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紫啸鸫的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啸鸫 (Myiophoneuscaeruleus)为山地溪边生活的鸟类。 1 997~ 1 999年的 5至 9月作者在芦芽山保护区对紫啸鸫的繁殖生态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自然概况及工作方法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北端 ,地处宁武、五寨、岢岚三县交界 ,东经 1 1 1°50′~ 1 1 2°5′3 0″,北纬 3 8°3 5′4 0″~ 3 8°4 5′之间。境内森林繁茂 ,灌木丛生 ;总面积 3 2 . 1 8万亩 ,主峰芦芽山海拔 2772m ;年均温 4~ 7°C ,年降水 50 0~ 70 0mm ,无霜期 90~ 1 3 5天。工作过程中 ,我们事先选定三条调查路线 ,(圪洞…  相似文献   

2.
山东发现紫啸鸫和白翅岭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发现紫啸鸫和白翅岭雀关键词紫啸鸫,白翅岭雀,长岛1紫啸鸫Myiophoneusc.caeruleus1991年9月20日,在大黑山岛张网捕鸟环志时,猎手马昌仁同志捕获一只雄性紫啸鸫,其体重182克、全长313毫米、嘴峰28毫米、翅长178毫米、尾...  相似文献   

3.
吴诗宝  常弘 《四川动物》2005,24(4):584-584
紫啸鸫(Myiophoneus caeruleus)是重要的农林益鸟,国内对其生态学研究甚少,仅见《中国动物志》和一些地方鸟类志的简单描述.因此广泛收集该物种的生态学资料十分必要.2004年12月31日~2005年1月5日,我们在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自然保护区考察野生动物资源时,采获紫啸鸫巢标本3个,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2007年是我接触并参与观鸟的第三年。那时,观鸟这项户外活动远不如现在这般普及。彼时身在大学校园的我,正是观鸟兴致高昂的时候,加之又有寒暑假可用,故而可以亲历很多即使现在也依然是大热门的观鸟地点和路线。2006年暑假,我在西藏观鸟一个月后,就未能再得机会远行,于是早早就把2007年寒假的观鸟出行计划安排到去鸟类资源最丰富的云南省,并且将最终目的地锁定在滇西。  相似文献   

5.
朱鹮自然育雏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北京动物园自 1 986年对朱进行易地保护研究以来 ,已繁殖了 2 0多只 ,但都是人工孵化和哺育成活的。 2 0 0 1年试行朱自然育雏 ,首次获得成功。作者对朱育雏进行了系统观察 ,对亲鸟喂雏次数、换巢次数、坐巢时间以及行为变化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6.
2008年和2009年的4~8月,在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对棕背黑头鸫Turdus kessler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鸟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营树上巢,营巢树种为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和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窝卵数为2~3枚(n=7),平均卵重(7.96±0.03)g(n=8),卵长径(32.7±0.17)mm,短径(21.9±0.13)mm(n=13),雌雄共同孵卵,以雌性为主,孵化期为15~17 d(n=2),孵化率为83.3%(n=18).雌雄共同育雏,以雄性为主,雏鸟出飞后主要在巢周围的林下或灌从活动,这时亲鸟仍会对幼鸟喂食.在同一繁殖季对巢有重复利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虎斑地鸫     
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 aurea(Holandre)比较少见。在苏南称为缃(春鸟)、花(春鸟)(上海),花鸡、虎鸡(太仓)。现将在上海及太仓两地的野外观察和饲养报道如下。 迁徙 据1964年在上海及1973—1979年在太仓观察。虎斑地鸫每年春季始见于4月上旬,至5月份即不见,历时短暂,数量亦少。秋季始见于9月下旬,直至次年1月下旬,历时较长,数量略多。  相似文献   

8.
北京动物园自1986年对朱Huan进行易地保护研究以来,已繁殖了20多只,但都是人工孵化和哺育成活的,2001年试行朱Huan自然育雏,首次获得成功,作者对朱Huan育雏进行了系统观察。对亲鸟喂雏次数,换巢次数,从巢时间以及行为变化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9.
蓝翅八色鸫     
蓝翅八色鸫[(东南亚种)Pitta brachyura ny-mpha]较为罕见,现将野外观察和饲养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若成  邢超  陈炜  闻丞 《动物学杂志》2014,49(5):759-759
Turdus cardis Discovered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1.
江西发现宝兴歌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月2日在江西官山发现宝兴歌鸫。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正值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之时,即使是城市,清晨的鸟鸣已经此起彼伏了。其中十分悦耳动听的鸣叫声,很多就来自于乌鸫,而它的学名是Turdus mandarinu。跟白头鹎、树麻雀、珠颈斑鸠等类似,乌鸫也十分适应城市的生活。我们经常可以在城市的草坪上看到乌鸫在蹦蹦跳跳寻找食物,然后瞄准目标用喙翻土的场景,不一会儿就会有蚯蚓这样的虫子挂在乌鸫的嘴上了。当然,如果两个家伙同时发现了好吃的,那就有一番你争我抢啦。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从四川大学收藏的标本中,发现1只蓝头矶鸫(Monticolacincolarhynchusgularis)的雌鸟标本。此鸟是1962年5月1日在本校校园采得的。其形态如下。额至后颈灰褐沾橄榄色;背、肩及中小覆羽橄榄褐色,具黑色弧斑,肩和中覆羽羽尖具白色窄缘;腰和尾上覆羽棕白,各羽有两道粗黑横斑;尾羽栗褐,外缘略染橄榄褐色;大覆羽、初级覆羽和三级飞羽淡黑,表面略染橄榄褐色,羽端具白色窄缘;其余飞羽淡黑,外缘锈褐;眼先及颧纹乌白,颊和耳羽黑白斑杂;下体底色纯白,喉侧、体侧和胸部略染棕色,且…  相似文献   

14.
15.
梁斌  周润邦  李波  王宁 《动物学杂志》2017,52(4):726-726
<正>2017年4月25日早晨,市民梁建美女士,在海南省海口市市区距离海岸不到1 km的路边绿篱下(20°01′43.93″N,110°18′29.70″E,海拔12 m)救助1只鸟(图1)。经作者查阅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确认为蓝翅八色鸫(Pitta moluccensis),经检查该鸟羽毛完整,几乎没有磨损,排除人为笼养逃逸的可能,判断为自然过境或者迷鸟,确认为海南鸟类新纪录(郑光美2011)。该蓝翅八色鸫,体重62.99 g,体长174.8 mm,翅长121.0 mm,尾长53.3 mm,头喙长67.13 mm,喙长39.50 mm,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2月27日,在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的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猎科Ltl-6210MC)监测到了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经作者查阅文献(黄族豪等2010,邵明勤等2010,郑光美2011,黄慧琴等2016,涂飞云等2016),确定这是江西首次记录到该鸟种。发现地坐标为115°16′37.89″N,29°0′23.91″E,海拔  相似文献   

17.
槲鸫Turdus viscivorus国外分布于中亚、西亚、欧洲、印度、俄罗斯等地,国内仅分布在新疆西北部,系新疆亚种T.v.bonapartei。槲鸫种群数量稀少,国内尚未见繁殖报道。2009~2010年作者在新疆农业大学校园内对槲鸫的繁殖生态及雏鸟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发现3月底至5月校园内槲鸫数量增多,前期多单独活动,4月底已有槲鸫配对,活动于校园内的草坪、树枝  相似文献   

18.
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 sclater)是一种森林益鸟。关于它的生态资料,国内外均有过部分报道。笔者于1980—1984年春、夏期间在吉林省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对其生态分布、种群密度及繁殖生态分别做了一些观察,现整理如下。 一、生态分布与种群密度 灰背鸫在吉林省为夏候鸟,每年从4月上旬迁来,主要分布于次生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在枝藤盘结,较为稠密的次生阔叶林中,数量较多。根据常规线路统计方法,然后折算出每公顷密度为0.4±0.04对。在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9月8日上午,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市林芝县色季拉山东坡(29°39′03.39″N,94°42′52.47″E,海拔3 894 m)的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林中的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上,发现并拍摄到1只鸫。该鸟体长约25 cm,上体褐色,下体皮黄而具明显黑点,耳羽后侧具月牙状黑色斑块,2条白色的点状翼斑明显(图1)。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5月30日,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8′05″N,114°02′34″E,海拔1 483 m)拍摄到1只正在鸣叫体形像乌鸫(Turdus merula)的鸟类在一枯死的松树枝头上,经查阅相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邵明勤等2010),本次发现的鸟类是灰翅鸫(T.boulboul)(图1),属江西省鸟类新纪录。此次发现的灰翅鸫体型略大,体长约28 cm,嘴橘黄色,眼圈黄色,腹部黑色有灰色鳞状纹,覆羽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