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麦染色体G带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自立  杨晓峰 《遗传》1988,10(2):11-12
染色体G带技术在细胞遗传学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推动了人类细胞遗传学在近几年中的迅速发展。可是,在植物方面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应用价值却很有限,因为它仅能显示C, N及Q带。这些带纹在每条植物染色体上数量太少,且多数集中在染色体端粒、副溢痕和着丝粒附近。为此,突破G带技术已成为植物染色体分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植物染色体G—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 G-带技术在动物和人类遗传学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是在植物方面由于它仅能显示带纹很少的 C-带、N-带或 Q-节,这就大大限制了染色体显带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和植物育种上的进一步应用。近十年来,植物染色体 G-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上,尤其是我国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仅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玉米染色体Giemsa显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从1972年Vosa等将Giemsa显带技术应用于植物染色体的研究以来,迄今在高等植物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应用这项新技术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植物染色体显带的研究。然而对在遗传和农业上有重要作用的玉米,尽管在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方面曾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应用Giemsa显带技术却很少,除  相似文献   

4.
利用Giemsa C-带显带技术分析亲本及其杂种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核型的结果表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的大多数显带都在染色体的长臂末端,第1、2、9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也显带。所显现的带纹比玉米的稍小些。这些是与玉米不相同的。玉米除第9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显带外,其他染色体均为长臂近末端显带。根据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Giemsa C-带带型的特点表明,在杂种F_1的体细胞中,能够鉴别出来一组染色体来自父本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和另一组染色体来自母本玉米。作者还讨论了Giemsa显带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特别是玉米细胞遗传学上的利用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分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当今植物染色体高分辨G-带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染色体鉴别、基因定位等提供了重要手段,对细胞分类学、物种生物学、细胞地理学、体细胞遗传学,以及育种学、人类遗传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众多学者对染色体显带机制进行了研究。最早,用DNA变性与复性理论作为染色体显带的基础,认为是DNA的彻底变性和高度重复DNA的差别退火,导致分带程序中选择性染色的出现。实际上,染色体显带机制并非如此简单,许多实验结果均与上述解释相矛盾。近来的研究表明,染色体显带的核心问题是,  相似文献   

6.
蚕豆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与Giemsa显带技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具有数目比较少(2n=12)而体积比较大的染色体,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中,常作为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变异的材料。关于蚕豆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已有一些作者曾用常规技术进行了某些研究。七十年代以来,D(?)bel、Schweizer、Klaster-ska、Tanaka、张自立等相继用 Gi-emsa 显带技术对蚕豆染色体进行过 C-带带型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除 D(?)bel 应用尿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上在植物遗传学和细胞学的各个领域中广泛开展了染色体Giemsa显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累了大量资料,但是,迄今大量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体细胞染色体的显带方面,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显带,仅在黑麦、小黑麦、Anemone blanda等少数植物上进行过研究。 国内植物染色体显带研究,近年来在黑麦、洋葱、蚕豆、小黑麦、小麦、大麦、玉米等一些植物上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的显带研究,而在玉米上还进行了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显带研究。 我们曾进行过黑麦体细胞染色体Giemsa显  相似文献   

8.
荧光原位杂交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外源染色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探针主要有染色体重复序列、总基因组DNA、寡单拷贝序列和染色体涂色集中等,该技术在研究植物细胞遗传学、基因扩增、基因作图及植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鉴定上已广泛应用。简要概述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和绘制基因图谱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边银丙  罗信昌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6):359-361
细胞遗传学的主要问容是研究生物在染色体形态、结构、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0系[1].大多数真菌的细胞核较小,许多种群的染色体数目不清楚,真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动植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水平。随着各种显微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真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三染色体组型研究的发展早期对染色体的研究受技术上的限制,主要局限于少数染色体粗大的动植物材料。五十年代以后,先后诞生了低渗处理技术、秋水仙素处理技术和高分辨显带技术[2],一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大麦、小麦、黑麦、蚕豆、洋葱等染色体的 N 带带型鉴定技术。采用了两种 N 带技术:第一,将染色体标本在5%三氯醋酸(90℃,6分钟)-0.1NHCI(60℃,6分钟)处理,Giemsa染色;第二,染色体标本经 IM NaH_2PO_4(92—94℃,3.5—8.5分钟)处理,Giemsa 染色。试验证明 N 带技术简单、快速,带型清晰。带型分析表明,N 带并非专一地显示核仁组织者。将上述植物的 N 带与 C 带比较,在有些植物中虽然有些 N 带区与 C 带区一致,但也有些区域仅显示出 N 带而无 C 带或仅显示 C 带而无 N 带。为此,N 带技术与 C 带技术的结合使用,将对染色体鉴别十分有价值。N 带同 C 带一样也是细胞遗传学中一个有用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
(续1999年第34卷第1期第43页)11带型分析,渐解疑团困扰;罗氏易位,再释扑朔迷离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其他技术带来了一个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和人类细胞遗传学交相辉映的时代。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一些辉煌的贡献使得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从过去狭小的空间脱身出...  相似文献   

12.
王幼平 《生物学通报》2007,42(10):55-55
染色体是生物细胞核中最重要而稳定的成分,它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一定的数目,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积极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出现连续而有规律的变化,是决定物种繁衍的遗传物质的载体。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染色体的观察和鉴定方法。从早期的涂片法.到经典的常规压片法,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显带技术,以及90年代迅速发展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作者长期从事植物染色体的研究,并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细胞遗传学理论和实验课,结合科研对染色体的制片技术进行了改进.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性地介绍了一些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和结构,核型和带型,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等的植物材料。它们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又便于观察,可供细胞遗传学实验和研究择用。  相似文献   

14.
FISH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染色体显带技术的补充和发展,以人类精子,早期胚胎等间期核及中期染色体为材料,用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和微小的结构异常。结果快速准确,显示它较之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植物染色体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立 《遗传》1985,7(6):46-48
植物染色体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细胞学、 遗传学、作物育种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染色体 工程等领域,它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工作有着重 要作用。近十年来,植物染色体技术有很多新 进展,现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染色体显带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0年瑞典Caspersson等结合细胞培养和荧光染料染色技术,发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面具有带状结构。1971年人类细胞遗传学标准化巴黎会议,审查了Caspersson氏的工作,拟订了染色体带型的命名法,并建议今后人类染色体的鉴别以报告中描述的荧光染色体带型为依据。几年来,各国陆续发表了不少报道,不仅充分证实人体染色体带纹结构的存在,而且在显带技术、显带机理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原来,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只能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的位置、着丝点两侧的长臂和短臂的相对长度以及随体的有无来鉴别各条染色体。几个组的染色体,特别是C组各对染色体之间,上述四种特征很相近似,不易区分。染色体带型的发现,克服了这个缺点,使人体染色体结构和细胞遗传学研究从60年代的一般染色体组型分析进展到对染色体结构更精细的分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报道我们对于人体细胞染色体显带方法和其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荧光原位杂匀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及其在植物学中的应用,包括在异源染色质的鉴定、染色体物理图谱的构建和染色体RNA及植物基因组进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藏猪种质资源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藏猪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也是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中唯一的高原性猪种.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藏猪以及长白猪的普通核型、G-带染色体以及C-带染色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藏猪特有的染色体带型.这为分析鉴别藏猪种质资源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WTBX〗in situ 〖WTBZ〗hybridization, FISH)是80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及其在植物学中的应用,包括在异源染色质的鉴定、染色体物理图谱的构建和染色体RNA及植物基因组进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是将包含不同特性的BAC克隆直接定位到染色体上的技术,其在植物基因组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述其在各种植物染色体鉴定和核型分析、图谱构建、植物起源与进化分析、基因定位以及FISH的分辨率等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