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引起多种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能诱导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蛋白质聚集。然而,具体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年来,蛋白质的同型半胱氨酸化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Hcy的代谢途径、同型半胱氨酸化及对机体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同型半胱氨酸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风险因子,并且参与缺血后引起的的一系列损伤,其机制包括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同时,同型半胱氨酸也对卒中的复发、血管性痴呆、脑出血、卒中后肾功能不全等卒中后相关疾病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将分别从同型半胱氨酸参与卒中分子神经功能损伤机制以及卒中预后两个方面阐述同型半胱氨酸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痛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同时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对冠心病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众多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痛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以影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但是迄今为止,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认为主要与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破坏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糖、蛋白质、脂质代谢等方面有关.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疗效.因此,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痛的关系作一综述,从而为临床更好的防治冠心痛提供相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1969年,在研究患有同型半胱氨酸遗传代谢疾病的儿童血管生理时,首次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同型半胱氨酸理论。事实上,自从1969年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同型半胱氨酸理论后,许多回顾与展望人类的观察性研究已经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微生物,脂蛋白和脆性斑块的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相似文献   

5.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Yang F  Tan HM  Wang H 《生理学报》2005,57(2):103-114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全球性致残与致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确定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症。大量的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健康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5~10μmol/L。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严重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基因的缺陷。CBS基因缺陷的纯合体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至100~500μmol/L。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严重升高的病人通常伴随神经系统异常、早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叶酸、维生素B6和B12治疗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 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并发症。迄今为止,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障碍。我们实验室在CBS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上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能抑制eNOS的活性,导致主动脉内皮功能的障碍。我们还在细胞模型上证实了同型半胱氨酸能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2)KH固醇和甘油三脂生物合成代谢异常。我们实验室在apoE、CBS双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上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能改变肝脏的脂肪代谢,增加巨噬细胞对修饰LDL的摄取,从而导致胆固醇脂和甘油三脂在血管壁的堆积,促进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3)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此外还发现同型半胱氨酸能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途径,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抑制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交联。(4)激活血栓形成。(5)激活单核细胞。目前认为同型半胱氦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化学机制致病;(1)自氧化产生活性氧。同型半胱氨酸在自氧化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从而引起血液中脂蛋白和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并进一步引起内皮功能的障碍。(2)在腺苷的参与下形成SAH,一种甲基转移抑制剂,导致细胞内的低甲基化。(3)与一氧化氮结合形成亚硝酰物。(4)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总之,我们和其他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而且具有致病效应。尽管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等治疗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但是否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仍有待于大量的动物研究及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Cheng S  Feng J  Wang X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5):329-334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许多研究相继证实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硬化、慢性肾病相关。本文将简要介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发病机制,重点综述利用叶酸、维生素B6、B12、甜菜碱、阿托伐他汀、异黄酮、牛磺酸和某些中药治疗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同时分析各个治疗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在内皮损伤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在其引起内皮祖细胞损伤的机制中,凋亡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Dai J  Wang X 《生理学报》2007,59(5):585-59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是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将从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以及T细胞活性等几方面归纳总结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同型半胱氨酸可以诱导单核细胞和T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还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及IgG分泌。此外,本文还总结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致炎作用的细胞内机制。同型半胱氨酸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氧化应激或者内质网应激,还可以降低一氧化氮的生物活性,影响包括S-腺苷蛋氨酸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玲  陈静芳  陈磊  闫杰  王鹤  马庆良 《生物磁学》2013,(36):7176-717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之一为血管内皮损伤,血浆中Hcy浓度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常刺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产生,而升高的hs—CRP可能导致血压上升。因此高血压和慢性炎症相互促进从而导致和加重了高血压。近年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升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慢性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鉴于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伤害,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对全身器官损害多有报道,随着研究的深入,Hcy目前对于肺部疾病的影响也受到重视。部分学者提出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COPD发病机制中又一重要因素。Hcy在体内可以刺激产生大量的ROS和自由离子,并引起内皮细胞应激,还可降低肺脏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处于高表达状态,且其高表达水平与患者疾病的程度成相关性。本文将通过总结Hcy在肺脏及体内的代谢、各种应激反应等方面阑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COPD的相关性,并总结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的COPD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