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以CD27分子的胞外段的部分肽段为嵌合抗原受体构建靶向CD70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并在体外验证其功能。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系的CD70靶抗原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包含4-1BB共刺激因子的第二代Anti-CD70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制备相应慢病毒,感染激活的人CD3+T细胞,获得靶向CD70的第二代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靶向CD70 CAR-T细胞对AML细胞系的体外杀伤功能;CBA试剂盒测定其细胞因子(包括IL-2、IL-4、IL-6、IL-10、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研究结果表明,AML细胞系均表达CD70,并且在效靶比为1?1、2?1和5?1时,CD70 CAR-T细胞都能明显且特异性地杀伤表达CD70的AML细胞系。相比于对照组,CD70CAR-T细胞在杀伤靶细胞时分泌更高水平的IL-6、IL-10、IFN-γ等细胞因子(P<0.05)。综上所述,该研究成功构建了靶向CD70...  相似文献   

2.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利用合成受体特异性靶向抗原的过继性细胞疗法(ACT),目前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虽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两款CAR-T药物上市,但CAR-T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B细胞功能缺失等。同时,CA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效果甚微,主要原因是缺乏特异性靶点以及肿瘤微环境对CAR-T细胞功能的抑制等。文中将从CAR的结构设计、临床应用、合成生物学对新型CAR的优化来阐述应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肿瘤所面临的挑战及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CAR)细胞疗法已广泛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的治疗, CD19和CD22靶向CAR-T已在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B-ALL)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而在T细胞肿瘤治疗上进展缓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利用CAR细胞技术与CRISPR / Cas9基因编码技术,设计了T-ALL相关的CAR细胞免疫疗法并进行了CAR细胞免疫疗法在T-ALL治疗上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分子机制涉及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多个层面的改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AML中的特殊类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亚砷酸(ATO)的联合应用使APL成为白血病靶向治疗史上最成功的范例.四十年来AML的标准化疗方案几近未变,近年来靶向新药的涌现和免疫...  相似文献   

5.
开发抗CD44抗体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抗CD44 抗体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肿瘤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前提和基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CD44单克隆抗体HI313的亲和力,MTS检测HI313是否抑制NB4细胞生长,并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与初筛AML病人标本共培养检测其促分化作用.结果显示HI313抑制NB4细胞生长,能使细胞周期停留在 G0/G1期,并能有效诱导AML病人血细胞的分化.通过以上实验证明抗CD44抗体HI313对NB4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相关, 并对AML病人的细胞有一定的促分化作用,提示此抗体具有针对AML进行靶向治疗的潜力,为HI313人抗体的进一步基因工程改造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治疗是过继免疫治疗的一种,通常CAR-T细胞是由患者或供者的T细胞经CAR基因转化并扩增而来,最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CAR-T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中展现出了振奋人心的效果,目前也被用于治疗其他血液肿瘤的研究中.本文就CAR的基本结构、CAR结构的演变、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进展以及目前CAR-T设计新方案4个方面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侵袭性血液学恶性肿瘤,是由血液和骨髓中未成熟的白血病细胞积累引起的。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是以大剂量的常规化疗进行诱导缓解,待取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后再进行后续治疗,以达到强化和维持治疗的作用,但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及生存率仍不理想。对于不适合强化治疗方案的患者以及复发或难治性疾病患者,迫切需要用于替代的免疫治疗策略。在过去几年里,免疫疗法的进步使癌症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正在进入肿瘤学的主流,为AML的预后及生存率提供新的武器,并在AML的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相较于传统治疗的优势。该文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单克隆抗体药物、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 cell, NK)、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疫苗这5种目前主要的免疫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2017年7月12日,首个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儿童/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CTL-019获美国FDA专家咨询委员会全票通过,标志着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方面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也积累了很多的临床经验。主要对全球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试验进行了分析,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出凝血功能异常、B细胞发育不良等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最后对CAR-T细胞治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ー项研究报告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新型治疗靶点和新型疗法,急性髓性白血病是ー种血液骨髓癌症,通常需要及时且积极的疗法对这种癌症进行治疗。研究者Wei Jia博士指出,目前我们急需新型靶点和药物来改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情况而且我们发现患者机体中果糖的使用水平会增加,这种特殊的代谢特性就能够帮助预测患者的治疗预后情况,这项研究还为研究者提供了强大的证据来表明,利用小分子药物阻断机体果  相似文献   

10.
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AR-T)细胞治疗虽然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疗效显著,但仍面临CAR-T细胞体内持续性短的问题,后者与疗效密切相关。Regnase-1具有核糖核酸酶作用,负向调控免疫应答。该研究在脐血T(cord blood T)细胞上成功敲除Regnase-1,制备Regnase-1缺陷的靶向CD19的脐血CAR-T细胞Regnase-1–CAR-T,发现敲除Regnase-1不影响脐血T细胞表达CAR分子,也不影响CAR-T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在CAR-T体外生长早期可显著抑制CD39耗竭分子,并且显著增强CAR-T特异性持续杀伤能力和扩增能力,有助于改善脐血CAR-T细胞持续性,为CAR-T细胞药物的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能够通过靶向一种蛋白质分子阻止癌细胞生长,他们发现的这种叫做Hhex的蛋白或可成为治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关键分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ene and Development上。AML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血液癌症,并且发病突然,癌细胞生长迅速,病人的预后情况非常差。目前治疗AML的方法都存在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病人会在短时间治疗之后出现复发情况,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只有大约2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7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0例(ALL组),急性髓系白血病51例(AML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47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CD4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L组与AML组患者白血病细胞CD4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7阴性表达的急性白血病患者CR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CD47阴性表达患者CR率显著高于CD47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7阳性表达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CD47表达阳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异常升高,且与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CD47可能作为一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和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Nestin蛋白为第Ⅵ类中间丝蛋白,最初被认为是神经干细胞标志物,表达于神经干/祖细胞、部分成体组织中的前体细胞及细胞修复阶段,还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并和P53、Wnt/β-catenin、AktGSK3β-Rb等肿瘤细胞增殖调控信号通路相关。Nestin蛋白在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血液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且参与急性淋巴白血病(acute lymphoma leukemia,ALL)细胞抗药性niche的形成,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对骨髓微环境的损伤。目前,临床阶段已在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检测到nestin蛋白表达,其可以作为区分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的标志物。在ALL中,敲除nestin可破坏白血病抗药性niche,这可能作为一种治疗ALL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1,(7):I0003-I0004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模型小鼠中证实了C—KIT突变与全长AML/ETO融合基因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JL)的共同诱因,从而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T细胞疗法在治疗恶性血液肿瘤中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但目前CAR-T疗法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课题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开发了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通过各种条件的摸索和优化,成功制备了靶向CD19的非病毒PD1定点整合型CAR-T细胞。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CAR-T细胞在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出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机制研究表明,该PD1定点整合CAR-T细胞具有更高比例的记忆性T细胞和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本研究开发的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为解决现有CAR-T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构建了靶向CD138的第四代CAR-T细胞(分泌IL-7和CCL19),通过与靶向CD138的第二代CAR-T细胞进行生物学功能比较,探讨第四代CAR-T细胞应用于临床的优势。使用慢病毒转染健康人外周血的T细胞制备出靶向CD138的第二代和第四代CAR-T细胞,CFSE标记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T细胞的趋化能力,ELISA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CAR表达率和亚型。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检测CAR-T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的体外杀伤功能;构建人多发性骨髓瘤NCG小鼠模型,通过生物发光成像系统监测CAR-T细胞输注后小鼠肿瘤的消退情况。结果显示,靶向CD138的第四代CAR-T细胞(CD138-BBZ-7×19)在体外的生物学功能优于第二代CAR-T细胞(CD138-BBZ),而且在人多发性骨髓瘤动物模型中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雪新  陈艾莉  李玥莹  刘丹  王前飞 《遗传》2018,40(11):988-997
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但总体治疗效果欠佳且发病的分子机制不明。因此,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研究急需新的突破口。近年来,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了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的新靶点,揭示不同表观修饰的相互作用加速MLL白血病进展,也阐释了NK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关键表观因子在髓系肿瘤发生中的重要功能。尤其是新抑癌基因SETD2的发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此外,在国际上研究人员首次将低剂量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化疗毒副作用及治疗费用。虽然基因组特征的解析加深了我们对癌症生物学分子机制的理解,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瘤内异质性的克隆演化也是导致白血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解析不同化疗方案下白血病患者不同的克隆演化模式及其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上述研究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及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MLL基因的异常重排会引发急性淋巴系(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文详细阐述了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MLL-AF9构建小鼠AML模型的方法。该研究比较了免疫磁珠法与5-氟尿嘧啶(5-FU)方法富集骨髓细胞的效率,以及不同时间点收获的病毒对骨髓Lin-细胞感染效率的影响。通过流式检测发现, 5-氟尿嘧啶富集的骨髓Lin–细能够被48 h收获的病毒高效感染。受体鼠在移植了MLL-AF9感染的骨髓Lin–细胞60天后,外周血、骨髓、脾脏组织中均有大量的白血病细胞浸润, RT-qPCR也验证了白血病靶基因的表达上调,表明小鼠AML模型的成功构建。这项研究为从事白血病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为研究白血病发病机理与研发白血病治疗药物提供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生物磁学》2011,(9):I0003-I0004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模型小鼠中证实了C-KIT突变与全长AML/ETO融合基因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共同诱因,从而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20.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传统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而患者完全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均较低。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ML主要的发病机制包括融合基因、信号通路、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以及骨髓微环境的改变等。该文旨在总结目前AML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未来可能的治疗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