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明生  赵志模 《昆虫学报》1999,42(2):145-149
研究了环境因子对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Bell) 秋迁蚜生殖和雌性蚜发育的影响。温、湿度单因子试验表明,秋迁蚜在26℃和80%RH条件下有最大生殖量;温、湿度对秋迁蚜生殖量的影响均符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极端温、湿度会导致生殖量的下降。采用三元一次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环境温度(X1)、湿度(X2)和光照强度(X3)三因子不同水平组合对雌性蚜发育的影响,表明温度是影响发育历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光照强度,最后是湿度。因此,适当高温、强光照条件可以加快雌性蚜发育;而适当高湿条件可以降低雌性蚜的发育速率而延长其发育历期。在人工培育角倍蚜生产中,创造有利于秋迁蚜生殖的温、湿度条件可以使秋迁蚜产下较多的越冬侨蚜;在适当降低温度、增加湿度的阴暗条件下贮留雌性蚜可以适当延长其发育,以使角倍蚜与盐肤木在物候上达到最佳吻合。  相似文献   

2.
邵淑霞  杨子祥  陈晓鸣 《昆虫知识》2013,50(4):1094-1100
为了深入研究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性母的羽化和生殖规律,为角倍人工培育技术的改进和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培养皿保湿培养载有角倍越冬若蚜的藓块,收集刚羽化的性母置于培养皿内单头培育,连续观察并记录角倍蚜性母的羽化和生殖过程。结果表明:角倍蚜性母全天均可羽化,19:00的羽化量最大,为羽化总数的42.96%;在1822℃条件下,羽化过程持续6 d,其中前3 d的羽化量最多,为总羽化量的73.05%,羽化后2 h开始产性蚜,其中24 h内产性蚜最多,为性蚜总数的84.61%。性母一生可产性蚜122℃条件下,羽化过程持续6 d,其中前3 d的羽化量最多,为总羽化量的73.05%,羽化后2 h开始产性蚜,其中24 h内产性蚜最多,为性蚜总数的84.61%。性母一生可产性蚜14次,其中56.67%的性母一生产性蚜2次。性母的产性蚜次数与产蚜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60.00%的性母可产雌、雄两种性别的性蚜,36.67%的性母一生只产雄性蚜,仅有3.33%的性母一生只能产雌性蚜;雄性蚜的产出时间平均比雌性蚜早2 h。  相似文献   

3.
对榆梨绵蚜Eriosoma lanuginosum dilanuginosum Zhang,1980的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无翅侨蚜,有翅性母,雌,雄性蚜放卵进行了描述,除有翅干雌外,其余各型与卵均为首镒记述。所有研究用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角倍蚜越冬世代多型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传溪  徐厚梁 《昆虫学报》1993,36(4):497-499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是形成我国著名特产五倍子的最主要蚜虫种类,其形成的角倍占我国五倍子总产量的75%以上。角倍蚜瘿外生活阶段主要为越冬世代和性蚜世代,其中越冬世代历期长(在浙江自10月中下旬始至翌年4月上旬),是人工繁殖管理的最主要世代。研究温度对角倍蚜越冬世代多型现象的影响,对角倍蚜人工繁殖工作的改进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角倍蚜越冬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传溪  徐厚染 《昆虫知识》1997,34(3):159-161
五倍子系中国特产,是重要的化工和医药原料。角倍蚜Schclechtendaliachinesis(Bell)是生产五倍子的最主要致瘿蚜种。恒温试验表明,其越冬世代有翅型随温度从4.5℃升至18.0℃,平均世代历期从266.2天缩短至76.6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4℃,有效积温为1512.9日度;无翅型随温度从7.5℃升至22.0℃,平均世代历期从118.8天缩短至29.4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2.2℃,有效积温为557.4日度。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产量的高低取决于雏倍的数量.为了探讨影响角倍雏倍形成的影响因子,在贵阳市、石阡县的青阳乡和本庄镇开展了角倍种虫的袋内培养、野外挂放及成瘿复叶叶序的研究.结果表明:挂放地海拔高度、不同来源的盐肤木以及适合致瘿的复叶数量是影响雏倍形成的主要因素.在角倍种虫的袋内培养环节,填充物会影响袋内干母数量,但使用玉米苞叶和皱纹纸作为内垫物,两者间差异不显著.海拔因子对野外挂放的成瘿数量有显著影响,高海拔地区(1200 m以上)的虫瘿数量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野生盐肤木林中的成瘿数量显著高于人工盐肤木林;成瘿复叶以7~11片叶上的雏倍最多,每片叶上的倍子数为1~5个.因此,可以通过改善虫袋内垫物,低海拔种虫在中高海拔挂放,不同倍林的选择及成瘿复叶调控等措施来提高雏倍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蚜小蜂是重要的农林作物害虫寄生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文章将国内外对蚜小蜂的生殖与性别决定方式,蚜小蜂的生长和发育以及蚜小蜂对寄主的选择过程,寄生蜂对寄主激素平衡的调节与控制,蚜小蜂与其他寄生蜂之间的竞争作用等蚜小蜂与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杨  杨子祥  陈晓鸣  刘平  唐翊峰 《生态学报》2013,33(9):2825-2834
2009-2011年,在四川峨眉对大棚模拟条件下角倍蚜春季的迁飞数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春迁蚜的迁飞活动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在迁飞期内,当日平均气温≥9℃、最高气温≥13℃、平均相对湿度≤80%,春迁蚜开始迁飞;当日平均气温≥15 ℃、最高气温≥22 ℃、日照时数≥7 h、平均相对湿度≤65%,春迁蚜大量迁飞.在迁飞初期和中期,春迁蚜迁飞数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当天气条件适宜时,春迁蚜日迁飞数量的变化为单峰型,前期和末期低、中期高;当迁飞期内遭遇激烈降温,日迁飞数量波动较大,呈双峰或多峰型,同时迁飞期延长、迁飞率和单位面积迁飞量下降.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春迁蚜日迁飞数与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日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0.1);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春迁蚜迁飞的关键因子,日照次之.  相似文献   

9.
盐肤木林内间作对角倍蚜虫瘿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间作方式下盐肤木林的角倍蚜虫瘿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盐肤木纯林的单株虫瘿数、单叶虫瘿数和有虫瘿梢头率分别为14.1个、2.3个和78.4%,而盐肤木襄荷混作林的单株虫瘿数、单叶虫瘿数和有虫瘿梢头率分别为25.8个、3.2个和91.2%,分别为前者的1.8倍、1.4倍,有虫瘿梢头率增加了12.8%。(2)与盐肤木纯林相比,盐肤木襄荷混作林内的温度略低,全天平均低1.6℃,而相对湿度略高,全天平均高5.9%,高湿和较小温度变幅可能是虫瘿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当盐肤木与蔬菜混作时,单株梢头数和有虫瘿梢头数分别比纯林增加了1.4倍,增加的原因可能与蔬菜种植中的松土和施肥有关。综上所述,盐肤木与襄荷混作可以增加倍子产量,盐肤木与蔬菜混作可以增加有虫瘿梢头数量,两种混作模式均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瘿绵蚜科虫瘿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否形成虫瘿及虫瘿的位置、形态等是蚜虫生物学的重要特征.本文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形成虫瘿的寄主植物、虫瘿的类型、虫瘿着生的部位和虫瘿的形态结构4方面对瘿绵蚜的虫瘿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科蚜虫的虫瘿在类型上有虫瘿和伪虫瘿之别;在着生部位上,有叶片、侧脉、主脉、叶柄、复叶总轴、嫩枝等不同部位;就虫瘿而言,在形状上有尖椒状、鸡冠状、袋状、球状、黄瓜状、枫叶状和倍花状之分,在结构上有单室和多室两类.同时,基于系统分类及虫瘿多样性研究的结果,初步探讨了瘿绵蚜科虫瘿的演化,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虫瘿演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黑胸散白蚁新群体的建立和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源智  潘演征 《昆虫学报》1996,39(4):375-382
在实验室进行了温度、水湿、食物、土壤、活动空间与新群体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实验,野外又观察收集了相关资料。结果表明:在20℃-28℃和含水量为50.5%-69.6%的基质中,配对饲养的新群体几乎全部正常发展;30℃以上或基质含水量低于38.2%,新群体难以建立;25℃时工蚁取食的净增量最大;工蚁含水量为79%、构成蚁巢的白蚁排泄物和木材含水量分别为54.8%和52.3%;7种木材饲养新群体,以刺槐饲养的发展最快,香樟和马尾松次之;群体的发展还与土壤和活动空间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白蚁建巢的限制条件,认为迁巢活动和群体分裂是长期适应环境条件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藏族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藏医药学的文字记载始于1300多年前。八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本文就其中6种进行论述,着重指出:①对藏药正品的考证来说,十七八世纪之交时桑杰嘉措主编的《蓝琉璃》和与之配套的彩色药物挂图是很好的资料。②丹增彭措著的《晶珠本草》成书年代宜暂作1743士9年,而不是目前一些文献流行的1840年或1800年。③丹增再传弟子蒙古人绛贝多杰著藏文本草《正确认药图鉴》,约半数附图注汉文药名,此书能反映当时蒙医使用藏药名的实际情况。但不是全部藏药,且导致后世汉译与英译古藏医药文献时对藏药名的误译,但其正文中引用许多藏医药名著对该药的生境、形态等描述而为《晶珠本草》未记载的,对考证藏药仍有重要作用。本文还就七十年代两种藏药方剂405个,统计出现20次以上的最常用藏药50种,列表供参考。此外还介绍近30年来对藏药的调查开发情况。文末附参考文献121篇。  相似文献   

13.
14.
盐肤木上四种倍蚜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983—1986年作者在四川省绵竹、成都、夹江、涪陵和南川等县(市)境内,海拔500~1500米范围内,对寄生在盐肤木上的角倍蚜,倍蛋蚜,倍花蚜和红倍花蚜等四种主要倍蚜春迁蚜羽化迁飞期、干母营瘿期、倍子生长进程和瘿内倍蚜的生殖数量与世代数以及干母营瘿的寄主物候等的观察测定结果,并建立预测方程,为引移挂放和适宜采倍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羊草草原土壤细菌数量动态与生态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羊草草原土壤细菌的数量动态以及与8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的数量全年只有一个高峰值(2.67×10  相似文献   

16.
根据翅和翅芽的有无、长短,把分离群体中培养出的黑胸敌散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uyder补充生殖蚁命名为翅鳞型、长翅年型、短翅芽型、微翅芽型和无翅型补充生殖蚁.在工蚁、兵蚁、若蚁组成的群体中,分化较复杂,能培养出多种类型的补充生殖蚁,而在工蚁和兵蚁组成的群体中多数只培养出无翅型补充生殖蚁,少数远能培养出微翅型补充生殖蚁.短翅型、微翅型、无翅型补充生殖蚁需要经历一个后熟期才能产卵.此外,还对分离群体产生补充生殖蚁的频率、数量及初期产卵能力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研究培养液的浓度、盐度、pH值及环境温度对旋毛蟹栖拟阿脑虫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作用下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证明:在单因子作用条件下,随着培养液浓度的增加,其虫体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随之增加,达一定浓度时则停止增加,盐度在8—55g·L-1时,虫体可繁殖生长,35g·L-1时,rm最大;温度在4—32℃范围内可生长繁殖,25℃时rm最大;pH为5—9时,虫体可生长繁殖,pH为7时,rm最大。综合因子作用分析表明:温度与盐度对rm的影响显著,pH值在实验范围(5—9)无显著影响。当pH=5—9、温度22.1℃、盐度22.4g·L-1时,旋毛蟹栖拟阿脑虫的rm最大,而盐度和温度间具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倍体中华猕猴桃减数分裂及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治廷  黄仁煌  袁萍  武显维   《广西植物》1993,13(2):139-143+197
观察了四倍体中华猕猴桃(2n=4x=116)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发育过程。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和中期Ⅰ,绝大部分染色体呈二价体构型,出现少最环状和链状多价体。胞质发育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两细胞型。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