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1年12月30日、1992年1月7日,在四川省金堂县赵镇朱家林河漫滩小麦地中采到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3只(3♀,2♂)。1♂体重232克,体长402,嘴峰11,翅长242,尾长210,跗蹠21mm。1♀体重207克,体长348,嘴峰10,翅长231,尾长168,跗蹠18mm。  相似文献   

2.
1999~2005年,连续在广西南宁及附近地区观察到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越冬,因此可确定广西南宁为新发现的毛腿沙鸡越冬区。毛腿沙鸡为广西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1987年7月作者在安县茶坪乡老望村,海拔1430米处,树高约10米,郁密度在0.8以上,一人造纯柳杉(Cryptomeria Sortunei)林中,采到一雌性白化小泡巨鼠(Rattus Edward-  相似文献   

4.
1987年7月在四川安县茶坪乡老望村,海拔1430米,人工柳杉林、郁闭度0.8以上,采得一雌性白化啮齿类,经鉴定系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Thomas),体重480克,体长272毫米、尾长290毫米,后足长53毫米,耳高34毫米,全身白色、背毛尖微具麦杆黄色,孕鼠,有四胎仔(左1,右3)。安县发现白化小泡巨鼠@赵定全$四川省林业科学院!成都 @李成智$安县林业局 @肖兴德$安县林业局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安县发现四川龙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年9月7日在四川省安县采到四川龙蜥(Japalura szechwanensis)标本1号。采集地点在茶坪乡小河子的公路旁边,海拔950米。标本编号:A83010,♀,这是继胡淑琴、赵尔宓(1966)发表《四川爬行动物三新种》以来,在四川省内发现的第四只标本。原报道标本产地为四川天全及彭县,现分布区又增加安县。现将安县标本报道如下:标本全长185毫米,头体长65毫米,尾长120毫米,头体长占尾长的0.54,前肢长32毫米,后肢长48毫米。躯干中部的黑褐色斑块之间有3个灰白色斑块,有时灰白色斑块变为黄绿色斑块。尾部有5个块状斑,达中部后消失。腹面颜色较浅。前肢肘部…  相似文献   

6.
四川安县发现美姑脊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4月8日,在安县高川乡天池村马家山,采到一号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 Hu et Zhao),标本号90081,保存于我校标本室。这是继胡淑琴、赵尔宓(1966)发表《四川爬行动物三新种》以来,在四川省内发现的少有几号标本之一。原报道标本产地为四川省的美姑、宝兴、峨眉山和瓦山(洪雅),现分布区又增加安县。1形态特征体长390毫米,尾长115毫米,重25克,雄性。头较细长,与颈部界限不十分明显。背面紫蓝色,有金属光泽,腹面略带土棕色。背鳞21—19—19行,腹鳞115,尾下鳞56,颞鳞2+3,上唇鳞6,下唇鳞6,肛鳞1。2生态习性栖息于海拔1450米左右的阴…  相似文献   

7.
1991年7月,在四川省安县沸水乡天台山林场人工杉木林中进行鼠类调查时,在海拔1550米处捕得一雄性变异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Milne-Edwards,体重21克,体长95毫米,背毛银灰色,毛基白色,其它部位均白色。标本现存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沙鸡四大怪     
<正>沙鸡,听名字就知道它们生活在有沙子的地带。这种长得像鸽、名字叫鸡的胖鸟,身上处处透着古怪。第一怪:住得怪明明可以住在水边,偏偏住在千里之外。沙鸡妈妈要生宝宝时,就会在距离水源大约100千米远的沙面上刨个坑,然后产两三枚蛋。过段时间,和沙子几乎一个颜色的小沙鸡便出壳了。小沙鸡很怕晒,每天都要围着妈妈转圈圈,靠妈妈并不高大伟岸的身躯给自己遮阴;它们还怕渴,所以沙鸡爸爸每天大概要飞  相似文献   

9.
毛腿鼠耳蝠和折翼蝠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道  宛敏  周立新 《遗传》1983,5(6):40-41
蝙蝠是一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小型哺乳动 物,在生物进化上居于特殊地位。关于蝙蝠染 色体核型,团外已对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 errum-equinu二,2。二58) (Makino, S., 1948) 等作过研究。关于毛腿鼠耳蝠和折翼蝠的染色 体核型,由于资料所限,未见报道。本文对毛 腿鼠耳蝠(b3yotis fimbriatus peters) 和折翼蝠 (Miniopterus schreibersichinensis Thomas)的骨髓 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记述采自新疆的中国牙甲科2新记录种——边界毛腿牙甲Anacaena limbata(Fabricius)和黄毛腿牙甲Anacaena lutescens(Stephens)。首次报道该2种在中亚附近地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毛腿鼠耳蝠和折翼蝠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蝙蝠是一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小型哺乳动物,在生物进化上居于特殊地位。关于蝙蝠染色体核型,国外已对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2n=58) (Makino,S.,1948)等作过研究。关于毛腿鼠耳蝠和折翼蝠的染色  相似文献   

12.
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rus)血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毛腿鼠耳蝠血液的有形成分和百分比等项正常数值进行了测定,并对各类血细胞的主要形态作了描述。 所测的各项数值与前人报道的数据比较,其红细胞数目和血红素含量都高于同属的其他种,也较其他哺乳动物为高。毛腿鼠耳蝠与该属有些种类的淋巴细胞数目占全部白细胞的百分数最高,也明显高于其他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3.
安徽宁国毛竹山发现的旧石器早期遗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迎三  黄蕴平  梁任又  陈勇  彭道起 《人类学学报》2001,20(2):115-124,T001
1997年在安徽宁国毛竹山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轮廓略呈半圆形 ,长 10m、宽 6m ,由 110 0多件砾石和石制品构成 ,中间部分是面积 4 7× 4m2 的空白区。遗存埋藏在网纹红土的底部 ,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 ,距今约 6 0万年。此类现象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尚属首次发现 ,可能属于储料场和石器制造场 ,也可能还有其他用途。  相似文献   

14.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一种藤本野生果树,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原产我国。经济价值高,用途广,已成为世界新兴栽培果树。我省崇安县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部分地区(指属崇安县的地区)猕猴桃资源丰富,但仍处于野生状态。为开发利用猕猴桃野生资源,加快选育种及人工栽培步伐,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在1979年9-10月间配合建宁县科委对该县猕猴桃资源及优良单株普查的基础上,又于今年9月9日至10月11日,与崇安县科委、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处)联合对崇安县猕猴桃资源及优良单株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初步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中国毛腿牙甲属11种,其中有3新种,即黄褐毛腿牙甲Anacaenaatriflava,拟云云南毛腿牙甲A.pseudoyunnanensis和海南毛腿牙甲A.hainanensis。并制作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斑驳白化是一种先天性颜色失调表型,在翼手目中较为罕见。2016年5月至8月期间,分别在3个省份共发现3种存在斑驳白化现象蝙蝠。在河南省内乡县七里坪乡北湾村,发现1只怀孕雌性斑驳白化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tus),斑驳区域包括背部左侧区域及腹部左侧边缘一带。在陕西省柞水县下梁镇,发现1只怀孕雌性斑驳白化亚洲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斑驳部位包括背部下端、腹部底端股骨边缘、左右股骨、尾骨及小部分尾膜区域。在云南省晋宁县双河乡法古甸村,发现2只斑驳白化雄性栗鼠耳蝠(Myotis badius),斑驳区域分别为背部左下侧和背颈部一侧,区域面积较小。其中,毛腿鼠耳蝠和栗鼠耳蝠的斑驳白化现象为国内首次报道。此外,通过测量蝙蝠体重、前臂长等体型参数,并与同种正常个体进行比较,发现斑驳白化亚洲长翼蝠体重偏大,1只斑驳白化栗鼠耳蝠前臂长偏大,其余斑驳白化蝙蝠体型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斑驳白化现象对蝙蝠的正常生存与繁殖未造成严重影响。这为将来斑驳白化蝙蝠的生理生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了多个蛛毛苣苔属植物的新种。微花蛛毛苣苔于2001年在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首次采集到标本,直到2018年才被发表出来,由于发表时仅基于一号花发育未成熟的标本,所以该物种的诸多形态特征仍不清楚。作者开展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在我国云南东南部发现了微花蛛毛苣苔,并采集到花发育成熟的植株,对其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现对该物种进行补充描述,并提供墨线图和野外生态照片以资辨认。微花蛛毛苣苔与腺花蛛毛苣苔在光滑无毛而反折的花萼以及被腺毛的花冠等形态上最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微花蛛毛苣苔的叶上面幼时被褐色蛛丝状绵毛,后变近无毛,花序顶生,花冠长9~12 mm,蒴果直,不旋扭,长1.2~2.8 cm。微花蛛毛苣苔在滇东南的发现,说明中国南部喀斯特地区和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植物区系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18.
安县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县的两栖爬行动物,刘承钊教授曾作过调查。1980年《四川资源动物志》中记载12种。而安县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与生态分布,未见论述。笔者在1963~1988年间对安县两栖爬行动物进行调查,共得1210号,42种,分隶29属15科4目。安县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边缘,龙门山脉中段与成都平原接壤地带。东南部为平原、丘陵,相对高度在50米左右,多为砂、页岩组成,西北部为低、中山区,相对高度为1000~1500米,由碳酸盐及少部分变质岩构成。全县最低海拔为490米,最高海拔为3047米。由于安县系由成都平原向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较为复杂,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毛菍     
<正>毛菍(Melastoma sanguineum Sims)是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野牡丹属植物(详见彭东辉等:618~625)。大灌木,高1.5~5 m;茎、小枝、叶柄、花梗及花萼均被平展的长粗毛,毛基部膨大。叶片坚纸质,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长8~15(~22)cm,宽2.5~5(~8)cm,全缘,基出脉5,两面被隐藏于表皮下的糙伏毛,通常仅毛尖端露出。伞房花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