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丘陵红粘土旱地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豫西丘陵红粘土旱地小麦根系生长规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初生根、次生根长度和根条数均随生育期后延而增加,根系最大入土深度可达340cm,根系生物量(Y,kg·hm-2的增长为5次曲线方程:Y=495.195-40.980X+1.3530X2-0.014985X3+0.0000699X4+0.000000116X5,表现出越冬前和冬后至抽穗期两个增长高峰,各生育期根条数和根系生物量在土体中的分布均符合Y=ae-bx的由上到下的负指数递减方程;土壤含水量与根系生长的关系表现为,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6%时,根系和地上部分均不能正常生长,根系入土深度(Y,cm)和根尖处土壤含水量(X,%)的函数关系为:Y=2.009e0.2204X;次生根的发生与主茎叶片数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与分蘖的发生相对应,根系干物质积累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存在着正向协同关系;初生根条数增加可显著增加成穗数,次生根条数增加则主要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促进作用;用叶面宝、磷酸二氢钾等微肥、激素浸种可有效增加根的数量和根系入土深度,促进根系干物质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成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陕西黄土高原油松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黄土高原榆林、延安、铜川、渭南、咸阳、宝鸡等地(市)269块标准地332株油松解析木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通径分析等方法,以分析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油松的生长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陕西黄土高原油松20年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为(6.51±0.18) m、(7.56±0.28) cm、(0.020 4±0.001 8) m3;该地区油松树高、胸径分别在20年和45年后进入稳定生长时期,而材积在100年时仍处于旺盛生长阶段.(2)海拔、坡位、坡向及林分密度直接或间接地对油松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立地因子、林分密度条件下,油松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其中,海拔1 000~1 200 m的立地条件下油松生长表现良好且优于其他海拔区域,阴坡的油松生长状况优于其他坡位,密度以3 300~6 600株·hm-2之间最适宜油松生长.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营造油松林应选择海拔1 000~1 200 m、阴坡下部、密度一般控制在3 300~6 600株·hm-2之间,并且在造林过程中以东南部密度大,西北部密度小;阴坡、半阴坡密度大,半阳坡、阳坡密度小;坡中下部密度大、坡中上部密度小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罗布麻茎的生长速度与地区类型,气温,发育阶段,病害等都有关系。东部类型茎的增长主要受发育阶段的限制,西部类型极易因受病害影响而停止生长。观察分析看出:在气温10℃-25℃范围内,茎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主茎高度增长的高峰期常在平均气温20℃-30℃之间。栽根萌发的麻株与多年后的实生株,茎生长速度随气温上升而加速,但由于根茎内贮有较多养分,出土后生长迅猛,在5月中旬前后,即气温20℃左右时便可达到增长高峰期。每旬增长10-20cm左右。若发育进入花期则不再增长。罗布麻在陕西关中地区茎干生长不高,历年多在1m左右,与新疆野麻田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杜鹃属马银花亚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首次报道了杜鹃属马银花亚属四组 2 0种 2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本亚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四合花粉 ,呈正四面体排列 ,四合体直径为 35 .85~ 6 0 .72 μm。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 ,具三孔沟。在四合花粉上 ,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连 ,花粉粒表面或多或少具粘丝。在扫描电镜下 ,花粉粒呈现出粗糙、不明显聚颗粒状至致密的聚颗粒状等不同的纹饰 ,在不同的组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对某些种的分类处理也能够提供某些孢粉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曲霉固态培养中菌丝体生长机制及形态学的研究,提出了红曲霉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模型为:M=0.0176t2 0.0131t-0.0025;并计算出红曲霉理想状态下的单位菌体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性别河北柴鸡早期生长规律及其生长曲线拟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三种非线性模型对不同性别河北柴鸡早期生长规律和生长曲线进行分析及拟合比较.结果表明,3种曲线模型拟合度均达到0.99以上,但Gompertz曲线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极限生长量、拐点周龄和最大周增重等方面相对较好.进一步分析表明,河北柴鸡公鸡的极限体重和拐点体重均高于母鸡,拐点周龄性别间差异不大,公鸡最大周增重与实际观测值接近.本文有助于了解不同性别河北柴鸡各自的生长模式及其对营养、环境的需求,为开展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III.罗布麻茎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引种研究表明,秃杉幼苗生长缓慢,苗期生长为双峰倒“W”形,春秋两季速生,盛夏趋于停滞。幼树造林初期生长缓慢,3年后加快;5—10年速生,生长量已接近或超过原产地。季节生长:春末夏初(5—6月)速生,6月出现峰值,盛夏遇高温减缓,生长呈单峰倒“V”形。树高昼夜生长:夜间>白天;阴雨天>阴天>晴天。引种地气温,相对湿度,净日照时数是影响幼龄秃杉生长的重要气象因子。秃杉幼树年生长与观察年树龄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y= a+bt表示;季节生长与观察月份的关系可用数学模型y=a+blnt表示。  相似文献   

9.
切花月季花枝生长规律及GA3及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ogistic方程[y=K/(1 e^A Bt)]来表示切花枝生长量与生长时间的关系,并得出花枝生长最快的时期是现蕾期,以100mg/L GA3溶液喷施生长期花枝,可改变其原有生长规律,快速生长期延长,生长速度明显加,从而使其长度比对照增加22.5%-63.1%,其中以现蕾时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干扰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干扰的基本规律,得到了描述林隙干扰状况的一些重要参数。结果表明扩展林隙在阔叶红松林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是27.36%,而实际林隙所占的面积比例为13.05%,林隙干扰的频率每年约为0.15%;林隙的分布格局是均匀式的。形成林隙最重要的方式是掘根风倒,其次为干基折断;大多数的林隙都是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形成木主要是由红松、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组成;阔叶红松林的主林层乔木在直径为40~60cm和高度为25~30m时,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Age- and size-specific shoot life histories were studied with population censuses in June 1984 and June 1985 in an evergreen understory shrub. Rhododendron maximum. Most shoots (65%) survived without branching or flowering, and lesser numbers branched (2%), flowered (20%), or died (23%) during the year between censuses. The probabilities of surviving, branching, flowering or dying were both age- and size-dependent. Small, young shoots increased in leaf area. Flowering occurred most prominently in 3- to 6-year old shoots that had exceeded a leaf area of 200 cm2, and the rate of flowering increased proportionately with size above this threshold. Branching normally occurred in the year following flowering. The age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population shift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years, indicating a nonequilibrium population. The survival schedule was Deevey Type I, indicating a high degree of “parental care” of young shoots. Age- and age + size-based demographic models predicted a rapid decline of the shoot population over a decade, while a size-based model predicted a much slower decline in shoot number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models showed that overall shoot population growth was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branching shoots and shoots that added leaf area, and negatively influenced by shoots that lost leaf area, died, or flowered. The role of shoot life histories in determining individual plant fitness and ecological dominanc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多胺 (PUT,SPD,SPM) 及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 (MGBG) 对丛枝菌根真菌 (Glomus mosseae, Gigaspora margarita) 孢子萌发特性及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多胺类物质在50 ~200g/ml浓度范围内,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具显著促进作用,而500礸/ml浓度处理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表现强烈的抑制效应。MGBG (50 ~500g/ml) 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被外源多胺部分解除,但随浓度升高外源多胺的恢复作用降低,500礸/ml时无效。多胺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因多胺类型及真菌菌种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最适浓度范围。作者认为丛枝菌根真菌体内内源多胺的含量也许是其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用甲虫──芫菁科的资源考察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芫菁是重要的药用甲虫。为了摸清我国芜菁科的自然资源,作者自1989—1991年系统的调查了我国南、北方6个省区的芜菁科的种类与分布,明确了其中分布广数量大的优势种,从而为芫菁科的自然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优势种所含斑蟊素的测定,首先用薄层层析法鉴别其斑蟊素斑点的颜色和显著程度,然后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的19种中有80%左右的种类其斑蟊素含量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写明的斑合素含量不得低于0.35%始能人药的规定。明显地扩大了可以人药的种类。作为对照,作者选择了医药部门经常与芫菁混杂出售或使用的红斑郭公虫以及过去文献中记载含有斑蟊素的红蝉(同翅目),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斑蟊素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二者均不含斑蟊素。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杜鹃花属植物有18个种,其中井冈山特有分布种1个,江西新分布种2个;海拔400—1700m均有分布。井冈山杜鹃(Rhododendron jinggangshanicum)是井冈山的特有分布种,花大色艳,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广西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广西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研究的结果。1.广西猕猴桃属植物资源丰富,计有33个种或变种、变型,66个县有分布,年产量1,000万斤。2.猕猴桃不同种类的果实性状与营养成分有较大差异,维生素C含量最高者为毛花猕猴桃和阔叶猕猴桃,每100克鲜果分别含110.792毫克和1046.54毫克。3.猕猴桃属植物既有相似的生态特性,也表现了一定的各自特殊的生态特性。4.初步选出了一些优良类型和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6.
氮对藻类生长与污水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相似文献   

17.
灰绿拟青霉U—2菌株的生长条件及对蚜虫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灰绿拟青霉U-2菌株在不同培养基质上的生长状况;研究了温度、pH、湿度对生长的影响以及该菌对碳源、氮源的利用情况。证明分生孢子对蚜虫(菜蚜)具有侵染力;生物测定结果资明该菌株发酵液(离心后)亦具有一定的杀蚜活性,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动物整合素VnR抗血清及动物整合素专一性抑制剂含RGD的多肽对体外及半体内培养条件下烟草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VnR抗血清及GRGDSP肽对花粉的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抑制钙调素促进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两者对柱头上进行的花粉萌发及在花柱里进行的花粉管生长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对类整合素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药用植物共2818种(含种以下等级)分属194科,977属,占全省植物总数的67%。其中包括中药材544种,民间草药2226种及48种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淆。根据本省的自然条件、植被及药用植物分布等特点,我们将本省划分为两个地带六个区,并介绍了各区的主要药用植物和湖北新分布植物。并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