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责任编辑:魏兆猛I S B N:978-7-109-24361-3定价:49.8元开本:16装帧:平装页码:186《"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近日已正式出版,全书分为吾名微生物、微生物学大咖、饮食中的门道、可怖的微生物、微生物与农业、微生物与环境,以及脑洞大开7个篇章,内  相似文献   

2.
正主编:沈萍陈向东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2月ISBN:978-7-04-049022-0定价:32.00元内容简介《微生物学实验》第5版仍遵循第3版和第4版的编写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并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更新和修订。全书分成"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和"微生物学综合型、研究型实验"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无菌概念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分离纯化、显微观察、涂片染色、培养基及微生物培养、生理生化反应、快速微量检测、基因突变、基因转移、基因文库构建、PCR技术及其在鉴定细菌中的应用、免疫学的基本技术等。第二部分包括:高产蛋白酶(或其他代谢产物)菌株的筛选及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杀虫微生物的分离,微生物产沼气,水和食品的微生物检测,酸乳、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     
正主编:邓子新陈峰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8月ISBN:978-7-04-046769-7定价:48.00元内容简介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牵头,由国内9所高校从事微生物学教学、科研工作的老师共同编写而成,紧扣微生物学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的脉络,从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入手,再论及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重组技术,并对微生物生态学、宏基因组学与微生物演化进行阐述,反映了现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物技术发展的主流。全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中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其对机体的健康,尤其是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是肠道微生物干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途径。该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调节大脑功能:一是肠道微生物直接产生神经递质通过肠神经细胞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二是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刺激肠内分泌细胞产生神经肽类和胃肠激素类物质,影响大脑功能;三是肠道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肠道免疫系统,产生干扰素类物质干扰大脑免疫反应。本文对"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总结了有关肠道微生物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献。依据"肠道微生物-肠道-脑轴"机制,利用肠道微生物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或将成为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微生物资源学(第二版)研究生创新教育系列丛书徐丽华娄恺张华等著978-7-03-029002-1$88.002010年9月出版内容简介微生物资源学是研究微生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微生物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赤潮控制微生物学——厦门大学南强丛书第五辑郑天凌等/著;978-7-5615-3848-7;$48.00;2011年4月出版内容简介:本书针对全球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聚焦于赤潮生消过程中微生物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旨在挖掘高效抑/杀藻微生物资源,积极阐释其调控藻华、防治有害赤潮的途径、机理及方法。全书内容由三篇组成,第一篇为概论,主要介绍赤潮及赤潮成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在介绍实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基础上,集中论述该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检测致病菌、病毒检测、检测基因突变和临床、遗传病研究、肿瘤研究、环境微生物检测、动物学研究、基因表达检测和流行病学等。书号:978-7-122-15695-2开本:16开定价:79.00元出版日期:2013年5月  相似文献   

8.
<正>(生命科学前沿丛书)(原书第二版)978-7-03-027438-0$55.002010年5月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豪是剑桥大学植物与微生物生物化学专业的教授,  相似文献   

9.
<正>从2008年1月开始《微生物学报》的所有文章开始全文上网了。欢迎广大读者登陆本刊主页(http://journals.im.ac.cn/actamicrocn)浏览、查询、免费下载全文!由于《微生物学报》历史久远,为方便读者查阅,将刊期变化作以下统计。《微生物学报》刊、期统计表2014年3月统计时间刊期卷号期号1953-1956半年刊1-4 1-21957-1958季刊5-6 1-41959季刊7 1-21959-1962停刊3年1962季刊8 3-4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荒漠草地沙漠化对"土壤-微生物-胞外酶"系统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机理,该研究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演替的方法,研究了宁夏盐池荒漠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胞外酶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荒漠草地沙漠化的不断加剧,土壤C、N、P含量和土壤C:P、N:P均呈降低趋势,而土壤C:N逐渐增加。(2)荒漠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 (MBC):微生物生物量P (MBP)、微生物生物量N (MBN):MBP和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逐渐降低,而土壤BG:磷酸酶(AP)和NAG:AP基本表现为增加趋势。(3)随着荒漠草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微生物C利用效率CUEC:N和CUEC:P与土壤微生物N利用效率NUEN:C和土壤微生物P利用效率PUEP:C的变化趋势相反。(4)荒漠草地土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胞外酶C:N化学计量(C:N, MBC:MBN, BG:NAG)与土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胞外酶N:P化学计量(N:P,MBN:MBP,NAG:AP)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和胞外酶C:N化学计量(C:N,BG:NAG)与土壤和胞外酶C:P化学计量(C:P,BG:AP)显著正相关。土壤N:P与土壤MBN:MBP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NAG:AP显著负相关。分析表明,荒漠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胞外酶活性随着土壤养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微生物-胞外酶C:N:P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养分存在协变关系,为理解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系统C、N、P循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培肥措施对丘陵红壤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制定合理的茶园土壤培肥制度,促进上壤良性生态循环.方法:设CK,QY,DW,DY,SW,SY六个处理,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处理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从全年动态变化来看微生物量碳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QY、DW、DY、SW、SY各处理微生物量碳年平均值分别比CK高出34%、67%、53%、81%、79%;施有机肥与无机肥两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施有机肥微生物量碳略高于施无机肥;不同月份之间和不同耕作措施之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不同月份之问和不同耕作措施问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微生物量含量按月份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10月>8月>6月>4月>12月;不同耕作措施之间由高到低依次为间作三叶苹>稻草覆盖>清耕.结论:结合基本统计量输出结果,间作三叶草配合施有机肥培肥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林农复合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在辽西地区选取樟子松-花生、樟子松-谷子、樟子松纯林(对照)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团聚体以0.053~0.25 mm粒级为主,占团聚体总量的37%~45%,其中樟子松-谷子的大团聚体(0.25 mm粒级)含量最高。(2)两种林农复合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变化显著不同(P0.05),樟子松-花生团聚体有机碳随粒径增大呈现"倒N"型分布,而樟子松-谷子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随粒径增大呈现"N"型分布。(3)0~20 cm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樟子松-谷子樟子松纯林樟子松-花生。(4)试验区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主要受0.053~0.25 mm和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另外,0~50 cm土壤剖面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相关分析表明,樟子松-谷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机碳具显著相关性,而在樟子松-花生复合林地内无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不同营林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影响存在差异。综上,辽西地区樟子松-谷子复合措施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对提高土壤保水、供肥能力,实现对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遗传》2012,(6):756
为展示我国微生物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中国遗传学会微生物遗传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暨青年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10月12-15日在重庆市西南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系统和合成生物学时代的微生物遗传学。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学报》2004,44(2):205-205
微生物生物学 ,BrockBiologyofMicroorganisms,8thed .M .T .Madigan杨文博 主译2 0 0 1年 8月出版 ,2 0 0 4年 2月重印 ,16开 ,12 4 8页 ,彩色插页 :16 定价 :16 0 .0 0元本书是全美经典微生物教材 ,一版再版。本书从细胞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入手 ,详尽地介绍了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合成 ;大分子和分子遗传、微生物遗传 ,遗传工程和生物工程 ;生长和调控 ;工业微生物 ;寄主 -寄生菌的关系 ;免疫学和免疫 ;临床和诊断微生物 ;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微生物学 ;主要的微生物疫病 ;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 ;微生物生态学 ;分子体系和微生物进化 ;病…  相似文献   

15.
勘误     
发表在《微生物学报》2011年第51卷第7期第876—890页中的文章"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HS-PC500岩心微生物多样性"出现了两处错误。(1)第886页中有2大段内容重复;(2)第886页中右栏第5行,"β-变形菌"应为"δ-变形菌"。特此更  相似文献   

16.
氮输入对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碳氮组分对氮输入的响应,对于明确湿地土壤碳氮循环微生物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依托长期野外氮输入模拟试验,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不同浓度氮输入:N1(6 g N m-2 a-1)、N2(12 g N m-2 a-1)和N3(24 g N m-2 a-1)对湿地土壤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和碳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2处理显著提高了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McIntosh指数,N3处理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和Shannon-evenness指数。随氮输入浓度增加湿地表层土壤微生物对糖类的利用率显著降低,N3处理表层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的利用率以及亚表层土壤微生物对醇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N1处理显著提高了湿地表层土壤全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N2、N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N3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湿地土壤pH、总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土壤溶解性有机碳、铵态氮、全氮含量、含水率是影响微生物碳源利用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7月ISBN:978-7-04-049873-8定价:180元内容简介本书原版是国际上最具声誉的微生物学教科书之一,2017年最新版次为第10版。本书秉承《Prescott微生物学》一直以来博大精深、新颖、系统的特点,几乎涵盖了微生物学领域的所有概念,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全书共9篇43章,既包含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微生物学的化学原理、研究微生物的技术方法、微生物的特  相似文献   

18.
北京9个典型板栗园土壤碳代谢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质量存在密切联系,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从北京板栗主产区采取9个典型板栗园表层(0—20cm)土壤,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BIOLOG Eco PlateTM)分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群结构,旨在了解不同板栗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结构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9个土壤可分为3组:(1)1,6,9号土壤、(2)2,5,7号土壤、(3)3,4,8号土壤。组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结构相似,而每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1,6,9号土壤利用D-羟基丁二酸等7种基质的微生物比较多;而利用葡萄糖-1-磷酸盐等14种基质的微生物比较少,2,5,7号土壤与1,6,9号土壤正好相反,3,4,8号土壤与1,6,9号土壤的相似之处表现在代谢D-羟基丁二酸等7种基质的微生物也比较多,而代谢i-赤藻糖醇、D-木糖、2-羟基安息香酸等基质的微生物比较少。但是,目前对于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多样性在土壤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与意义,特别是与土壤CNP等生物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勘误     
发表在《微生物学报》2011年第51卷第7期第876—890页中的文章"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HS-PC500岩心微生物多样性"出现了两处错误。(1)第886页中有2大段内容重复;(2)第886页中右栏第5行,"β-变形菌"应为"δ-变形菌"。特此更正,请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20.
从海水中筛选产DHA的微生物,共采集海水样品280余份,用苏丹黑染色法得到160株产油脂菌株,在对60株脂肪粒较大的微生物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油脂后,初筛得到油脂含量高于8%的菌株7株。对10株油脂产量较高的菌株进行复筛,编号7-3的菌株油脂含量达到15.9%,DHA在油脂中的含量达到45.2%,选用7-3作为目的菌株。对7-3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初步判定菌株7-3为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