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氚水在模拟水稻-水-土壤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HTO(流水)在水稻-水-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消长行为,并应用三库室开系统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水稻、水和土壤分室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田表水中的HTO不仅在系统各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散逸;HTO中的流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流形式存在于水稻中,以吸湿性水流和结晶水氚存在于土壤,其中自由水氚(或吸湿性水氚)的比活度大于结合态流(或结晶水氚);水稻植株和土壤中HTO比活度随时间增加至最大值后又趋于下降,而结合态氚则呈缓慢增加;水稻茎秆中的总氚比活度高于其它各部位,而后逐渐趋于动态平衡.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田表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总氚比活度分别为Cw(t)=32.19c^-0.0353t 99.94c^-0.330t、Cs(t)=20.42(e^-0.0353t-e^-0.330t)和Cr(t)=38.49c^-0.0353t-10.13e^-0.330t-28.36c^-2.5744t。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回归方程较好地反映了HTO在水稻-水-土壤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受汞污染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汞的分布,迁移和积累的规律。土壤中的汞在离污染源3公里的范围内含量最高;主要集中在0一20厘米的土壤上层,几乎不往下迁移。植物可以从土壤和大气中吸收、积累汞。在汉沽区没有发现由于汞污染所造成的植物受害症状。植物中的汞含量与土壤中的汞含量成正相关。土壤汞含量与水稻茎叶汞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36(N=7),与糙米汞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98(N=7)。植物不同部位的汞含量根>叶>茎>种子。不同作物种子比较,糙米>高粱>小麦。在大气中汞含量高的地段,植物地上部分汞含量高于根。土壤、植物中的汞不断地向大气扩散,而大气中的汞随着降雨、降尘等又不断地沉降到土壤和植物的气生表面,并可被植物吸收。汞向其邻近地区扩散的能力较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素累积动态和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有机无机肥协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矿质态氮在水稻分蘖期前低于化肥处理,而在抽穗期至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氮素供应动态与水稻吸收利用氮素规律吻合程度最高,促进了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其主要机制是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繁殖,使其在水稻生育前期固持了较多的矿质氮,在水稻生育中、后期这些氮素逐渐被释放以供水稻吸收利用,较好地满足了水稻各阶段生长发育对氮素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素累积动态和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有机无机肥协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矿质态氮在水稻分蘖期前低于化肥处理,而在抽穗期至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氮素供应动态与水稻吸收利用氮素规律吻合程度最高,促进了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其主要机制是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繁殖,使其在水稻生育前期固持了较多的矿质氮,在水稻生育中、后期这些氮素逐渐被释放以供水稻吸收利用,较好地满足了水稻各阶段生长发育对氮素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水稻植株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贾仲君  蔡祖聪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49-2053
稻田CH4排放是稻田土壤中CH4产生、氧化和传输不同过程的净效应,水稻植株强烈影响稻田CH4的产生、氧化和传输过程,是导致稻田CH4排放季节性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水稻植株对稻田CH4排放过程的不同影响,水稻植株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作为产甲烷前体促进稻田土壤中CH4的产生,在水稻生长后期,植株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被认为是稻田土壤甲烷产生的主要基质,是导致这一时期稻田CH4高排放通量的主要原因;水稻植株根系泌氧在根际环境形成一个微氧区域氧化稻田甲烷,整个水稻生长季稻田土壤中产生的CH4大约36%~90%在植株根际环境中被氧化;约80%甚至更多的稻田CH4通过水稻植株的通气组织进入大气圈,植株对稻田CH4的传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麦从开花至成熟,其根、茎和叶中的N素不断地进行着分配和再分配,主要是向穗子输出。成熟时穗N含量占植株总N的82%。在总N净输出的同时各营养器官也有相当程度的对当前土壤N的净吸收。在籽粒充实阶段用BA处理叶式穗均影响营养器官及穗子的N素吸收、分配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有机络合态Cr对水稻生长发育、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Cr、柠檬酸铬和富啡酸铬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r浓度明显高于无机Cr(Ⅲ)处理的,对水稻的毒性要比无机Cr(Ⅲ)大.水稻吸收的Cr大部分积累在根系中,成熟期根系中Cr浓度最高,其次是抽穗期,分蘖期最低,根内Cr含量比茎叶、糙米要高1—2个数量级.水稻对有机络合态Cr吸收能力比无机Cr(Ⅲ)大,并且容易转移到茎叶中.  相似文献   

8.
稻田硒循环转化与水稻硒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交替变化和土壤组分的特殊性决定了硒在稻田环境中的循环转化机制明显有别于旱地土壤,并且影响到土壤硒的有效性及水稻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深入研究稻田土壤硒的循环转化及水稻硒营养吸收对实现土壤无机硒向有机硒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稻田土壤硒的循环机制及形态转化、水稻体内硒的代谢机制及吸收积累特性进行综述,分析硒在土壤 水稻系统中转化及向水稻体内迁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土壤硒有效性研究及培育富硒营养稻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土壤生态系统对Cu、As污染的缓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冶炼厂区周围水系、土壤和水稻中Cu、AS含量分析,探讨其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稻田耕作层渗出水和相邻塘水中的Cu平均浓度分别为0.059和0.07bmg·L(-1),As为31.68和42.79μg·L(-1),稻田土壤中未出现Cu、As明显的梯度累积变化以及水稻能吸收累积相当数量的Cu、As,它们大部分累积在根部.可以认为,水稻一土壤生态系统本身对Cu、AS污染具有相当大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直播旱作水稻的吸氮特征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水稻旱作是水稻节水栽培中最有效的方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旱作直播条件下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征以及土壤矿质氮的动态变化 ,并对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亏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 ,直播旱作水稻较水作水稻更注重中后期对氮素养分的吸收 ,尤其是对土壤氮素的吸收 ;幼穗分化后水稻的土壤吸氮量占阶段吸氮总量的 6 9.5 % ,比水作水稻多 17.8%。对 0~ 4 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含量时空变化的研究表明 ,直播旱作水稻生育前期土壤表层矿质态氮大量累积 ,在灌水和降雨的影响下 ,向下层的迁移增加 ,基肥施用后裸地处理 2 0~ 4 0 cm土层的矿质氮高达 10 4 kg N/hm2 。对水稻各生育期土壤氮素盈亏的计算结果表明 ,自分蘖盛期后旱作各处理都表现出土壤氮素不同程度上的表观亏缺 ,然而就全生育期土壤氮素盈余量而言 ,旱作处理平均高达 12 7kg N/hm2 ,生育前期氮肥的大量投入是氮素盈余的主要原因。本试验结果表明 ,直播旱作水稻生育前期对施用的肥料氮吸收很少 ,提高直播旱作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减少生育前期肥料氮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For a plant selection model with frequency-independent viabilities, fertilities and selfing rates, it is shown that apart from global fixation, for certain parameter combinations a protected polymorphism and facultative fixation (either allele may become fixed according to initial frequencies) may both occur. Facultative fixation requires different selling rates for th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type. Protection of the polymorphism require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ale and female function. In this connection the problem of purely genetically caused population extinction is discussed.
For general frequency dependence and regular segregation, the chances for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ly recessive gene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a completely dominant gene. It is proven that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recessive gene, despite a fitness advantage, may be considerably endangered by drift effects if random mating prevails. The recessive gene may reach the same effectivity in establishment as a dominant gene, only if the recessive homozygote mates exclusively with its own type during the period of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杆状病毒是一类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其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大小为80~180kb.  相似文献   

18.
Zhang  Qingmeng  Ahmed  Niaz  Gao  George F.  Zhang  Fengmin 《中国病毒学》2020,35(6):868-874
In this article,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Dr. Wu Lien-Teh'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lague epidemic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iest public health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140th anniversary of Dr. Wu Lien-Teh's birth. We hope that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worldwide pandemic of COVID-19, facilitating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system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glob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