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嵊县几种主要土壤硒的状况及有效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嵊县6种主要类型土壤剖面的全硒,有效硒,粘粒组分中的硒以及表土的有机态硒,土壤全硒变化在65-898μg/kg。有机态硒为8-143μg/kg,约占全硒13-27%,有效硒(Olsen法浸提)29-153μg/kg,占全硒21-52%。粘粒中硒含量一般比相应土壤高1.15-10.09倍,影响土壤中硒含量,剖了母质,景观和生物等因素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富硒土壤对烤烟生长及硒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安徽池州烟区不同全硒含量土壤(0.30、0.45、1.00、1.75mg·kg-1)对烤烟生长发育以及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壤硒含量≤1.00mg·kg-1时能够促进烤烟生长,而土壤硒含量≥1.75mg·kg-1则抑制烤烟的生长。(2)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烤烟根系、茎秆、叶片的硒含量,烟株各部位的硒含量呈现根系叶片茎秆的特点,且根系硒含量是叶片的2~3倍,叶片硒含量则是茎秆的3~4倍。(3)土壤硒含量由0.30mg·kg-1增加至1.75mg·kg-1时,烟株对硒的吸收系数由1.08显著降低至0.36,次级转运系数则由2.84显著升高至4.03,即土壤硒含量增加降低了根系吸收硒的效率,但却增加了硒在叶中的转运和相对累积量。(4)烤烟整株硒的富集量在土壤硒含量为1.00mg·kg-1时达到最大,每株达到72μg。研究表明,在安徽池州烟区的富硒土壤(0.45~1.00 mg·kg-1)上能够生产出富硒(0.15~0.23 mg·kg-1)烟叶,不需要额外添加外源硒,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也能够避免造成水土污染。  相似文献   

3.
对茶园及相邻林地土壤N2O排放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0~100 cm土层,茶园和林地土壤全氮(TN)、N2O排放速率及积累量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少,且茶园均值大于林地.土壤pH、TN、水溶性有机氮(WS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NO3--N及NH4+-N含量随着土层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茶园各土层TN、WSON、MBN、NO3--N及NH4+-N含量显著大于林地,而不同土层pH值均小于林地.茶园和林地土壤N2O排放速率与TN、MBN及NH4+-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相关性不显著.茶园土壤N2O排放速率与NO3--N含量的相关性显著,与WSON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在林地土壤中呈相反趋势.0~100 cm土层内茶园 WSON/SON和N2O N/MBN平均值大于林地,而MBN/SON平均值小于林地.这表明茶园土壤氮库有较高的代谢效率,N2O排放速率较高,不利于土壤氮库的储量积累,也不利于维持土壤质量和持续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对茶园及相邻林地土壤N2O排放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0~100 cm土层,茶园和林地土壤全氮(TN)、N2O排放速率及积累量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少,且茶园均值大于林地.土壤pH、TN、水溶性有机氮(WS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NO3--N及NH4+-N含量随着土层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茶园各土层TN、WSON、MBN、NO3--N及NH4+-N含量显著大于林地,而不同土层pH值均小于林地.茶园和林地土壤N2O排放速率与TN、MBN及NH4+-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相关性不显著.茶园土壤N2O排放速率与NO3--N含量的相关性显著,与WSON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在林地土壤中呈相反趋势.0~100 cm土层内茶园 WSON/SON和N2O N/MBN平均值大于林地,而MBN/SON平均值小于林地.这表明茶园土壤氮库有较高的代谢效率,N2O排放速率较高,不利于土壤氮库的储量积累,也不利于维持土壤质量和持续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钝顶螺旋藻富集转化硒及硒在藻体中的分布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钝顶螺旋藻在4℃、避光、隔离空气条件下,对硒的吸附量死体显著高于活体。藻体对硒的最大富集量为627.4μg.g^-1(DW),培养基中硒浓度在300μg.ml^-1以下时有机硒转化率大于80%。藻体中的硒主要分布在水溶性组化率大于80%。藻体中的硒主要分布在水溶性组分中,占总硒的65%以上,蛋白质硒占有机硒的71.9%,多糖、核酸也有一定量硒分布。  相似文献   

6.
茶园土壤及与茶叶中微量元素锌硒含量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应及其内含物质功能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该研究对贵州省地标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4个样地12个样点茶园土壤及其对应种植点茶叶样品中锌硒含量变化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样地中,3个样地的锌含量都是原土高于种植土,而硒含量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各主产区土壤锌硒含量的标准差均大于均值的5%,土质均匀度都较低;(2)4个样地新叶(一芽二叶)与老叶的锌含量都呈现显著差异,而硒在新叶和老叶中的含量差异无明显变化规律;(3)锌元素在茶树体内转移现象明显,由老叶向新叶中转移,新叶中含量较高;硒元素在新叶和老叶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新叶中锌的含量与其0~20 cm表层土样和21~40 cm深层土样中锌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8;而新叶硒的含量与0~20 cm表层土中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叶中锌硒主要是通过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传输,但其吸收转移效率不由土壤中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还受到茶园土壤质地、茶园温湿度等环境管控因素的影响,锌硒微量元素参与茶树体内的生理作用和代谢途径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进一步探索茶树吸收与转化锌硒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作用机理,了解不同产区茶叶中微量元素锌硒含量与其茶园土壤的关系,对于生产适宜于人类身体健康适当锌硒含量的有机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未种植头花蓼、种植过1轮头花蓼、种植过2轮头花蓼的种植土壤中PH值和主要营养物质如有机质、水溶性盐、速效钾、全钾、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的变化情况,发现随着头花蓼的种植轮次变化,土壤营养状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土壤中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全氮、全磷量变化较大;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有效磷和有效氮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而在头花蓼种植中要注意补充磷肥、要注意控制土壤PH值,要考虑适当施用氮肥,尽量避免因PH降低等问题出现而导致的头花蓼连作减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治烟叶霉变.对防烟叶霉变最好的3个菌株B112、B329、JMB14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测定吸光度值计算孢子浓度,确定了3个菌株生长的最适pH值与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菌株JMB142在pH为7.2到8.4时,生长较好,菌株B112和329在PH6.3到PH7.9之间生长较好;当PH小于4.2时,三个菌株均不能正常生长,PH大于9.0时,三个菌株的生长都呈下降趋势。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了7种培养基对3株防烟叶霉变菌株产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112、JMB142菌株最佳培养基分别为6^#、5^#培养基,而5^#、7^#培养基更适合B329生长。  相似文献   

9.
天台山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商值(qMB,qCO2)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天台山8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呼吸速率和微生物商值(qMB,qCO2),结果表明,均以云锦杜鹃林、黄山松林、茶园和竹林土壤中较大,以柳杉林土壤最小。天然林土壤的上述指标的平均水平均高于人工林土壤,所产生的差异是不同林型的立地条件和土壤性状综合影响的结果qCO2值以柳杉林、日本花柏林和茶园土壤最高(4.52%,4.43%,4.26%),云锦杜鹃林、黄山松林和七子花林土壤相对较低(3.475%,3.82%,3.70%),比前者土壤质量较好,可持续利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pH缓冲容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长期植茶对土壤pH缓冲容量(pHBC)的影响,以安徽郎溪和祁门茶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连续植茶10、15、20、25、30年的茶园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酸碱滴定法适用于茶园土壤pHBC的测定,酸碱加入量与pH值在酸碱滴定曲线的特定突跃段(pH4.0~6.0)呈近似直线关系,可通过线性拟合方程计算pHBC.两地茶园土壤的pHBC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郎溪茶园和祁门茶园土壤pHBC的下降速率分别为0.10和0.06 mmol·kg-1·a-1.茶园土壤pHBC与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盐基饱和度、物理性质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交换性酸总量及交换氢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硒素总量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含硒量的高低是直接影响茶叶中硒的总量。茶树根、茎、叶、果中均有硒元素,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叶的几倍.茶树品种间含量的差异显著,最大差异达10倍以上.毛茶加工的成品茶含硒量受加工技术措施影响较大,其不同等级的含硒量与级别没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著名的中国福建乌龙茶:铁观音茶、色种茶、武夷水仙茶和武夷奇种茶的香气成分。上述茶样香气浓缩物,用 GC-MS 和 SCOT 玻璃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标样叠加法及红外光谱,鉴定出70种香气成分。从中找出了12种典型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苯甲醇、反-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香叶醇、吲哚、顺-茉莉酮、茉莉酮内酯、橙花叔醇和茉莉酮酸甲酯。从而初步剖析了由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地区以及加工风格差异所形成的香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采用HG-AFS测定绞股蓝茶叶中微量硒,比较了5种湿法消解体系对绞股蓝茶叶的消解情况,系统地考察了测定的各项最佳条件、共存离子的影响及干扰的消除。本法的检出限为1.1×10~(-3)μg/ml,回收率为 98.2%~101.1%方法用于绞股蓝茶叶中微量硒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茶提取物和茶多酚抗突变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茶提取物和茶多酚的防癌抗突变作用在国内外的实验研究中已得到充分证明。本文就茶及茶多酚的生物抗突变作用、去突变作用、抗氧化作用对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等抗突变机理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及茶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湖南省茶树害虫地理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湖南省茶树害虫的系统调查,查明湖南省茶树害虫(害螨)共302种,根据其在湖南省各地(市)的分布,编成"0,1"分布数据表,然后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参考地理、气候、茶树的种植历史和种植面积以及其他动物类群方面的研究和前人的工作,把湖南省茶树害虫分成4个区:湘北环湖平原丘岗区,湘中、湘东丘陵区,湘西山区,湘南山地丘陵区,并分别叙述了各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红茶菌抗菌蛋白产生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红茶菌液中分离得到膜醋酸菌与裂殖酵母。采用单菌培养与混合菌培养,探讨了各菌对红茶菌抗菌蛋白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初步推断,裂殖酵母先合成相关蛋白,该蛋白经膜醋酸菌产生的酶修饰后,抗菌活力显著提高。不同属酵母与膜醋酸菌共培养,结果表明裂殖酵母优于其它酵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安徽红茶(祁红)绿茶(屯绿)主要产地的成茶中生化成分测定分析,探明了其内含化学成分的构成特点以及形成优良品质的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绪言 茶叶是我国山区,丘陵地主要经济作物和重要出口物资之一,它又是我国人民最普通的饮料,西北兄弟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因此,保证稳定和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对支援国家工业建设,改善山区人民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