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携带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莱芜市饮食服务行业人员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携带情况 ,于 1998~ 2 0 0 0年对莱芜市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查体。用肛拭子法进行增菌分离培养鉴定 ,检出 1株格洛斯特鲁普沙门氏菌 (新型 ) ,8株福氏志贺Ⅱ型及鲍氏志贺氏Ⅱ型。用K B法做了药物敏感实验。 1株沙门氏菌、8株志贺氏菌均对妥布霉素、卡那霉素、丁氨卡那霉素高敏 ,对多粘菌素、青霉素、链霉素中度敏感 ,对红霉素低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2013年肠道致病菌中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布并对检测方法进行经验总结。方法采用定位显色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初筛疑似志贺菌和沙门菌,并参考该院历年菌种分离情况进行血清凝集。采用EXCEL统计处理数据,χ2检验比较采用定位显色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之前和之后,粪便培养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率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采用定位显色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初筛疑似菌株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定位显色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初筛疑似菌株,并对本院历年菌种分离情况进行总结,对改善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率,提升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效率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的状况,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采用不同选择培养基对13份病猴粪便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对分离的疑似菌株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经小白鼠致病性实验后,再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13份猕猴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2株志贺氏菌,检出率为92.31%,其中痢疾志贺菌(A群)1株、福氏志贺菌(B群)10株、宋内氏志贺菌(D群)1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2株菌均能在72h内致死小白鼠,并能回收到注射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分离到的志贺氏菌对头孢噻肟(86.49%)最敏感,对头孢三嗪(75.00%)、头孢他啶(66.67%)次之,对多粘菌素B、羧苄西林、苄唑西林素等抗生素耐药性强。结论初步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普遍存在,进而引起腹泻、痢疾的可能性较大,头孢噻肟等为最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4.
<正> 类志贺氏弧菌-本菌曾名为类志贺氏毗邻单胞菌,类志贺氏气单胞菌和付大肠C 27等。Hendrie等推荐本菌应放入弧菌属。它对0/129的敏感性类似弧菌,但它水解精氨酸与大多数弧菌不同。在TCBS上不生长,但在去氧胆盐枸椽酸盐琼脂,对乳糖发酵或者不发酵。由于某些菌株可被宋内氏志贺氏菌抗血清所凝集,在实验室诊断上有重要性。本菌的致病性很可疑,它常发现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  相似文献   

5.
痢疾志贺氏菌1型(简称志贺氏1型)通常不发酵乳糖,1983年和1984年云南省不少地区相继发生以志贺氏1型为主的痢疾流行,经抽取不同地区的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60株细菌进行鉴定,全部菌株均迟缓发酵乳糖。国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志贺菌中CRISPR/Cas系统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毒力基因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采用10对引物分别对57株临床分离志贺菌中CRISPR1、cas2-cas1、cas6e-cas5、cas7、cse2、cse1-cas3基因和毒力基因ipaH、ial、ipaBCD、virA进行检测。对CRISPR1的PCR结果进行测序,并用CRISPR finder在线软件对CRISPR1基因座进行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初步分析CRISPR/Cas系统与毒力基因的关系。【结果】测序结果显示,CRISPR1基因座中间隔序列数目较少且在不同菌株间一致性较高;57株志贺菌中,84.2% (48/57)的志贺菌中可检测到CRISPR/Cas系统,其中68.8% (33/48)的志贺菌中cas6e-cas5基因或(和) cse2基因中发现插入序列;毒力基因ipaH、ial、virA、ipaBCD的检出率依次为100%、100%、98.2%和87.7%;毒力基因ipaBCD的阳性率与活性CRISPR/Cas系统的分布无关(P>0.05)。【结论】CRISPR/Cas系统广泛存在于临床分离志贺菌中;部分cas基因中有插入序列;并未发现志贺菌中活性CRISPR/Cas系统与毒力基因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肠道致病菌中沙门菌与志贺菌的结果并分析总结。方法对江苏盛泽医院2010年到2014年就诊的腹泻患者4 662例的粪便标本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所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对所有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沙门菌阳性85株,阳性率为1.82%;志贺菌阳性192株,阳性率为4.12%;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沙门菌阳性81株,阳性率为1.74%;志贺菌阳性184株,阳性率为3.9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沙门菌与志贺菌结果可靠,检测时间短,更能满足临床诊断肠道疾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张萍  刘彤  姜媛  杨暑伏 《生物技术》2000,10(2):45-46
气单胞菌 (Aeromonassp .)是人、动物的致病菌〔1,2〕。对气单胞菌进行准确、快速鉴定 ,对该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该菌的初步鉴定都采用肠杆菌科细菌指定的三糖铁琼脂 (TSI) ,该培养基对弧菌科中气单胞菌的特异性鉴别作用低 ,影响气单胞菌的检出率 ,我们参考有关文献〔3〕研制出气单胞菌初筛鉴定琼脂 (APA) ,并用气单胞菌与相关菌对 2种培养基作了特异性鉴别作用的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菌株 :气单胞菌 (Aeromonassp .) 1 6 0株 ,肠杆菌 (Enterobacter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婴儿出生后1年内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n=27)和剖宫产组(n=18)。收集婴儿出生后0(胎粪)、3、6和12个月的粪便标本,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果与自然分娩组比较,在0个月时剖宫产组婴儿粪便标本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Z=-2.374 1,P=0.017 6)。2组研究对象中,除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0个月时婴儿粪便标本分别以埃希菌-志贺菌属和克雷伯菌属为优势菌属外,余下均以双歧杆菌属为优势菌属。相比于自然分娩组,在0个月时剖宫产组婴儿粪便标本埃希菌-志贺菌属和肠杆菌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Z=-2.136 4,P=0.032 7;Z=-2.940 8,P=0.003 3),克雷伯菌属和罗氏菌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Z=-2.642 4,P=0.008 2;Z=-2.299 4,P=0.021 5);6个月时罗氏菌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Z=-2.045 0,P=0.040 9),肠球菌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Z=-2.109 2,P=0.034 9)。结论不同分娩方式下的婴儿肠道菌群的构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检查是诊断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可以正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预防滥用抗生素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我们对我院近 3年的粪便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作了回顾性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1330例粪便标本均取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1 2 试剂和材料 SS琼脂、碱性胆盐琼脂 ,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WCG无血培养基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所生产。以上培养基均按说明书配制使用。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试剂、纸片等购于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9年至2010年肠道门诊就诊的细菌性腹泻患者病原谱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重点人群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使用卡-布运送培养基,增菌培养后,采用生化反应和氧化酶试验进行菌株鉴定,并用梅里埃API生化板条进行验证,用病原菌诊断血清进行细菌分型。结果从320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38株菌株,其中沙门菌15株,产毒大肠埃希菌12株,致病大肠埃希菌6株,志贺菌2株,出血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气单胞菌各1株。0—20岁年龄段高发,以1岁以内婴幼儿为主;7—10月为发病高峰期。结论来该院肠道门诊就诊的细菌性腹泻患者,其病原体以沙门菌为主,其次为产毒大肠埃希菌。因此.广州地区细菌件腹泻的预防.廊右针对件的面向雷占人群和重占病厢莴.  相似文献   

12.
徐苹  杨晶  陆丽兰  冯尔玲  王恒樑  卢瑛  朱力 《遗传》2015,37(5):487-493
密度感应系统调节细菌应答反应的发生,这些应答反应与细胞密度有关。通过对比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pp.)的序列发现,志贺菌属密度感应系统操纵子普遍存在丢失或突变。为研究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功能,文章利用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BB170作为指示菌,检测弗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AI-2,证明其可以分泌有活性的AI-2;其次,采用Golden Gate克隆法将大肠杆菌MG1655的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克隆至弗氏志贺菌301中,获得密度感应系统回复株301。通过菌落计数表明,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回复株301比野生株301存在生长优势;通过双向电泳初步比较分析表明,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可以在志贺菌中表达,并鉴定到了其他一些与应激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 如Hsp60、GroEL、SodB。  相似文献   

13.
黄余龙  饶燕  黄山  黄妙婵 《生物磁学》2011,(10):1921-1923
目的:观察核桃楸树皮提取物对志贺氏茵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和纸片琼脂扩散法考察桃楸树皮提取物对志贺氏茵的抑茵作用。结果:核桃楸树皮提取物对痢疾志贺氏Ⅰ型茵、痢疾志贺氏Ⅱ型菌、鲍氏志贺Ⅰ型茵、宋内氏志贺茵均为0.0313g/mL,福氏志贺Ⅱ型菌为O.0625g/mL。结论:核桃楸树皮提取物对志贺氏茵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各菌对药物的敏感强弱顺序为:宋内氏志贺菌〉鲍氏志贺Ⅰ型菌〉痢疾志贺Ⅰ型菌〉痢疾志贺菌Ⅱ型菌〉福氏志贺Ⅱ型茵。  相似文献   

14.
<正>空肠弯曲菌是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最近已证实,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感染多见于夏季,其发生率甚至多于常见的诸如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肠道致病菌。 常规诊断方法需要2~4天才能出结果。粪便标本立即接种选择培养基(如弯曲菌血平板——Campy-BAP)上或接种含抗生素的巯基醋酸盐培养基中,中加有CO_2的37℃温箱中培育24~48小时,挑取可疑菌落作鉴别试验后才能确诊。 过去,粪便标本涂片企图用革兰氏染色法给弯曲菌性肠炎作快速诊断,但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从患病的美国青蛙 (Ranagrylio)肝脏组织中分离到 3个菌株 ,经人工感染证实肝 1 1为致病菌。经VITEK AMS 6 0自动鉴定系统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 (Aeromonascaviae)。该菌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菌必治、多粘菌素等 4种药物敏感 ,而对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2 0种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志贺菌GyrA基因突变与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收集 1 1 4株志贺菌流行株 ,分别作血清分型和检查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 ;PCR扩增耐药相关的GyrA基因片段 ,作单链构象多态性 (single 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SSCP)分析和序列测定 ;最终研究突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我国志贺菌流行株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 ,约占 98 2 % ;大多数福氏志贺菌株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高度敏感 ,敏感率分别为81 2 5 %和 74 1 % ;流行株GyrA基因耐药相关片段与野生菌株相比 ,部分菌株出现C( 2 4 8) T单位点突变或C( 2 4 8) T和A( 2 60 ) G双位点突变 ;卡方检验显示 ,C( 2 4 8) T单位点突变基础上增加A( 2 60 ) G点突变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相关 ,故A( 2 60 ) G可作为耐药监测位点 ;另外 ,可用SSCP分析PCR扩增的GyrA基因耐药相关片断 ,作为GyrA基因耐药突变的粗筛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随着多种抗生素的更新换代以及临床上的用药不合理使用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 ,为了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提高疾病治愈率 ,我们统计1999~ 2 0 0 1年间除粪便外的临床标本共检出 74 8株病原菌 ,并对检出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从本院 1999~ 2 0 0 1年期间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分离所得。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1.2 .1 细菌鉴定 按法国生物梅里埃 API鉴定系统鉴定。1.2 .2 药敏试验 采用 K - B法 ,使用 MH培养基 ,抗生素购自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检定所 ,操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set1/set2 毒力基因分型用于F2a 志贺氏菌痢暴发中的同源性分析,评价其在菌痢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意义。方法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用聚合酶链分析(PCR) 方法检测43 株F2a 志贺氏菌的set1/set2 毒力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鉴定。结果43 株F2a 菌株分为3 种基因型,即1 株set1( - )/set2( ) ;3 株set1( )/set2( - ) ;39 株set1( )/set2( ) 。结论set1/set2 基因分型对F2a 菌痢暴发流行中的同源性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腹泻儿童致病菌流行病学情况,对2007年度就诊于我院的2871例社区获得性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弯曲菌、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耶尔森菌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部分菌株的血清分型。结果发现,弯曲菌在腹泻患儿粪便中的分离率为11.1%(172/1556),4月份感染率最高(P<0.001),多见于1~4岁儿童(P<0.05);其次是志贺菌,分离率为3.2%(91/2871),其中福氏志贺菌占63.7%;第3位是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30/2871),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70.0%,以O55/K59血清型为主。沙门菌、气单胞菌分离率不超过0.5%,未检测到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耶尔森菌。本次调查显示,弯曲菌、志贺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是目前上海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的3种主要致病菌。弯曲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志贺菌及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提示临床微生物室应将弯曲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作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常规监测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以进一步研究ArgT在福氏2a志贺氏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ArgT与GST融合表达,通过体外GST沉降实验和MALDI-TOF MS技术,筛选并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筛选并鉴定到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OmpR。结论:OmpR与ArgT存在体外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