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认为古腭型鸟类处在现生鸟类系统进化树的基部,最近的分子水平研究则认为今腭型鸟类中雀形目种类构成了现生鸟类中一个最古老的支系.本研究通过对现生鸟类中21目39种核c-mos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从分子角度对现生鸟类的早期进化及三趾鹑鸟类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鸡雁类是现生鸟类最古老的一个支系,现生鸟类的祖先并不是经白垩纪到第三纪大灭绝后残留下来的一些过渡性水鸟(transitional shorebirds).在现生鸟类中,今腭型鸟类为并系发生,古腭型鸟类为单系发生.三趾鹑类在系统发生中晚于鸡雁类和古腭型鸟类,早于今腭型鸟类中非鸡雁类鸟类与鹤形目鸟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建议将现生鸟类分为初鸟下纲和新鸟下纲2个下纲,三趾鹑类属新鸟下纲的三趾鹑目(Turniciformes).  相似文献   

2.
跗跖骨是鸟类后肢骨骼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形态特征对恢复鸟类的行为和习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鸟类的跗跖骨为研究对象,共观察了200余例有代表性的现生鸟类标本,并对其中15个目中的154例标本进行了多组数据的测量。还将跗跖骨各形态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引入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现生鸟类跗跖骨5组(12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对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包括第Ⅱ,Ⅲ,Ⅳ三个跖骨的宽度变量;第2主成分包括第Ⅱ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上下及前后位置两变量,以及第Ⅳ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前后位置变量。对这6个变量的分析表明,它们对于区别鸟类的栖息习性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通过对在中国(辽西为主)已发现的25例中生代鸟类跗跖骨远端4个变量的统计分析,表明它们同样具有区别树栖和地栖鸟类的显著意义,而且分析的结果与参考鸟类其他特征(如爪的形态、脚趾的比例等)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鸟类跗跖骨远端形态的两种模式及其栖息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光 《四川动物》2006,25(1):21-27
通过对大量现生鸟类的跗跖骨进行对比研究,得出鸟类的跗跖骨远端特征可以被用来作为判断鸟类栖息习性的依据。地栖性鸟类的跗跖骨远端由第Ⅱ、第Ⅲ、第Ⅳ跖骨滑车组成典型的“三角”模式,而树栖性鸟类的跗跖骨远端则是由位于同一平面位置的第Ⅱ、第Ⅲ、第Ⅳ跖骨滑车组成典型的“滚轴”模式。由此还尝试对中生代鸟类的栖息习性和功能作了检验和判定,依此鉴定与借助其他依据识别的结果比较一致。鸟类跗跖骨远端形态结构的观察与研究,对评判古鸟的栖息习性以及鸟类的栖息演化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玉光  田晓阳 《四川动物》2006,25(4):703-709
鸟类的跗跖骨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与其他四足动物跗骨、跖骨相区别。不同类型鸟类之间的生态习性和适应形式相互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与之相对应的跗跖骨的形态结构也产生了多样性分异,形成了鸟类跗跖骨形态结构与对应功能行为的适应性选择。鸟类跗跖骨形态结构多样性的研究不仪为了解不同类型鸟类的生态习性提供证据,也使鸟类后肢骨骼的功能行为学得以逐步完善。特别是通过对现生鸟类跗跖骨形态结构多样性与对应功能的分析,可以此作为研究早期鸟类形态习性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进一步探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鸟类功能行为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发现于新疆晚始新世地层中的两件鸟类化石,这两件化石可能代表了雁形目一个绝灭亚科Romainvilliinae在中国乃至亚洲的首次发现。其中一件跗跖骨片段保存了多个雁形目鸭科鸟类的特征,同时保存了水禽中仅见于Romainvilliinae鸟类的特征组合。该跗跖骨属于一个个体很大的鸟类,与现生天鹅相当,其第二滑车内侧不存在突缘,第三滑车足底面的近中侧不对称,这些特征表明这件标本属于一个新属种。另一件股骨片段属于一个与跗跖骨标本个体同样大小的鸟类,其特征与在比利时发现的早渐新世可能属于鸭科Romainvilliinae的Cygnopterus affinis相一致。如果新发现的这两件标本确属亚洲的Romainvilliinae鸟类,则说明Romainvilliinae的地理分布范围也包括亚洲,大体型的Romainvilliinae鸟类在始新世时即已存在,并且也说明在阻断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扩散的图尔盖海峡干涸之前,欧亚之间的鸟类地理区系一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鸡形目鸟类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数据库,运用GIS技术处理物种分布数据,研究了中国鸡形目鸟类的水平、垂直分布状况和分布中心。中国鸡形目鸟类63种,分属2科26属,在水平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在动物地理亚区上表现为西南山地亚区分布最多(35种),其次是青海藏南亚区(30种)、喜马拉雅山亚区(22种);在垂直分布上则主要分布于从1100m到2900m的中、高海拔地区。中国鸡形目鸟类物种多样性具有2个分布中心:喜马拉雅-横断山中心和滇南山地中心。我国鸡形目鸟类主要涉及以下3个分布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型、东洋型和南中国型。其中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型的种类最多,其次为东洋型和南中国型,其他类型较少。  相似文献   

7.
猛禽类跗跖骨形态特征与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捕获猎物为生的猛禽类。其跗跖骨具有:骨骼粗壮,肌肉附着槽、血管孔发育,位于同一平面的3个跖骨滑车组成了典型的“滚轴模式”,第Ⅱ跖骨滑车翼延伸变粗等形态特征。这些特征与猛禽类抓握有力、撕裂迅猛、行动稳健的功能相适应,将有利于猛禽类功能的发挥。进一步表明了猛禽类形态特征与其功能之间相互协同、适应性,并以此同地栖性鸟类的“三角模式”相区别。由此可以为古鸟类依据跗跖骨的形态特征来判断其类型及栖息习性提供依据,同时对研究早期鸟类功能演化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后跖骨痛的病因分析,以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手术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5年间行类风关前足矫形术204例256足,其中术后出现跖骨痛的44例46足,随访术后出现跖骨痛的时间、部位以及处理措施的效果和预后,并分析其出现原因。结果:44例患者中11例11足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7例术后患者跖骨痛消失,4例患者术后仍残留疼痛,2例接受足垫治疗,2例接受了第3次手术,术后疼痛消失。32例34足未接受再次手术,行矫形足垫治疗,1例患者失随访。结论:术后残留跖骨痛是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可通过矫形鞋垫缓解疼痛,少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山东枣庄市916人足放射片进行了足籽骨的观察与测量。发现每足有1-7个籽骨,其中二个者占77.8%,三个者占16.9%;籽骨位于跖骨头下方者占94.5%,位于趾间关节下方者占5.5%;各跖骨头籽骨出现率:Ⅰ占99.9%、Ⅱ占 2.2%、Ⅲ占0.3%、Ⅳ占0.5%、Ⅴ占6.4%;(足母)趾趾间关节籽骨占12.6%;二分及三分籽骨出现率占3.9%,明显低于欧美人。此外,本文认为籽骨是在先天籽骨原基基础上,加以后天运动的影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数据库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数据库(The Site Record Database for Chinese Galliformes,SRDG)是以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点的有关信息为数据源的综合性资源数据库,于1996年初步建立,2005~2006年进行了更新维护和完善,由中国鸡形目鸟类物种代码库(WZDM)、中国鸡形目鸟类分布状况库(FBZK)和信息来源库(XXLY)三部分构成,包括中国鸡形目全部63个种的5859条分布信息和1027条相关文献记录。本数据库操作简单,各库之间通过共有字段相链接,具有信息查询、修改和维护等功能。本数据库的物种信息有助于加深对我国鸡形目鸟类资源的了解,可为中国鸡形目鸟类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在数据库基础上,可以进行有关我国鸡形目鸟类分布状况的分析,如鸡形目鸟类地理区划研究、分布区与占有面积的比较、物种濒危状况评估以及热点地区分析和GAP分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