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流行广泛,其感染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造成重症手足口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EV71的致病机制与病毒和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涉及病毒逃逸干扰素反应、病毒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及病毒与天然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等多个环节。本文就近年来EV71与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和病毒血清型鉴定、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HSV与疱疹病毒科的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间均有一定交叉反应,而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两个血清型间交叉反应更为严重,所以HSV的血清型鉴定是个棘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柯萨奇病毒B组5型(CVB5)是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发热、皮疹或疱疹等临床症状,重症者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天然免疫应答是机体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核因子κB (NF-κB)是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蛋白质,然而关于CVB5感染后调控NF-κB介导信号通路的研究尚鲜有报道。方法 本研究通过检测启动子活性、促炎因子水平以及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等,阐明CVB5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结果 CVB5感染可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和p65的磷酸化。CVB5非结构蛋白(NSP)可抑制促炎因子表达以及重要蛋白p65和IκBα的磷酸化。经STRING11.1数据库预测表明,CVB5 3CD蛋白与宿主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 (PCBP1)具有相互作用,且PCBP1可促进IκBα和p65的磷酸化,抑制病毒复制。结论 CVB5 NSP可负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且与3CD相互作用的PCBP1蛋白可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CVB5复制。本研究探索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从而为研制抗CVB5感染的药物提供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病毒(简称HSV)是人类常见病毒性疾病的病原之一。它所引起的常见病有疱疹性皮炎,疱疹性角膜炎及疱疹性脑炎等。近来又指出HSV可能与动物肿瘤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是人们熟知的有抗HSV作用的核苷类似物——碘苷(IDU)和阿糖胞苷(Ara-C),毒性较大,碘苷又具致癌和致畸胎作用。为此,我们在组织培养、小鼠和家兔实验中,对阿糖腺苷(Ara-A)和刺参多糖(SJAMPS)的抗HSV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是人疱疹病毒成员,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可引起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脑膜炎和疱疹性角膜炎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gE/gI复合物是HSV-1 gE和gI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的多功能异源二聚体,在HSV-1生命周期的多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gE/gI复合物在HSV-1病毒次级包被和释放、胞间传递及免疫逃逸过程中的功能与机制,旨在为HSV-1的防治和gE/gI复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单纯疱疹病毒(HSV)是引起急性疱疹性齿龈口炎、口唇疱疹、咽扁桃腺炎、皮炎、生殖器疱疹、角膜结膜炎、脑炎、脑脊膜炎和新生儿疱疹等疾病的病原体,分为1型(HSV—1)和2型(HSV—2)。由于近年来出现了与初感染年龄上升相伴的重度初感染者增加的倾向,并开发了可用于治疗的acyclovir等抗病毒制剂,所以对HSV感染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提高了。 在HSV感染症中,像口唇疱疹,典型生殖器疱疹等具特征性症状时,仅由临床所见便可确诊。但在皮疹中,HSV感染症需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症等鉴别诊断,对脑炎、脑脊膜炎等由外表不能观察的病变也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在对HSV感染症迅速而简便的实验室诊断法中,有利用单抗的直接萤光抗体法。但在检样少或检样中蛋白等杂质多时往往难以检测到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7.
钟江 《微生物与感染》2003,26(4):41-41,48
疱疹病毒是一类大型双链DNA病毒.至今已发现9种疱疹病毒可感染人类,分别是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HSV-1、2)、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HCMV),以及人疱疹病毒(HHV)-6A、HHV-6B、HHV-7、卡波济肉瘤相关病毒(HHV-8)等,它们是已知感染人类的病毒种类数最多的一个病毒科.  相似文献   

8.
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是人类疱疹病毒家族中α家族成员,可引起多年龄段的人群生殖器疱疹及其他疱疹疾病。由于该病毒具有复杂的基因结构及感染病理,其感染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毒可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在神经细胞潜伏感染,具有重激活特性,因此,其疫苗的研制亦需要复杂的技术,且面临重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疱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疱疹病毒科在医学领域中熟知已久,可分为三个亚科,α、β和γ。α亚科包括人和动物的疱疹病毒,如人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HSV—1,2),牛乳腺炎病毒,假狂犬病毒,马流产病毒等,其 DNA 分子量范围为87~105×10~6d。β亚科包括人和鼠的巨细胞病毒(HCMV,MCMV),其DNA 分子量为130~150×10~6d.γ亚科包括人的Epstein-Barr 病毒(EBV)和几种灵长类(猴)病毒,其 DNA 分子量为85~115×10~6d。最近发现的人 B 细胞白血病病毒(HBLV),称为人疱疹病毒—6型(HHV—6),亚科不明。  相似文献   

10.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一种发病率极高,在全世界分布广泛的疱疹病毒,易引起多种人类皮肤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常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进行治疗,但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点,如:生物利用度低,溶解度小,临床多见不良反应且容易导致病毒耐药等。与核苷抗病毒药物相比,天然产物具有作用时间长、低毒、病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显著优点。随着对天然产物研究的深入,大量研究和实验证明: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产物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有着广阔的前景,天然产物成了寻找新型抗疱疹病毒药物的重要来源。将对近年来天然产物抗HSV研究状况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为将来天然产物抗HSV感染研究提供参考和对比。  相似文献   

11.
<正>单纯疱疹病毒:疱疹病毒作为许多种动物重要的病原体,开发疫苗和其它控制方法显得非常迫切。目前,已知至少有7种疱疹病毒感染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和Ⅱ型( HSV-2)是最常见的病因。HSV感染引起一种共同的疾病是对病毒抗原表现出免疫病理应答。HSV引起急性感染的致病机理是,病毒除在身体表面的细胞中如朗汉斯细胞或上皮细胞增殖并引起细胞破坏外,还可进入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索上行到达受神经支配的神经节,HIy-1通常是沿三叉神经而行。病毒在神经节内可能引起两种结果,其一是病毒发生复制并破坏神经元,另一种结果可能更为普遍,病毒建立起潜伏状态,基因表达受到限制,有利于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关泽红  旭日干 《病毒学报》2008,24(2):96-100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与单纯疱疹病毒(HSV)等多种重要人类疾病病毒的复制密切相关.但具体哪种CDK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还不清楚.本文用不同剂量的HSV-1-KOS株(以下简称HSV)感染CDK2功能缺陷型宿主细胞,结果发现HSV在CDK2功能缺陷型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具有感染剂量依赖性;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其在CDK2功能缺陷型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较在正常细胞延迟3h;感染6h时CDK2活性被诱导,9h时活性最大;CDK2活性增加后HSV-1即进入快速的裂解性复制.提示CDK2可能在HSV复制的启动中起着某种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的表达及免疫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TORCH综合征的病原体之一.新生儿可通过宫内、产道和出生后等多种途径感染,大部分患儿呈现症状,如皮炎、角膜炎、口唇疱疹,也可发生涉及多个器官的播散性感染,严重者出现疱疹性脑膜炎,并常导致婴幼儿死亡.目前尚无全身用的特效药物和有效的防范措施.HSV包膜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是极为保守的免疫原性蛋白,在体内可诱导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因此gD基因成为近些年来诊断研究的靶基因.本文尝试将gD蛋白在酵母菌中表达,并分析其抗原性,为建立快速易行的重组抗原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此外,利用该表达系统表达的HSV gD蛋白,可为HSV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芪A_6组分与无环鸟苷联合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左丽,董熙昌,孙晓娟(贵阳医学院微牛物学教研室,贵阳550004)关键词黄芪,无环鸟苷,药物协同作用,Ⅰ型中纯疱疹病毒,小鼠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人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多种疱疹性...  相似文献   

15.
单纯疱疹病毒(HSV I)对宿主细胞转录及mRNA修饰翻译通路的调控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体系,探索其具体机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复制过程及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2-DE分析,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2(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H2,hnRNP H2)在感染HSV I前后存在表达差异,通过 Western blot,Northernblot等技术方法验证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不同时段对其表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ncolytic HSV)是一种重要的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病毒,但是该病毒的感染缺乏肿瘤细胞靶向性,因而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首先把特异结合肿瘤细胞表面叶酸受体的叶酸(FA)与聚乙二醇(PEG)进行化学交联,然后用PEG化的叶酸对溶瘤单纯疱疹病毒G207进行共价表面化学修饰,并检测修饰后的病毒FA-PEG-HSV和PEG-HSV的物理和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FA-PEG-HSV和PEG-HSV的稳定性较未修饰的HSV有所提高,但病毒活力则分别下降为未修饰HSV的22.5%和27.5%,而FA-PEG-HSV对叶酸受体过表达的肿瘤细胞KB的感染效率则比叶酸受体低表达A549细胞提高了300%。以上结果表明,FA-PEG-HSV是一种成功的叶酸受体靶向性溶瘤病毒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运用荧光偏振技术了解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Sm44株感染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后细胞膜系统脂质分子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所观察的感染后的5个时相中(感染后0、7、14、21、28小时),感染早期(感染后0、7小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变化不大;感染晚期(14至28小时)细胞膜的脂质流动性明显增强,与未感染病毒的对照组细胞有显著差异,这提示HSV感染晚期的装配,成熟与释放是与被感染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密切相关的.本文对运用该生物物理技术研究病毒和宿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运用荧光偏振技术了解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Sm44株感染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后细胞膜系统脂质分子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所观察的感染后的5个时相中(感染后0、7、14、21、28小时),感染早期(感染后0、7小时)细胞膜的流动性变化不大;感染晚期(14至28小时)细胞膜的脂质流动性明显增强,与未感染病毒的对照组细胞有显著差异,这提示HSV感染晚期的装配,成熟与释放是与被感染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密切相关的.本文对运用该生物物理技术研究病毒和宿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小白鼠致病特点进行了观察。小白鼠感染HSV第4天后开始发病,感染后2h血液内可分离出病毒,第48小时病毒血症水平和病毒检出率较高。不同组织病毒分布不同,脑、神经节在感染后第72小时病毒滴度较高,心、肝组织在第5天达到高峰。结果说明所建立的HSV致病模型可用于评价抗HSV药物。  相似文献   

20.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全球分布的病原体之一,其潜伏特性为其治疗带来巨大困难,患者多为终身携带,因此研究HSV病毒潜伏和复发机制在对其治疗和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和再激活以及潜伏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