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萌发时,淀粉酶的产生,可用碘色反应进行定性鉴定.具体步骤如下: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 1.琼脂培养基 10克可溶性淀粉和10克琼脂加1升蒸馏水,搅拌加热熔化后,慢慢地倒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铺成厚2—3毫米的薄层.琼脂凝固后备用。 2.萌发种子取大麦、小麦、水稻之类的种子,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在5—7%漂白粉溶液中浸泡约10分钟进行灭菌.用清水冲洗2—3次,再将种子排放在垫有吸足水的脱脂棉的培养皿中(如图).使之萌发,一日后即可使用。 3.碘溶液取碘1.2克和碘化钾2.5克于烧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直接摧毁森林17.3万hm2,还通过对土壤和林内生境的剧烈改变对现存森林造成潜在威胁。以地震重灾区北川的主要分布树种柏木为研究对象,在2009年6月初(夏初)和10月初(秋季)两个时期,对不同类型柏木林的叶、枝、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旨在认识震后初期柏木对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为研究大地震对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和对逆境的适应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震对柏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较大影响,总体表现为严重滑坡类型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较低的根系淀粉含量。夏初严重滑坡类型柏木叶、枝、根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1.44±1.08)%、(4.64±0.42)%、(5.48±0.51)%。就不同器官而言,可溶性糖含量叶>根>枝,淀粉含量叶>枝>根;夏初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秋季,且仅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柏木叶片对地震反应最为敏感。地震带来的灾害如山体滑坡等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产生巨大影响,不利于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直接摧毁森林17.3万hm2,还通过对土壤和林内生境的剧烈改变对现存森林造成潜在威胁。以地震重灾区北川的主要分布树种柏木为研究对象,在2009年6月初(夏初)和10月初(秋季)两个时期,对不同类型柏木林的叶、枝、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旨在认识震后初期柏木对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为研究大地震对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和对逆境的适应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震对柏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较大影响,总体表现为严重滑坡类型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较低的根系淀粉含量。夏初严重滑坡类型柏木叶、枝、根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1.44±1.08)%、(4.64±0.42)%、(5.48±0.51)%。就不同器官而言,可溶性糖含量叶>根>枝,淀粉含量叶>枝>根;夏初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秋季,且仅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柏木叶片对地震反应最为敏感。地震带来的灾害如山体滑坡等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产生巨大影响, 不利于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4.
1淀粉的试验──碘液试验1.1步骤(l)用一试管盛小量淀粉加水成一稀溶液。(2)加数滴碘液(将碘溶于碘化钾液而成)人淀粉溶液。(3)摇动试管使液体混和。1.2结果混合液变成蓝黑色。若一种未知成分的食物与碘液作用,而产生相同结果,则可显示当中有淀粉存在。2还原糖的试验2.l费林氏试验(Fehling’stest)费林氏试液(Fehling’ssolution)包括有2种溶液,应用时将2种溶液混和,新鲜费林氏试液有较佳效果。2·1.刃步骤(1)将1~Zml费林氏试液加人葡萄糖溶液中。(2)将溶液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2.1.2结果蓝色的混合液首先转…  相似文献   

5.
植物叶片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不仅可以反应植物的碳供应状况,也能反应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策略。利用传统的蒽酮比色法测定了东北3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呼中、凉水和长白山)242种常见植物叶片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探讨了温带主要森林植物叶片NSC沿纬度梯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在物种-生活型-群落间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3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均呈偏正态分布,多数物种的含量偏中低水平;242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3.31、65.66和128.96 mg/g。在所调查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在不同生活型中表现各异。此外,乔木植物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从北到南呈递增趋势,呼中最低,凉水次之,长白山最高。乔木淀粉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种大于常绿树种,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变化趋势复杂。研究结果不仅为阐明东北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代谢和生长适应对策提供数据基础,而且对理解植物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淀粉和棉花为材料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了水解产物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稀硫酸浓度增加和水解时间延长,淀粉水解得到的总糖含量逐渐增多,但是棉花水解得到的总糖含量很少且变化不明显。说明用DNS法测定植物总糖包含有淀粉大量水解产生的葡糖糖,而纤维素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很少。用碘液检测淀粉水解液为淡黄色时,测定的总糖含量较准确。  相似文献   

7.
无机磷对叶片淀粉和蔗糖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_3植物大豆的叶片无机磷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淀粉则显著增加。蔗糖积累数量较少,随叶龄增长略有增加。 不同浓度P_i处理的大豆植株,在光合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叶片中P_i含量的增加,淀粉积累不断减少,蔗糖不断增多。各种年龄的大豆叶片都在含较多P_i时有利于蔗糖合成,不利于淀粉合成。 C_4植物玉米经不同浓度P_i处理,叶淀粉与蔗糖的积累都稳定在一定水平上。P_i浓度过高时,积累数量都下降。在C_4植物玉米叶组织中,P_i含量的变化不是调节淀粉与庶糖合成的重要因素。在C_3植物大豆和C_4植物玉米的叶组织中,P_i对淀粉和蔗糖合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傅缨  孙蒙祥 《植物研究》1998,18(3):346-351
应用金霉素(CTC)fluphenazine(FPZ)荧光增白剂(CW),DAPI等荧光探针,标记由大叶烟草体内直接分离和经过离体培养的中央细胞及卵器细胞,观察膜结合钙及钙调素的分布与细胞僻才细胞核的动态,用碘-碘化钾,苏丹Ⅲ等染色鉴定中央细胞与胚乳细胞内的淀粉与油脂,探讨了中央细胞等在受精前后与培养前后的细胞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繁殖过程的物质代谢问题,以及招致代谢类型转变(质变)的外在条件等均曾引起许多生理学家们的注意(Sachs,Klebs,Went,)。1946年间van Overbeek施用α-萘乙酸於凤梨,可提早开花。继有Waard及Roodenburg(1948)施用2,3,5-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於番茄上,则在第三节上得紧密簇状之花丛。Galston(1947)亦施用TIBA可使曾受光诱导後大豆开花数目增加。其後Bonner及Thurlow於1949年施用TIBA及2,4-二氯大茴香醚(2,4-Dichloroanisole),於叶耳(Xanthium canadense)去叶枝条上,如在长日照下(8小时之日光及16小时之红光,其光  相似文献   

10.
植物叶片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不仅为植物的代谢过程提供重要能量,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温带针阔混交林(长白山)、温带阔叶林(东灵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神农架)和热带雨林(尖峰岭)4种森林类型的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163种常见乔木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探讨了不同森林类型植物叶片NSC的差异及其地带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从森林类型上看,植物叶片NSC含量从北到南递减,即温带针阔混交林(170.79 mg/g)>温带阔叶林(100.27 mg/g)>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1.24 mg/g)>热带雨林(80.13 mg/g)。(2)从生活型上看,无论是落叶树还是阔叶树,其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均表现为: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北方森林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种>常绿树种,或阔叶树种>针叶树种。(3)森林植物叶片NSC含量、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比值与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森林植物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以及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比值均具有明显的从北到南递减的地带性规律;其NSC含量以及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比值与温度和水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的变化规律可能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重要机制之一。该研究结果不仅为阐明中国主要森林树种碳代谢和生长适应对策提供了数据基础,而且为理解区域尺度森林植被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酚类物质是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难分解的有机组分,其初始含量极大地影响了凋落物的后续分解过程,但全球尺度上凋落物酚类物质的初始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并不清楚。通过meta分析已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在全球尺度上探讨了凋落物总酚和可溶性酚(溶于水、酸、甲醇、乙醇)的含量特征及气候、菌根类型、植物生活型和土壤性质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球凋落物初始总酚、可溶性酚平均含量分别为65和88 mg·g–1;(2)菌根类型对根凋落物总酚含量及叶凋落物可溶性酚含量有显著影响,同时具有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植物的根凋落物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具有外生菌根植物凋落物,而同时具有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植物的叶凋落物可溶性酚含量显著高于具有丛枝菌根植物凋落物;(3)系统分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叶形态(针叶、阔叶)对叶凋落物总酚含量有显著影响,阔叶与被子植物凋落物总酚含量分别显著高于针叶和裸子植物凋落物;(4)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干旱月份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与叶凋落物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最暖季降水量、土壤含水率与叶凋落物可溶性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叶形态对叶凋落物总酚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些研究结果对...  相似文献   

12.
桔梗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桔梗饮片经水浸提、乙醇分步沉淀,获得乙醇终浓度60%和80%的两个粗多糖组分,分别命名为PPS60和PPS80。经Molish反应、Fehling试剂反应呈阳性,碘-碘化钾反应呈阴性,说明PPS60和PPS80中均含有多糖和还原糖,但不含有淀粉。运用苯酚-硫酸法测得PPS60和PPS80的总糖含量分别为82.25%和84.17%;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得还原糖含量分别为6.21%和8.05%。PPS60和PPS80经过Sevage法除蛋白、透析、浓缩和Sephrose 6B凝胶柱层析获得两个单一组分。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桔梗多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中褪黑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褪黑素自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以来,初期的研究多为测定方法,而后褪黑素生理功能的研究成为热点。植物中褪黑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有放射免疫测定(RIA)、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而高效液相色谱与荧光检测器(HPLC-FD)和电化学检测器(HPLC-EC)联用是植物中褪黑素定量研究的较常用方法。褪黑素含量因植物种类、器官不同而异,并以繁殖器官种子和花中较高。褪黑素在植物中具有调节光周期、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及生根、提高植物抵御外界环境压力如重金属、紫外辐射、温度变化等功能,而这些生理功能的作用机制、合成位点等尚待进一步研究。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褪黑素在植物中的检测方法、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理功能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吴建华 《生物学通报》1993,28(12):13-14
中学《生理卫生》教材安排的这项实验是验证唾液淀粉酶在温度37℃左右、中性溶液中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利用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这一特定颜色,来观察酶促反应是否发生。如果淀粉被水解成麦芽糖,则加碘液无颜色反应;如果淀粉没有破水解,则加碘变成蓝色。由于教科书中实验指导部分没有明确指出使用哪类淀  相似文献   

15.
一.阶段发育是植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植物的形成与进化和外界环境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因此植物对於曾经产生它的环境条件,就成为了它生活中的要求,由於植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关系,因而植物在其发育过程中对於一定环境条件的要求,必然是其历史形成的反映。李森科关於植物阶段发育理论的概念是从冬小麦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具体的反映了冬小麦的历史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冬小麦对於低温条件及长日照条件要求的这种严格性,并  相似文献   

16.
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旱2号’小麦为试材,采用水分胁迫和复水处理方法,研究了小麦发育过程中不同水分胁迫下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小麦旗叶、茎、叶鞘等器官中的动态变化,以及籽粒中碳代谢相关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粒结合态合成酶GBS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茎、叶鞘等器官中蔗糖含量无显著影响.随水分胁迫的深入,花后12~ 18 d旗叶中淀粉含量显著增加;水分胁迫缩短了花后茎和叶鞘中淀粉的积累时间,抑制了茎中淀粉的转化和分配;而叶鞘中淀粉的积累逐渐增大,在中度水分胁迫下积累提前终止.在水分胁迫初期,各营养器官中的NSC含量为旗叶>茎>叶鞘;随着水分胁迫的深入,各营养器官中的NSC含量为茎>旗叶>叶鞘.小麦主要营养器官中NSC的分配速率及主要代谢酶的变化可能是小麦对水分胁迫的一种生理调节反应.  相似文献   

17.
黄秋葵(Hisbiscus manihot)、芥菜(Brassica juncea)、笋瓜(Cucurbita maxima)、佛手瓜(Sechium edlule)是广泛种植的植物。本文研究了这些植物叶子的类脂物、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灰份和矿物质成份。收集新鲜植物,将叶子取下,制成样品。用标准方法去测定水份、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提取类脂物,将类脂物分类、定量,并分析样品的矿物质成份。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蔬菜的水份含量在82.3~90.8%之间,灰份含量为1.53~2.16%。同其它绿色多叶蔬菜比,其类脂物和蛋白质含量也是可观的。通过柱色谱法类脂物定量分级  相似文献   

18.
在灵芝TW液体深层富碘培养过程中,碘元素能显著提高灵芝菌丝体中氨基酸的含量,不富碘的灵芝菌丝体氨基酸含量为26.95%,在培养基中添加0.1%碘化钾而获得的富碘灵芝菌丝体及富碘锌锗硒灵芝菌丝体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5.37%、35.86%,另外其氨基酸的组成也相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而推测碘元素可能是灵芝中某些氨基酸含成过程中的辅基或是其激活因子。  相似文献   

19.
以濒危植物七子花二年生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处理对幼苗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关系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对照(CK)、干旱胁迫(D)、接种AMF(AMF)、干旱胁迫和接种AMF(D+AMF)。结果表明: 在干旱胁迫下七子花根系AMF的侵染率显著下降,但接种AMF处理植株的株高、叶片数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接种AMF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植株根、叶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及茎、叶淀粉含量,且茎和叶可溶性糖与淀粉比显著下降。干旱胁迫导致植株C含量在根和叶中显著增加,P含量在茎中显著减少;与干旱胁迫相比,胁迫下接种AMF植株根、茎、叶P含量及叶C含量显著提高,而根C、N含量及茎C含量显著降低。胁迫下接种AMF植株根、茎C∶N、C∶P、N∶P和叶N∶P均显著低于单一胁迫处理。NSC与C∶N∶P计量比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根、叶P含量与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茎P含量与淀粉和NS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器官N∶P与NS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七子花幼苗的生长,接种AMF通过提高植株根和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增加地上部分淀粉含量,促进P元素吸收和降低各器官N∶P来增强植株耐旱性,从而提高七子花幼苗在干旱环境中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鉴定食盐中含不含碘,这是摆在我们仅常生活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含碘盐中的碘不是游离态的单质碘,而是以碘盐的形式存在。过去的含碘盐是将食盐中渗入十万分之一的碘化钾。因碘化钾味成而苦,易潮解,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碘而流失,且价格较贵。从1989年开始,我国规定食盐中不加碘化钾,改加碘酸钾。因为碘酸钾不易分解,可长期保存。如何证明、检验食盐中含不含碘酸钾呢?下面介绍一种既简单,又方便,又实用的鉴定方法——酸性淀粉KI试液法。l酸性淀粉KI试波的配制向烧杯中加igKI晶体,加5~10ml升蒸馏水溶解,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