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稀切叶蚁属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载中国稀切中蚁属Oligomsrmex Mayr18种,其中描述8新种。分别编制了兵蚁和工蚁的检索表。评论了该属中国种类的分类历史。18个已知种依是卷须稀切叶蚁O.capreolus Wheeler,高结稀切叶蚁O.altinodus sp.nov,弯刺稀切叶蚁O.curvispinus sp.nov,条纹稀切叶蚁O.striatus sp.nov,尖刺稀切叶蚁O.acutispinus sp.nov,惠勒稀切叶蚁O.wheeleri Ettershank,钝齿稀切叶蚁O.obtusi-dentus sp.nov,双角稀切叶蚁O.bihornatus sp.nov,多音稀切叶蚁O.polyphemus Wheeler,邵氏稀切叶蚁O.sauteri Forel,香港稀切叶蚁O.taiponicus Wheeler,直背稀切叶蚁O.rectidorsus sp.nov,湖南稀切叶蚁O.hunanensis Wu et Wang,纹头稀切叶蚁O.reticapitus sp.nov,拟亮稀切叶蚁O.pseudolusciosus Wu et Wang,光亮稀切叶蚁O.lusciosus Wheeler,江西稀切叶蚁O.jiangxiensis Wu et Wang,阿美稀切叶蚁O.amius Forel。  相似文献   

2.
蚂蚁的社会生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蚂蚁全都属于全社会性昆虫,蚂蚁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优势极为明显。蚂蚁社会具有明显的等级分化和个体分工。简要介绍了军蚁、切叶蚁和食蜜露蚂蚁的觅食行为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采自湖北西部地区的扁胸切叶蚁属1新种和红蚁属中国1新纪录种,即亮颚扁胸切叶蚁Vollenhovialucimandibula sp.nov.和乌尔班红蚁Myrmica urbanii Radchenko et Elmes.新种与埃氏扁胸切叶蚁V.emeryi Wheeler相似,但新种身体黑褐色,第2结节背面具密集粗糙刻点,上颚光亮无刻点.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北民族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中国陕西圆颚切叶蚁属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采自陕西太白山的圆颚切叶蚁属StrongylognathusMayr1新种瘤点圆颚切叶蚁S.tylonum,sp.n.。该新种与卡氏圆颚切叶蚁S.karawajewiPisarski相似,但前者上颚外缘具4个小的疣突,并胸腹节末端具1对非常钝的小齿,腹柄节下方不具齿突,第1腹柄节顶端水平。文中提供了该属中国已知3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描述中国湖南省切叶蚁属Myrmecina Curtis 1新种,即少节切叶蚁M.pauca sp.nov.。新种与食草切叶蚁M.graminicola(Latreille)相似,但触角只有11节,柄节基部圆柱形,并腹胸背面及侧面纵皱纹明显较粗,背面中央有1条宽的纵沟贯穿全长。目前世界切叶蚁属所有已知种类的触角均为12节,但新种的触角只有11节,所以很容易与同属的所有种类相区别。正模工蚁,湖南省桂东县八面山自然保护区,2004-06-14,黄建华采。副模:3工蚁,与正模同巢采集;1工蚁,湖南省江永县源口自然保护区,2003-09-23,黄建华采;1工蚁,湖南省炎陵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2003-09-24,黄建华采;1雌蚁,湖南省衡阳市衡山自然保护区,2003-09-08,黄建华采;1雌蚁,湖南省望城县黑麋峰森林公园,2003-09-12,黄建华采;1雌蚁,湖南省通道县木脚乡宏门冲自然保护区,2004-07-25,黄建华采。词源:新种以拉丁词"paucus"(少)命名,以显示其"触角节数比该属其它已知种少"这一重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南美洲巴西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沙乌巴”的切叶蚁。切叶蚁的别名也叫蘑菇蚁,它们的特点是以自己栽种的蘑菇为生,过着“文明开化”的耕种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地区角腹蚁属和卡蚁属新种记述(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徐正会,郑哲民(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710062)本文报道了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2个蚂蚁新种。新种女蜗角腹蚁Recurvidrisnuwa,sp.nov.与弯刺角腹蚁R.r...  相似文献   

8.
研究选萃     
《昆虫知识》2010,47(2)
<正>蜂后蚁后一生仅一次交配获选精子杀死对手精子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蜂后和南美切叶蚁后在一生中只有一天的性生活。在这特殊的一天中,蜂后和南美切叶蚁后和多个雄性性交,储存大量精子,其数量足够其用来繁衍后代。研究还发现,雄性蜜蜂或南美切叶蚁的精液可以在15min内杀死对手50%的精子,而蜂后和南美切叶蚁后同时也会选择合  相似文献   

9.
扁胸切叶蚁属一新种: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扁胸切叶以属(Vollenhovia Mayr)昆虫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及非洲的塞舌尔群岛,通常生活于树木洞穴或朽木中。扁胸切叶蚁为捕食性昆虫,捕食等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成虫和幼虫。该属全世界记载有61种,我国仅记载了分布于台湾的1种,即台湾扁胸切叶蚁Vollenhovia satoi Santschi。现增加1新种,分布于湖南省南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萃     
<正>蜂后蚁后一生仅一次交配获选精子杀死对手精子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蜂后和南美切叶蚁后在一生中只有一天的性生活。在这特殊的一天中,蜂后和南美切叶蚁后和多个雄性性交,储存大量精子,其数量足够其用来繁衍后代。研究还发现,雄性蜜蜂或南美切叶蚁的精液可以在15min内杀死对手50%的精子,而蜂后和南美切叶蚁后同时也会选择合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72-577
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织叶蚁属,是热带亚洲地区很常见的一种捕食性蚂蚁。在西双版纳地区黄猄蚁常见在多种榕树上筑巢繁衍和生活。研究榕树上生活黄猄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了解黄猄蚁与榕蜂互惠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西双版纳最常见的垂叶榕和高榕两种榕树和树上筑巢的黄猄蚁作为研究材料。观察研究黄猄蚁在一年内三个季节的活动情况;黄猄蚁在榕树上的筑巢位置;黄猄蚁对食物和光的选择;黄猄蚁对榕小蜂的捕食。结果发现:(1)黄猄蚁的活动在三个季节间有明显差异,其活动强度、活动时间依次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2)黄猄蚁在不同的榕树会选择不同的位置筑巢,在垂叶榕上,它们主要在树顶部筑巢,而在高山榕上则在杈下垂的小枝条上筑巢;(3)黄猄蚁食性的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证实了黄猄蚁为肉食性蚂蚁。在黄猄蚁的光反应实验中我们发现黄猄蚁偏好光亮处,而且在光亮处的黄猄蚁活动强度明显大于黑暗处;(4)榕小蜂是榕树上黄猄蚁重要的食物来源,而且黄猄蚁捕食榕小蜂的种类是与榕树的发育时期密切相关,在花前期和间花期黄猄蚁以捕食非传粉榕小蜂为主,而在雌花期和雄花期会捕食传粉榕小蜂,所以榕树上栖息的黄猄蚁在花前期和间花期对榕树-榕小蜂互利共生有利,而雌花期和雄花期由于取食传粉榕小蜂,则对榕蜂互利共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促性腺激素在白蚁脑中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晓红  奚耕思  李柯 《动物学报》2004,50(2):240-244
为研究昆虫卵泡刺激素 (FSH)和黄体生成素 (LH)的存在与分布 ,我们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FSH和LH在尖唇散白蚁 (Reticulitermesaculabialis)脑中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 :FSH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分布在雌性繁殖蚁分飞期前脑的左叶、右叶及中部 ,雌性末龄若虫前脑的右叶 ,雄性繁殖蚁前脑的右叶 ;LH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在雌、雄繁殖蚁前脑左叶 ;在工蚁和兵蚁中未见有FSH和LH免疫阳性物质存在。研究结果表明 :FSH和LH在白蚁脑中的存在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 ,并且有可能像其在脊椎动物中那样参与调节性腺发育及精卵成熟 ;可能调节繁殖蚁、兵蚁、工蚁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切叶蚁亚科七属十二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振鹏  周善义 《昆虫学报》2007,50(4):395-404
测定了切叶蚁亚科7属12种的线粒体CO1、CO2的部分基因及完整的tRNALeu基因DNA序列,对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对tRNALeu 基因进行了二级结构分析;根据DNA序列数据和氨基酸序列数据,以臭蚁亚科的Forelius chalybaeus作为外群,采用最大似然法(ML)、最大简约法(MP)、邻接法(NJ)、未加权组对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分子系统树,通过自举检验,得到自举置信水平,以此检验该分子系统树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以上基因的分子系统分析与传统分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且在属级的一致性高于种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奇异切叶蚁属Atopomyrmex,中国新记录属 Atopomyrmex,Er.Andrc.Rev.d’Ent.Ⅷ(1889),p.226. 属征:触角12节,唇基的后缘伸长于触角的基部之间,前胸背板不具刺,腹部的梗节2节,梗节的第1个结后面有2齿,体躯上的直立毛简单,不是三裂。斯里兰卡切叶蚁Atopomyrmex srilankensis,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区居室庭院蚂蚁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8年对成都地区居室庭院环境中的蚂蚁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3个亚科12属的蚂蚁26种,其中,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的蚂蚁无论种类和数量在成都地区都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印度大头蚁Pheidole indica Mayr和史氏盘腹蚁Aphaenogaster smythiesi Forel.居室庭院蚂蚁在成都地区的分布以印度大头蚁Pheidole indica Mayr、史氏盘腹蚁Aphaenogaster smythiesi Forel和亮立毛蚁Paratrechina vividula Nylander的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16.
广西蚂蚁三新种(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描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蚁科昆虫3新种:光腿切叶蚁Acanthomyrmex glab femoralis,sp.nov.广西铺道蚁Tetramorium guangxiensis,sp.nov。和拟大隐猛蚁Cryptopont pseudogigas,sp。npv.正模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副模标本保存于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7.
白茹  陈立  王文凯 《昆虫学报》2021,64(7):875-886
蚂蚁(蚁科)有显著的群居特性,个体间分工明确,并具有复杂的合作策略,以保护巢穴不受捕食者、病原微生物、蚂蚁竞争者的侵害,以及捕食猎物等.切叶蚁亚科是蚁科的最大类群,共有147个现生属,主要通过喷洒富含生物碱的毒液分泌物进行防御和捕猎.本文综述了该亚科防御性生物碱的组分及属种分布特征,其结构类型包括哌啶、吡啶、吡咯、吲哚...  相似文献   

18.
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 Fabricius和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的上颚类型及形态特征。头宽和上颚长度测量结果表明:两种火蚁的头宽和上颚大小具有连续性特征,黑头酸臭蚁工蚁仅1个类型,3种蚂蚁中黑头酸臭蚁的上颚最小,其前端具4个锋利切齿叶,后部有一排小而钝的臼齿叶,上颚内缘较光滑。在形态上,红火蚁的大、中、小型工蚁与热带火蚁工蚁的上颚区别不大,表面纹理光滑,都具4个锋利小齿,上颚内缘也比较光滑;热带火蚁兵蚁上颚仅3个小齿且较钝,其上颚内缘凹面比两种火蚁工蚁的深且纹理粗糙,推测红火蚁工蚁不仅用于筑巢,还用于防御,而热带火蚁兵蚁的强壮上颚可能主要用于磨碎食物,而非保卫蚁巢。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动态     
王琛柱 《昆虫知识》2006,43(5):734-735
害虫闻香辨昼夜;杂交形成新的蝴蝶物种;萤火虫荧光颜色变化的诱因;切叶蚁与真菌复杂的共生关系;适宜Wolbachia寄生的生态位;蚊子的恋歌;昆虫访花原因的新发现;仰泳蝽在水中固定捕猎的秘密;转基因抗虫棉花长期经济性欠佳;蜻蜓的迁徙;昆虫有无性激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幼蚁、工蚁、兵蚁触角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的研究,分析不同龄幼蚁、工蚁和兵蚁的触角感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触角感器发育特点及不同个体的行为分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触角形态,分析触角节数、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工蚁、兵蚁、幼蚁个体触角长度差异显著,触角长度顺序:工蚁>兵蚁>3龄幼蚁>2龄幼蚁>1龄幼蚁;触角感器共有9种类型,分别为短毛形感器、长毛形感器、短刺形感器、长刺形感器、锥状B?hm氏鬃毛、球状钟形感器、刺突状钟形感器、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长刺具泡状感器。工蚁、兵蚁缺少长刺具泡状感器。幼蚁触角感器种类和数量随龄数而增加,1龄幼蚁具7种感器,缺少球状钟形感器和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2种类型;2龄幼蚁具有8种感器,缺球状钟形感器;3龄幼蚁具有全部9种类型感器。【结论】黑翅土白蚁幼蚁、工蚁、兵蚁触角节数和感器显著差异,可作为幼蚁龄数以及非生殖品级判别的形态指标,应用于白蚁非生殖品级行为多型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