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一种高大的树,原产于巴西,现在在东南亚广泛种植。在印度的喀拉拉邦,它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占印度产量的92%,估计可得种子33,600吨,可得油4,200吨/年。籽仁含油45~52%。油为黄褐色、特殊气味。种子落地后迅速变质,这是由于水份等原因。在油中未发现异常脂肪酸。这种油富含必需脂肪酸C_(18:2)和C_(18:3),它占总脂肪酸的51~63%。这种油可用于生产肥皂,并且可以在油漆和醇酸树脂中代替亚麻子油。但至今未见到有关这种油的营养及毒理研究方面的报道,因此就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2.
据爱丁堡大学奥利夫(M.Olive)和他的同事研究,体内亚油酸水平较高时,身体会发胖.而亚油酸水平较低时,又有突发心脏病的危险.他们的研究指出,人们必须吃进足够的多聚不饱和脂肪,才能避免心脏方面的疾病.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是必需脂肪酸中的一种.这些必需脂肪酸是组成膜的关键,尤其是在脑和血管里.但人体不能合成这  相似文献   

3.
葵花子是向日葵种子的俗称。将它加盐或其它调味料炒制后芳香可口,是深受大众青睐的消闲食品。常食葵花子对身体还大有益处。葵花子富含油质(30%)、必需脂肪酸、蛋白质、食用纤维、维生素和微量矿质元素。一次食用28克葵花子可获得160热卡、6克蛋白质、14克脂肪和3克食用纤维。在葵花子的脂肪中,有66%是人体无法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必需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葵花子主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现又已育成了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品种。在人体内,脂肪不仅是能量的丰富来源,还可对体内脏器产生隔离、保护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鲵油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通过水酶法提取大鲵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粗大鲵油及其精制(脱胶、脱酸、脱臭)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以及精制草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6.5,酶添加量0.75%,酶解时间90 min。所得粗大鲵油达到SC/T 3502-2016粗鱼油二级标准。研究发现,在粗大鲵油中共检出脂肪酸20种,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基本不变,精制后大鲵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达74.76%和25.17%,均高于精制草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61.08%)与必需脂肪酸(18.90%)的相对含量,由此可知,当前方法对大鲵油的提取较为有效,且大鲵油营养价值较草鱼油高。  相似文献   

5.
紫苏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紫苏子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紫苏子中粗脂肪、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为402%和225%。紫苏子油中含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尤以α一亚麻酸含量为最高,达629%。此外,紫苏子尚含有十多种微量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子油是一种富含α一亚麻酸的新油源,其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α-亚麻酸及其代谢产物EPA和DHA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食物中存在三大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油酸(ω-9)、亚油酸(ω-6)和亚麻酸(ω-3)系,它们在体内代谢时不能互相转换,并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油酸的分子结构中只含一个双键,不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类。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分子结构中皆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属多不饱和脂肪酸类。长期以来,人们就知道膳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和健康所必需,尤其是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被认为是三种必需脂肪酸,如缺乏可产生一系列缺乏症状,例如生长迟缓或停滞、皮炎、脱毛、生殖功能受损等。给予上述三种脂肪酸以后可使之恢复正常;在恢复效果方面各脂肪酸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蔡双莲  李敏 《生命科学研究》2003,7(4):289-292,304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人类的必需脂肪酸,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能调节人体的脂质代谢、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癌、对抗肥胖,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幼体的成活率等.综述了PUFA的生理作用和来源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对抗肥胖、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幼体的成活率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光活化α-三噻吩诱发稗草愈伤组织保护酶系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α-三噻吩(α-T)处理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愈伤组织,经近紫外光照射后,形成细胞内的氧化胁迫环境。发现经0.1、1和10mg/L浓度α-T处理,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光照诱导活性程度明显高于非光照的活性,其中1mg/L浓度处理,光照所提高活性分别为26.78%、217.66%和124.72%。但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呈下降趋势,以1mg/L和10mg/L的浓度处理,所测SOD抑制率分别为19.95%和55.44%。  相似文献   

9.
月见草(Denothera biennis)种子油因含有γ-亚麻酸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临床试验证明,月见草种子油中的γ-亚麻酸可以抑制或减少某些因人体必需脂肪酸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异位湿疹、风湿性关节炎、高血清胆固醇、血栓形成、乳腺痛以及月经前综合症等。  相似文献   

10.
黄粉虫蛹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蛹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灰分含量分别为鲜重的16.8%、7.6%、1.2%、1.4%,其氨基酸和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8.7mg/g和0.4mg/g;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4.4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79.8%,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同时,其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73.9%和24.1%,特别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分别达49.8%和23.4%:另外,该昆虫还含有K、Ca、Mg、Fe、Zn、Cu、M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1.
丛建国 《蛛形学报》1998,7(2):153-157
对沂蒙山区落叶阔叶林4块样地调查,蜘蛛群落的组成计有15科、32属、94种,其群落的种—丰盛度关系适于用对数正态分布(Log normal distribution)模型描述。4块样地中,1~2个个体和大于80个个体的物种所占总种类数的比例是Ⅳ(44.4%)>Ⅱ(40.5%)>Ⅲ(38.4%)>Ⅰ(35.3%)。不同类群的相对丰盛度因地而异,Ⅰ、Ⅱ号样地优势种为日本盖蛛、长肢盖蛛。而Ⅲ、Ⅳ号样地则为横纹金蛛。多样性(以N_1表示)的高低顺序为Ⅰ(19.62)>Ⅲ(11.32)>Ⅱ(8.75)>Ⅳ(6.24),极丰盛种所包括的个体总数占总个体数量的比例在69.2%~95.5%之间。  相似文献   

12.
保健美容佳果:葡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素有“水果皇后”之美誉,其果实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保健美容佳品。通常,葡萄浆果中除含有70%至85%的水分外,还含有15%至25%易于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0.01%至0.1%的果胶,0.3%至1.5%的有机酸,0.3%至0.5%的各种矿物质,1%的白藜芦醇以及0.5%的多酚等多种营养物质。由于受气候条件、栽培方式、葡萄品种以及病菌侵染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营养物质在葡萄的皮、籽、核中分布不匀。如葡萄籽中富含油脂,该物质属于一种必需脂肪酸,具有柔软、保湿肌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影响RT-PER检出率的条件和试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提取FMDV RNA的最佳方法和试剂,优选出RT-PCR反应的试剂和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口蹄疫病毒核酸的RT-PER方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送检的鲜牛奶、淋巴结、脊髓、牛鼻咽拭子,结果阳性率分别为41.4%(24/58)、13.33%(2/15)、20%(1/5)、37.5%(12/32);检测4个屠宰场送检的组织样品40份,结果阳性率为.10%-70%;检测送检的奶粉(1份)、水泡皮(1份)、老鼠(2份)、患儿口腔棉拭子(4份),阳性率均为  相似文献   

14.
在28个脑片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GⅡ)、心房钠尿肽Ⅲ(ANPⅢ)和血管升压素(AVP)三种多肽对101个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单位电活动的影响。脑片灌流AGⅡ(10~(-7)mol/L,3 min)后,28/50个单位(56.0%)放电频率明显增加,5/50个单位(10.0%)放电频率降低,17/50个单位(34.0%)无明显反应。AGⅡ对PVN放电单位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均可为AGⅡ受体阻断剂saralasin(10~(-6)mol/L)所阻断。脑片灌流ANPⅢ(10~(-7)mol/L,3 min)后,16/26个单位(61.5%)放电频率明显降低,1/26个单位(3.9%)放电频率增加,9/26个单位(34.6%)无明显反应。脑片灌流AVP,(10~(-7)mol/L,3min)后,19/25个单位(76.0%)放电频率明显增加,1/25个单位(4.0%)放电频率降低,5/25个单位(20,0%)无明显反应。在观察这三种多肽对同一PVN神经元的作用时,4个单位对AGⅡ和AVP均产生兴奋反应;2个单位对AGⅡ呈兴奋和被ANPⅢ所抑制;7个单位对AVP呈兴奋,而对ANPⅢ为抑制,未见到既对AGⅡ和AVP呈兴奋,又为ANPⅢ所抑制的单位。结果提示:AGⅡ,ANP和AVP三种多肽都能影响PVN神经元的自发电活动,PVN可能是神经内分泌和植物性功能调节的中枢整合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GC/MS法研究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仔鱼、稚鱼及幼鱼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和变化特点。共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结果表明:条石鲷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6∶0、C20∶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C22∶5(n-3)(DPA)和C22∶6(n-3)(DHA)在稚鱼期含量较低,∑EPA+DHA仅为6.89%,认为是发生稚鱼"胀鳔病"的主要原因;仔鱼开口前体内的DHA和EPA是由母体卵黄提供的。  相似文献   

16.
藜的营养成分及作为新型蔬菜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存华  李扬  贺鸿雁  杜伟  陈小峰   《广西植物》2005,25(6):598-601
对藜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作为新型蔬菜进行了评价。藜具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C,β-胡萝 卜素,以及Fe、Zn、Mn和Cu等微量元素,氨基酸的种类达17种,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藜种子中粗脂 肪的含量是16.4%,含有多种油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含量高达 53.86%。还讨论了藜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及食用处理方法。并认为藜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前景 的野生蔬菜资源。  相似文献   

17.
GC-MS分析伊犁绢蒿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伊犁绢蒿挥发油,出油率为0.25%。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从检出的30个成分中鉴定出28个,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8.6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苎酮(78.74%)、樟脑(6.17%)、桧烯醇乙酸酯(1.94%)、β-苎酮(1.40%)、乙酸乙酯(1.14%)等,占总挥发油成分的89.46%。  相似文献   

18.
分析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组成成分,并研究其抗皮肤衰老活性。采用GC/MS联用技术和HPLC法分别测定乌骨鸡和麻鸡正己烷提取物中的脂肪酸组成和α-维生素E含量。每日早晚分别在老龄小鼠脱毛处涂抹甘油(Ⅰ)、乌骨鸡正己烷提取物(Ⅱ)、麻鸡正己烷提取物(Ⅲ)各一次。14d后处死小鼠测定皮肤中含水量、羟脯氨酸及胶原蛋白含量。成分分析表明Ⅱ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及α-维生素E含量均显著高于Ⅲ。与对照组Ⅰ比较,Ⅱ和Ⅲ组均可提高小鼠皮肤含水量(P<0.01);Ⅱ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P<0.01),提示Ⅱ外用有抗皮肤衰老活性,其抗皮肤衰老活性可能与富含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相似文献   

19.
藏药短管兔耳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藏药短管兔耳草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62个峰,共确定了其中41种化学成分,所鉴定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77.32%;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苯胺(16.47%)、邻苯二甲酸丁基—8—甲基壬基酯(6.42%)、二十六碳烷(4.76%)、十六烷酸(3.66%)、二十四碳烷(3.4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38%)、二十二碳烷(3.30%)、二十碳烷(3.26%)、十六烷酸乙酯(2.77%)、十八碳烷(2.76%)、戊酸(2.48%)、3—乙基环辛烯(2.05%)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同一生活型不同种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随季节变化的响应规律,在生长季不同月份,对阿拉善荒漠区6种主要灌木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驼绒藜(Ceratoideslatens)、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的物候期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并采集植物叶片,分析了其C、N、P含量及计量比在不同月份的变化.结果显示:1)同一生活型的6种植物的叶片C、N、P及C:N、C:P和N:P在整个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不同,且以上各指标季节间的变异系数在6种植物之间也存在差异;2)单个植物种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的季节变异分析显示,叶片C、N含量及C:N的季节变异较小,叶片P含量及C:P和N:P的季节变异较大,6种植物叶片C、N含量及C:N由于季节变异所计算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60%-10.20%、6.09%-20.50%和5.87%-18.78%,6种植物叶片P含量的季节变异所产生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6.43%-43.43%,叶片C:P和N:P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8.48%-31.95%和11.86%-40.73%;3)综合分析6种植物叶片C、N、P及其计量比各指标在整个生长季节内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为:P(28.85%)>C:P(25.02%)>N:P(22.18%)>N(14.22%)>C:N(12.48%)>C(4.62%);4)生长季节与植物种类对植物叶片C、N、P及其计量比影响的交叉分析显示,植物叶片C、N含量的变异主要受植物种类影响,植物叶片P含量的变异主要受生长季节影响,植物叶片C:N、C:P和N:P的变异都主要受植物种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