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以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西尼罗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等为代表的人畜共患病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牵头、谭文杰研究员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重大突发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跨种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资助,将为从源头、传播、感染靶点三个层次有效阻断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发生及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全球分布的病原体之一,其潜伏特性为其治疗带来巨大困难,患者多为终身携带,因此研究HSV病毒潜伏和复发机制在对其治疗和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和再激活以及潜伏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和鼠疫等新发和再发性动物源疫病多是由兽类及其媒介携带的病原生物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引发的, 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重大威胁, 而且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结合我国重要陆生兽类疫源疫病发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本文重点总结了我国以陆生野生及非野生兽类(家畜为主)为重点的24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的监管情况, 并对这些疫源疫病的监管空缺进行了分析。由于病原生物的种类多及其感染传播方式多样, 我国人间和动物间疫情呈现多发态势, 新发和再发疫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重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呈现为多部门、多层监管的局面。全球化贸易剧增、非法猎杀、非法交易、违法违规养殖、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检疫环节失察等导致了当前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染源头和传播链错综复杂, 加剧了人类与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原接触、感染和传播的风险。极端气候或灾害事件频发以及对新发再发传染病的认知不足导致难以从源头做好疫病防控。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从源头加强基础研究和全链条监管来积极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疫情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全球分布的病原体之一,其潜伏特性为其治疗带来巨大困难,患者多为终身携带,因此研究HSV病毒潜伏和复发机制在对其治疗和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和再激活以及潜伏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猪的烈性传染病。2018年8月我国首次暴发ASF疫情,由于没有有效的商品化疫苗,导致疫情蔓延至我国各省份。随着疫情的发展,准确、快速的诊断技术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ASFV诊断检测技术专利现状,包括ELISA、免疫层析技术等免疫学检测方法和PCR、等温扩增技术、基于CRISPR/Cas系统开发的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期为我国ASF疫病防控及诊断产品的研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浩  郑丽舒 《病毒学报》2019,35(6):948-955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一种烈性人畜共患病原体,该病毒自从1998年在马来西亚暴发后,相继在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国多次出现,引发人类重症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病死率较高。由于NiV的高致病性、具有大流行的潜在威胁以及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因此建立灵敏、快速、特异的检测和诊断方法对于防控未来的NiV疫情尤为重要。本文就NiV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Bovine viral diarrhea,BVD)的流行比较复杂,其病原BVDV (BVDV-1和BVDV-2)不仅仅局限于已知易感动物牛群感染,其他动物种群中感染BVDV-1和BVDV-2的现象也值得注意,如猪群中BVDV感染很大程度上混淆了猪瘟等病原的监测,从而加剧病程发展。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可致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PI),这一特性导致该病的净化面临巨大困难,对整个养殖场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严峻威胁。BVDV抗原变异速率非常快,目前BVDV-1已有22个亚型,BVDV-2有4个亚型,鉴于病原在自然界的适应和演进特性,对该病的防控措施迟后其病原的变异速度。因此,定期摸清BVDV-1和BVDV-2在我国的流行现状是实施疫病净化的第一步和关键步骤,进一步借鉴国外BVD净化成功经验,综合考虑我国国情,采取适宜的防控策略,逐步净化该病原感染,有助于促进国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猪烈性传染病,是全球养猪业的"头号杀手",强毒株引发的超急性和急性感染死率高达100%。2018年8月ASF首次传入我国,截止2019年6月6日,已有32个省份累计暴发137起疫情,给我国社会、经济构成巨大威胁。ASF疫苗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要原因是对ASFV生物学特性缺乏深入的研究。有效控制当前ASF疫情扩散、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将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对ASFV形态与基本结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基因组及编码蛋白、入侵机制、免疫逃逸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当前疫苗研制面临的难点,以期为我国有效控制ASF疫情及病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宋杰  董少忠 《病毒学报》2017,33(5):785-790
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es,HuNoVs)是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它是导致全球急性非细菌性肠胃炎暴发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自1972年美国学者Kapikian利用透射电镜首次观察到首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NV)以来,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广泛流行。据报道,全球每年有超过1亿人因感染HuNoVs而发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多数患者表现为自限性,但也会导致少数婴幼儿、老人和免疫缺陷患者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HuNoVs引起的疫情暴发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本文将对HuNoVs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体外培养体系、动物模型、免疫反应和疫苗研发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病毒是人类致病性病毒,其变异性强、传播速度快、病亡率高,严重威胁了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目前全球对禽流感疫情防控的前提和关键是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控制。因此研发敏感、快速、特异、能进行高通量样品检测的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使人类能在更短时间内监测、检测禽流感病毒的病原感染情况,对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出血性的猪传染性疫病,给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ASFV作为双股DNA病毒,含有150-167个开放阅读框(ORFs),编码200余种蛋白质,其中结构蛋白约50种。结构蛋白作为病毒颗粒的主要组分,在病毒吸附、侵入和复制等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ASFV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ASFV结构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众多疫病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具有向人类传播的风险,尤其是具有飞翔能力的鸟类不易控制,所携带的病毒传播广泛,威胁人畜安全。因此,充分了解鸟类携带疫病情况以及鸟类迁徙路线中重点区域的疫病风险,对疫病防控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鸟类主要携带的病原类型,如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寄生虫和新城疫病毒等。着重探讨鸟类携带病原对生物安全防范重点区域的人员和动物的疫病风险,包括自然保护区、机场和禽类养殖场等,并从加强候鸟迁徙的动态监测、加强栖息地检疫和保护、家禽定期疫苗接种等方面提出疫病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猪塞尼卡谷病毒流行态势与诊断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为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的唯一成员,2002年首次发现于PER.C6细胞培养物中,被鉴定为细胞培养基中的污染物。最初SVV被用作溶瘤病毒进行肿瘤治疗研究。现已证实SVV感染猪能够引发原发性水泡病,引起猪的鼻吻、蹄部冠状带的水泡病变,同时伴有跛行、厌食、嗜睡和发烧等临床表现。与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引起的临床症状难以区分。2015-2017年期间,在美国、中国、泰国等多个国家暴发了SVV疫情,并且流行范围逐步扩大。针对该病的不断扩散,急需提出和制定有效的诊断与防控策略及措施。因此,一些新的诊断方法被不断开发出来,新的防控策略也在逐步建立。本文主要针对SVV最新的流行态势及特点、诊断与防控技术进行综述,旨在提供SVV最新研究进展,提高疾病防控及科研工作人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犬瘟热流行病学特点,结合犬瘟热病毒在灵长类动物的感染情况,对犬瘟热的危害及公共卫生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犬瘟热病毒存在大范围流行风险从而对进出口猴场形成新的威胁,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了疫病疫情预防控制和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15.
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溳  金春英  王蔚 《生命科学》2011,(12):1296-1299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中主要的致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急性感染和致死反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上,在抗病毒反应方面的尚所知有限。总结了近年来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概括了病毒侵染对虾后分子水平上的改变,旨在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白斑综合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于耐药结核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感染和大规模人口流动等问题的出现,结核病疫情出现加重趋势.目前,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发展成活动性结核患者,200~300万人死于结核病[1].  相似文献   

17.
1983年5—7月,在湖南衡阳(灵阝)湖渔场进行鱼病调查,在麦穗鱼卵巢内发现一种微孢子虫(图1—9)。感染率随寄主鱼的年龄增长而增高,一般为16%。严重感染的雌鱼,整个生殖腺全被寄生虫滋养体所侵占;但雄鱼未被感染。同池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opo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银鲴(Xenocpris argcntca)、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等六种鱼类均未发现这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蜜蜂的6种病毒: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sraeli acute paralysis virus,IAPV)、残翅病毒(Deformed wing virus,DWV)、囊状幼虫病病毒(Sacbrood virus,SBV)、急性蜜蜂麻痹病毒(Acute bee paralysis virus,ABPV)、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慢性麻痹病毒(Chronic bee paralysis virus,CBPV)在北京地区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该地区蜜蜂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多重RT-PCR法确定上述6种病毒在该地区的感染情况,并通过序列分析确定特异性。【结果】在所有检测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急性麻痹病病毒和慢性麻痹病病毒,感染率最高的是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其次是残翅病毒。检测的样本普遍存在混合感染。【结论】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残翅病毒、囊状幼虫病病毒、黑蜂王台病毒4种病毒可能在北京地区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引进的三种罗非鱼[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加利略罗非鱼(T.galilea)、莫桑比克罗非鱼 (T.mossambica)]与我国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比较,除具有较白鲢性成熟周期短和繁殖率高等优点外,还具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