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雉科虹雉属(Lophophorus)、角雉属(Tragopan)、勺鸡属(Pucrasia)和血雉属(Ithaginis)7种鸟类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比较,构建的虹雉属及其近缘属的分子系统树表明:①3种虹雉构成一个单系群(monophyletic group),虹雉属与角雉属、勺鸡属构成一个单系群;②虹雉属内分为白尾梢虹雉,以及棕尾虹雉和绿尾虹雉两个演化枝。综合分子系统学、地理分布格局和形态学的证据,推测虹雉属鸟类起源于中国的横断山脉,其中繁衍生活在原地的一枝演化为白尾梢虹雉;另一枝则分别进入喜马拉雅山区(西)和中国西南部(东),向西的演化为棕尾虹雉,向东的则为绿尾虹雉。  相似文献   

2.
血雉分类地位和遗传分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血雉Ithaginis应划归雉类还是鹑类和是多型属还是单型属一直存在着争议.在此对3个亚种,西藏亚种Ithaginis cruentus tibetanus,甘肃亚种I.c.berezawskii和四川亚种I.c.geoffroyii的6个个体的血雉与典型的雉类雉属Phasiamus、锦鸡属Chrysolophus、长尾雉属Syrmaticus及典型的鹑类石鸡属Alectoris、鹌鹑属Coturnix和雪鸡属Tetraogallus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6的部分基因序列比较,系统进化树中血雉与雉类聚在一起.根据血雉地理分布,多亚种中心理论,区域地理历史,环境演变和分子钟指示的时间,血雉可能于早上新世起源于横断山脉.3个亚种之间序列差异为4.1%-7.2%,与雉科其它属的种问差异度比较,其遗传分化已达到种的水平,与形态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血雉     
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Blood Pheasant) ,又称血鸡、太白鸡 ,隶属于鸡形目 ( Galliformes)雉科( Phasianidae)血雉属 ( Ithaginis)。属国家 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至西藏高原、尼泊尔、印度东北部。雄鸟体长约 4 6cm,背部灰褐色 ,并杂有许多白色细纹 ,胸部有绿色 ,尾羽的侧缘绯红色。全身具矛状长羽 ,冠羽蓬松 ,脸、腿猩红色。雌鸟体长近4 0 cm,体羽以暗褐色为主。本种共有 14个亚种 ,各个亚种在体色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血雉栖息于海拔 2 0 0 0~ 4 5 0 0 m针、阔叶混交林内 ,以绿色植物及其种子为食 ,如苔藓、莎草科…  相似文献   

4.
据Delacour(1951)全世界共有雉类16属48种,我国就有12属(占全世界总属数75%)、26种(占55%)。我国雉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一)雉类现状令人忧虑据《野生动物保护法》附录中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列入保护名录的雉科鸟类有25种,占我国雉科鸟类总种数96.2%,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占53.8%,二级保护动物有11种占,42.3%;世界鸟类“红皮书”(1982)上列举世界濒危雉类14种中,中国有九种,占全世界濒危总种数64.3%。上述数字表明我国雉类中的大多数已处于濒危状态,急待保护。雉类数量日趋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森林是雉类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是栖息、繁衍生息的场所。如我国极为珍贵的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省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现已知山西省苔藓植物共52科、150属、430种(含10变种1亚种1变型),优势科(9种以上)有11科,优势属(5种以上)有21属,其中第一大科为丛藓科(Pottiaceae),含26属、107种,扭口藓属(Barbula)为第一大属,含25种.分析区系成分可知,山西省苔藓植物包括8个类型,其中以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占优势(222种,占总种数的56.21%),其次为东亚分布类型(63种,占总种数的15.95%),表明山西省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苔藓植物资源,对南京紫金山展开苔藓植物野外调查,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苔藓植物分布与环境间关系。结果表明,调查中共记录苔藓植物23科37属65种,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为优势科(≥6种),绢藓属(Entodon)、青藓属(Brachytheci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和真藓属(Bryum)为优势属(≥4种);苔藓植物生境以土生为主,树生较少;苔藓植物生活型以交织型和丛集型为主,占比分别达46.15%和35.38%;苔藓植物区系以温带和东亚成分为主,区系成分呈现明显过渡性;CCA排序结果表明,湿度、坡向和海拔是影响该区域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于2019-2021年4次对安徽大别山北坡进行苔藓植物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对采集到的1 517份标本鉴定以及文献整理,统计分析该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区系地理组成;并与华东、华中、华北等地的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组成进行比较,以明确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的归属问题。结果表明:(1)安徽大别山北坡共有苔藓植物80科180属482种(包括种以下单位);该次调查增加了12科40属206种,其中安徽省新记录种9个。(2)发现受威胁苔藓植物2种——滇西高领藓(Glyphomitrium minutissimum)属于极危(CR),瘤根真藓(Bryum bornholmense)属于易危(VU)。(3)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拥有3个世界性单种科,14个世界性单种属,且有34个世界性寡种属(2~6种),该区单种属和寡种属(48属)占该区总属数的26.67%,表明该区苔藓植物起源古老。(4)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北温带成分(26.43%)和东亚成分(24.89%)为主,热带亚洲成分(14.54%)次之。(5)安徽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与华东(西天目山、清凉峰、阳际峰)区系的关系最为密...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通过采集、鉴定和测量苔藓植物标本并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贵州省月亮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月亮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9科147属374种,苔藓植物呈明显的带状分布;不同海拔苔藓植物科属种所占的百分比均呈先升高后降低,优势科灰藓科( Hypnaceae)和细鳞苔科( Lejeuneaceae)和优势属凤尾藓属( Fissidens)、耳叶苔属( Frullania)、真藓属( Bryum)、疣鳞苔属( CoLoLejeunea)和细鳞苔属( Lejeunea)内种数在不同海拔也呈相同趋势;该地区苔藓植物石生群落和土生群落分布最广,木生群落次之,水生群落分布最少;苔藓植物雌雄异株数量在不同海拔均比同株数量多,比例约为7∶3;随着海拔升高,多种不利环境使长柄绢藓( Entodon macropodus)的叶片显著变小、叶长与叶宽的比显著增大,叶片由卵圆形变为卵状披针形,孢蒴极显著缩短、孢子直径显著增大,孢子的产量逐渐减少,不利苔藓植物的繁殖,蒴柄显著增长,有利于孢子的传播,体现了苔藓植物在不同的海拔的适应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苔藓植物的分布及环境适应性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北京东灵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共有苔藓植物27科64属150种(含2变种),其中32种为北京苔藓植物新记录。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5科;优势属为青藓属(Brachythecium)、绢藓属(Entodon)、紫萼藓属(Grimmia)、真藓属(Bryum)、金灰藓属(Pylaisia)、凤尾藓属(Fissidens)、美喙藓属(Eurhynchium)和毛口藓属(Trichostomum)8属。区系分析表明,东灵山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36.7%)、东亚成分次之(占18.0%)。通过与我国15个地区苔藓植物区系谱主成分分析发现,东灵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与雾灵山、小五台山与贺兰山相近,与云蒙山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濒危雉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世界上雉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世界16属51种雉类中.中国有12属27种.包括19个特有种。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雉类的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珍稀雉类濒临灭绝。《世界受胁鸟类名录》(BirdLfe International,2000)列出的29种雉类中,中国有12种。世界雉类协会(WPA)和世界自然资  相似文献   

11.
血雉     
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封面照片)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血雉属,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边缘及邻近的山系,包括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祁连山脉和秦岭地区,地理位置大约在26°0′~39°2′N,84°0′~108°3′E之间.在国外见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和缅甸.血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被列入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和CITES公约附录Ⅱ(郑光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1998).血雉亚种分化众多,由于羽色变异较大,其种下分类一直比较混乱.学者们的观点不同,从9个亚种至14个亚种不等,横断山区很可能是其分化中心(郑作新,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1978).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不同景观类型中的苔藓植物进行样方调查与物种组成统计,采用物种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对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个10 m×10 m的样地内共计苔藓植物19科34属48种,其中优势科(≥3种)有6科,含19属31种,分别占本地区苔藓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5.88%和64.58%。在5种景观类型中,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高(相似性系数为0.5357);河岸带和高山草甸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最低(为0),表现出祁连山地区苔藓植物分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高山灌丛带分布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但针叶林带苔藓植物最为丰富,是祁连山苔藓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文献,对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及区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4科121属292种,其中,苔类28科38属88种,藓类36科83属204种。该保护区共有湖北新记录科2科、新记录属9属、新记录种73种。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有11个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占30.89%)、东亚成分次之(占18.92%)。相比清凉峰、大巴山、十万大山和佛坪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呈现出科多种少的特点,物种分化程度更高。木林子保护区与清凉峰的苔藓植物组成相似度最高,与佛坪相似度最低。该研究结果从苔藓植物多样性的角度佐证了清江流域物种分化程度较高的观点,为丰富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和湖北省苔藓植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采自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2331份苔藓植物的鉴定研究,发现该县有苔藓植物80科194属451种(包括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包括浙江省新记录属2个,分别是疣毛藓属(Leratia Broth.)和拟小锦藓属(Hageniella Broth.),浙江省新记录种30个。该区系优势科主要包括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34种)、灰藓科(Hypnaceae,23种)、丛藓科(Pottiaceae,22种)和提灯藓科(Mniaceae,22种)等16个,优势属主要包括羽苔属[Plagiochila(Dumort.) Dumort.,14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 Bruch & Schimp.,14种)、凤尾藓属(Fissidens Hedw.,13种)、灰藓属(Hypnum Hedw.,11种)和耳叶苔属(Frullania Raddi,10种)等25个;单种属和寡种属较多,但特有现象不明显;土石生、土生和树生群落为主,水生群落较为稀少;区系主体由东亚分布成分、热带分布成分和温带分布成组成主体,呈现出明显的东亚色彩和热带向温带过度的特点。研究旨在摸清景宁畲族自治县苔藓植物本底资源,为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期能够为浙江省乃至中国苔藓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典型调查与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乌江东风水库库区消落带苔藓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和丰富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苔藓植物18科58属101种,其中,藓类植物有16科56属99种,苔类植物有2科2属2种;优势科为灰藓科(Hyp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丛藓科(Pottiaceae),优势属为青藓属(Brahchythecium B.S.G.)、真藓属(Bryum Hedw.)和小曲尾藓属〔Dicranella(Müll.Hal.)Schimp.〕;单属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占该区域苔藓植物总科数和总属数的500%和638%.该区域分布的苔藓植物生活型可分为交织型、丛集型、垫状和平铺型4类,以丛集型种数最多(48种),占该区域苔藓植物总种数的475%.该区域分布的苔藓植物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种类最多,所占比例为815%;热带成分所占比例仅为185%;中国特有种所占比例也较高,为207%.该区域苔藓植物的丰富性综合系数(Si)为-03608,低于相邻的六冲河下游流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多数种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且丛集型苔藓种类最多,与库区消落带的特殊生境相适应;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和北温带成分为主,总体属温带性质,且中国特有种较多,反映出该区域苔藓植物区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贵阳喀斯特城市墙壁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环境对墙壁苔藓植物的影响,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贵阳市照壁山墙壁苔藓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墙壁苔藓植物有9科17属45种,以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为优势科。不同生境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优势种、常见种不同,墙壁上部和中部的苔藓植物优势种和常见种主要为矮丛集型,墙壁下部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主要为交织型。CCA排序表明,温度和湿度是苔藓植物在墙壁上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卷叶湿地藓(Hyophila involuta)、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us)、长尖对齿藓(Didymodon ditrichoides)、小凤尾藓原变种(Fissidens bryoides var.bryoides)在墙壁上部、中部和下部都能很好生长。因此,在城市垂直绿化时可选择适宜的苔藓植物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高黎贡山同域分布的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与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进行食物组成研究,旨在弄清这两种濒危雉类越冬期间(12月—翌年2月)的食谱以及它们对食物资源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白尾梢虹雉取食48种植物,血雉取食43种植物,两种雉类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21和3.35,食物生态位重叠指数达0.598,有27种植物被两种雉类共同取食,且在各自食谱中所占比例甚高;较高的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表明两种雉类冬季食谱拓宽,并暗示这两种雉类在冬季可能存在食物竞争;食物种类和取食部位的分化是它们得以同域分布和长期共存的基础;结合这两种雉类的食谱特征和野外取食行为,提出它们冬季的取食策略假说,白尾梢虹雉采取以植物根为食和雪后向低海拔迁移寻求替代食物这两种策略来应对冬季食物不足,而血雉则采取集群游荡以扩大种群取食范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洪柳  余夏君  吴林  牟利  李小玲  王涵 《广西植物》2021,41(3):438-446
鄂西南地区密集分布有后河、木林子、七姊妹山和星斗山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了一个珍稀动植物大体相近、互相补充的保护区群,为摸清鄂西南保护区群的苔藓植物组成,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内的苔藓植物丰富度和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渝东南、湘西北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共有苔藓植物77科197属601种,物种数分别占中国和湖北苔藓总数的19.89%和71.46%。其中,中国特有种27种,仅含1种的科有15科,仅含1种的属有91属。(2)鄂西南国家级保护区群内的各保护区之间的苔藓物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符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3)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苔藓植物区系类型全面,物种数量也显著高于同处武陵山区的渝东南、湘西北等地区。因此,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大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而且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苔藓植物类群为苔藓植物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是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9.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血雉的野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雉是我国的特产濒危雉类之一,现已列为国家保护动物。1983—1986年间,我们在四川平武县王朗自然保护区,对血雉甘肃亚种(Ithaginis cruentus berezowskii)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野外观察,现将所得结果作一报道。活动规律栖息环境向蓝马鸡大致相似,经常活动于附近有草坪的柳丛、松、杉、桦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多在林下或草坪上游荡觅食嫩草叶、杂草种子和苔藓等。主要用嘴啄食,偶见用脚刨土。除同蓝马鸡和环颈雉等有混群现象外,还偶见少数勺鸡和红腹角雉。在非繁殖季节,常集结成几只或十余只营群居生活,冬季时群体更大。1984年1月15日,曾见36只血…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范围内, 目前被描述的苔藓超过20,000种, 因而, 苔藓植物成为多样性仅次于被子植物的第二大高等植物类群。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 然而, 关于该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却非常有限。为此, 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和文献收集的方法, 编制了西双版纳苔藓植物名录, 并对其多样性和受威胁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次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07份, 最终有效鉴定37科70属101种, 其中有5种新记录种。综合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 西双版纳地区共有苔藓植物82科233属661种(含种下分类单元), 占云南省苔藓植物种数的34.7%, 占全国的20.5%。其中苔类30科54属200种、角苔类3科7属12种、藓类49科172属449种, 包括9个东亚特有属、1个中国特有属和26个中国特有种。不同区域尺度、不同时期的红色名录中对西双版纳地区苔藓植物受威胁状况评估结果不同。西双版纳地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随着未来调查区域的扩大和深入, 可能会有更多的苔藓物种被发现。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保护及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