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罗非鱼养殖生长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发酵饲料对罗非鱼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商品罗非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喂食浓度为10%、15%、20%的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对三组罗非鱼生长情况、成活率、饲料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不同发酵饲料饲养的罗非鱼在成活情况上存在明显差异,饲料系数越高,罗非鱼的生产情况越好,带来的经济效益越高。结论:添加适量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促进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罗非鱼养殖技术的提高,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及高营养配方饲料的使用,水体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易导致罗非鱼疾病的产生,尤以罗非鱼肝胆综合症严重威胁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本文能过现场观察及解剖等形式判断病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引进的罗非鱼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罗非鱼自50年代始先后引进到我国饲养,据我们初步鉴定约有10个种和品种。它们有些种类已成为我国新的鱼类养殖对象,年均产量可达十多万吨,在淡水鱼产量中占较大的比重。本文对引进我国的罗非鱼的种类、形态和养殖特性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甲基睾丸酮在罗非鱼苗种体内的消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养殖场在大规模养殖下,甲基睾丸酮用于尼罗罗非鱼苗雄性化后在苗种体内的消解规律。采用含200mg/kg甲基睾丸酮的饲料持续喂养尼罗罗非鱼苗30d来进行雄性化,随后鱼苗放入池塘来进行甲基睾丸酮的消解实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时间鱼苗体内甲基睾丸酮的残留量,并用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结合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来研究甲基睾丸酮的消解规律。结果表明,两次投喂间甲基睾丸酮在罗非鱼体内是缓慢减少的,但是在罗非鱼雄性化期间甲基睾丸酮在罗非鱼体内具有一致性。此外,停药后甲基睾丸酮消解比较缓慢,在停药约115d,鱼苗体重为(14.12±2.12)g时甲基睾丸酮才基本无检出,拟合回归得到指数方程y=1779.6e-0.0369x,R2=0.9332。这说明甲基睾丸酮的消解符合指数递减,后期消解缓慢,建议在养殖过程中不宜使用甲基睾丸酮。  相似文献   

5.
福寿鱼原是台湾省养殖的罗非鱼杂交种。1977年我们从香港引进,经过几年试养,现已在广东普遍推广,成为群众喜爱养殖的新品种。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日本召开水产增殖会议上正式把罗非鱼推荐给世界各国作为养殖对象。我国也先后引进过几种罗非鱼。最早是五十年代从泰国和越南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我们叫它“非洲鲫鱼”或“越南鱼”,台湾省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单性养殖不仅涉及鱼类的性决定及其分化等问题,也可解决罗非鱼在水域内因繁殖过剩带来的鱼体过小问题,且罗非鱼雄鱼生长较快,因此对罗非鱼单性养殖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以色列、巴西、日本、菲律宾和我国台湾对罗非鱼单性养殖的研究有所进展(Mires,1977;Shelton等,1978;Guerrero,1982;Lovshin,1982;铃木敬二,  相似文献   

7.
尼罗罗非鱼胚胎及胚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尼罗罗非鱼属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本属约100多种。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原产于非洲,现已被移殖各地。其特点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力高。比莫桑比克罗非鱼(T. mossambica)增产50%,养殖前途很大。罗非鱼养殖为世界许多地区所重视,成为蛋白质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饲料质量对丰鲤和奥尼罗非鱼氮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实验比较了丰鲤与奥尼罗非鱼摄食低质和高质两种等能饲料时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低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 34.2 5 %、蛋白质主要来源为豆粕 ,高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 4 5 .4 4 %、蛋白质主要来源为鱼粉。 5 3d的生长结果显示 :摄食低质饲料时 ,奥尼罗非鱼通过降低排泄氮、排泄能和代谢能的比例 ,使生长氮和生长能的比例显著高于丰鲤 ,摄食高质饲料时 ,则通过降低粪氮和粪能的比例取得快速生长的效果 ;丰鲤生长氮和生长能比例不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 ,但高质饲料使排泄氮和代谢能比例显著降低 ;奥尼罗非鱼的氮收支不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 ,但高质饲料使生长能和排泄能的比例显著增高 ,代谢能的比例显著降低。结果表明 ,在两种饲料条件下 ,丰鲤利用氮和能量的能力显著低于奥尼罗非鱼。  相似文献   

9.
【背景】罗非鱼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有多个品系,其养殖范围已遍布85个国家和地区。1956年我国从越南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经过养殖及推广,2006年我国罗非鱼产量达到100万t。但是,该外来物种在给我国带来良好经济价值的同时,对土著种类及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方法】对近几年珠江水系渔获物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观察尼罗罗非鱼早期发育形态,统计尼罗罗非鱼苗对其他鱼苗的最大捕食量及捕食规格,以分析罗非鱼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珠江水系的入侵现状。【结果】尼罗罗非鱼早期发育快,卵黄营养非常丰富,比珠江水系土著种类更有竞争性;罗非鱼苗呈现很强的攻击性与捕食性;尼罗罗非鱼已经扩散到珠江水系各主要河流,并在部分江段形成优势种群。【结论与意义】尼罗罗非鱼种群快速扩张,对土著种已构成严重威胁,有必要将其列为珠江水系高危入侵种。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清除观赏鱼养殖中混入的外来物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减少其对养殖品种生长和繁殖的干扰,增加养殖效益,本研究利用大型观赏鱼池塘,通过两次投放0.16 mg·L~(-1)的"灭非灵",对罗非鱼特异性杀灭药物"灭非灵"的杀灭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浓度的"灭非灵"能有效清除池塘中的罗非鱼个体,清除率达到99%以上;且能将该药物对其他物种的危害降到最低,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对池塘中的多个养殖种产生影响,取得了特异性杀除罗非鱼的效果。与以往在实验室内的验证相比,本次实验为"灭非灵"的首次大型池塘实验,证明了"灭非灵"可以用于观赏鱼养殖中尼罗罗非鱼的特异性杀灭和控制,为以后观赏鱼行业中罗非鱼的清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为外来鱼类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强俊  杨弘  王辉  徐跑  何杰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3):434-443
在水温27℃条件下, 分别对吉富罗非鱼(27.642.79) g投喂3组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 养殖周期56d。饲养结束后, 进行14℃低温应激实验, 研究低温应激后0-24h内, 鱼体血清生化指标与肝脏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短期投喂50%蛋白水平的饲料可以提高罗非鱼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力。在低温应激后, 50%蛋白组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水平呈下降趋势, 而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谷草转氨酶活力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变化。25%和38%蛋白组血清葡萄糖水平与谷丙转氨酶活力在应激期间呈上升趋势, 而谷草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活力和总蛋白与胆固醇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各实验组溶菌酶活力与肝脏HSP70 mRNA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由此可知, 短期投喂高蛋白饲料可以提高罗非鱼血液中蛋白、血糖与脂肪含量, 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 同时, 高蛋白水平的饲料也会引起肝脏产生分解压力以及增加饲料成本。在生产中, 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饲料的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2.
强俊  杨弘  王辉  徐跑  何杰 《生态学报》2013,33(11):3526-3535
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温度(18-37℃)、盐度(0-18)及其互作效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血清IGF-I、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并且分析了血清IGF-I与生长、饲料效率的关系.整个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血清IGF-I、生长和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盐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血清IGF-I和生长有显著影响.高温与高盐环境会降低罗非鱼的生长与饲料效率.血清IGF-I随水温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在等渗点附近,罗非鱼血清IGF-I水平较低.血清IGF-I与生长和饲料效率具有相关性,血清IGF-I水平较高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较高.温度和盐度的互作效应对血清IGF-I、生长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8.5℃和8.4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同时达到最优值,为2.29%/d和0.82,其可靠性为0.937.低盐环境可以提高罗非鱼的生长与饲料利用,血清IGF-I水平的升高有助于增强罗非鱼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中草药鱼腥草与罗非鱼共生池塘养殖系统, 研究了该系统中鱼腥草作为浮床植物对吉富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影响和对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 在持续3 个月的养殖实验过程中, 实验塘COD、NH4+-N、NO2 – -N、TP 和PO43-–-P 等主要水质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 pH、DO 则呈不规律波动, 实验塘与对照塘无显著差异。实验塘罗非鱼血清溶菌酶(LSZ)、一氧化氮(NO)、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均高于对照塘(P<0.05), 丙二醛(MDA)活力则低于对照塘(P<0.05)。此外, 实验塘和对照塘罗非鱼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25%和88.15%;实验塘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分别达到326.63%和161.19%, 远远高于对照塘的264.4%和143.68%。结果表明: 鱼腥草浮床对罗非鱼池塘养殖水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可较好促进水体的自净功能。同时, 鱼腥草浮床可明显提高罗非鱼非特异免疫能力, 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及产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检测了4口养殖前期投放或不投放芽孢杆菌制剂的罗非鱼池塘水体及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芽孢杆菌制剂对养殖前期罗非鱼池塘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制剂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及6大类碳源的利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但促进了水体微生物对6大类碳源的利用。研究结果证实,在养殖前期投放芽孢杆菌制剂有利于改善罗非鱼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底泥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上。  相似文献   

15.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PEPCK, E.C.4.1.1.32)是水生生物糖异生代谢的关键限速酶. 实验以杂食性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温和肉食性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凶猛肉食性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三种不同食性海水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 以糊精为饲料糖源, 分别设置不同饲料糖添加水平(低糖组LD、中糖组MD、高糖组HD)等氮等能饲料, 每种鱼分别随机选取60尾体格均匀的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实验, 同时克隆卵形鲳鲹胞质型PEPCK基因cDNA全长序列, 以期探讨不同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PEPCK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显示: 卵形鲳鲹PEPCK基因cDNA共2652 bp, 含1个编码62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 三种不同食性海水鱼类PEPCK的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显示相似度达90%以上, 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较高的保守和同源性. 养殖实验结果显示: 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 三种鱼肝脏中PEPCK酶活性均降低, 其中卵形鲳鲹、军曹鱼HD组PEPCK活性比LD组分别显著降低28.05%和26.03% (P0.05). 而其肝脏中PEPCK mRNA表达水平同样均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增加而受到抑制, 其中罗非鱼、卵形鲳鲹、军曹鱼中LD组PEPCK的mRNA分别是HD组的100倍、4.3倍和4.77倍. 结果表明鱼类的糖异生能力可能与其食性有关, 三种鱼PEPCK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而受到显著抑制, 且mRNA表达抑制程度随食性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 以杂食性罗非鱼受抑制程度最高, 凶猛肉食性军曹鱼受抑制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作为世界范围广泛养殖的经济鱼类,其营养价值特别高,是当前淡水养殖业的重要鱼类养殖品种之一.原核表达是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把外源基因与特定表达载体结合,然后转入表达菌株,使基因在体外得以表达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将特定基因翻译成蛋白质,为特定基因的蛋白水平研究提供基础材料.目前,随着罗非鱼养殖业的扩大,对罗非鱼的研究也...  相似文献   

17.
有机铬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糖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葡萄糖饲料和淀粉饲料中添加 2mg/kg有机铬对初始体重约 1 4g的奥尼罗非鱼鱼种生长和糖利用的影响。经过 8周饲养 ,添加烟酸铬和吡啶羧酸铬的葡萄糖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饲料效率在添加烟酸铬和吡啶羧酸铬的葡萄糖组和淀粉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全鱼营养成分分析表明 ,添加吡啶羧酸铬、乙酸铬的葡萄糖组罗非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相应的淀粉组 ,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淀粉组 (P <0 0 5 )。添加吡啶羧酸铬的葡萄糖组肝脏果糖二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相应的淀粉组 ,而背肌磷酸果糖激酶活力显著高于相应的淀粉组 (P <0 0 5 )。结果说明 ,有机铬能显著促进罗非鱼对葡萄糖的利用 ;罗非鱼对葡萄糖和淀粉的利用能力无显著差异 ,但饲料糖源对体成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虾-鱼-贝-藻生态优化养殖及其水质生物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一种虾、鱼、贝、藻多池循环水生态优化养殖模式及水质生物调控系统,包括对虾养殖、鱼类养殖、贝类养殖和大型海藻栽培等4个不同功能养殖区,1个水处理区以及1条应急排水渠。通过在封闭循环系统内不同池塘中放养生态位互补的经济动植物对虾池水环境进行生物调控。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系统内虾池水层悬浮物数量、COD值、氨态氮和硝酸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对虾单养池明显降低(P<0·01)。养殖排放水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E<1)。对虾饲料产出对虾0.667kg·kg-1、罗非鱼0.037kg·kg-1、牡蛎0.738kg·kg-1、江蓠0.437kg·kg-1,净增产值2.01元。投入产出比由对虾单养的0.588降低为优化生态养殖的0.235。该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虾池水环境的生物调控与养殖用水的零排放,且显著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防病、环保、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发酵饲料,目前是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关注热点之一,也是绿色安全养殖的重要条件。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近年来,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迅速发展,其生产和应用形式更加多样化。在水产畜牧养殖时,将日基础饲粮部分替换成微生物发酵饲料或经复合微生物发酵后直接饲用,因含有活菌及相关代谢产物,能进一步改善动物对饲料的营养吸收、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防病治病和改善养殖环境。未来将在饲料替代抗生素、饲养高品质动物、畜禽防病等方面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本文阐释了微生物发酵饲料概念,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水产养殖应用中的最新研究现状,为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及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雄性激素诱导罗非鱼雌鱼雄性化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常称非洲鲫鱼。是一种较好的养殖品种。其缺点是养成期繁殖率过高,致使养殖种群密度过大,个体小,尤其是雌鱼口腔含卵孵化时间较长,生长比雄鱼慢很多,故迫切要求获得罗非鱼单性(雄性)养殖的有效方法。近几年来,均用人工挑选雄鱼单养或与肉食性的红眼鳟、乌鳢等混养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