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旋  刘志雄 《植物研究》2021,41(6):921-927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甜荞长花柱长雄蕊突变体lpls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甜荞花药4室,花药囊壁由4层细胞构成,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少数四分体中的小孢子具有2个核, 成熟花粉多为2细胞型,少数为3细胞型;直立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雌配子体发育方式为蓼型。雄蕊原基比雌蕊原基起源早,雄蕊花药前期发育相对较快,后期相对较慢,主茎第4片真叶开始发育时,小孢子四分体开始解体形成单核或二核小孢子,主茎上第7片真叶开始发育时,小孢子发育成熟;雌蕊胚囊前期发育慢,后期相对较快,小孢子四分体形成时,胚珠中出现大孢子母细胞;当雄蕊花药中2细胞型花粉形成时,雌蕊胚囊中形成功能大孢子;随着主茎上第7片真叶的发育,雄蕊花药中花粉壁加厚和发育成熟,少数2细胞型花粉粒中的生殖核进一步分裂1次形成3细胞型花粉,功能大孢子迅速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7细胞胚囊。  相似文献   

2.
对可育系和雄性不育系万寿菊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可育系和不育系万寿菊雌蕊的发育基本相同,二者的雌蕊为二心皮一室,每室1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倒生型胚珠。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4个大孢子,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可育系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形的四分体,成熟花粉是二细胞型,表面有刺。其花药为四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雄性不育系万寿菊特化小花在花芽分化时即没有产生雄蕊原基,因而不具雄蕊结构,为结构型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3.
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er.)属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本文用石蜡切片法对可育株和雄性不育株楸树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可育株和不育株楸树雌蕊的发育基本相同,胚珠倒生,薄珠心,单珠被,胚囊发育为蓼型。可育株雄蕊花药四室,药隔薄壁组织发达;异型绒粘层,由药壁绒粘层和药隔绒粘层组成;花药壁表皮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后开始径向伸长加厚,直到花药开裂并不降解,这可能与花药开裂有关;成熟花粉为四合花粉。雄性不育株花药的早期发育到次生造胞细胞时期与可育雄蕊的相同,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绒毡层发育不充分;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稀薄,已提前降解,小孢子四分体因绒毡层结构和功能异常而不能正常发育,因此楸树雄性不育为结构型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4.
对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Rupr.)Maxim)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月上中旬,幼嫩的花粉囊壁由表皮、纤维层、中层和绒毡层共4层细胞组成,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4月15日左右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后,部分小孢子为空瘪状态。4月23-26日即将开花时形成三细胞型的成熟花粉。(2)子房三心皮,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4月下旬开花前发育形成成熟胚囊,胚囊的发育为蓼型,合点端具有承珠盘。研究结果表明金银忍冬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黄金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黄金树子房两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孢原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单孢原蓼型胚囊。黄金树雄蕊五枚,三枚退化,二枚可育。花药二室,腺质绒毡层,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正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四合花粉。  相似文献   

6.
熊海燕  刘志雄 《植物研究》2018,38(2):212-217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深山含笑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深山含笑花药4室;花药囊壁由5-7层细胞构成;腺质绒毡层;小孢子胞质分裂为修饰性同时型;四分体有四面体型、对称型;偶有交叉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雌配子体发育方式为蓼型。从雌、雄配子体发育时间的先后来看;深山含笑春季雌、雄配子体能正常发育;雄蕊先熟;雄蕊和花瓣凋谢后雌蕊大孢子母细胞才形成。而秋季开花的深山含笑;花药中小孢子在孢原细胞或初生造孢细胞期停止发育;花粉败育;雌蕊胚珠珠心组织也未见大孢子母细胞发育;开花后雌蕊随花柄凋落。该研究为深山含笑生殖发育和杂交育种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7.
宁夏枸杞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小花药横切面上,每个角隅处可见一层拱形孢原细胞,其经过平周分裂形成初生造孢细胞、次生造孢细胞,发育为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含二细胞,具三孔沟型萌发孔。花药绒毡层由二部分组成:药壁区的绒毡层由初生壁细胞所产生,药隔区的由药隔细胞直接转化成,为双重起源,呈二型性,属分泌型。雌蕊由二个心皮构成二室子房,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具单珠被、薄珠心,珠被绒毡层。胚囊发育为蓼型。在胚囊细胞分化后,组成胚囊的四种细胞继续发育,表现出各自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为对照,对濒危物种裂叶沙参进行了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裂叶沙参的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细胞含两核。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四分体为线形排列,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两极核在受精之前融合为一个大的次生核。当胚囊发育至单核胚囊时,珠被的最内层细胞发育为珠被绒毡层。濒危植物裂叶沙参在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未见有败育及其它异常现象;与对照种泡沙参相比,也未见有差异,这说明裂叶沙参的致濒原因不在于有性生殖过程。  相似文献   

9.
革苞菊为雌雄异株。在雄花中 ,花药 4室 ,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 ,由表皮、药室内壁 ,一层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于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变形 ,其细胞原生质体向药室中移动 ,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面体型的小孢子四分体。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 3-细胞型。单核期的小孢子出现壁发育不良和巨大及空花粉现象。在雌花中 ,胚珠是倒生的 ,单珠被 ,薄珠心 ,珠被于孢原期已发育完整。大孢子孢原单细胞。由孢原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大孢子母细胞。 4个大孢子直线型 ,蓼型胚囊。于成熟胚囊期观察到发育异常的胚囊。通过对胚囊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讨论了环境与发育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染色体制片技术对Cucumis属双二倍体种(Cucumis hytivus Chen et Kirkbride)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约31%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具有正常的19Ⅲ,约69%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复杂,平均构型0.41Ⅰ 14.69Ⅲ 0.06Ⅲ 0.93Ⅳ 0.62Ⅵ 0.07Ⅷ;在四分体时期,形成约8.78%的四分孢子,其余为各种异常的多分孢子;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约10%的小孢子可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发育为正常的两细胞、三孔花粉,其余90%的小孢子最终成为败育花粉。此外,还观察到了减数分裂后期Ⅱ的染色体组分离和新种花粉形态的变异等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烤烟主栽品种‘南江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研究,探讨烤烟生殖过程与花蕾形态变化的关系,为田间栽培控制花期以及实现烟草的遗传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南江3号’雄蕊的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为腺质异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有四面体型和十字交叉型2种;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具3或4个萌发孔。胚珠倒生,薄珠心;孢原细胞体积较大,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4个大孢子呈线性排列;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为7细胞8核。烤烟‘南江3号’的雌蕊发育晚于雄蕊,当雄蕊发育为四分体时期时雌蕊才开始发育,且花蕾发育到5.0~6.8cm时胚囊才逐渐成熟。研究认为,烤烟‘南江3号’的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各阶段与花蕾形态有关,通过花蕾的形态可初步判断各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薄切片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e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瘿椒树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周缘细胞平周分裂2次成为4层细胞,其中有些细胞仍能进行一次平周分裂,最后分别发育成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分泌型。(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型四分体。雄花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两性花花粉败育。(3)子房为1室1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基生胎座,倒生型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三分体和少量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其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里,反足细胞早期退化,极核融合为次生核移向合点端,附着在合点端珠心细胞分裂形成的突起上,为胚囊发育的特殊结构。结果表明,瘿椒树花为单性花,且雌雄异株,比省沽油科其它属植物较为进化。因此,支持将瘿椒树属(Tapiscia)提升为瘿椒树科(Tapisciaceae)。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百合科植物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er)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进行胚胎学观察分析,以明确开口箭胚胎发育的特征,为百合科植物的研究提供生殖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1)开口箭花药具有4个药室,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基本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组成;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分泌型,到四分体花药阶段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退化,花药成熟时完全消失。(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依次形成二分体、四分体,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花粉,具单萌发沟。(3)子房3室,倒生型胚珠6枚,双珠被,薄珠心;在花部的分化早期,由珠心顶端表皮下方分化出雌性孢原细胞,孢原细胞经过一次平周分裂形成周缘细胞和造孢细胞,造孢细胞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二分体,珠孔端的二分体孢子退化,合点端的二分体孢子继续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依次发育为二核胚囊、四核胚囊和八核胚囊;开口箭的胚囊发育类型为葱型。  相似文献   

14.
羊草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  申家恒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058-2065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研究了羊草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主要结果是:(1)花药壁由4层结构组成,最外层为表皮,其次为药室内壁,1层中层,最内层绒毡层为分泌型;(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左右对称型;(3)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具单萌发孔;(4)羊草为单子房、单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倒生型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型或T型排列的4个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5)具有双孢原,双大孢子母细胞、双大孢子四分体和双胚囊的情况;(6)胚囊发育为蓼型,反足细胞经无丝分裂形成4~6个细胞的反足细胞群;(7)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当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压片和石蜡切片法对迪勃纳氏烟草(Nicotiana debneyi)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迪勃纳氏烟草为两性花,其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早于大孢子.(2)迪勃纳氏烟草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基本正常,减数分裂过程有少数细胞出现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断片和染色体桥等异常现象;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十字交叉型和正四面体型,成熟的花粉粒为2细胞型.(3)迪勃纳氏烟草为2室子房,中轴胎座,倒生胚珠,胚珠多数,胚囊发育为蓼型,大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未观察到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6.
陈晓玲  赵桦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1):2207-221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百合科植物山麦冬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山麦冬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基本型,花药壁完全分化时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组成。(2)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分泌型,到四分体孢子彼此分离形成单细胞花粉阶段,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退化,花粉成熟时绒毡层细胞完全消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形排列,成熟花粉为3-细胞花粉,单萌发沟。(3)子房3室,每室2枚胚珠,胚珠倒生型,双珠被,薄珠心,雌性孢原细胞不经过平周分裂而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母细胞。(4)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大孢子呈线型或T型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二分体、四分体细胞外方被胼胝质壁所包被,小孢子形成后胼胝质壁逐渐消失。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百合科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也为探讨百合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