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1998-198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给水部队联合考察队在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塔塔尔地区的红层进行考察时,在克克阿木地点的下部红层中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并称该动物群为克克阿木哺乳动物群(王伴月、王培玉,1991).其中,有几件小哺乳动物化石可能代表梳趾鼠类一新属、种.现给予描述报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在内蒙古沙拉木伦额尔登敖包地区第三系下渐新统乌兰戈楚组中发现的始巨犀的一个新种:寿氏始巨犀(Juxia shoui)。据其前臼齿及鼻切迹的位置等特点,这一新种当为始巨犀属中比较进步的一个成员,是包氏始巨犀和巨犀之间的过渡类型的犀类动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准噶尔巨犀(Dzungariotherium)的一个新种。标本为中苏古生物考察队1960年在内蒙古沙拉木伦地区额尔登敖包的早渐新世乌兰戈楚组内所采。由于这一新种的时代为早渐新世,因而有可能是发现于新疆的晚渐新世霍尔果断准噶尔巨犀(Dzungariotherium org-osensis)的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产自广西南宁盆地中部长岭坡(村)竹排冲岸边的石炭兽一新种:长岭石炭兽(Anthracotherium changlingensis sp. nov.)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的石炭兽。通过对化石的记述和对比,证明我国有Anthracotherium这一属的存在,并确定了南宁盆地邕宁组上段(即上含煤段)的地质时代为晚渐新世。文中还记述了百色盆地发现的两件石炭兽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在内蒙古阿左旗乌兰塔塔尔早渐新世乌兰塔塔尔组中发现的鬣齿兽一新种——内蒙古鬣齿兽(Hyaenodon neimongoliensis sp.nov.)。新种在大小和特征上与Hyaenodonpervagus相近或相似,但它的pl为单齿根,前面的下前臼齿之间有齿隙,下颊齿无舌侧齿带。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广西田阳三雷林场附近发现的一块西猯类下颌 (GXM. F0844), 订名为单尖旅猪 (Odoichoerus uniconus gen. et sp. nov.) 文中列举了旧大陆西猯类各属与新大陆西猯类之间差异,并认为原始猪类在牙齿形态上与旧大陆西猯类更加接近,或许猪类和新大陆西猯类是从旧大陆西猯类中派生出的两支.  相似文献   

8.
<正>1962年在我国广东南雄盆地首次发现了阶齿兽类化石(周明镇等,1973;郑家坚等, 1973),随后在安徽潜山、湖南茶陵、陕西石门、江西大余等地的中古新世地层中相继发现该类动物的化石材料,尤其是在广东南雄、江西大余和湖南茶陵三个地点,有大量的阶齿兽类化石产出。阶齿兽类在中古新世时在亚洲南部是广泛分布的。本文记述的阶齿兽材料是2003年在江西池江盆地发掘到的,此标本与已知的阶齿兽属中各种均有明显差别, 故建立一新种——丁氏阶齿兽(Bemalambda dingae sp.nov.)。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中国新疆发现的水龙兽 (Lysirosaurus) 七个种的材料;依据头骨形态和结构的相似性,将原订的宽额种 (L. latifrons) 归并入粗壮种 (L. robustus). 对步氏种 (L. broomi)、赫氏种 (L. hedini)、杨氏种 (L. youngi)、粗壮种 (L. robustus) 等水龙兽种的特征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并对中国的水龙兽与南非水龙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巩头兽类一新属种利齿狭头兽,它以高面窄的头骨,轻巧的结构,大的眼孔,小的颞孔,三角形的上颌骨有别于所有已知的恐头类。它的门齿结构,及出现在头骨顶面容纳下颌收肌的凹陷显示了与安泰斜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基狭窄的头骨,大而侧扁犬齿,及较为长大,侧扁具边缘锯齿的犬齿后齿表明它代表一个新科,而且是恐头兽类中最为原始的科。  相似文献   

11.
<正> The Cricetidae, a group of small rodents presently extremely flourishing all over the world, were already widely distributed in Holarctic in Oligocene. Although abundant Oligocene cricetids have been found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heir occurrence in Asia has been restricted so far mainly to the Hsanda Gol Formation. In China no middle Oligocene cricetids had been encountered until 1977 and 1978, when the author succeeded in finding some cricetids from Saint Jacques, Nei Mongol, China. Those cricetid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上渐新统伊克布拉格组中发现的 Yindirtemys 的新材料证明,Yindirtemys woodi 是 Tataromys grangeri 的晚出的同物异名,但 Tataromys grangeri 的特点与典型的 Tataromys 的区别很大,而 Yindirtemys 属仍是有效的.因此,这个种应从 Tataromys 属中排除,而归人 Yindirtemys 属.  相似文献   

13.
雷兽是一类在始新世时很繁盛的古老的奇蹄类动物,其化石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在欧洲仅有零星发现。锤鼻雷兽(Embolotherium,曾译为王雷兽或大角雷兽)是一类亚洲特有的、非常特化的雷兽。它与雷兽科其他成员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鼻骨显著增大、加长,前端明显抬高,形成类似西方攻城锤状的“角”。它也因此而得名(embole为希腊语:攻城锤)。 Embolotherium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在我国内蒙古额尔登敖包地区乌兰戈楚层中首次发现的。Embolotherium属已知…  相似文献   

14.
内蒙阿左旗乌兰塔塔尔中渐新世的食虫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这篇短文记述了在内蒙阿左旗乌兰塔塔尔地区中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两属三种食虫类化石。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中中新世化石地点(DM01)产出的真角鹿一新种:高枝真角鹿Euprox altus sp.nov.。新种具真正的角节,角节之上一定高度的两个分枝,长的角柄;牙齿低冠,上臼齿的前附尖和中附尖发育,新棱和齿带存在;p4的下后尖发育,下次凹存在;下臼齿具古鹿褶。这些特征可作为其归入真角鹿属Euprox的依据。Euprox altus最主要的特征是其分叉起始位置比属内其他种的高。分叉起始位置的标志是角基的突然变宽,它不同于分叉的位置,可作为一个新的鉴定特征。角冠表面纵向分布不均的沟棱、更低冠的牙齿、P4原尖后棱上的脊、p4不明显的下前凹和不是很发育的下三角凹、下臼齿上发育较弱的古鹿褶等特征都是新种区别于属内其他种的重要特征。Euprox altus所指示的可能是温暖湿润的生活环境,与大庙现在干旱、恶劣的景象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眼蕈蚊科(Sciaridae)为双翅目中小型暗色的蚊类,触角16节,复眼向背面尖突形成眼桥。眼蕈蚊的种类多、数量大,幼虫多生活在富有腐植质的土壤中,常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及野生和栽培的菌蕈。我国的眼蕈蚊种类相当多,但内蒙古缺乏调查,本文就现有的标本记述了5新种,代表5个属,内有一中国新记录属。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