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生物技术通讯》2015,(3):320+356+398+402+445
<正>分子遗传学原理(上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吴乃虎教授等历时8年完成的又一生物学大作!生物学经典著作《基因工程原理》姊妹篇!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等章节下册重点涉及基因表达的调节、突变重组与转位以及表观遗传学和模式生物等内容。在重点讨论分子遗传学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气功是古时我国人民应用的一种保健养生方法,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証明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疗效。气功流派繁多,各家的鍛炼方法不一,本文乃指上海市气功疗养所应用的方法。这种气功,在鍛炼时主要要求精神安靜(“入靜”)和肌体弛緩(“放松”),进而在此基础上“調息”(調整呼吸运动使之深緩細勻)和“意守”(集中注意于某一点)。掌握气功鍛炼方法的人(下称练功者)在进行气功鍛炼时(称练功),呈現的最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呼吸減慢,一般可減至每分钟3—4次左右。在长达数十分钟至一小时的練功过程中,綜功者可保持这样异常減慢的呼吸而毫无不适之感。探明在这样长时間減慢呼吸情况下机体的代謝机能,无疑是气功机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数个国际多边协定、政府间组织和机构都涉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 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关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NP)、《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FA)、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贸组织下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WTO/TRIPS)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等。然而, 各个国际文书所界定的传统知识内涵和外延却有所区别和侧重。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多民族大国, 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与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做法。作为多个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的缔约方, 中国应厘清各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中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内涵、保护目标及国际义务, 加强国家在履行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过程中的协同增效, 从而在相关传统知识的国际谈判中统一立场, 维护国家及地方社区利益。本文系统梳理了各相关国际多边协定、组织和机构对于传统知识的界定, 以及国际多边体系在保护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方面的工作, 根据中国遗传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的现状和已有的措施, 结合当前履行国际多边协定的大背景, 提出了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的5项具体建议, 包括: (1)采取立法、行政和政策措施; (2)加强相关研究, 强化技术支撑; (3)加强传统知识保护的能力建设; (4)在国内履约过程中, 强化传统知识相关工作的协调; (5)在国际层面上加强中国传统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气功治疗在我国已有相当广泛的基础,在国际上正在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气功临床的报道已不下千百篇,但迄今尚未见到从生物物理学基础上研究气功外气作用影响的报告.从1986年12月开始,我们对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生物样品进行了外气作用影响的探索研究.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及生物科学技术系的有关人员紧切配合下,成功地进行了以下报导的实验.实验表明:受气功外气的作用影响,实验样品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显示:气功的治疗作用很可能是在外气作用下人体的体液、细胞甚至DNA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了生理调整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严新的发功距离通常在7—10公里.这在气功科学实验上是一个创举.它提示着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瑰宝的气功,其  相似文献   

5.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吴乃虎教授等历时8年完成的又一生物学大作!生物学经典著作《基因工程原理》姊妹篇!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等章节;下册重点涉及基因表达的调节、突变重组与转位以及表观遗传学和模式生物等内容。在重点讨论分子遗传学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催眠与气功的结合与创新。方法:从阐述催眠疗法产生和与气功疗法结合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分析了催眠和气功的相关性和各自的利弊。结果:催眠与气功结合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必然性,阐述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Low Resistance Thought Induction Psychotherapy,TIP)对二者结合的内容、特点、和互补性。结论: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将催眠与气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美研究人员从传统中药材延胡索(又名元胡)中找到并确认了一个新的镇痛活性成分,以此为基础或可研制出副作用小、无成瘾性的止痛药。相关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延胡索是主产于中国浙江和江苏等地的一味传统中药材,也是一味比较优良的止痛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合作,新发现了延胡索中的镇痛活性成分去氢紫堇球碱(DHCB)。动物实验显示,它对慢性疼痛可能有很好疗效,并且没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吴乃虎教授等历时8年完成的又一生物学大作!生物学经典著作《基因工程原理》姊妹篇!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等章节;下册重点涉及基因表达的调节、突变重组与转位以及表观遗传学和模式生物等内容。在重点讨论分子遗传学基本原理的同时,作者还着力反映当今相关研究领域的许多新内容和  相似文献   

9.
首届全国环境生物物理学术会议于1985年10月9-12日在敦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56个单位的代表10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13篇。会议的内容涉及电离辐射、光、激光、电磁场、振动、噪声、温度、空气离子和化学基团等环境因素对生命的影响。这是我国首次的环境生物物理学术交流大会。在全体大会上的报告自由基,尤其是氧自由基在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中的作用,是国际学术界近年来十分关注的课题。方允中和郑荣樑两位教授详尽地论述了这一问题,介绍了我国在这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陆祖荫教授报告了用现代医学的实验方法研究气功获得的最新成果,以及中国气功科学代表团访美概  相似文献   

10.
论传统知识的概念与保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 传统知识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与生物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保护问题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论坛已成为焦点议题。然而, 传统知识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在分析相关国际公约有关传统知识的概念的基础上, 结合作者过去几年在中国民族地区的相关研究工作, 提出与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知识可分为以下5类: (1)传统利用农业生物及遗传资源的知识; (2)传统利用药用生物资源的知识; (3)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技术创新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4)与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习惯法; (5)传统地理标志产品。本文还针对目前传统知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开展传统知识调查、整理、编目、继承、发展、保护和推广应用的各项措施, 并提出建立国家法规制度, 以确保公平公正地与地方社区和土著居民分享因利用传统知识而产生的惠益。  相似文献   

11.
正缅甸位于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是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交汇处,因此其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同时,缅甸又是以佛教文化为主流、以缅系各族(如巴玛人、茵达人、东友人)、傣族(傣龙、傣勒)和克钦族(如景颇人和载瓦人)等汉藏语系族群为主体的国家,可见缅甸的传统文化又有极大的统一性。因此,作为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人与植物的关系,其科学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2.
蕨类植物细胞学概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4,(1):1-8
<正> 现代蕨类植物细胞学是1950年Irene Manton教授创始的,在她的创造性著作《蕨类植物的细胞学与进化问题》(Problems of Cytology and Evolution in the Pteridophyta.1950)中,提出了主要是产于欧洲的27属和90种蕨类植物的细胞学证据。这本经典著作是相当大的、相当综合的和相当细致的,它激发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高潮。现在这  相似文献   

13.
<正>创刊于1980年的《生命的化学》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是该学会会刊双月刊,重点刊登综述性、进展性文章了及时报道和反映当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动态,并介绍有关的研究技术及学术活动信息,为学会会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美国化学又摘(CA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作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选育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导致种植的稻作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多样性下降,已经受到关注。然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元阳哈尼梯田,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已经保护了当地的水稻资源,高度的多样性依然存在。采用半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评价方法(PRA),在村寨和农户两个水平,调查分析中国云南省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尤其是当前仍在种植的传统品种的多样性,为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提供典型范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0个村寨750户中,共种植135个具不同名称的水稻品种(组合),包括100个传统品种,12个杂交稻组合和23个现代育成品种;种植传统品种的面积占总稻作面积的56.2%;平均每个村寨种植9.7个品种,最多的达19个,最少仅4个;每个村寨至少种植2个传统品种和1个现代品种;种植最多的是传统品种"老粳糯",有12个不同村寨种植;大多数传统品种仅有12个不同村寨种植。有11个村寨(占的30个村寨36.7%)的所有农户均种植传统品种。在农户级水平上,有611户(占81.5%)种植传统品种;有391户(占52.1%)同时种植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其种植传统品种与现代品种的面积比例平均为1/2;仅种植传统品种的有220户(占29.3%)。平均每户种植2.2个品种(组合),最多的农户种植5个品种,包括3个传统品种,1个现代常规品种,1个杂交稻组合。传统品种的丰富度,村寨平均为5.9,最高达12,而农户平均为1.541;传统品种的均匀度,村寨平均为0.670,农户平均为0.192;不同村寨种植传统品种的差异度平均值为0.702。其中太阳老寨、新寨村、欧乐、多沙和上马点等5个村寨传统品种的丰富度与均匀度均较高,在稻作传统品种农家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村寨和农户水平,传统品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7,0.925);村寨传统品种丰富度与农户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3);村寨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与村寨传统品种丰富度和农户数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0.570,-0.370*)。在如此小的耕地面积(142.29hm2)上,当前生产上仍种植着如此丰富的稻作传统品种,实属少见。高度异质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习俗是哈尼梯田传统稻作品种多样性种植的重要因素,建议将元阳哈尼梯田作为稻作传统品种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植物形态解剖学试验考试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植物形态解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植物细胞学、植物组织学、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等部分内容。传统的植物形态解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各自独立 ,学生在上完理论课后几天 ,再到实验室验证理论课上所讲的内容。课程考试分为理论部分(占总成绩的 70 % )和实验部分 (占总成绩的 3 0 % ) ;实验部分考核成绩又分为平时实验成绩综合和期末考试理论试卷上模式图的填空两部分 ,它们各占实验成绩的5 0 %。平时实验成绩综合主要是根据学生每次实验观察后 ,将观察内容绘图、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根据每次实验报告记分 …  相似文献   

16.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RAPD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病原菌的分型是生物技术应用的新领域,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是亚洲地区水稻的主要病害。前人曾根据不同菌株在5个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型将中国白叶枯病菌分为7个致病型⑴。近来,Leach等⑵已开始利用基因组特异的重复顺序对白叶枯病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章琦等⑶也利用相同的探针对我国部分菌株进行了RELP分型,其结果与传统病理学的分类结果有相符之处.但又有相当的不同,说明传统分类结果尚有许多值得探索之处。与RFLP相比,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具有简便和快速的优点,而且相当灵敏,在动植物基因组分型(gennome typing)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4.5〕。我们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28个菌株进行分型,发现随机引物A-14可用以区分所研究的28个菌株。进而对扩增带型进行了相似百分率分析,并利用另一随机引物A一1 3作了进一步分析。本文是用RAPD方法尝试对部分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型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赵飞  章家恩 《生态科学》2015,34(2):173-178
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 农业历史悠久, 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代表性区域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 广东先民探索和积累了大批具有岭南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 其中很多都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理念。在系统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 从以下方面对广东传统农业中蕴含的生态学智慧进行了汇总、整理与分析, 结果表明: (1)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稻田养鸭、葑田-养鱼等是广东地区典型的传统农业模式以及循环农业的典范, 其中蕴含着利用生物之间互惠共生的生态学智慧。(2)“双季稻+冬种或冬闲”、水稻-甘蔗-芭蕉轮作、烟草-晚稻轮作、果园间套作、茶-蝇树共作等是轮作、间套种的传统农业典范, 其中蕴含着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生态位的智慧。(3)广东先民一直重视利用有机质做肥料, 人畜粪便、土杂肥、草木灰、绿肥、河泥、塘泥等有机肥料已广泛应用, 成为用地养地的代表性技术, 其中蕴含着农业废弃物资源和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学智慧。(4)酷热、冬寒、巨风、病虫害等是广东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自然灾害形式, 广东先民多采用覆盖稻草、种植防风树、疏果等方法予以应对。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烟茎杀虫等是广东历史上富有特色的治虫方法。这些方法中蕴含着应对灾害的生态防控思想。  相似文献   

18.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等所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文版)是一本很好的识别中国野生鸟类的工具书。全书记录分布于中国的鸟类1329种,是目前记录中国分布的野生鸟类种数最多的一本书。郑作新(1987)《中国鸟类区系纲要》记录中国鸟类1186种;郑作新(2000)《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记录中国鸟类1253种;颜重威等(1996)《中国野鸟图鉴》记录中国鸟类1253种。均未超过本书的记录。本书所记录鸟种的地理分布区域,包括中国地图上的所有陆地与海疆。所以,从地域范围而言也是最为全面的一本书。书中所记录的1329种鸟类都绘制…  相似文献   

19.
红凤菜〔Gynura bicolor(Willd.)DC.〕为菊科(Compositae)菊三七属(Gynura Cass.)植物,又名观音苋和补血菜等。红凤菜是传统山野菜,营养丰富,在东亚一些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常用于制作蔬菜沙拉和天麸罗等供食用;而且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还将其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草药[1]。据记载[2],红凤菜全草可入药,味甘、辛,性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的功效;内服治咳血、血崩、痛经、血气痛、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  相似文献   

20.
<正>蜘蛛是常见的中小型或极小型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目(Araneae)。1935年王凤振根据文献,统计中国蜘蛛共566种。1936–1946年间他又到柏林、慕尼黑、维也纳、巴塞尔及巴黎等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查阅中国蜘蛛标本及有关文献,删去可疑种类,合并同种异名,尚余30科130属438种(李枢强,2004)。1962–1963年王凤振和朱传典补入1946–1963年在中国发现的蜘蛛新种,共得34科149属521种15亚种(王凤振和朱传典,1963)。1983年,朱传典发表新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