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福建省二叠纪一蛇尾纲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省区测队一中队地层组在测制龙岩幅地质图时,于1976年8月在华安县福里村西南500米处的上二叠统中采获一枚保存完美的蛇尾纲化石。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的蛇尾纲化石均产于三叠纪和早侏罗世的地层,在古生代地层中发现,尚属初次。与蛇尾纲化石共生的化石经我们鉴定计有:Schuchertella frechi,Orthotetina ruber,Leptodus nobilis,Linoproductussp.,Aviculopecten cf.bella-tulus,这些共生的化石证实该地层的时代应属于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2.
依据福建龙岩坑柄煤矿童子岩组保存完好的化石材料,建立中二叠世(阳新统)蛇尾纲一新种--Aganaster?fujianensis sp.nov。,并根据蛇尾纲与腕足类,双壳类等共生化石组合的埋葬特征,认为古代蛇尾纲具有与现生蛇尾纲相似的集群而居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一九六○年以来,陆续在贵州织金下三叠统、广东开恩下侏罗统、福建华安上二叠统以及陕西麟游下三叠统均采获有蛇尾化石,使我国的蛇尾化石纪录逐渐丰富.近又于我国西部边陲获新的资料.一九八○年武汉地质学院西藏科考队与西藏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科考分队共同组成地质部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在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区热维尔西北支沟中,采得较完好的蛇尾化石标本.化石产在褐黄色含生物碎屑的泥灰岩中,同一块标本上有三个蛇  相似文献   

4.
旋齿鲨化石在中国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62年浙江博物馆魏丰同志寄来我所一块齿化石,系采自浙江长兴县上二迭统上部的长兴灰岩中。据我们观察,属于旋齿鲨科。旋齿鲨类的研究,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北美、欧洲、澳洲西部、亚洲都有过发现。有关这类化石的论文已发表了将近二百篇,其中包括很有影响的卡尔宾斯基关于旋齿鲨(Helicoprion)的专著(1899)。本世纪前半期的古鱼类学家中很多人都研究过这类化石,共描述了11个属,约包括30个种,对这类化石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作了详细研究,对这类化石在动物身体上的部位以及它们的系统位置、分类、演化过程等也都作过一  相似文献   

5.
洪友崇 《昆虫学报》2007,50(3):271-280
在世界上发现的舌鞘目化石很稀少,已知仅6科、12属、26种。本文记述了中三叠世舌鞘目昆虫的3个新属种,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也是陕西生物群的一种类别)。根据铜川组舌鞘化石和其他昆虫以及动、植物化石的研究结果,铜川组的时代相当于欧洲中三叠世的拉丁尼期(或阶)。根据舌鞘目和其他昆虫化石的性质,作者提出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裂离时代可能提前到中三叠世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6.
现存狒狒类(Papionin)生活于非洲(如Papio和Theropithoan)、亚洲(如Macaca)和北非(M.sylvanas)。在上新世和更新世,Theropithecus经历了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在印度发现了类似化石。这次在云南中甸金沙江附近发现的下更新世狒狒化石(Papio)证明,如同亚洲猕猴和现代人类祖先一样,非洲狒狒类(Papio和Theropithecus)在同一时期从非洲扩散到亚洲。所不同的是它们没有像猕猴和人类一样生存下来。这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以下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1)探讨旧大陆猴类在上新—更新世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2)研究不同旧大陆猴类的进化和环境适应性;3)为现代人类祖先在非洲—亚大陆的扩散研究提供证据;4)由于化石产地包括有人类祖先和其他动物的化石,因此,狒狒在亚洲的生态适应研究将为探讨人类在同一时期的生态适应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7.
8.
壮鼠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北京长辛店和内蒙古四子王旗发现了壮鼠亚科的化石:杨氏东方壮鼠Eosischyromysyoungi新属种。它的齿冠较低,齿脊亦较低,齿尖较明显等特点表明它比北美目前已知的壮鼠都原始。这是壮鼠亚科化石在亚洲首次发现,扩大了壮鼠亚科的分布范围。特别是由于它比较原始,可能它出现的时代较早,进一步确认长辛店组的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我国的蛇尾目(Ophiurida)化石,自1960年杨遵仪、孙云铸两教授报道以后,此类化石陆续在我国南北各地相继发现。目前已报道的有贵州织金(杨遵仪,1960)、广东开恩(孙云铸等,1960)、贵州关岭永宁镇(冯儒林等,1978),陕西渭北(杨遵仪等,1979)、福建华安(吴岐,1980)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通报》2011,(6):45-45
在中国东北道虎沟化石层发现的一件新的化石表明,一种名为大金蛛(Nephlia jurassica)的现代蜘蛛早任1.6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便已出现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11.
美蝎蛉化石在中国首次发现(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美蝎蛉化石2新属2新种:Tsuchingothaumashihi gen.et sp.nov.,Typhothauma yixianensis gen. et sp.nov..化石采自于中国东北侏罗纪非海相地层中.这是美蝎蛉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新的化石表明美蝎蛉的早期分异在中侏罗世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首次发现恐象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一件恐象类的下颌。经查证,该下颌产于甘肃临夏州东乡县班土村晚中新世柳树组底部的砂岩透镜体中。根据联合部斜向前下方和p3具下内尖等特征,该下颌被归入原恐象属Prodeinotherium。该下颌以p3相对于其他颊齿特别小、无真正下外脊而区别于该属已知各种。这是中国目前所知惟一一件恐象化石,故定名为中华原恐象P.sinense。恐象类在欧洲、南亚和非洲早一中中新世已广泛分布,至晚中新世已十分进步。中华原恐象一方面保留了某些早期恐象的性状,另一方面又具有一些自身特有的性状。这表明中华原恐象可能较早从恐象主干中分出,而后成为独立发展起来的一支。在中国或周边地区早-中中新世地层中应该还有恐象化石,等待我们去发现。  相似文献   

13.
河马是非洲、欧洲和亚洲南部新生界上部(上新统中、上部到全新统)地层中一类比较常见和分布较广的化石哺乳类。我国境内过去始终未找到过这一类的动物化石,虽然从河马类的地史和地理分布上看,在我国南方(特别是云南),由于动物群的性质和亚洲南部的十分近似,完全可能有这类动物的化石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一、挡道石原为珍宝100多年 ,美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祖师爷之一———华可特先生和夫人骑马行走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落基山区的小道上。突然见一块大石横在道上挡住了去路 ,他于是下马观看。原来石上布满了稀罕完美的中寒武世三叶虫等化石 ,有的甚至全无硬部件的软躯体化石如鳃曳动物也栩栩如生。后来经过他带领妻子、儿女发掘 ,终于揭示了世界著名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 ,提供给人们5亿多年前古生物的珍贵信息。后来人们在本世纪70—80年代进一步发掘就不那么容易轻松了 ,带着干粮 ,住着帐蓬 ,喝着雪水 ,像“劳改犯…  相似文献   

15.
原举腹蜂科(昆虫纲膜翅目)化石在我国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春  张俊峰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17(4):416-421,T016
描述了自产辽宁北票上园地区黄半吉沟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膜翅目昆虫化石1新属新种Sinowestratia communicata gen.et sp.nov.,归入原举腹蜂科(Praeaulacidae)中的白垩细腹蜂亚科(Cretocleistogastrinae)。这是原举腹蜂科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白垩细腹蜂亚科在晚株罗世的首次报道。新化石的发现表明(Cretocleistogastrinae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新统蝾螈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工作同志,于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四年,先后在山东临朐县山旺解家河的上中新统的地层中(硅藻土页岩),发现了三个无疑属于蝾螈科的化石。这是这一类动物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很值得加以描述,以补充我们对中新统动物羣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 济南市高尔公社西沟大队翟鸿太同志1979年10月挖地瓜窖时,在距地表3米深处的黄土层中发现一只象牙化石,把它捐献给了山东省博物馆。这只象牙化石强烈弯卷,前端略向左侧扭曲,全长244厘米,两端直线距离110厘米。局部保留有珐琅质层。缺牙根,呈偏圆形,长径19厘米,短径14厘米。经初步鉴定,认为这是猛犸象属Mammuthus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在四川芦山县发现的骨舌鱼科—新属、种——芦山中华骨舌鱼 (Sinoglossus lushanensis, gen. et sp. nov.).在对其形态特征作较详细描述的基础上,认为它与 Osteoglossum、Scleropages 两属较接近;同时还对骨舌鱼类的起源地、中华骨舌鱼的地质时代及其生存环境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72年4月,我们收到常山县城关镇农具厂工人徐秋高同志寄来的一些脊椎动物化石碎片,说是在该县城西三里亭一石灰岩溶洞中发现的。化石石化程度较深。向领导汇报后,派出魏丰同志前往该地。在县委、县文化馆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从溶洞顶部凿下化石剩余部分。化石产状比较特殊,外面全被再结晶灰岩包裹着,呈圆球状悬挂在洞顶。后经我们采用微酸处理,于是暴露出是龟化石,属陆龟(Testudo)。化石龟体内为淡黄色、棕黄色砂土,胶结着大小不等的角砾状灰岩块,少数磨圆度不高。化石胶结较硬。其时代我们可认为是第四纪初期。  相似文献   

20.
报道迄今仙女蝎蛉科的最古老化石(meropeids)在中国陕西发现.经研究确定1新属1新种:Sinothuama ladinica gen.et sp.,归入仙女蝎蛉科Meropeidae Handlisch,1906.此次这类化石的发现,其意义在于:首次发现迄今世界上仙女蝎蛉科的最古老化石(meropeids),从而打破了俄国学者发现最古老仙女蝎蛉化石在晚三叠世所保持30余年的纪录;并根据从晚三叠世至新生代中仙女蝎蛉化石的不同种类所反映出来的脉序变化特征,推论仙女蝎蛉早期分异于在三叠纪,继承和发展于侏罗纪.化石采自中国陕西铜川地区中三叠统铜川组(Tr2t),时代相当于欧洲标准时代的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