞鲑独立种的分类地位,建议为尖吻细鳞鲑B.lenok的同物异名,也不支持普遍认为的钝吻细鳞鲑的有效学名为B.tumensis,其有效命名还待商榷,暂属未定名种.综上所述,基于基因序列分析的遗传学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的分类结论,即在黑龙江水系细鳞鲑属有2个独立的种,分别为尖吻细鳞鲑B.lenok和钝吻细鳞鲑B.sp.,而图们江细鳞鲑B.tumensis应归为尖吻细鳞鲑B.lenok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3.
云南湖泊鱼类的区系及其类型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境内约有十二个大小湖泊,由于多数分布在高原面上,故习惯称为高原湖泊。这些湖泊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东、南、西、北四群。东部湖群有滇池(昆明湖)、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等,坐落在昆明弧上,其中除滇池属金沙江水系外,其余均归南盘江(西江上游);西部湖群包括洱海、茨碧湖、剑湖、莫汉沼等,皆注入澜沧江;滇北之程海(黑乌海)属金沙江水系;南部湖群计有异龙湖和大屯海,都属南盘江水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黑龙江水系鮈亚科8属11种鱼的染色体组型,认为鮈亚科鱼类的核型具有明显的属的特异性。其中条纹似白鮈、东北鳈、东北黑鳍鳈、兴凯颌须鮈、高体鮈、细体鮈和突吻鮈等7种鱼的核型为初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王雪  沈俊宝 《遗传》1989,11(3):23-25
本文报告了黑龙江水系约亚科8属11种鱼的染色体组型,认为峋亚科鱼类的核型具育明显的属的 特异性。其中条纹似白约、东北鲸、东北黑鳍鲸、兴凯领须约、高体约、细体约和突吻约等7种鱼的核型 为初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自更新世以来,我国境内的水系由内陆河转变成外流河,干流长度超过2000公里的,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和塔里木河。塔里木河,地处西北高原干旱区。那里的第四纪沉积物发育,河流阶地分明,地层剖面清晰,但缺乏哺乳动物化石。东北的黑龙江,由于处在沉降带,早、中更新世的地层不易暴露,地表所见多属更新世晚期的沉积和时代很晚的哺乳动物化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假如从源头向东漂流而下,不仅能目睹到黄土剖面、湖泊沉积、河谷阶地,且能从这些土层寻找到不同时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在古人类、古文化方面亦能如此,例如蓝田猿人化石产地,就位于黄河南岸支流坝河阶地上;  相似文献   

7.
对采集于长江水系、黑龙江水系及海南岛的36尾大鳍(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有须个体和无须个体在分子系统树中处于混合分布状态,各个体相互间遗传变异远小于与外类群(A.chankaensis、A.tokinensis)间差异,统计了其主要形态度量数据,也显示各主要性状数据无显著差异,结果均支持有须个体和无须个体(曾经被鉴定为A.taenianalis)为同一物种,A.taenianalis为A.macropterus的同物异名。序列分析显示,36个个体明显聚合成5个大的分支,其中clade1分支全部由黑龙江水系类群组成,clade5分支由海南岛的1个个体组成,长江水系的所有个体分散在clade2、clade3、clade4这三个分支中,显示出一定的地理相关性。在clade2、3、4中,clade2包括了长江上游的5个个体和长江中游的2个个体,同时还包括了黑龙江的2个个体;clade3包括了中游的2个个体;clade4包括了中游的12个个体,三个分支间又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率(均>5%),从21个个体在三个分支中的分布情况来看,三者间这种较大的遗传变异率不能由地理隔离解释,故推测,造成同一水系的A.macropterus间出现较明显遗传分化的原因可能与其特殊的性选择生殖方式有关,该生殖方式限制了不同生殖集群间同种鱼类的基因交流。基于系统分支图,计算了各分支间的遗传距离,由结果推测大鳍的生物地理过程为:海南岛水系类群同大陆类群较早产生隔离,黑龙江水系类群由长江水系类群在晚近时期向北扩散形成。    相似文献   

8.
研究同时利用非编码区和编码区微卫星标记(G-SSR和EST-SSR)分析黑龙江、长江、奉化江及淮河水系共6个野生鲫(Carassius aur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并比较2类不同来源SSR用于鲫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差异。8个G-SSR标记在6个鲫群体中检测到173个等位基因, 平均Na、Ne、Ho、He以及PIC分别为22、12.9、0.769、0.893和0.879, 群体间Fst值介于0.008—0.085, 其中来自黑龙江水系的2个群体与其余水系的所有群体均达到或接近于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 而长江、奉化江和淮河水系4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明显。Nei’s遗传距离介于0.203—0.701; 根据遗传距离所绘制的UPGMA聚类图将6个鲫群体划分为2个大分支, 其中来自黑龙江水系的2个群体聚为一枝, 其余水系群体聚为另一枝。贝叶斯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 将6个鲫群体划分为2个最佳理论群。利用8个EST-SSR标记在6个鲫群体中共检测到155个等位基因, 平均Na、Ne、Ho、He以及PIC分别为19、9.5、0.728、0.870和0.855; 群体间Fst值和Nei’s遗传距离分别介于0.005—0.084和0.117—0.683; 基于EST-SSR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和贝叶斯分析也将6个鲫群体划为两大类群: 黑龙江水系群体; 长江、奉化江和淮河水系群体。G-SSR和EST-SSR标记检测6个鲫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786—0.864和0.761—0.833。研究结果显示: 6个野生鲫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但黑龙江水系群体多样性低于其他水系群体; 尽管EST-SSR标记的多态性略小于G-SSR标记, 但是2类微卫星标记均揭示了相似的鲫群体遗传结构和分化格局。研究结果对鲫种质资源的保护和EST-SSR标记在鱼类群体遗传学研究价值的评价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对采集于长江水系、黑龙江水系及海南岛的36尾大鳍(鱼矞)(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有须个体和无须个体在分子系统树中处于混合分布状态,各个体相互间遗传变异远小于与外类群(A.chankaensis、A.tokinensis)间差异,统计了其主要形态度量数据,也显示各主要性状数据无显著差异,结果均支持有须个体和无须个体(曾经被鉴定为A.taenianalis)为同一物种,A.taenianalis为A.macropterus的同物异名.序列分析显示,36个个体明显聚合成5个大的分支,其中clade1分支全部由黑龙江水系类群组成,clade5分支由海南岛的1个个体组成,长江水系的所有个体分散在clade2、clade3、clade4这三个分支中,显示出一定的地理相关性.在clade2、3、4中,clade2包括了长江上游的5个个体和长江中游的2个个体,同时还包括了黑龙江的2个个体;clade3包括了中游的2个个体;clade4包括了中游的12个个体,三个分支间又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率(均>5%),从21个个体在三个分支中的分布情况来看,三者间这种较大的遗传变异率不能由地理隔离解释,故推测,造成同一水系的A.macropterus间出现较明显遗传分化的原因可能与其特殊的性选择生殖方式有关,该生殖方式限制了不同生殖集群间同种鱼类的基因交流.基于系统分支图,计算了各分支间的遗传距离,由结果推测大鳍(鱼矞)的生物地理过程为:海南岛水系类群同大陆类群较早产生隔离,黑龙江水系类群由长江水系类群在晚近时期向北扩散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总述包括3个属(鲶属、缺鳍鲶属和叉尾鲶属),共计12个种。其中1个种是新种,命名为兰州鲶(Silurus lanzhouensis,sp.nov.),采于黄河水系;另1个是南方大口鲶新亚种(Silurussoldatovi meridionalis,subsp.nov.),生活在长江及长江以南大的江河中。两种成体均具有2对口须。通过鲶属大多数种的头骨的比较,发现鲶属有3个类型,主要是以上筛骨的形状来区别。在这3个类型中各有2对和3对口须的种,因此作者认为以口须的多少作为属的特征是不够的,本文仍按以往有些学者的观点,将4须鲶属作为鲶属的异名。在我国各处最普通的种是鲶鱼,但时常在若干水系中也出现具4根口须的很相近似的种,互相混淆。鲶鱼必须依据什么特征来识别,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各方面的记述,提出无论雌雄其胸鳍刺外缘均具有显著的锯齿,才是鲶鱼的主要特征。我们曾函询瑞典的两个博物馆,据回信:“看来,保藏在瑞典的林奈的鲶鱼模式标本已经遗失了。”因而作者指定把我国黑龙江水系所产的10尾鲶鱼标本作为新的模式标本,存放于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室。本文还讨论了鲶科鱼类的起源与地理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鲶科鱼类的总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总述包括3个属(鲶属、缺鳍鲶属和叉尾鲶属),共计12个种。其中1个种是新种,命名为兰州鲶(Silurus lanzhouensis,sp.nov.),采于黄河水系;另1个是南方大口鲶新亚种(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subsp.nov.),生活在长江及长江以南大的江河中。两种成体均具有2对口须。通过鲶属大多数种的头骨的比较,发现鲶属有3个类型,主要是以上筛骨的形状来区别。在这3个类型中各有2对和3对口须的种,因此作者认为以口须的多少作为属的特征是不够的,本文仍按以往有些学者的观点,将4须鲶属作为鲶属的异名。在我国各处最普通的种是鲶鱼,但时常在若干水系中也出现具4根口须的很相近似的种,互相混淆。鲶鱼必须依据什么特征来识别,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各方面的记述,提出无论雌雄其胸鳍刺外缘均具有显著的锯齿,才是鲶鱼的主要特征。我们曾函询瑞典的两个博物馆,据回信:“看来,保藏在瑞典的林奈的鲶鱼模式标本已经遗失了。”因而作者指定把我国黑龙江水系所产的10尾鲶鱼标本作为新的模式标本,存放于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室。本文还讨论了鲶科鱼类的起源与地理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宣晶  周繇 《生命世界》2014,(6):94-95
正东北地区位于于中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以及黑龙江、松花江、嫩江、鸭绿江、乌苏里江等河流水系,山环水绕,平原辽阔。气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土壤深厚,有肥沃的黑土。东北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为主,在林下、林间、高山草甸以及田间路边,从早春冰雪初融直至仲夏,各种美丽的野花"你方唱  相似文献   

13.
静静地在汗马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漫步,倾听带有腐殖质色彩的塔里亚河哗哗的流淌声,对于来自北京大都市的人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享受。从地图上看,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的山脉,延绵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交接处,那里还是欧亚草原带与东亚山地森林交汇之处。在大兴安岭的主脊与呼伦贝尔草原交界处,汗马自然保护区静静地矗立在大兴安岭的主  相似文献   

14.
实地鱼类资源考察、检视鱼类标本以及参考鱼类分类、分布文献表明,秦岭生态保护区现有鱼类7目16科79属共141种(亚种)。物种多样性G-F指数的比较分析显示,和秦岭其他区域相比,秦岭生态保护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区内不同水系之间相比,则汉江水系最高。利用β多样性指数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对秦岭生态保护区4条水系的鱼类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内鱼类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坡的3条水系中,南洛河水系和嘉陵江水系鱼类生境相似程度较高,鱼类种、属分化、隔离程度较低,而与汉江水系的生境差异显著,鱼类种属分化、隔离程度较高。根据区内自然地理及水系特征,对水系间鱼类β多样性出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山杏     
本文所指的山杏(Prunus isbirica)在内蒙叫“保力保赫”,乃是西伯利亚杏,与另一种普通山杏(P.arme-niaca)却不是一个种。西伯利亚杏也是我国北方山区一个重要的野生油料植物,分布在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宁夏等省区,尤其以内蒙东部大兴安岭东南麓分布多而产量大。由1958年以来受到林业、  相似文献   

16.
霍林郭勒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境内,地处大兴安岭余脉,西靠锡林郭勒盟,南接赤峰市,北邻兴安盟,东与吉林省白城地区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19°34′北纬45°28′,海拔820—940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积雪日平均210天。年平均气温0.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35.4℃,极端最低气温 -37.6℃,稳定通过≥10℃积温为1936℃。年降水量平均363.2毫米,多集中于6—8月,年平均降雪为56.4毫米,空气相对湿  相似文献   

17.
滇西南四个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及评价指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李明会  李有兰 《生物多样性》2016,24(3):313-1127
为了解滇西南怒江水系的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南捧河自然保护区、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及澜沧江水系的澜沧江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和变化趋势, 探讨其差异和变化的原因, 本文采用β多样性指数分析了4个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 并比较了鱼类分类阶元的特有性、单型性和古老成分的有无等多项指标。结果显示, 4个自然保护区共有土著鱼类85种, 隶属于6目13科45属。在中国仅见于怒江水系的4个特有属有异鲴属(Aspidoparia)和新条鳅属(Neonoemacheilus)分布于这3个保护区中; 18种特有种中, 仅分布在这3个保护区的狭域特有种5种。在中国仅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属有31个, 但仅安巴沙鳅属(Ambastaia)分布于澜沧江保护区; 在澜沧江保护区分布着中国仅见于澜沧江水系的特有种20种, 其中狭域特有种3种。怒江水系的3个保护区分布有1个单型属, 即鳗鲡属(Anguilla), 但没有单型种;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无单型属与单型种分布。4个保护区中的鱼类均系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形成的种类或类群, 没有古老或孑遗种类。β多样性结果显示, 在4个保护区中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最丰富, 而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丰富程度最低, 但是怒江水系3个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的代表性及保护地位比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要高。而特有阶元和单型性阶元的存在体现出怒江水系3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及保护意义比澜沧江保护区高。地理范围跨度大小、生境空间异质性高低、保护区面积大小及支流多少等是影响鱼类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因此, 规划和设计保护区时, 如果能在水系的上、中、下游分别规划1条一级支流作为保护区, 可使该水系的绝大多数鱼类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2012年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6个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对所采集的1 800余号标本进行室内分析鉴定,并计算分析其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地区之间相似性系数和相异系数的欧氏距离比较,及其8种生境中苔藓植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南部山地6个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48科,134属,330种,其中苔类16科,21属,38种,1变种;藓类32科,113属,274种,14变种,2变型,1亚种。(2)首次发现中国新记录4种:长柄紫萼藓(Grimmia longirostris Hook.),毛尖连轴藓[Schistidium lancifolium(Kindb.)Blom.],平叶真藓(Bryumlaevifilum Syed.),凹叶毛灰藓[Homomallium adnatum(Hedw.)Broth.],首次发现本地区新记录12种。(3)以丛藓科为代表的旱生藓类在本区占有优势地位;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60.79%)和东亚成分(16.19%)为主。(4)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与兴安北部和燕山北部山地亲缘关系较近;生境条件的变化对苔藓植物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湿润土生和石生生境为本区苔藓植物最丰富的生境,水生生境中苔藓植物分布最少。研究发现,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是连接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和阴山地区的过渡性地带;与燕山北部和兴安北部相比,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大面积苔藓植物地被层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密度和湿度较低。因此,建立保护区对保护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脆弱的森林、草原过渡生态系统,保护中国野生动植物类群及其他珍稀动植物的繁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水为魂的首都城市——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金波 《化石》2020,(1):46-50
正人类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水,北京是以水为魂的首都城市,水系属于海河流域,展布于中国第二大台阶与第三大台阶构成的"北京湾",自西南向东北分为5大水系:拒马河和大石河属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温榆河属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泃河属蓟运河水系。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5立方米(2018年),多年平均降水量571毫米(1961年-2018年),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7.72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36.67亿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年可开采量29.93亿立方  相似文献   

20.
银鲫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黑龙江水系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属天然三倍体鱼类,是实行天然雌核发育的两性种群4,7。关于它的染色体数目和组型国内外报道为3n=1564。但是我们在银鲫天然雌核发育机制研究中,有时涉及染色体数目鉴定,常见染色体数目超过156。鉴于昝瑞光报道滇池高背型鲫染色体数目为3n=162,有10个超数染色体5,为此我们对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的雌、雄银鲫进行了染色体组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