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燕华 《蛇志》2007,19(4):315-316
腹腔镜的应用是外科临床的一大突破,它具有切口小、损伤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05年11月,我科引进腹腔镜技术用于高位隐睾症的治疗,已成功治疗62例高位隐睾症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63例高位隐睾患儿,年龄2~6岁。全部采用腹腔镜高位隐睾下降内固定术治疗。2结果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0~185min。术后无需拆线,不留疤痕,平均住院5·2天。3护理3·1心理护理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技术,大部分家长对其缺乏了解,心存疑虑。护士除作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股沟区包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初步诊断为腹股沟区包块患者78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8例腹股沟区包块初步诊断患者中,腹外疝29例,声像图呈现中高回声或混杂性回声;鞘膜积液23例,声像图呈现无回声;淋巴结包块13例,声像图呈现低弱回声;实质性包块9例,声像图呈现中高或低回声;隐睾4例,声像图呈现中等回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腹股沟区包块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也可作为患者预后效果的评估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晶  张受涛 《蛇志》2012,24(3):265-266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在SCD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41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或/和无力38例,行走不稳、踩棉花感2例,全身麻木瘙痒1例。周围神经损害29例,后索损害26例,侧索损害18例;贫血35例,MCV增大34例,缩小1例。Vit B12浓度测定27例,降低15例。SEP检查8例,均为胫后神经至皮层的传导功能障碍;VEP检查12例,异常7例,仅3例视力下降;BAEP检查12例,其中10例有听神经传导障碍,无听觉下降;脊髓MRI检查33例,4例见脊髓后索条状等T1、长T2信号,1例脊髓后索及侧索条状等T1、长T2信号。结论 SCD主要损害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Vit B12浓度测定、脊髓MRI检查对SCD诊断价值较大;MCV、SEP、VEP、BAEP可发现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4.
李保军  靳淑黎 《蛇志》2002,14(4):35-36
1998~ 2 0 0 1年 ,我们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血液滤过 (Hemofiltration,HF)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2 5例 ,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2 5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 ,男 1 4例 ,女 1 1例 ;年龄 2 9~ 6 4岁 ,平均 3 8.9岁。诊断符合 1 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委会修订的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 2 5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资料见表 1 ,以 1 996~ 1 997年收治的 ,未采用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 1 5例 ,作为对照组。表 1  2 5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5.
B超诊断梗阻性黄疽可分为定性、定位和病因检查三部分,前两者诊断正确率较高,但病因诊断正确率却令人不满意。近年来随着高分辨力的超声诊断仪应用于临床及操作方法的改进,使梗阻性黄疽的病因正确诊断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本院近年来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84例梗阻性黄疽,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本组84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性58例,女性26例,年龄26-76岁。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72例,黄疸型肝炎8例,临床无黄疸表现诊断为胆囊炎做B超检查时发现胆管扩张4例,表现为进行性黄疽加深32例,间歇性黄疸42例,轻微黄疽6例。2方法:采用美国惠普一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75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行1秒钟肝穿刺,2例外科手术肝活检,标本均送免疫组化双标记及HE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罗丹宁铜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77例病因不明肝功能异常患者除6例无诊断学异常及3例非特异性炎症外,其余68例(88.31%)经肝组织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急慢性肝炎1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27例、代谢性肝病4例、脂肪性肝病11例、药物性肝损伤10例、先天性肝纤维化及肝小静脉闭塞病各1例。结论肝组织病理检查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诊断价值较高,但由于病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重视临床资料收集,通过临床及病理特点相结合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陈万山 《蛇志》2001,13(4):20-21
蝮蛇抗栓酶已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但用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报道较少。为了观察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 ,作者用蝮蛇抗栓酶加常规药物治疗 3 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并与用常规药物治疗的 3 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并研究其对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 1 979年 WHO推荐的及 1 994年南京召开的有关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治疗研讨会诊断标准 ,并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 ,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及使用蝮蛇抗栓酶禁忌症者 ,选出 6 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蝮蛇抗栓酶组3 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7例,完整切除15例,部分切除2例,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29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15例,活检2例,复发6例,再次手术4例。随访时间0.5至5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3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22例,其中1年内死亡8例,3年内死亡12例,5年内死亡2例。结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PRPT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治疗PRPT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PRPT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颐  蒲永东  杨波 《生物磁学》2011,(2):314-316
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7例,完整切除15例,部分切除2例,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29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15例,活检2例,复发6例,再次手术4例。随访时间0.5至5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3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22例,其中1年内死亡8例,3年内死亡12例,5年内死亡2例。结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PRPT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治疗PRPT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PRPT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临床诊断肾输尿管畸形较为困难,常借助于X线检查,B超的临床应用为其诊断提供了新的影象学依据,本文报告B超诊断2例马蹄肾和2例重肾、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资料与方法 4例中男女各2例,临床均未考虑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及健康查体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2.76%、59.26%及40.90%,结肠镜检查阴性者中检出结肠息肉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检出小肠器质性疾病4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痛苦,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慢性腹痛患者的诊断优于传统检查方法,对于区分功能性胃肠病及器质性疾病以及小肠疾病的筛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习医生规范化诊疗流行性出血热常见错误,并总结相关对策,为提高实习医生对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对7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误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项目及结果、治疗措施、治疗结果等。结果:7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经治疗后73例患者成功治愈出院,所占比例为94.81%;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19%。4例死亡患者均为临床误诊后未及时采用流行性出血热疾病对症治疗措施,贻误治疗时机导致死亡,死亡原因为1例严重休克、1例并发严重败血症、2例急性心力衰竭。结论:实习医生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排除相似疾病类型,结合临床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提高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漏诊几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其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1408例已婚妇女妇科体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玲  杨菊芳 《蛇志》2002,14(4):42-43
对妇科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着重研究妇科常见病情况 ,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近年在我院门诊体检的 1 40 8例已婚妇女 ,年龄 2 3~ 6 2岁 ,平均 (3 6± 1 0 .2 )岁。按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及妇科 B超检查 ,并根据病情及受检单位安排加做涂片等辅助检查。1 .2 诊断标准 各种妇科常见疾病均以《实用妇产科学》诊断依据为诊断标准。2 结果  本组妇科疾病检出率 48.6 % ,70 4例中有 6 84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各种妇科常见病 ,甚至 1人同时患有 2~ 3种疾病 ,患病率较多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9年间收治11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年龄为26-75岁,男性7例,女性4例。合并透明细胞癌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肿瘤者1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1个月-7年未见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倾向于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治疗首选保肾手术,但应注意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5.
我科从1992-2002年,对疑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38例患者进行非离子碘水脊髓造影CT扫描(CTM),发现38例均为阳性。经手术证实颈椎管狭窄4例,腰椎管狭窄症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30岁-67岁。行颈段检查9例,腰段检查29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9年间收治11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年龄为26—75岁,男性7例,女性4例。合并透明细胞癌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肿瘤者1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1个月-7年未见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倾向于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治疗首选保肾手术,但应注意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先发眼科症状的相关疾病CT诊断的认识。方法:对因眼部症状而行CT扫描的13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CT检查确诊的疾病涉及神经科23例,眼科29例,内分泌科26例和耳鼻咽喉科10例。确诊率分别为54.76%,61.70%,72.22%,83.33%。结论。CT检查对眼部一些类似症状与体征的不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丁文娟  孙利民  周生平 《蛇志》2012,24(1):77-78
食管静脉曲张的X线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虽然其可靠性不如胃镜检查,但其价廉易行,痛苦小,适合初诊患者的筛检,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较实用。1临床资料我院于2000-2010年共检查可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6例,其中拟诊食管静脉曲张8例,男4例,女4例,年龄48~84岁,平均68岁。后经胃镜检查6例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1例证实为食管下段慢性炎症,1例证实为食管中段癌。食管静脉曲张的X线诊断符合率为7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肺曲霉菌病(CPA)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临床诊断CPA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在诊断为CPA55例患者中,34例诊断为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15例亚急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例单纯性肺曲霉菌球,2例曲霉菌结节。在CPA患者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52.7%),恶性肿瘤6例(10.9%)、肺结核5例(9.1%)、哮喘4例(7.3%)、支气管扩张4例(7.3%)、间质性肺疾病1例(1.8%)。CPA患者最常见症状是咳嗽(94.5%)、咳痰(81.8%)、咯血(54.5%)和发热(36.4%)。最常见胸部CT扫描异常是空腔(96.4%)、结节(63.6%)、渗出或实变(7.3%)和胸膜增厚(5.5%)。结论 CPA患者多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慢性空洞性肺曲霉病是CPA患者最常见的类型。积极寻找病原学和影像学证据,必要时行肺穿刺及肺切除手术,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改善CPA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分析其致病菌,为鼻窦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临床及鼻内镜下所诊断的1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时直接吸取病变的鼻窦黏膜及窦腔内容物,通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传统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其进行检查。结果 10例病例中,直接镜检阳性者8例;病理学检查可见真菌菌丝或者孢子者8例;接种培养及基因鉴定阳性者5例(感染菌株包括2例烟曲霉复合体、1例杂色曲霉、1例枝孢样枝孢霉、1例帚霉)。不同方法检测出的阳性病例并非完全重叠。结论 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诊断真菌感染时可以互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发现新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