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绿僵菌对昆虫的入侵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绿鹰菌[Metarhizium(Metsch.)Sorokin]是一种有效的杀虫真菌,利用它来防治害虫的研究与实践已愈百年l‘]。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昆虫能被这种真菌感染致死,它致病力强,效果好,对人,畜,作物无毒害,和白僵菌一样,是一种当前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虫生真菌之一,利用绿僵菌对害虫进行微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同其它真菌杀虫剂一样,绿鹰菌的致死时间比化学杀虫剂长,因而影响了它效果的发挥,为挖掘及有效地应用这种有潜力的微生物制剂,国外已有许多国家对绿僵菌人侵机理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利用黄粉虫分离土壤昆虫病原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春生  由士江  高文韬 《昆虫知识》2006,43(2):260-261,F0004
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作为寄主从土壤中诱感并分离昆虫病原真菌。结果显示,从吉林市的18个土样中分离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土样中的昆虫病原真菌检出率为77.78%。这表明利用黄粉虫分离土壤中的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蝉科昆虫在自然界具有重要作用,是果树等林木的刺吸性害虫,同时蝉与真菌组成的虫菌共生体也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近十年来,通过对我国昆虫病原真菌资源的调查,共采集获得102株蝉科昆虫罹患病原真菌标本,并保存于安徽农业大学昆虫病原真菌研究中心(RCEF)。本研究从蝉科罹患病原真菌标本中分离得到81株菌株,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基于不同培养基的形态特征观察并结合ITS、SSU、LSU、TEF、RPB1和RPB2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寄生蝉科的菌株属于3科6属15种。本研究重点描述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高水紫孢菌;此外,一些类棒束孢属菌株被修订为蝙蝠蛾萨姆森菌;除上述物种外,还鉴定出球孢白僵菌、绿色绿僵菌、蝉花虫草、柱孢绿僵菌、环链虫草、玫烟色虫草、澳洲白僵菌、布氏白僵菌、细脚虫草、棕色绿僵菌和长座细虫草。其中球孢白僵菌、蝉花虫草和绿色绿僵菌是优势种,多度达总数的58%。而其他12个物种分离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罗莹  赵晶  黄振  任顺祥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5):1085-1092
昆虫病原真菌是控制害虫发生与危害的重要生物防治因子之一,优良的菌种是生物防治的关键。紫外线诱变育种是昆虫病原真菌菌种选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易操作、效果好、作用时间长等优点。本文以白僵菌、绿僵菌、玫烟色棒束孢等三种常用的昆虫病原真菌为例,从诱变育种的材料、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昆虫病原真菌紫外线诱变育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昆虫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是寄生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一种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属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1]。它包含两个属———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和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它们分别与斯氏线虫(Steinernema)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共生。这两种线虫由于杀虫能力强,是最有应用潜力的昆虫病原线虫。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可以概括为:共生菌存在于线虫的肠道内,线虫携带共生菌进入寄主昆虫体内,并将共生菌释放到昆虫的血腔中;共生菌在昆…  相似文献   

6.
绿僵菌分生孢子对寄主附着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海川  尤民生 《昆虫知识》1999,36(3):189-192
绿僵菌Metarhizium(Metsch.)Sorokin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杀虫真菌,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种昆虫能被这种真菌感染致死[1],利用它来防治害虫的研究与实践已愈百年[2]。绿僵菌致病力强,效果好,对人、畜。作物无毒害,和白僵菌一样,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虫生真菌之一,利用绿僵菌对害虫进行微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前景[3]。目前,国外如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已对其分生孢子和寄主之间的附着、识别等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较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却很少…  相似文献   

7.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存在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一类细菌 ,属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兼性厌氧 ,包括致病杆菌属 (Xenorhabdus) [1] 和光杆状菌属 (Photorhabdus) [2 ] ,它们分别与斯氏线虫属 (Stein ernema)和异小杆线虫属 (Heterorhabditis)的线虫共生[3] 。在自然界 ,共生菌存在于 3龄侵染期线虫的肠道中[4 ] ,不能从土壤中分离获得 ,是昆虫病原线虫的主要致病因子。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末期才被发现 ,其分类地位也经常发生变动 ,鉴定工作尽管几十年来陆陆续续时有报道 ,但并不十分深入和系统。近年来 ,…  相似文献   

8.
地塞美松中间体的C1,4脱氢和11α-羟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塞美松 (Dexamethasone)为高效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 ,临床上广泛使用。开拓用梯可吉宁 (Tigogenin)为起始原料生产从化学结构和合成技术上讲较为合理 ,而且适合于资源综合利用[1] 。在合成过程中 ,除了A环需引入C1,2 和C4 ,5两个双键 (含C-3 羟基氧化 )外 ,还需用微生物法在C-11位引入羟基。国外常采用化学法脱氢 ,然后再用霉菌 11α 羟基化[2 ,3 ] 。本文报道用两类微生物菌种 ,节杆菌 (Arthrobactersp .)AX86和绿僵菌 (Metarhiziumsp .)M 88,混合转化一步完成脱氢和羟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内生真菌香柱菌及其次级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钢 《微生物学报》2003,43(1):132-137
两千年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一些牧草对牲畜等动物有毒。 1 90 4年Freeman从这些牧草中分离到了一类内生真菌 ,后被称为Neotyphodiumoccultans,人们才知晓造成这些动物中毒的真正元凶恰恰是这类微生物[1] 。在 2 0世纪 30年代 ,Sampson对一些植物的内生真菌作了比较性研究[2 ] ,这些内生真菌包括Ne otyphodiumloii和香柱菌属 (Epichloe)的一些种 ,其中香柱菌可以导致一些草类干死病 (choke)。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香柱菌及其相关的内生真菌长期生存于它们的宿主植物中 ,并不使…  相似文献   

10.
绿僵菌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土壤之中,在调节和控制土壤中有害昆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农业实际应用过程中,绿僵菌杀虫剂的施用效果很不稳定,原因之一是受到了土壤因子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从土壤温度和水分、土壤pH、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质地4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土壤因子对绿僵菌生命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土壤因子影响绿僵菌生命活动的新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讨论,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因子影响绿僵菌生命活动的作用机理及绿僵菌在实际生物防控地下害虫领域的广泛和高效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真菌类遗传学分析的知识结构教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桂花 《遗传》2002,24(3):349-350
本文以认知结构理论为指导,讨论了真菌类遗传分析与高等动植物遗传分析的内在联系,认为利用这种内在联系进行教学可收到好的效果并说明了作者的具体教学过程。 Abstract:In the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analysis of Fungi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high animal and plant was discussed.A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we adopted this method in the teaching.  相似文献   

19.
I. D. Kolesin 《Biophysics》2014,59(3):511-513
Pre-epidemic circulation of a multivariate agent is simulated. An assumpt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forming a new variant as a combination of properties of circulating variants is examin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