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千岛湖雀形目鸟类群落嵌套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4月至2007年11月, 采用截线法对千岛湖20个岛屿上的雀形目鸟类种类组成进行调查, 检验其群落是否符合嵌套式分布的格局。此外通过野外直接记录与辨认法对岛屿上的植物种类组成进行调查, 同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获得鸟类体长、分布宽度和生境专属性等生活史特征参数, 以及采用GIS分析测定岛屿面积和隔离度参数, 进而分析和探讨雀形目鸟类群落嵌套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千岛湖岛屿雀形目鸟类群落呈现显著的嵌套结构, 岛屿面积、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对其嵌套结构具显著性的影响。千岛湖岛屿雀形目鸟类存在着选择性灭绝过程; 植物物种丰富度和鸟类生境专属性则通过影响鸟类在不同生境下的分布对鸟类群落嵌套结构产生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千岛湖岛屿雀形目鸟类群落嵌套格局同时受到栖息地和物种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此我们认为应更多地关注那些面积较大和植物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岛屿, 以及生境专属性较高的种类等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采用夹夜法对千岛湖14个岛屿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研究其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两季度共布置夹16 800只,捕获小型兽类1 037只,隶属2目2科7属11种。其中啮齿目(Rodenria)鼠科(Muridae)9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dae)2种。结果显示:千岛湖小型兽类群落呈非随机分布格局;嵌套分析表明,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呈现极显著嵌套格局,植物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两项参数对其嵌套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使适应力强的物种能够在多样的环境中生存,而适应力弱的物种则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取样强度差异会过高地估计嵌套程度,故在研究中应尽量去除取样强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片断化生境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常呈现嵌套分布格局。2013年7-8月, 我们在浙江舟山群岛采用截线法对28个岛屿上的蝴蝶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 探讨了岛屿物种嵌套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测量采集标本获得蝶类的生活史特征(最小需求面积、翅展和体重), 查阅文献资料获得蝶类的栖息地特征(岛屿面积、距最近大陆距离和距最近大岛距离), 分析了影响蝶类群落嵌套结构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 (1)舟山群岛蝶类群落符合嵌套分布格局; (2)岛屿面积和物种最小需求面积对嵌套格局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3)舟山群岛蝶类群落嵌套格局的形成支持选择性灭绝假说; (4)随机检验零模型结果显示该嵌套分布格局并非采样偏差造成的。因此, 在制定舟山群岛区域蝶类保护措施时, 应优先考虑那些分布在面积较大岛屿的和最小需求面积较大的物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千岛湖岛屿景观参数对地表蚂蚁群落物种α和β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影响, 作者分别于2017和2018年的5-8月, 采用陷阱法、凋落物分拣法和手捡法调查了千岛湖33个岛屿上的地表蚂蚁群落, 并依据食性将其划分为捕食性蚂蚁和杂食性蚂蚁。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全部蚂蚁、捕食性蚂蚁和杂食性蚂蚁群落α和β多样性与岛屿景观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岛屿面积对全部蚂蚁、捕食性蚂蚁和杂食性蚂蚁的物种丰富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隔离度则无显著作用。蚂蚁群落的β多样性由空间周转组分主导。岛屿面积差对全部蚂蚁、捕食性蚂蚁和杂食性蚂蚁群落β多样性的嵌套组分有正向影响, 隔离度差只对杂食性蚂蚁的总体β多样性有正向影响。因此, 岛屿面积是影响千岛湖地表蚂蚁群落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素, 并且岛屿面积通过嵌套组分来影响蚂蚁群落的β多样性, 表现出选择性灭绝过程。此外, 不同食性蚂蚁可能因为扩散能力的差异对岛屿景观参数产生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选取浙江千岛湖东南湖区的10个岛屿和1个半岛,详细研究了苔藓植物组成及生境片断化对其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有苔藓植物37科71属129种,其中浙江新记录3种。群落类型主要包括土生群落、石生群落和树生群落。苔藓植物区系以东亚成分为主,其次为北温带成分和热带亚洲分布,分别占总种数的39.45%、20.18%和18.35%,说明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东亚特征。岛屿面积对苔藓植物分布影响结果显示:不受岛屿面积影响的苔藓植物有29种,受岛屿面积影响的苔藓植物有58种;各岛屿苔藓植物物种数与岛屿累加面积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岛屿群落组成的嵌套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岛屿群落组成的嵌套结构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在一个岛屿生境系统中 ,小岛屿中出现的物种大多数也出现在物种相对丰富的大岛屿中。这是一种非随机的物种分布格局。嵌套结构被认为是分析群落组成机制的重要工具 ,并引发了自然保护区最优化设计原理的新一轮争议。然而 ,随着研究的深入 ,围绕嵌套结构的意义、方法学、成因和普适性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与假说。本文就上述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认为嵌套结构从群落的组成方面为岛屿生物地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保护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成因上 ,仅考虑单因子的作用是偏狭的 ,多数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方法上 ,应充分认识不同方法的适应条件 ,以降低误差。嵌套结构并不是普适的 ,它受到如矩阵的大小和填充度、生物类群和生境的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园林鸟类群落的岛屿性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岛屿群落由于受岛屿栖息地特征结构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特殊的格局。通过对杭州市园林鸟类群落的研究,分析了园林鸟类群落的物种数、组成和多度与园林岛屿性状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园林鸟类群落存在如下与园林的岛屿性状有关的格局:(1)在物种数方面,在相同的取样面积下,园林的物种数随园林面积的增大而减少;(2 )在群落组成上,园林鸟类群落呈现出不完全的嵌套格局,分布于物种数较少的园林中的物种多数也分布在物种数较多的园林中;(3)在物种多度方面,园林鸟类的总密度随面积的增大而减少,园林鸟类多度的均匀度随着面积的增大而提高。群落的岛屿性格局反映了栖息地的岛屿化对群落的影响,总称之为群落的岛屿效应。通过比较全年、繁殖季节、越冬季节和迁徙季节群落岛屿性格局的显著性,分析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岛屿效应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对非稳定的群落也可导致显著岛屿效应  相似文献   

8.
广西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6月对广西涠洲岛鸟类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类7种,爬行类16种,隶属于3目11科.与18年前的调查结果对比,生境的变化使岛上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范围和多度发生一些改变.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使涠洲岛的两栖爬行类损失较大.涠洲岛与邻近大陆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相似,无特有种.  相似文献   

9.
2009~2010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到两栖爬行类11种,隶属于2目7科。古北界10种,东洋界1种。对比1991年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未发现丽斑麻蜥、赤链蛇、红点锦蛇、团花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6种爬行类。草地生境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最高。中国林蛙(主要分布于溪流)和山地麻蜥(主要分布于岩壁)分别是种群数量最多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物种。在保护实践中可优先保护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关键区域,以提高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上海闵行区园林鸟类群落嵌套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呈现斑块状分布,其栖息地特征与岛屿栖息地相似。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闵行区内的7块城市绿地进行调查,记录雀形目鸟类的分布情况,并运用Nestedness temperature calculator软件,检验其群落结构是否符合嵌套结构。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该地区的卫星图片,收集7块样地的面积、绿地盖度、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程度等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分析这一嵌套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中的雀形目鸟类分布是显著的嵌套结构,园林面积、绿地面积和水源情况都对其嵌套结构有显著影响。但是与真正岛屿上存在的群落分布嵌套结构不同,人为干扰程度对这一结构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影响上海市园林鸟类的群落嵌套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结构和人为干扰程度。因此,建议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时,应该偏重于面积较大,植被盖度和丰富度高,结构合理的园林,并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