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世界范围栝楼属植物种类的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系统发育研究资料,对栝楼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和现代地理分布的形成进行了总结。栝楼组在栝楼属中处于原始地位,大苞组、叶苞组属于较进化类群,该属内的部分类群是在二倍体的水平上经过多倍化形成的。栝楼属在第三纪时期广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到第三纪晚期演化进程加快,南亚和中国西南山地逐步成为该属的起源中心与分化中心;受第四纪冰川期影响,该属在欧洲的种类逐渐消失,东亚成为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栝楼属作为中国本地起源种,是中国植物区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槭属的系统演化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槭属(AcerL)属槭树科(Aceraceae),200种,分布于亚、欧、北美和非洲北缘。本文研究了槭属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起源与扩散。认为:(1)槭树科与无患子科关系密切,槭属是槭树科2属中较进化的类群。(2)在原始而典型的槭属植物的基础上,槭属沿花的各部减少,有的器官甚至向完全退化的方向演化,但也有少数向增加数目的方向特化。(3)讨论了槭属4亚属23组的演化趋势,并绘制出其系统演化图。(4)槭属起源于侏罗纪的中国四川东部、湖北、湖南及其邻近地区,并向西、东北和南方扩散而进入西亚、欧洲、非洲北缘、北美洲和马来半岛至印尼。  相似文献   

3.
槭属(Acer L.)属槭树科(Aceraceae),200种,分布于亚、欧、北美和非洲北缘。本文研究了槭属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起源与扩散。认为:(1)槭树科与无患于科关系密切,槭属是槭树科2属中较进化的类群。(2)在原始而典型的槭属植物的基础上,槭属沿花的各部减少,有的器官甚至向完全退化的方向演化,但也有少数向增加数目的方向特化。(3)讨论了槭属4亚属23组的演化趋势,并绘制出其系统演化图。(4)槭属起源于侏罗纪的中国四川东部、湖北、湖南及其邻近地区,并向西、东北和南方扩散而进入西亚、欧洲、非洲北缘、北美洲和马来半岛至印尼。  相似文献   

4.
中国兜兰属植物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英强   《广西植物》2000,20(4):289-294
分析了国产兜兰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及兜兰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趋势与生态地理环境的关系。国产兜兰野生种共有 18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过渡地区 (南亚热带 ) ,主产西南各省区 ;大多数种类生长于石灰岩山地 ,多为半附生兰 ,呈丛生生长 ,另一部分生长于酸性砂岩面的腐叶土上 ,多为地生兰 ,呈单株生长或分蘖状散生 ;大部分兜兰分布于较高海拔地区 ;国产兜兰属中最原始的短瓣亚属绝大部分种类仅分布在滇东南地区与贵州、广西连成一片的岩溶地貌的石灰岩地区 ,而兜兰属中较进化的兜兰亚属大部分种类在本区皆有分布。以上说明滇东南的石灰岩地区可能是兜兰属的起源中心和演化中心 ,中国的南亚热带地区是兜兰属植物的生态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5.
丁香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起源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以及欧洲东南部。中国是丁香属的自然分布中心,丁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根据植物区系的演化规律,作者认为丁香属起源于中国西南,并以此为中心主要沿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西南-中亚-欧洲的路径散布。近缘种之间存在着遥远的地理隔离,中国原产的华丁香与分布在我国西北及中亚的花叶丁香、欧洲特有种欧洲丁香均为近缘种,表明欧洲丁香的散布与中国西北的种类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分子生物学试验表明羽叶性状是演化中的过渡类型,在研究该属系统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化石记录华北紫丁香在中新世时的华中地区已有存在,说明该属至少在中新世时完成了由西南向华中的演化、辐射。  相似文献   

6.
中国麻黄属的地理分布与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现有麻黄属植物15种,2变种和1变型,这些种属于膜果麻黄组和麻黄组中的麻黄亚组,没有原始类型藤麻黄亚组的代表。我国除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的省区处,其他省区都有分布。麻黄花粉的化石-麻分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麻黄在过去曾遍布我国各地,发现的最早时期是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早第三纪时,种类较现在丰富,将近50种,根据麻黄粉在世界各地地层中的分布和时期,结合大陆飘移和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推断,原麻黄在各  相似文献   

7.
1 属的起源根据地质历史资料和形态、生态综合分析 ,我们认为在第三纪早期 ,泡桐属中还只有一种 ,到第三纪中新世时 ,才分化成华东泡桐 ( Paulownia kawakamii)和毛泡桐 ( P.tomentosa)两个种。在第三纪地层中 ,毛泡桐叶的化石在我国山东、法国、捷克和北美都有发现 ,特别是同一时期在日本歧阜县发现类似华东泡桐直径 1 55cm的矽化树干 ,这样的大树 ,在现存的华东泡桐中是从未见过的 ,这说明在当时的环境下 ,华东泡桐是适应生长的。另外 ,在形态上两种泡桐均为树形较小、叶宽有角、叶缘有锯齿、宽大圆锥花序、深裂的花萼、较小的果实和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芹属的核型演化及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山芹属Ostericum 5种1变种13个居群的核型,其中4种为首次报道。其核型如下:隔山香 O.citriodorum 广东宝安的居群,2n=22=16m+6sm;江西鹰潭的居群,2n=22=14m+6sm+2st;华东山芹 O.huadongensis本所药物园居群,2n=22=16m+6sm;安徽广德的居群,2n=22=16m+4sm+2sm(SAT);绿花山芹 O.viridiflorum内蒙古额右旗的居群,2n=22=18m+4sm;黑龙江双鸭山居群,2n=22=18m+2sm+2st(SAT);山芹 O.sieboldii 辽宁庄河居群,2n=22=4sm+16st+2st(SAT);吉林长白山居群,2n+22+2sm+20st;狭叶山芹 O. sieboldii var.praetieritum 辽宁鞍山的居群,2n=22=2sm+20st;大齿山芹 O.grosseserratum 辽宁庄河居群,2n=18=2sm+16st;江苏宜兴居群,2n=18=2sm+16st;安徽广德居群,2n=18=18st;浙江天目山居群,2n=18=18st。隔山香、华东山芹和绿花山芹具较原始的2A型,山芹和大齿山芹则具较为进化的4A型。此外,大齿山芹具有下行性的染色体基数n=9,这在整个前胡族中都具独特性。根据各居群在种分布区内的核型演化方向及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并结合形态和孢粉学资料,提出本属的起源是从近缘的当归属起源地横断山区沿着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迁移扩散,演化发展形成两个现代次生分布中心,一个是东北向具温带性广布型的分布中心(东北地区),另一个是东南向具亚热带性特有种型的分布中心(华东地区),两个分布中心之间有一个分化活跃、演化最高的纽带种一大齿山芹。  相似文献   

9.
中国槲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槲寄生属植物在世界的分布状况和在中国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其寄主植物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分布区类型的特点,结合该属目前的核型分析结果和现存类群的分布特点,论证了槲寄生属植物属古南大陆起源,并对其起源时间和迁移路线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10.
论三白草科的系统演化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细胞学、孢粉学、花器官发生和发育、花部维管结构、胚胎学、比较形态及解剖学等方面的证据,对三白草科4属6种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证。并联系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物的有关史料对三白草科分布区的起源作了据理推论。三白草科大约起源于早白垩纪古北大陆东南部。它的原始类型可能与现代三白草属的形态大体相似,为一种多年生具根状茎的草本,花小、无被、具苞片。白垩纪末期三白草的原始类群已完成它在古北大陆的迁移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赖草属植物的分类、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智丽  滕中华 《植物研究》2005,25(1):22-25
确认了中国区域有赖草属植物20种, 2变种,划分为3个组,即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其中,多穗组为新组。编制了新的分种检索表,报道了种的地理分布,推测了中国赖草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2.
姜明鑫  钟文玉  陈李林 《生态学报》2022,42(10):4225-4235
白斑猎蛛是茶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对茶园害虫生物防治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白斑猎蛛的潜在分布范围以及气候变暖对其分布潜在的影响,对保护和利用白斑猎蛛,充分发挥其对茶园害虫的生态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白斑猎蛛当前在中国的163个分布点和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当前及未来(2050年)2种气候情景(SSP2_4.5、SSP5_8.5)下白斑猎蛛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对白斑猎蛛潜在适生区分布预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2;测试样本遗漏率与预测遗漏率基本吻合,模型构建效果很好。白斑猎蛛在中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当前适宜分布区总面积约为429.93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4.78%;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福建。未来气候情景下,白斑猎蛛潜在适生区面积呈扩大趋势,主要体现在新疆、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广东、广西、海南的适生区范围扩张。在SSP5_8.5气候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变化最大,由当前的429.93万km~2增加到562.22万km~2,增幅达30.7...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十字花科(Cruciferae)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评述十字花科(Cruciferae)分类系统,分析主要性状演化趋势和科、属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十字花科植物可能是本土起源的观点,其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可能在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西部高山和丘陵地区,起源时间至少在第三纪晚期以前,并认为中国十字花科植物自起源地(青藏高原)可能有3条主要的散布途径:第1条是自青藏高原向东北部,沿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到达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并在蒙古高原及东北山地形成次分布中心;第2条自青藏高原向东,经重庆、湖南、湖北,沿长江流域分布,到达东部沿海一带;第3条自青藏高原向东南部,经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延伸到台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前胡属酯酶同工酶与种类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比较我国前胡属(PeucedanumL.)18种4变种的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并结合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从基因位点分布规律出发,探讨该属种间亲缘关系和地理分布格局。前胡属种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能较好地反映种间的亲缘关系,基因位点随所分析种类的地理分布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变化。讨论了滨海前胡(P.japonicumThunb.)、马山前胡(P.mashanenseShanetSheh)和广西前胡(P.guangxienseShanetSheh)、石防风〔P.terebinthaceum(Fisch.)Fisch.exTurcz.〕和宽叶石防风〔P.terebinthaceumvar.deltoideam(MakinoexYabe)Makino〕、红前胡(P.rubricauleShanetSheh)和刺尖前胡(P.elegansKomarov),以及华中前胡(P.medicumDunn)和华北前胡(P.harrysmithiiFeddeexWolff)等种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与系统演化的关系。根据前胡属植物区系,将我国前胡属分成7个酯酶同工酶地理表型。  相似文献   

15.
张华  赵浩翔  王浩 《生态学报》2020,40(18):6552-6563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全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区急需优先保护的林木基因资源,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胡杨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将为胡杨种群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绿洲恢复过程中胡杨的合理种植和配置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本研究基于胡杨在中国地区的92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0个环境因子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胡杨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综合环境因子变量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刀切法检验评估制约现代胡杨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因子,采用响应曲线确定环境因子变量的适宜区间,定量确定胡杨未来受威胁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和面积。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值)达0.932,现代胡杨潜在地理分布的总适生区面积为289.94×104km2,主要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地区)、新疆大部分地区、甘肃北部和西北部地区、青海中西部地区和宁夏北部地区;(2)影响胡杨的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变量为气温因子变量(年均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和降水因子变量(最湿月降水量和最干季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是影响胡杨潜在地理分布的关键因素;(3)在未来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胡杨不同等级潜在地理分布区的面积较现代潜在地理分布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整体上看胡杨的潜在地理分布区有向高海拔区域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西花蓟马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年发生代数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对多种蔬菜、花卉、果树造成毁灭性危害。以气候数据库为基础,根据该虫的致死温度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运用数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西花蓟马在中国的地理生态学。结果表明:该虫可在中国85.97%地区发生,1年发生5~19代,以8~16代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入侵性杂草皱匕果芥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为入侵风险评估和损失预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控制预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用ENMTools和SPSS分别对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进行筛选,再调用R程序包Kuenm校准MaxEnt模型确定最优参数设置,然后使用MaxEnt和ArcMap对皱匕果芥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并将已公布的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口粮食加工企业地理位置与皱匕果芥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匹配分析。[结果]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和最冷季度降水量是对MaxEnt模型拟合重要性排名前3位的环境变量,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可能是影响皱匕果芥发生分布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皱匕果芥在中国的中度适生区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13%,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龙门山-大凉山以东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高度适生区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7%,主要形成川渝、湖北-湖南和长三角3个中心。在皱匕果芥的中、高度适生区分布有901个进口粮食加工企业和57个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结论]皱匕果芥的中、高度适生区内存在我国粮棉等作物的重要产区,一旦该杂草大面积发生,将给我国粮棉等作物种植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进口粮食的国际贸易是皱匕果芥入侵中国的主要途径,应当加强对进口粮食接卸、运输、加工等高风险区域和环节的监管力度,并积极实施外来入侵杂草的监测和调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防除,防止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干旱区柽柳科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国干旱区柽柳科(Tamaricaceae)植物3属7代表种的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表明种子形态及种皮表面亚显微结构可为本科植物的分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根据种子表皮毛着生的类型并结合外部形态特征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表皮毛可分为Ⅰ型表皮毛和Ⅱ型表皮毛,前者着生于种子表面,包括红砂属(ReaumuriaL.)和柽柳属(TamarixL.)植物的一些种类;后者着生于种子顶端的芒柱上,包括柽柳属一些种类和水柏枝属(MyricariaDesv.)植物。(2)表皮毛的演化趋势是由Ⅰ型表皮毛向Ⅱ型表皮毛转化。(3)红砂属处于本科的原始地位,水柏枝属较为进化,柽柳属是联系两者的中间环节,本属内亦存在许多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9.
对2010年5月-9月采集的蜜蜂属Apis中野生蜜蜂进行鉴定,根据形态特征编制了中国蜜蜂属的分类检索表,并对各个种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对野生蜜蜂在我国及世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期望通过这次采样及基础研究推动对野生蜜蜂研究以及野生蜜蜂的保护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木荷(Schima superba)是中国南方常见的速生阔叶耐火树种之一,在生态修复和维持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axent模型,结合158条木荷在中国的有效分布记录和筛选后的8个生物气候变量,预测木荷现代和2041-2060年3种气候排放浓度情景下木荷的潜在分布区。Maxent模型的可靠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判断,综合气候因子的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和刀切法检验,来分析并探讨制约木荷地理分布的重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 Maxent模型训练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分别为0.936±0.001和0.943±0.008,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极高;(2)现代木荷潜在地理分布的总适生区面积198.87×104 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0.7%,主要位于在中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福建、浙江、台湾、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重庆,以及四川、河南和安徽部分区域;(3)制约木荷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生物气候因子为降水因子(最干月降水量26-214 mm、年降水量800-2500 mm和最湿季降水量590-1030 mm)和温度因子(气温年变化8.5-28℃);(4)使用Maxent模型模拟的木荷适生区面积大于其实际分布面积,暗示着木荷人工林在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木荷种质资源收集和人工林种植奠定理论基础,对维持区域性生态系统安全和稳定、缓解气候变化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