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巍 《遗传》2008,30(10)
问:我(女性)的爷爷奶奶是近亲(姑表)结婚的.我的爸爸和姑姑都正常.我和我姐姐也正常.在我出生前我有两个哥哥,他们分别在10岁左右夭折了.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在农业、畜牧业、医药学等领域和理论方面,都对植物学的产生和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国劳动人民和有关学者都对植物学的宝库做出过重大贡献。我国辽阔的疆域,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是天然的基因宝库。我国在发展经济,整治国土的同时,重视了包括植物在内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鲍勃说过,作为一个从事地理研究的科学家.一座山、一眼泉、一个石头、一个山洞、一条河、一棵树在他眼里只是它们本身.是由不同物质构成的不同形状的事物.没有什么多余的内涵.藏民朝圣的地方则不同.所有事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活的.里面存在许多神秘的内容和文化.因此鲍勃把这种地理感受叫做“Secret Geography“(神秘地理)。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有一位外国朋友曾经这样对我说过:“中国在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感到吃惊。”可他又说:“但是我为中国境内至今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壁画和骨雕一事感到迷惑不解。”是的,旧石器时代的壁画和骨雕,对于没有文字的远古人类来说,是价值千金的“记事本”。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我们已经掌握的材料中,就有许多远古人类刻在兽骨片上的痕迹。试想,生活在我国这块广大疆域的古代人类,难道都是只懂寻觅食物而头脑简单无所作为的原始人?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丰富多采的文化遗物和新石器时代精湛的工艺品,都是一朝一夕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当然在已有的材料中,那些痕迹又能说明些什么?这倒是一个难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年度变化特点,本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的褐家鼠指名亚种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褐家鼠东北亚种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及世界其他褐家鼠种群的D-loop序列分析这2个褐家鼠地理种群间D-loop序列的遗传分化情况及系统进化关系,重点分析2008—2015年褐家鼠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D-loop单倍型的年度频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褐家鼠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共有32种不同的单倍型,其中有11种单倍型是2个种群共有的,有4种单倍型仅在湛江种群中出现,有17种单倍型仅在哈尔滨种群中出现。褐家鼠湛江种群D-loop区的核苷酸多态性为0.005,有27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态性为0.695,褐家鼠哈尔滨种群D-loop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比湛江种群略高,为0.008,有35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态性为 0.793。褐家鼠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没有经历过暴发性的扩增。褐家鼠湛江、哈尔滨和湖北3个地理种群的D-loop序列之间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之间的分化程度最高,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45。褐家鼠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的单倍型数目和主单倍型频率都发生明显波动,推测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灭鼠剂的大量使用或其他灭鼠活动导致种群出现瓶颈或更替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中等林业学校造林学教师,10年教学期间,每年都要进行接木实习.我自己接木技能,以接水蜜桃来说,还有一些经验,然而当我每次教同学们接木实习(接水蜜桃、李、乌桕等),其成活率很低,连10%都不到,有几次甚至一株都没有接活.这在我思想上认为是同学们初次学习,还没有经验,接不活是必然的事,只要他们懂得接木的理论,学会接木的方法和步骤就是了,何必苛求成活率的多少!我更没有从提高成活率方面去开动过脑筋,抱着任务观点在教课.  相似文献   

7.
我们祖国有着广大的疆域并具有复杂的动物区系。从动物地理方面来看,我国的动物区系具有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特征,古北界的范围在北方,而东洋界范围则在南方——几乎各占一半。这个现象在世界上其牠所有的国家内均未见有,而这从动物地理上来说,也是中国动物所以丰富多采的原因之一。现以鸟和兽为例,把我国至今已有记载的大约种数与全世界估计所有的种数,作为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有效地保育天然臭柏(Juniperus sabina L.)种质资源,追溯和阐释其分布格局的历史成因,本文对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青海省共10个天然臭柏居群388个个体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臭柏ITS序列总长度为1089 bp,共含有25个变异位点,定义32个单倍型,其中H4和H6单倍型为共有单倍型;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臭柏居群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遗传变异为95.04%,而居群间遗传变异仅4.96%,居群间差异水平极显著(F ST=0.0496,P<0.001);Network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H4和H6为古老单倍型,其他单倍型是由他们衍生而来;遗传分化系数N ST(0.072)0.05)。推测臭柏起源于第三纪中新世(Miocene)中期约12.38 Mya,在第四纪冰期可能存在多个小型避难所。沙埋产生不定根的扩繁能力和较好的有性更新环境可能是沙地居群遗传多样性高于山地居群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5):I0003-I0003
<正>在电影《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中,不幸的恋人经过大脑的实验疗法来消除他们头脑中对彼此的所有记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设定好的伴侣,但近日研究人员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中报告称:有针对性的医疗干预可以有助于减少悲观患者的特定负面记忆。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神经学家Karim Nader说:"我认为在这方面科学比艺术更有效果,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缘分是一种特别奇妙的事情,都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关注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微信,也记不清为什么被他们举办的观鸟夏令营所吸引,总之,就这样,我忽然发现自己和孩子懵懵懂懂地进入到了一个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参加鸟类科学探索营之前,我对于外出的概念,就是出国或者国内自驾游,上网查查攻略,或者索性来一次不做准备的  相似文献   

11.
<正>许多在时空穿越中去过地球的长颈鹿都说,它们遇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名叫地球的星球在平行宇宙里,大气、密度、生命……都和咱们这里很像。我在那儿遇到了另一个我,它不仅外表和我一样,经历和思想几乎也和我一模一样。"一个小伙伴说。"我的另一个自己没我这么高大,不过它也很漂亮!"又一个小伙伴说。遇到另一个自己?小长颈鹿扎拉法想象不出那是  相似文献   

12.
植物多倍体起源与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和多倍化是植物最重要的进化方式之一 ,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着多倍体物种 ,约 50 %的被子植物和 80 %的蕨类植物进化历史上都曾经历过这种活动 〔1,2〕。在动物界 ,随着大量分子生物学证据的积累 ,有关杂交 -多倍化物种形成的报道也越来越多〔3〕。随着时间的流逝 ,杂种与祖先种在遗传分化上的积累越来越多 ,这使得探讨多倍体物种起源及其进化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生物学家们就对植物多倍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4〕,不过 ,由于当时研究方法的限制 ,他们只能在外部形态、生化特性等方面对多倍体植物进行一…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个科普工作者我总是喜欢感情用事地把一场科普活动做成一场心灵之旅。莲花山于我是非常有感情的一个地方,曾经两次前往,每次都流连忘返。以至于后来听到我们馆要在莲花山举办活动,我甚至有些欣喜若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组在这里建有定位研究站,工作人员做了多年的努力来保护这片森林的生灵,我们才能在今天看到这么茂密的森林,听到这么多鸟鸣,呼吸到这么清新的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B. mori的系统发育关系,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少数样本克隆测序)获得34个家蚕和野桑蚕样本淀粉酶基因amy序列片段(715 bp)。分析发现56个多态性位点, 鉴定出28种单倍型(haplotype); 核苷酸多样性π=0.01390±0.00103, 单倍型多样度Hd=0.988±0.011。核苷酸不配对分析(mismatch analysis)和Fu’s Fs 检测表明中国野桑蚕曾发生过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 遗野桑蚕传差异主要在种群内, 种群间和地理组群间差异不显著。聚类树上34个样本聚为3枝/3蔟, 野蚕和家蚕都不按地理区域或系统(类型)聚类, A枝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和不同类型的家蚕混合构成, 并且进一步分成3个亚枝, 每一亚枝也同时包含家蚕和野蚕, B枝由3个家蚕和1个野蚕混合构成, C枝全部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构成。网络分析没有发现“祖先单倍型”和优势单倍型。结果提示, 淀粉酶基因是一个多态性丰富的分子标记, 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据此推测家蚕起源于多种生态类型混杂的野桑蚕。  相似文献   

15.
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是我国南方山区常见的杂食性鸟类。为探明其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现状,采用线粒体Cyt b基因和7个核基因非编码区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江西五省(自治区)的栗背短脚鹎11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基于所获得的Cyt b基因866 bp和7个核基因内含子序列6 808 bp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Cyt b基因中,共检测到37个单倍型,共享单倍型占单倍型总数的35.6%,推测这些共享单倍型可能属于祖先单倍型。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79.77%)。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分析结果均支持栗背短脚鹎种群可能曾经历过种群扩张现象。基于7个核基因内含子联合序列的贝叶斯天际线(BSP)分析,推断其种群在大约5.3 ~ 3.7百万年前(Mya)和约0.7 ~ 0.3百万年前(Mya)发生过扩张。基于Cyt b基因的贝叶斯系统发育分析,11个地理种群共分为两支,一支为海南猴猕岭地理种群,属指名亚种(H. c. castanonotus),其他10个地理种群聚为另一支,属H. c. canipennis亚种,并且后者尚未形成显著的地理结构,单倍型网络图分析也获得相似的结果。本研究所用分子数据基本支持两个亚种的分化,对于存在争议的广西南部分布的指名亚种,其分子数据与形态学亚种归属不一致,有待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缅树鼩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及海南岛。本研究以中国10个地理种群共112只中缅树鼩为研究对象, PCR扩增得到1398 bp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12个中缅树鼩COⅠ基因共定义了64个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值为0.9730,核苷酸多样性(Pi )平均值为0.04494;AMOVA方差分析显示种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93.09%,说明中缅树鼩地理种群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间;整体遗传分化固定指数(FST)为0.93091,说明各地理种群中缅树鼩已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结合中性检验与碱基错配分布图结果表明中缅树鼩在历史进程中未经历过种群扩张现象; 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与NETWORK网络图显示10个地理种群的中缅树鼩聚为4支:海南种群一支,大新种群一支,片马种群一支,其他种群一支。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理种群的中缅树鼩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地理种群间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地理阻隔作用可能是其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蓝昭军  范明君  黄小林  赵俊 《生态学报》2016,36(19):6091-6102
为了解中国南方唇鱼骨(Hermibarbus labeo)和间鱼骨(Hermibarbus medius)的种群分化、亲缘地理格局及物种有效性,作者对唇鱼骨8个水系及间鱼骨9个水系共148尾样本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28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了4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4,核苷酸多样性为0.02153。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中国南方的唇鱼骨与间鱼骨合聚为两大支,其中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唇鱼骨样本组成了Ⅰ支,而其他水系的唇鱼骨和间鱼骨样本则组成了Ⅱ支。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5.1%,而唇鱼骨和间鱼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3.2%。现有证据不支持间鱼骨与唇鱼骨达到种一级的分化。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的种群分化较大;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和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代表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地理区间种群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西江可能为珠江水系、漠阳江水系和海南岛三大水系间鱼骨种群的扩散中心,其中一支往东向北江和东江扩散;另一支往南向海南岛扩散,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尔后在冰期海退时向北扩散至漠阳江水系及珠江水系。AMOVA分析表明,唇鱼骨和间鱼骨地理区之间变异约占54.50%,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8.64%,种群内的变异占26.86%,这说明,唇鱼骨和间鱼骨种群Cyt b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显示,全部种群、唇鱼骨种群、间鱼骨种群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两个mtDNA支系亦未发生过扩张,而海南岛的昌化江种群曾发生过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8.
在“博物教学法”杂志里曾经刊载过一系列的文章,都是演示动物实验的,其中有些是学生预先准备好了的条件反射。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这篇文章里仅只是讨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一题的课堂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在这一课题里,将综述并加深学生关於反射的一系列的观念,这些都是他们早在动物课程及人体解剖生理前些课中获得的。如在“有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课题中,我演示过青蛙的防禦反射及放映过“反射”的影片,以丰富学生关於反射的概念。在研究骨骼肌肉系统、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器官、新陈代谢及教学大纲中其他课题时,曾极力地注意到各种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作用;顺便摆一些具体的实例上分析了人类的非条  相似文献   

19.
一位朋友曾经讲过一句有哲理的话:一切智慧都是生存的智慧。生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之一。它不断复制,并且超越了氏族、部族、民族、国家,一切政治的和疆域的界限,在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文学艺术等等不同文本中不断演说新的版本。古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祭祀仪式上隐喻的向死而生,阴山岩画上的生殖巫术、汉人择址建寨的风水信仰,这一切,都是人类不断吟诵的生存主题,也是人与自身生存环境签订的各种"契约"。人类要生存,要延续,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异族梦俗     
梦的世界是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一切都变得朦胧而神密,令人不可恩议。尽管如此,梦对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中间,谁都做过梦,但对自己所做的梦并不大理会,更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梦十分认真,人们定会觉得他很可笑。然而,世界上的有些民族,对梦极为重视。梦对他们的影响甚至是难以想象的。梦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时还决定他们的生产活动;有时一个梦就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