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骨诱导磷酸钙生物陶瓷(BAMOICPC)与可吸收胶原膜(BME-10X医用胶原膜)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方法:在兔股骨上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BLB种植体,然后在其侧壁制造高4 mm、宽3 mm、深2 mm的骨缺损。对照组为单纯侧壁骨缺损,实验A组骨缺损区仅覆盖BME-10X膜,B组骨缺损区植入BAMOICPC,C组骨缺损区植入BAMOICPC并加盖BME-10X膜。于术后6个月取带种植体的骨段,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对照组骨缺损区种植体表面见纤维包裹,实验A组骨缺损边界区少许骨质移行覆盖,实验B组下半部分缺损区新生骨覆盖。C组新生骨完全覆盖骨缺损区,且较B组硬度高,扫描电镜见与种植体结合更紧密。组织学观察B、C两实验组新生骨均可见比较成熟的哈弗氏管系统。结论:骨诱导磷酸钙生物陶瓷BAMOICPC是一种较理想的骨替代材料,联合运用胶原膜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骨水泥名称较多,也称为骨粘固剂、骨胶、骨固着剂等。有人誉称它是人工关节固定的助手。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骨水泥绝大多数是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Po1y 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或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为主体的室温自凝塑料。这类骨水泥也被称之为丙烯酸骨水泥(Acrylic cement)。它主要用于固定人工假体、填补骨缺损、加固骨折内固定等。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更趋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下肢创伤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5例下肢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给予原内固定取出、病灶清除、断端修整、抗感染活性骨植骨、外固定架固定,通过长期随访,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2-10年,平均6年,感染彻底控制无复发23例,感染治愈率92%;骨不连、骨缺损获得骨性愈合24例,1例残留骨不连,愈合时间6-24月,骨性愈合率96%。结论:外固定架联合抗感染活性骨是治疗下肢创伤性骨髓炎的安全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MSCs)可用于治疗成骨分化后的骨缺损。为了揭示氯化钙(CaCl_2)对大鼠A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本研究大鼠AMSCs分别在标准成骨分化培养基(含有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酯)、CaCl__2培养基(含有8 mmol/L CaCl_2)和基础培养基(阴性对照)中培养,诱导后7 d、10 d、14 d和21 d,分别使用茜素红染色(ARS)检测钙沉积现象,使用磺酰罗丹明B法测定细胞增殖,并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ALP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成骨分化培养基组相比,8 mmol/L CaCl_2显著增强成骨分化,并且促进细胞增殖。因此,应用CaCl_2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成骨诱导的替代或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浓度万古霉素(1%)复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对SD仔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离SD仔鼠颅骨与胰酶消化法获取SD仔鼠原代成骨细胞,通过细胞爬片碱性磷酸酶染色对原代成骨细胞进行鉴定;利用CCK-8法检测低浓度万古霉素复合PMMA及纯PMMA骨水泥浸提液对SD大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万古霉素复合PMMA及纯PMMA骨水泥浸提液对对SD大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凋亡影响。结果:SD大鼠原代成骨细胞在低浓度万古霉素复合PMMA骨水泥浸提液中第1、2、3天的增殖更明显(P0.05),在纯PMMA骨水泥浸提液中第1、5天凋亡显著增加(P0.05)。结论:低浓度万古霉素复合PMMA骨水泥相比PMMA骨水泥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在临床应用于骨缺损伴局部骨感染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大鼠的脂肪基质细胞有无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去势法构建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设置2组样本,分别为19月龄骨质疏松SD雌性大鼠,正常19月龄SD雌性大鼠。每组大鼠分别取腹股沟脂肪垫中脂肪,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绘制并分析细胞生长曲线;再用经典的骨向诱导液诱导2组ASCs,比较2组细胞骨向分化能力有无差别。结果:骨质疏松大鼠与正常老龄大鼠的ASCs骨向分化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可用去势法构建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可取其细胞行进一步研究。老龄骨质疏松大鼠的ASCs也可以考虑作为种子细胞促进其自体骨愈合,从而为利用自体ASCs促进骨质疏松骨愈合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探讨慢性炎症在PCO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皮下埋置17-炔诺酮硅胶棒联合皮下注射HCG(Bogovich法)诱导PCOS大鼠模型。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睾酮(T)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模型组于6d形成PCO大鼠,24d构建PCOS大鼠模型成功。模型组血清TNF-α,T,FIns,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低于对照组。结论 Bogovich法诱导PCOS大鼠模型是研究PCOS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慢性炎症可能诱导IR参与PCO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内固定组(n=52)和外固定组(n=50)。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外固定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通过影像学测量两组患者的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和尺偏角,同时测量患者腕部功能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内固定组患者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和尺偏角均低于外固定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的旋前旋后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捏力、握力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的上述指标在术后1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固定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54%,外固定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相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患者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恢复效果较好,同时患者能及早进行腕部功能锻炼,近期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续骨丹外敷疗法对大鼠胫骨缺损模型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给70只SD大鼠右侧胫骨制备1个4 mm缺损,用0.8 mm克氏针内固定。造模1个月后符合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a(脉冲磁场治疗组)、对照组b(面粉干扰组)和空白组。在干预前、2周、4周后对大鼠右胫骨行X线检查,然后处死动物,收获骨样本,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血清BMP-2检测。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a、对照组b和空白组,4组大鼠血清BMP-2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干预至第2周时,4组大鼠血清BMP-2的含量与干预前比较均下降,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实验组大鼠血清BMP-2的含量高于对照组a、b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中BMP-2的含量高于对照组b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血清BMP-2的含量在干预前、2周和4周后的变化趋势是:实验组和对照组a先降后升,对照组b和空白组一直下降。续骨丹外敷疗法和脉冲电磁场疗法在实验干预至第4周时均能上调骨缺损大鼠BMP-2的表达,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但续骨丹外敷疗法对BMP-2的调节作用上明显优于脉冲电磁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波高温灭活及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高温灭活技术,自体髂骨、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修复21例长骨骨巨细胞瘤术后骨缺损,从手术技术、肿瘤复发情况、肢体关节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发生,2例复发,复发率9.8%;肢体关节功能优18例(85.7%)、良3例(14.3%)、中差0例。结论:微波高温能彻底杀灭肿瘤组织降低复发率,自体髂骨保证与近关节软骨下骨愈合,异体骨粒复合骨水泥能良好充填残余瘤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以防发生关节软骨面塌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维甲酸(ratinoicacid)诱导雌性大鼠骨质疏松(Ostoporosis,OP)模型,观察并分析羊水干细胞(amniotic fluid-derivedstem cells,AFS)对OP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40只S 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A组)外,模型组(B组),一次注入AFS组(C组)和两次注入AFS组(D组)均用维甲酸70 mg/(k g.d)连续灌胃1 4 d,A组用等量灭菌注射用水灌胃。于给药二,三周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清Ca、Pi、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含量,制造模型(简称造模)过程观察动物生活习性体重等变化,实验结束进行股骨骨形态计量学测量,骨薄片病理学观察。结果:造模过程中,大鼠出现少食,竖毛,及体重减轻。B.C组大鼠体重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造模21d后,B组血清Ca2+水平显著升高。模型组骨密度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但D组骨密度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B,C,D组血清ALP,TRACP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骨薄片染色显示模型组骨胶原排列杂乱无序,结构松散,D组有修复迹象。结论:羊水干细胞尾静脉注射可缓解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且两次次给药的治疗效果好于单次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86例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双钢板固定组(43例)及Y型钢板固定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再分别行双钢板及Y型钢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改良cassebaum肘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双钢板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Y型钢板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Y型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类型、合并损伤、内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双钢板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时有良好的疗效,合并伤、内固定方法、骨折类型、术后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观察连翘挥发油对不同大鼠模型的作用,探讨其解热、抗炎的作用机理。采用干酵母皮下注射和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评价连翘挥发油的解热作用,采用右后足皮下注射角叉菜胶、鸡蛋清建立大鼠足肿胀模型以及建立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评价其的抗炎作用。发现连翘挥发油可抑制脂多糖和干酵母所致发热,降低角叉菜胶和鸡蛋清所诱导的大鼠足肿胀,与模型组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可显著抑制肉芽组织的增生,与模型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果表明连翘挥发油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为对其清热解毒作用作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后入路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肱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肱骨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后入路MIPPO技术进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代谢、肘关节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手术后2周、4周、8周时血清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入路MIPPO技术对肱骨下段骨折的内固定效果满意,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有利于骨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高尿酸血症为基础,探讨一种接近临床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模型塑造方法。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塑造高血尿酸状态大鼠,诱导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检测两组大鼠踝关节不同时间段肿胀度、炎症分级;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尿酸及其生成排泄相关指标、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表达相关指标;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痛风模型造模48小时内,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炎症分级评分较高;实验第21、28 d,模型组大鼠血清UA含量升高(P0.01);实验第28d,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脏中XOD、ADA活性均升高,血清及肝脏MDA表达增多、SOD表达减少(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组织中IL-1β含量增加;HE染色表明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有明显病理损伤。结论:在大鼠高血尿酸状态下可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此模型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痛风发作过程,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对新疆圆柏总黄酮(JSTF)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致炎前预防性给予JSTF后,AA大鼠急性期足肿胀的趋势有一定的改善,其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炎症继发期预防给药后,JSTF不同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抑制大鼠皮肤的红斑、溃烂和降低外周血中TNF-α水平(P0.05),且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关节炎指数(AI)(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炎症继发期治疗给药后,各给药组大鼠皮肤出现皱褶,皮肤色泽由暗红色变为正常,肿胀消退,继发侧的肿胀和红斑也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的AI值有明显的下降(P0.05),其中高、低剂量组还能显著降低TNF-α水平(P0.05)。结果表明JSTF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开放性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应用锁定钢板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GustiloⅢ开放性骨折,并与传统的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6年内收治的88例Gustilo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使用锁定钢板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锁定钢板组)治疗42例;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外固定组)治疗46例。比较分析两组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二期创面关闭时间、抗生素费用等指标。结果表明,锁定钢板组42例,术后表面感染2例、深部感染2例、畸形愈合2例、脂肪栓塞4例;外固定组术后表面感染16例、深部感染8例、畸形愈合14例、脂肪栓塞2例;两组患者术后表面感染率显著性差异(p=0.033),其他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锁定钢板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7.8±1.9)周、二期创面关闭时间(6.5±1.7) d、住院时间(22.6±4.3) d、抗生素费用(2 243.3±243.5)元;外固定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23.5±3.1)周、二期创面关闭时间(8.4±2.4) d、住院时间(27.8±6.6) d、抗生素费用(2 602.7±476.6)元。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花费上有显著性差异,在二期创面关闭时间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应用锁定钢板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相比与传统的外固定架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降低术后表面感染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费用,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锁定钢板与经皮交叉螺钉(金属/可吸收螺钉)均可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但对三者间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异目前尚缺乏了解.本研究拟对此进行分析,通过对一例尸体跟骨标本进行断层扫描,建立完整跟骨与典型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骨折模型分别模拟采用锁定钢板、交叉金属螺钉以及交叉可吸收螺钉固定,经距下关节对跟骨施加垂直向下载荷模拟跟骨的受力状况.有限元模型通过相同来源的跟骨标本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完整跟骨的结构刚度高于骨折模型.3种骨折模型中,钢板固定刚度最高,但应力也高于两种螺钉固定模型.钢板固定模型的骨折端位移与金属螺钉固定模型相当,但小于可吸收螺钉固定模型.研究认为,锁定钢板和交叉螺钉均可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但金属螺钉固定可作为首选方案,因为其具有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应力遮挡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科学依据.方法:将磷酸钙骨水泥作为对照组,纤维蛋白凝胶和磷酸钙骨水泥作为复合支架材料研究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两组材料分别与BMSC细胞系共同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两种材料均有类似的细胞粘附、伸展.细胞在磷酸钙骨纤维蛋白凝胶复合材料上粘附比在磷酸钙材料上粘附多,细胞伸出较多丝样伪足与孔隙的边缘连接,数量大为增加,连接成片,相互拥挤,有大量基质形成.MTT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与磷酸钙骨材料上的细胞ALP比较,磷酸钙骨/纤维蛋白凝胶复合材料ALP明显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的兔BMSCs体外扩增快,取材容易,在成骨诱导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且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力学特性,是很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肿瘤及创伤等疾患引起的骨缺损修复问题一直来都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倍受医学界的关注.本论文研究用纤维蛋白凝胶联合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的方法修复骨缺损,会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为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68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行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约合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普通创伤骨折的疗效值得肯定,效果优于常规内固定治疗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