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欢  肖灿 《植物学报》2020,55(3):396-396
正农业民俗形成于农民对自然的长期观察与生产实践,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文化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不仅是生产经验的总结,也是进行农业劳作的指导手段,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和传承性。以采茶农业民俗舞蹈为主题,研究我国民族文化表现形式与特质,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我国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播。由季中扬和杨旺生共同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一书收录了丰富的农业民俗相关研究,可为民族文化形式与文化特质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以现代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技术是第二次绿色革命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农业科技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在人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将召开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就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农业科技革命中的应用等进行学术研讨。会议期间将进行理事换届。  相似文献   

3.
概况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我国农业能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地向前发展,除了要有正确的农业政策外,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为此,我们应该密切注视国际科技发展新动向,及时抓住有重要发展前景的新技术,加以重点支持与扶植,使它能够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美《农业生态学》教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农业生态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对近30年美国和中国多个作者多个版本的《农业生态学》教材进行了分析。教材的共同特点是:都针对工业化农业存在不可持续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发展的新构想;都把农业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定位在农业生态系统层面;提倡农业的新发展方向时都注重能够协调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工业化农业替代方法。教材的不同特点表现在:在教材引用的典型和例证方面,美国教材除了本国的例子外,比较经常运用多国获得的一手素材,也比较多运用自身研究的结果,个性表现强,中国的教材比较多局限在本国的典型实践经验方面,自身研究成果不够丰富;中国的教材有更加严密和稳定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美国教材的体系变化还比较多。教材的发展方向都表现在:注意平衡生态学基础与农业实践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实践方法与丰富的研究成果;教材内容注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组织层面;注意通过实验与实习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始重视视听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文章还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植物生理学也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早期的植物生理学研究几乎都是农业研究的一部分,进行一些土壤营养试验。十九世纪中叶的李比西既是一位农业化学家,也是一位植物生理学家。他的化学肥料施用理论,对农业发展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所以十九世纪末的季米里亚捷夫说:植物生理学是合理农业的基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各门学科毕竟有它自己发展的道路,随着植物生理研究的深入,它慢慢地从农业科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三十年代植物激素研究的发展可以说是“走自己道路”的初步尝试.摆脱了农业研究的传统方法。不用整株植物,而用一个切段或一个芽尖作为材料。不用干重或产量,而用弯曲的角度来计量生长,在进行这些研究工作之时,他们完全从探索生命的本质出发,而不拘泥于和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何可  张俊飚  罗斯炫  高鸣 《生态学报》2019,39(9):3383-3391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首次对中国农业废弃物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及研究前沿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研究发现,(1)1992年以来,农业废弃物管理领域的文献出版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经历了"平稳发展→快速增长→波动上升→波动下降"4个阶段。(2)中国农业废弃物管理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废弃物利用与畜牧业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等4个方面。(3)从演进路径来看,中国农业废弃物管理研究从第一阶段聚焦于畜牧业发展,到第二阶段以"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为核心议题,再到第三阶段细化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与"能源化利用"两个方向,最后形成以"低碳农业约束下的农业废弃物利用"的跨学科研究。(4)农业废弃物管理前沿研究则表现出两种特征:一是研究重点正从农作物秸秆转为畜禽粪便;二是对于低碳农业约束下的农业废弃物利用(尤其是能源化利用)问题呈现出不断深化探索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引进的栽培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外植物引种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国外植物引种就不会有中国发达的农业。然而,关于中国引进作物种类及数量总体情况的报道极少见,卜慕华曾汇总出从国外引进的作物113种。笔者参阅有关文献,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饲用及绿肥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和林木作物,分别汇集了中国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共计254种,涉及栽培物种305个。  相似文献   

8.
<正>从自然尺度理解,那些浓缩了每个匠人微观人生的手艺,无不与当时的地理、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项技艺的诞生、延续或消亡,背后都有独特自然环境的孕育、资源与环境的更迭,并总体随着环境的变迁而起起伏伏。至今,中国依然踯躅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进程中,手艺文化,乃是中国数千年农业文明之生产经验与生活智慧的投射,并更多地被浓缩为现代社会为了抵御来自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的一种乡愁。我们今天看  相似文献   

9.
头骨变形是一种具有广泛时空分布的古老文化习俗,可能与身份等级标记、美学、宗教等多方面有关,同时也是古代社会育婴行为的结果。中国史前人类的头骨变形线索最早见于旧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以后发展为普遍的文化习俗,存在额枕-环状变形和枕部变形两个本地起源的体系。额枕-环状变形发源于东北北部地区,具有强烈的外观展示性,所需技术复杂,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有意识头骨变形习俗之一,并可延续至历史时期;其起源可能与东北地区独特的资源地理环境以及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采集渔猎社会复杂性的发展,如性别分工、等级分化等存在关联。枕部变形的地理分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其对外观改造较弱,技术相对简单,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末期普遍流行;最初出现可能与北方农业社会的育婴实践有关,并逐渐演变为文化习俗。枕部变形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衰落并在青铜时代以后基本消失,这一过程应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文化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新石器末期传统文化核心区衰落的史前文化格局重大变革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地国家之一。而且,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类文明连续、不间断的国家。中国的历史绵长悠远,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母的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基石。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远远早于农业文明的历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农业综合研究(synthetical research of agriculture)的理解至少有三种:一是非专门化的,全面的、广泛的(general and comprehensive),例如,我国现行的许多农业区划和农业规划;二是复合的(multiple),例如,农-渔生产系统(稻田养鱼)研究和牧-渔生产系统(综合养鱼)研究;三是一体化的(integrative),也就是把农业看作一个整体加以系统研究。这三种理解是有一定差别的。例如,有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文化遗产;而对于少数民族本身来说,则是自身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下谷坪土家族自治乡是神农架林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乡,世代生活在神农架的村民一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保留着许多独特的戏曲和文化传统艺术,其中有两项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下谷堂戏》和《下谷皮影戏》。30年走来,他们与保护区的关系从矛盾对立到理解统一,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们的传统文化也为缓解矛盾起到了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业中学担負着以最快速度向农业战线上输送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又有生产技能的劳动者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学科中貫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紧密结合生产的原则。学校应该既是文化阵地,又是生产前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革新,对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起积极的推动的作用。下面来谈一谈,我们是怎样在农业知识课中貫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紧密结合生产的:我们的农业知识课是根据生产需要、农时季节和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来确定教学內容,制定教学计划的。  相似文献   

14.
丁伟 《昆虫知识》2001,38(1):58
《储藏物昆虫和农业螨类研究》——李隆述论文选,已于2000年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主要以李隆术先生的研究论文编辑而成。全书分为仓储昆虫学研究、蜱螨学研究和农业昆虫学研究3个部分,各部分按论文发表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可以反映出李隆术先生学术思想的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储藏物害虫和农业螨类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 该书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仓库害虫生态研究、中国粮堆生态系统研究、以及中国农业螨类生态研究的学术成果。对仓库害虫防治、储藏物昆虫生态、城市害虫防治以及螨类研究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该书也可供植物保护、农业昆虫及害虫防治专业、方向的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参考。 该书印刷精美,16开精装,共45万字,定价60元,有正规发票。如需要者,请与重庆北碚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张永毅老师联系(邮编400716)。电话:023—68251795;E-mail:epcl@swau.edu.cn 丁伟 (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物学知识最早来自先民与自然界的接触,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得以发展和丰富。现代生物学知识虽然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但仍与农业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业知识的欠缺就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有必要了解城市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学方面有哪些农业知识的欠缺,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6.
<正>《“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基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四个顺应”为导向,提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替代等三个领域,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这既与国际上对生物经济的主流声音形成了呼应,也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为全球生物经济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7.
生命科学既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科,也是医学和农业的基础,小至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大至人口问题和国土整治问题,都和生命科学有关。生物分布有地区性,我国有特殊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区系,也有特殊的野生生物资源。生命科学的某些领域也反映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例如中医学和中草药。基于生命科学的这些特点,我们在重点项目安排上兼顾下列几个方面:①学科前沿的研究;②交叉学科的研究;③工、农业、医药卫生中重大问题的基础性研究;④属于立国大计,影响深远的生命科学问题的研究;⑤反映我国文化传统或针对我国特有生物的生命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生态农业的由来,概念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人的理解,共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是怎样定义生态农业的?这个概念的中外定义有何差异?2.当今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如何对待它们?3.我们还预测了生态农业的未来前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持续农业将是生态农业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12):2289-2289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第二,太极两象代表了中西文化交合,象征着中西方科学文化的交融,必定会孕育产生一些新生事物,比如中西医结合等等。现代生命科学向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也无处不在体现着一种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16):3033-3033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第二,太极两象代表了中西文化交合,象征着中西方科学文化的交融,必定会孕育产生一些新生事物,比如中西医结合等等。现代生命科学向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也无处不在体现着一种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