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短剑类(Machaeridia)属于环节动物(Annelida), 其主要特征为个体微小且左右两侧对称, 是一类相对稀少但是分布范围广泛的海相动物化石。在摩洛哥Anti-Atlas地区、中国华南、塔里木等地的奥陶系中皆有短剑类的报道, 但是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报道并描述了产自湖北省远安县嫘祖剖面庙坡组的短剑类标本3枚, 经初步鉴定为Plumulites sp. A (羽毛虫)和Lepidocoleus sp. (鳞鞘虫), 这项发现拓展了短剑类在华南地区的时限和地理分布, 也可看作是华南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短剑类在扬子台地局部凹陷区域定居的反映。此外, 本文还讨论了短剑类的形态特征和分类框架, 认为早古生代的短剑类根据形态特征和骨片结构, 可以划分为3科: 羽毛虫科 Plumulitidae Jell, 1979、鳞鞘虫科Lepidocoleidae Clarke, 1896、塔形壳虫科Turrilepadidae Clarke, 1896。  相似文献   

2.
短剑类(Machaeridia)属于环节动物(Annelida), 其主要特征为个体微小且左右两侧对称, 是一类相对稀少但是分布范围广泛的海相动物化石。在摩洛哥Anti-Atlas地区、中国华南、塔里木等地的奥陶系中皆有短剑类的报道, 但是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报道并描述了产自湖北省远安县嫘祖剖面庙坡组的短剑类标本3枚, 经初步鉴定为Plumulites sp. A (羽毛虫)和Lepidocoleus sp. (鳞鞘虫), 这项发现拓展了短剑类在华南地区的时限和地理分布, 也可看作是华南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短剑类在扬子台地局部凹陷区域定居的反映。此外, 本文还讨论了短剑类的形态特征和分类框架, 认为早古生代的短剑类根据形态特征和骨片结构, 可以划分为3科: 羽毛虫科 Plumulitidae Jell, 1979、鳞鞘虫科Lepidocoleidae Clarke, 1896、塔形壳虫科Turrilepadidae Clarke, 1896。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贵州的金沙古杯组合、川北的仙女洞古杯组合(均与凉水井古杯组合相当)的古杯类和酸处理标本过程中,发现共生有许多其它动物化石,如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单瓣类、腹足类、腕足类、海绵和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化石。其中,托莫特壳类(tommotiids)和弗米奇壳Fomitchella等,在我国尚未有正式报道。它们的被发现,对于解决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早寒武世早期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 Tommotiid类分布范围不很广,最早发现于西伯利亚地台早寒武世托莫特阶(Tommotian)。其后,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和澳大利亚英格兰、中亚和蒙古等地也有发现。此类生物大部分生存于寒武纪最早期,少量可延续到中寒武世早期,中寒武世早期以后,迄无可靠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飘泊海百合类在我国三叠系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贵州关岭三叠系营浮游生活的漂泊海百合类(roveacrinids)是该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描述其中2种:Osteocrinus cf.virgatus和Osteocrinus spinosus。Osteocrinus的形态是以萼部为中心、由位于中背骨之上的5块辐板生长出5个一级腕,从5个一级腕的第2个腕骨后再分出10个二级腕,共同构成一个纤巧的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鉴于辐板外侧中上部的韧带凹口与冠部中轴近于平行,腕与冠部的中轴近于垂直联结,表明Osteoc-rinus的形态与Saccocoma tenella(Goldfuss)雷同,其生活方式应与之类似,为口面向上的浮游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 1984年作者在整理人民来信时发现一件很有趣的标本.从它的特殊形态特征和表面覆盖有发亮的整列层使人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属于总鳍鱼类的.经过细心的修理和进一步观察,认为属于Heimenia.标本记述材料一件保存不完整的鳞片.化石编号V7143.时代与产地云南鲁甸德红,中泥盆统海口组.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近年来,笔者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在滇西施甸地区上志留统“多房海林檎层”中采获到许多海百合萼部及茎部化石。在萼部化石中有20多个标本构造清楚,形态相当完整。经研究,其中除1个标本为Carollicrinus(?)(与Scyphocrinites同科,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义名),3个标本为Pisocrinid外,其余标本全是Scyphocrinites,计有Scyphocrinites  相似文献   

7.
首次记述了亚洲北大陆的犁齿鱼化石。标本采自湖北松滋县黑口洋溪组。新的标本在个体较小、最大体高位于臀鳍起点处、背鳍起点靠后、背鳍具有 1 2根鳍条、尾上骨缺失、第一末端尾椎 (U1 + 2 )上只有一根神经棘等方面显著不同于犁齿鱼属的三个已知种 (P .encaustus、P .testis和P .queenslandicus) ,代表了一新种 (松滋犁齿鱼Phareodussongziensissp .nov.)。P .encaustus和P .testis幼体的体形较长 ,为纺锤形 ,但到成体后 ,体形明显加高。P .encaustus的体长可达 5 4cm ,P .testis的可达 30cm ,而松滋犁齿鱼的体长可能只有 1 2cm ,和上述两个种的幼体差不多。但是 ,松滋犁齿鱼的体形较高 ,其轮廓和北美两个种的成体很相似 ,因此 ,虽然松滋犁齿鱼的体形较小 ,但很可能代表了成年个体。松滋犁齿鱼的体形和东南亚的Musperiaradiata(可能为Phareodus的同物异名 )比较相似。Musperia的背鳍较大、背鳍鳍条为 2 3根、背鳍起点和臀鳍起点相对、背鳍第一鳍条支持骨和臀鳍第一鳍条支持骨与同一个脊椎相连、第一末端尾椎上有两个神经棘 ,这些特征说明 ,Musperia和松滋犁齿鱼不同 ,而和北美的Phareodus的关系可能更近。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一段属于Allacerops of. A. turgaica幼年个体的下颌骨。化石采自甘肃兰州盆 地渐新世地层中。Allacerops 是亚洲一类较原始的犀。在基本特征上,特别是在门齿和犬齿构 造上,它和欧洲的Eggysodon最为接近,有人把它们合为一属。研究表明,它们在门齿的数目 和颊齿的形态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应是跑犀科内不同的属。文中主要根据犀类门齿、犬齿的 分异,对犀超科内科一级的现行划分提出质疑,认为Indricotheriidae科的地位应予恢复,跑犀 科只应包括那些门齿、犬齿未特化,也不急剧退化的中、小型犀类。这样,除两栖犀外,犀超科 包括三科: Hyracodontidae,Indricotheriidae和Rhinocerotidae。  相似文献   

9.
镰刀龙类化石主要分布于亚洲白垩纪地层 (RussellandDong ,1 993;Xuetal.,1 999a ;KirklandandWolfe ,2 0 0 1 )。最近发现于内蒙古上白垩统二连组的杨氏内蒙古龙(Neimongosaurusyangi)代表这一类群中较为原始的属种 (张晓虹等 ,2 0 0 1 )。通过研究产自同一化石地点的镰刀龙类新材料 ,我们鉴定出一个不同于杨氏内蒙古龙的新属种 ,美掌二连龙(Erliansaurusbellamanusgen .etsp .nov.)。依据以下特征将Erliansaurusbellamanus归入镰刀龙超科 :肩胛骨干远端狭窄、肱骨近端角状、肱骨有后转子、肱骨的尺骨髁和桡骨髁位于肱骨干前部、肠骨髋臼后支远端加厚、距骨髁小和腓骨近端后缘窄。Erliansaurusbellamanus的以下自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镰刀龙类 :前部尾椎具加大的滋养孔、肱骨后转子嵴状、肱骨后转子内侧有一卵形凹陷、肠骨外侧面坐骨柄上方有一多皱的肿状突起、腓骨近端后缘明显高于前缘以及腓骨前转子大、位置靠远端。本文对镰刀龙类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结论如下 :北票龙 (Beipiaosaurus)代表除Eshanosaurus外最原始的属种 ,它没有以下一些其他镰刀龙类的进步性状 :掌爪近端深、胫骨短于股骨、非常短的骨以及第一骨关连跗骨。Erliansaurus、Alxasaurus、Neimongosaurus和Nothronychus比Bei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了两种中、晚始新世仓鼠类:任村祖仓鼠(Pappocricetodon tencunensis gen. et sp. nov.)和绍氏祖仓鼠(P. schaubi (Zdansky, 1930)).化石分别采自我国中部垣曲盆地河堤组任村段和寨里段.文中探讨了早期仓鼠类的一些进化趋势.通过对比,认为源于亚洲的仓鼠类至少有两次向北美扩散,一次在中始新世,一次在始薪世末;大概在"大间隔"前后移往欧洲.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产自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球蛛科类球蛛属1新种,命名为荔波类球蛛Nesticus libo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和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模♂,副模1♂,4♀♀,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翁外洞,2000年11月13日,陈会明采.鉴别特征:新种近似于上野类球蛛Nesticus uenoi Yaginuma,1972(296,fig 24-26,47,49),但其雄蛛触肢器的中突呈杵状,副跗舟的内侧分叉大;雌蛛外雌器的中隔呈梯形,而不同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产自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类球蛛科小类球蛛属1新种,命名为宋氏小类球蛛Nesticella so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模♂,副模1♂,2♀♀,贵州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水拔水洞,2001年7月7日,陈会明采.鉴别特征新种近似于台湾小类球蛛Nesticella taiwan Tso et Yoshida,2000,但其雄蛛触肢器的引导器基部中间突起呈三角形,副跗舟具5个分叉;雌蛛外雌器垂体呈舌状而不同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一般介紹 石千峯地层在我国华北相当发育,但由于过去未曾发現过能够鉴定的化石材料,因而关于它的地貭年代問題,多年来一直是有关学者們的爭論焦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地层工作的开展,各地已开始有了化石記录;虽然材料还不很多,但对其地貭年代的鉴定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祝良  冯邦 《菌物学报》2013,32(3):545-556
作者对国产类脐菇属Omphalotus(含亮菌属Lampteromyces)标本进行了研究,报道4种,即鞭囊类脐菇O.flagelliformis、日本类脐菇O.guepiniformis、莽山类脐菇O.mangensis和亮耳菌Lampteromyces luminescens,其中鞭囊类脐菇为新种。作者对亮耳菌的模式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与日本类脐菇即使不是同一物种也是很近缘的,但由于没有亮耳菌模式产地或其附近地区的更多标本用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比较,故不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利用新近采自我国东北的标本,作者对日本类脐菇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研究,发现日本类脐菇、莽山类脐菇和亮耳菌都具有厚壁担孢子,厚壁担孢子的孢子壁外表在显微镜下看上去粗糙至不平滑,这可能是因为孢子壁不同区域的密度不同所致。云南桩菇Paxillus yunnanensis曾被猜测为类脐菇属的物种,作者对该种的模式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模式标本具有巨大的褶缘囊状体,应是假白蘑属Tricholomopsis的成员。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在宁夏六盘山盆地侏罗系中发现的古背鳕(Palaeoniscinotus)一新种─—宁夏古背鳕(P.ningxiaensis)。其一般形态特征如体形、鳍的位置和结构、悬挂骨的倾斜程度、鳃盖骨系统及鳞片等结构,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中侏罗世的切卡诺夫斯基氏古背鳕(P.czekanowskii)很相似,但新种的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均较少、鳞片条纹倾斜分布以及侧线鳞较少等特征显然有别于后者。最后讨论了这个属的系统位置和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认为属中侏罗世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的三列齿类化石是该类动物在我国西北地区之首次出现,与四川自贡所产大山铺恐龙动物群中的自贡似卞氏兽(Bienotheroides zigongensis)归同属同种,故认为五彩湾组可与下沙溪庙组相对比。新标本的发现在若干形态特征上补充了以往记述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响蜥(Tinosaurus)化石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洛南张坪洞穴的第四系中采得一些响蜥类(Tinosaurus)化石,有保存相当完好的上下齿骨和齿列,这是响蜥在第四纪的首次报道,使该属化石的地史分布从早第三纪延伸到第四纪。新材料下颌骨较粗壮,但个体很小,有齿间沟,同时兼具亚洲种及北美种的某些特征,因此建立一新种Tinosaurus luon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1840-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标本采集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植物引种密切相关。自19世纪以来, 美国植物采集者在全球尤其是中国进行了广泛的植物采集。在众多的植物类群中, 中国的竹类植物引起了美国采集者的极大关注, 并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标本采集工作。研究美国植物采集者在中国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 对了解竹类植物从中国引种到美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美国在华采集的竹类植物标本数据, 对其学名、采集地、采集人以及采集时间进行整理校对, 分析了美国采集者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的历史。结果表明: 1840-2010年, 美国在华共采集竹类植物标本960号2,238份, 隶属于25属120种(含变种和变型), 分别占中国竹类属和种数的73.5%和22.5%; 有45位(支)采集者(采集队), 在这些采集者中莫古礼最为重要; 采集地涉及20个省级行政区; 采集时间前后跨度约170年, 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9.
双鳍鲳科鱼类在我国只记载有印度双鳍鲳Psenesindicus(Day)一种,分布于东海与南海。1963年4月29日与5月2日,我们先后在舟山群岛沈家门附近黄沙湾和葫芦岛的张网渔获物中采得了二尾稀见的鱼类。经鉴定为lcticus pellucidus(Lutken),中名拟作玉鲳。是我国双鳍鲳科的新纪录。与印度双鳍鲳的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一件龟化石,名为准噶尔新疆龟,新属、新种 (Xinjiangchelys junggarensis, Gen. et sp. nov.),其时代可能为中侏罗世.这是新疆地区侏罗纪龟类的首次记录.早、中侏罗世是龟类的早期进化阶段,国外材料甚少.文章在讨论了新疆龟的系统分类后,综述了我国早、中侏罗世的龟类记录,并结合泰国近年发现的晚三叠世的龟类,认为亚洲是迄今所知拥有龟鳖类进化各时期记录最完全的地区,是探索龟类起源和早期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