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历史和人类学资料等揭示,生物演化和人类进化是2种不同的改变形式,遵循不同的规律:生物演化以物种结构修改适应环境,环境变化主导物种演化,演化无方向性,它维持了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脑和工具意识突破,即出现"依靠工具"意识,它带来了工具进步性方向改变,并产生了人体适应工具、文化等的结构修改以及人的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论述了生物演化基本规律和人类进化独特性、"演化"和"进化"的区别、人类进化的"转折点"等。  相似文献   

2.
以生物历史和人类学资料等揭示,生物演化和人类进化是2种不同的改变形式,遵循不同的规律:生物演化以物种结构修改适应环境,环境变化主导物种演化,演化无方向性,它维持了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脑和工具意识突破,即出现"依靠工具"意识,它带来了工具进步性方向改变,并产生了人体适应工具、文化等的结构修改,以及人的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论述了生物演化基本规律和人类进化独特性、"演化"和"进化"的区别、人类进化的"转折点"等。  相似文献   

3.
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 2 0 0 2年 8月 2 0— 2 4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为展示近年来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大会特别委托吴新智院士主持了主题为“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的专题讨论。来自全国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文博系统的 50多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在一天的研讨中 ,共 1 2人做了专题报告 ,内容涉及东亚古人类体质特点、生物演化趋势、文化行为模式、年代学体系的建立和古人类演化环境背景等大的议题和水洞沟人类化石的新发现、百色石器研究、柳江人年代测定等专题。吴新智院士作了…  相似文献   

4.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4,33(3):237-253
本文从考古文化的角度论证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连续性。通过对石制品原料特点及开发利用方式、石器制作技术、石制品类型、形态与组合特点、区域文化传统演变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这里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一脉相承,古人群生生不息、连续演化。通过对中国旧石器文化体系中勒瓦娄哇技术制品、具有阿舍利风格的组合和石叶技术产品这些具有"西方元素"特点的文化成分的辨识与分析,指出更新世期间该地区石器生产基本维持在奥杜威模式内,来自西方的文化因素间或出现过,但从来没有成为主流,更没有发生对土著文化的置换,说明这一地区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移民和人群更替事件;基因混合与文化交流可能发生过,但其过程是融合而非替代。秦岭诸遗址、北窑、大地湾、徐家城、乌兰木伦、织机洞、井水湾、黄龙洞等遗址的地层和测年数据表明东亚不存在距今10~4万年间的材料空白,人类演化的链条没有中断过。古气候和古生物信息也对末次冰期导致本土人群灭绝的论断提出否定。这些考古材料与信息对中国乃至东亚古人群连续演化及现代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和支持。"综合行为模式"等学说的提出强化了对本土人群生存能力的论述。对人类独特的行为特点与社会属性的观察和思考,也对本土人群与西方同类的隔离问题及不同地区人群长时期维持在同一物种内的可能性与动因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邓涛 《人类学学报》2022,(4):I0001-I0001
1982年8月,吴汝康、吴新智两位先生创办《人类学学报》,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作为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其内容涉及人类、人类祖先以及人类近亲的灵长类的生物学、演化、行为、文化等特征或规律;相关研究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因周口店发掘与研究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是中国古人类学及整个古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中心。与人类起源与演化相关的古人类化石研究、旧石器考古研究以及相关的体质人类学及灵长类研究一直是古脊椎所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足迹     
李莹 《生命世界》2010,(3):78-81
地球上生物演化目前所能够达到最高级阶段的物种就是人类。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不同于其他生物物种,人类具有使用语言和工具,建立团体组织,构建社会的能力。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作为人类始祖的类人猿在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的巨大压力下,经过自然筛选最终演化成为高智商的人类。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足迹     
李莹 《植物杂志》2010,(3):78-81
地球上生物演化目前所能够达到最高级阶段的物种就是人类。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不同于其他生物物种,人类具有使用语言和工具,建立团体组织,构建社会的能力。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作为人类始祖的类人猿在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的巨大压力下,经过自然筛选最终演化成为高智商的人类。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学报》2011,(1):115-116
1本刊内容本刊是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有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下述内容:1)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2)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3)古人类和旧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学报》2007,26(1):95-95
幽古华夏,广袤神州,万物竞生。这片浩瀚的土地,埋藏着亿万年间沧海桑田、生物进化的实证———古生物化石。它们虽生命已逝,却依然栩栩如生,昭示着进化的历程和生命的永恒。化石是万物的精华、生命的绝唱,是破译地球与生物演化谜团的钥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慷慨赐予。中国幅员辽阔,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厚,研究成果全球瞩目,在重要生物门类的起源、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演替与灭绝、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的古生物化石在开展科学普及与教育,提高国民的科学与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推动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建 《化石》2021,(1):78-79
距今一万年以来,中国、西亚、中美洲、南美安第斯山、东南亚、埃塞俄比亚等地区的现代人群共同开启了人类对自然动植物驯化的宏伟篇章,这一过程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文化以及社会组织方式,为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起源的原因和机制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行为演化,社会演变,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自20世纪初,拉斐尔·庞培里(Raphael Pumpelly)和戈尔登·柴尔德(Gordon Childe)提出"绿洲理论"以来。  相似文献   

11.
程焉平 《遗传》2008,30(3):380-380―386
遗传伦理问题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争议并最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 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遗传伦理问题的种类及解决方法进行的。但关于遗传伦理问题起源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 这也使相应对策的提出显得缺乏理论支撑。文章从人类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的双重角度深入探讨了遗传伦理问题发生的进化根源和演化规律。人类是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的双重产物, 是地球上唯一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的物种。通过对人类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及其生物属性与文化属性特点的比较研究, 文章提出了任何伦理问题都可以从人类的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冲突中找到其发生根源的观点, 其目的是为研究遗传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的提出寻求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同时,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遗传伦理问题的对应策略。文章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为某种观点能被接受, 而是希望通过对遗传伦理问题及其起源的了解和认识, 使遗传学领域的决策者和研究者更具使命感与责任感, 使一般公众对遗传学研究及其应用少一些误解, 多一些理性, 从而使遗传学事业能健康、持续发展, 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学报》2020,(1):161-162
<正>1.本刊内容本刊是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有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下述内容:1)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2)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3)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简报);4)与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学报》2012,31(3):317-319
1.本刊内容本刊是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有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下述内容:1)人类和灵长类的起源、进化、古病理、生物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2)史前人类技术、行为和文化研究;3)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报告;  相似文献   

14.
很多动物与人类一样拥有非凡的"聪明才智"。虽然鸟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却与人类共享许多认知特征。研究鸟类的认知行为,有助于理解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并更好地理解"智慧"的运作和演化。本文从工具使用、心理时间旅行、因果推理、类别认知、语言能力及认知特征演化方面,综述了鸟类认知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认知演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很多动物与人类一样拥有非凡的"聪明才智"。虽然鸟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却与人类共享许多认知特征。研究鸟类的认知行为,有助于理解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并更好地理解"智慧"的运作和演化。本文从工具使用、心理时间旅行、因果推理、类别认知、语言能力及认知特征演化方面,综述了鸟类认知行为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认知演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演化及亚洲栽培稻的分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定义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命起源后到人类明40亿年的地球发展史可划分为前生命的化学进化、生物学进化和人类化进化与生物学进化并行3个阶段,并着重阐述了生物多样性演化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蓝菌、维管植物与人类三类生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地球上生态系统的4次明显扩展。最后以亚洲栽培稻为例说明其历经万年的起源与演化所形成的遗传多样性与分类。  相似文献   

17.
食物分享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重要社会交往行为,主要发生在成体-幼体间和成体-成体之间。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灵长类动物食物分享的行为表现、特点以及功能进行总结,着重比较了无亲缘关系的成年个体间食物分享的互惠解释和骚扰解释。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了食物分享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对人类合作行为演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生物能源产业演化过程及动力机制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了生物能源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探讨了生物能源内生系统、外生系统和共生系统的演化动力机制和特点,对于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地球生物学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局面。得益于现代技术方法的大发展, 地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从宏体动植物向微体古生物再向地质微生物和地质病毒的发展, 研究主题从气候环境对生物演化的影响进一步拓展到生物演化如何影响气候环境乃至深地过程, 进而回答生命是如何塑造地球的宜居性这个地球科学的根本性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的拓展也提升了地球生物学服务人类社会的能力, 资源能源安全的保障、气候—环境—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协调应对等都需要地球生物学的支撑。同时, 地球生物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它首先需要技术方法的进一步革新来带动认识的创新, 其次需要回答生物演化的驱动力问题, 更需要破解生物演化如何影响深地过程, 包括板块运动、火山活动等地质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正确地评估生物是否改变了宜居地球的演化方向, 以及如何应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难题。  相似文献   

20.
李锋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4,33(4):510-521
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及其行为的演化与扩散是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对水洞沟第2地点生态、技术、经济社会组织和象征行为方面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于不同的文化层揭示出了不同的创新行为,它们分别预示了不同的演化意义。距今4~2万年间中国北方连续发展的石片石器技术系统从人类行为角度支持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的假说,在此理论背景下,探求中国古人类的行为创新需要关注人类行为的演化历程,进而总结创新表现,而非将总结自欧非等地区的现代行为清单与中国的考古学材料简单比对,进而讨论行为的现代与否。现代人出现后中国古人类行为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促使研究者更多地关注行为变异性及不同适应策略产生的原因,而非将一系列的特征总称为现代行为;同时提醒学者们不应以总结自旧大陆西部的现代行为清单衡量和定性中国乃至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群的生物学属性和社会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