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卵巢发育特点揭示新疆地区棉铃虫迁飞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棉铃虫成虫在新疆地区是否具有迁飞性,在新疆北部石河子垦区146团和147团、乌苏、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阿瓦提县、12团)和麦盖提,监测了棉铃虫田间卵巢发育和交配频率.结果表明:雌蛾卵巢发育到l级时开始出现交配,且交配次数与卵巢发育级数呈显著正相关;146团、147团、乌苏、阿克苏第3代棉铃虫以及阿瓦提县第3代和第4代棉铃虫卵巢发育级别3级以上的个体均占到65%以上,表明其种群主要由外地迁入;高峰期棉铃虫雌蛾平均交配率和交配频率分别为81.63%和1.96.各监测区域棉铃虫雌蛾的交配率和雌雄比例均符合迁入种群的生理特征,表明新疆地区棉铃虫存在迁飞.探明棉铃虫在新疆地区的迁飞和交配情况将为该地区棉铃虫的区域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苏丰县甜菜夜蛾田间种群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观察甜菜夜蛾雌蛾的卵巢形态和结构变化 ,将其卵巢发育进度分为五级 ,即乳白透明期 ( )、卵黄沉积期 ( )、成熟待产期 ( )、产卵盛期 ( )和产卵末期 ( )。气候资料分析表明 ,甜菜夜蛾在江苏丰县越冬存活率极低 ,个别年份甚至不能越冬。根据当地积温预测的发蛾期远远迟于黑光灯灯下见蛾期 ,表明初上灯蛾是外来迁入虫源。以卵巢解剖法对 2 0 0 2年江苏丰县田间种群虫源性质的研究表明 ,2、3代雌虫的交配率均在 80 %左右 , 级以上卵巢比例均高于 70 % ;而 4代甜菜夜蛾的交配率为 6 4 .80 % , 级卵巢比例为 4 5 .6 6 % ,再结合当地的发蛾特征 ,可知当年 2、3代甜菜夜蛾主要以外地迁入为主 ,4代主要以本地虫源为主。根据 1 998年以来历年发蛾特征的分析 ,表明甜菜夜蛾存在明显的迁飞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田间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巢的发育状态及其变化,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发生和迁飞动态提供精准监测依据。【方法】采用雌性生殖系统解剖法,比较不同日龄和地区的田间草地贪夜蛾雌蛾卵巢的形态差异,分析卵巢成熟状态与雌蛾交配的关系。【结果】草地贪夜蛾雌蛾生殖系统包含卵巢、输卵管、交配囊、导精管、受精囊、附腺和产卵器。根据形态特征可以将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细胞分为卵黄发生前期、卵黄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田间雌蛾1日龄卵巢中发育最快的卵仅处于卵黄期中期,卵巢管柄为空;3日龄卵巢出现分化,一部分卵巢仍然和1日龄相似,另一部分卵巢中存在成熟卵;这种卵巢发育分化到羽化后11 d时仍然存在。云南江城、弥勒,广西田阳以及浙江瑞安和镇海等地的田间雌蛾,到死亡时分别有61.5%, 51.7%, 41.7%, 42.1%和35.5%卵巢发育不成熟。室内饲养第1代雌蛾中,有39.6%的个体到死亡时卵巢未发育成熟,和田间雌蛾比例相似。交配雌蛾卵巢可以是发育成熟和未成熟的,但是未成熟卵巢的比例仅为18.0%±5.0%。【结论】结果提示同一代次的田间草地贪夜蛾可能同时存在迁飞和非迁飞个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成虫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消长规律以及卵巢发育与种群动态和迁飞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空探照灯诱集草地螟成虫并解剖卵巢,观察卵巢发育进度。【结果】研究区域存在草地螟成虫数量突增突减现象; 2015年发生量比2016年多,2015年草地螟8月30日消失,2016年草地螟8月22日消失。2015和2016年草地螟成虫夜间在第2时段(00:10-01:50)、第3时段(01:50-03:30)出现次数多。2015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65. 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Ⅲ级;自7月下旬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此时69. 1%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Ⅱ级。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成虫数量突然增加时,71. 25%的雌蛾卵巢发育处于Ⅳ级。2015和2016年第一代草地螟雌蛾中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Ⅲ和Ⅳ级卵巢的比例仍然最高。【结论】2015和201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螟属于外地虫源迁入和本地虫源形成的混合种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 VgR)在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为潜叶类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候选靶标。【方法】基于番茄潜叶蛾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扩增TaVgR基因cDNA全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通过RT-qPCR分析TaVgR在番茄潜叶蛾不同发育阶段(1-4龄幼虫、1-7日龄雌蛹和雌成虫)和雌成虫不同组织(头、体壁、前肠、中肠、后肠、卵巢、脂肪体和马氏管)中的表达模式;进一步利用RNAi抑制番茄潜叶蛾雌蛹体内TaVgR的表达,并观测沉默TaVgR基因后番茄潜叶蛾卵巢发育及繁殖力的变化。【结果】克隆获得番茄潜叶蛾TaVgRcDNA(GenBank登录号: MZ682118)序列,其开放阅读框序列长5 496 bp,编码1 831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06 kD,等电点为5.17,信号肽包含N-端前18个氨基酸残基,并具有典型LDLR家族蛋白保守功能域。RT-qPCR结果显示,TaVgR转录水平随着番茄潜叶蛾龄期的增加逐渐上升,雌成虫羽化后达到最高水平;TaVgR在番茄潜叶蛾雌成虫的卵巢中表达量最高。TaVgR RNAi对初期雌蛹中TaVgR的表达抑制率为62.04%~72.55%,导致卵黄蛋白在卵巢中的沉积受阻,卵巢管和卵粒长度缩短,成虫10日单雌总产卵量及后代卵孵化率降低,最终引起番茄潜叶蛾繁殖力下降。【结论】TaVgR基因在番茄潜叶蛾雌成虫和卵巢中高表达,且沉默该基因严重阻碍其卵巢发育和降低繁殖力。本研究为开发以VgR基因作为靶标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新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的生殖系统及不同发育阶段卵巢的形态结构,揭示交配过程中雌、雄外生殖器的匹配机制,为该虫生殖生物学及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解剖及扫描电镜观察,描述内、外生殖器以及雌蛾卵巢发育特征。【结果】与其他斑螟亚科种类生殖系统比较,微红梢斑螟生殖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形态特点:(1)微红梢斑螟雌蛾的交配囊片特别发达,导精管从交配囊体的侧腹面发出,导精管内无导精管球;(2)雌蛾腺体环状,位于第8~9腹节节间膜处,雄蛾具有发达的味刷构造,由6对重叠的鳞片刷组成;(3)雌蛾交配囊管表面的棘刺与雄蛾内阳茎外表面的阳茎针在分布位置和方向互补,具有高度匹配的关系。微红梢斑螟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5级,2日龄后雌蛾卵巢饱满,发育良好;4日龄后卵巢衰退。【结论】(1)雄蛾发达的味刷及外生殖器的高度匹配关系提示其复杂的求偶行为和交配模式,加之成虫期较短,可能成虫为单次交配。(2)雌虫羽化后卵巢基本成熟,补充营养似乎并非卵巢发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卵巢发育与性诱剂诱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迁飞性昆虫的生理发育比较复杂,这影响了其对性诱剂的行为反应,造成了田间性诱效果的较大波动。本研究旨在明确性诱剂诱捕对不同迁飞时期田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种群的监测效果以及性诱剂诱捕与雌蛾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5年9月开始,在浙江宁波和温州、广西宾阳及江西宁都4地,利用性诱剂和网捕法监测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动态。解剖雌性卵巢并拍摄卵巢分级特征图。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性诱剂诱集和雌蛾卵巢发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16年6月下旬-7月中旬宾阳县稻纵卷叶螟为迁出代和本地繁殖代的混合种群,各级别卵巢均能解剖到,但是Ⅰ-Ⅱ级卵巢的比例最高;7月上旬宁都县稻纵卷叶螟为迁入代,卵巢以Ⅳ级为主(70%),雌蛾交配率达91.3%;9月下旬宁波北仑稻纵卷叶螟为迁出代,虫量逐渐减少至消失,卵巢处于未成熟状态,无交配发生;10月上旬温州市瓯海区稻纵卷叶螟为宁波南迁代的过境代,卵巢以Ⅱ和Ⅲ级为主,部分雌蛾完成交配,但未见雌蛾产卵。对于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网捕法和性诱法对种群动态的监测结果类似。对于迁出代,由于成虫未性成熟,性诱法不能引诱到雄蛾,但能网捕到大量成虫。相关性分析表明,对于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性诱剂引诱的雄蛾数量与网捕成虫数量、网捕性成熟雌蛾数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后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结论】性诱集可以用于准确监测迁入代、过境代和本地繁殖代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由于性诱剂监测的种群数量与稻纵卷叶螟的卵巢发育级别极显著相关,在进行防治适期或发生量预测时,性诱法可能比田间赶蛾法更有利于指导防治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粘虫生殖的研究——Ⅲ.生殖系统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吴秋雁  郭郛 《昆虫学报》1964,(6):795-802
根据粘虫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来区分雌蛾的日龄,是较为可靠和方便的方法。我们从前蛹期开始,研究粘虫雌雄两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形态发生过程,在25℃恒温条件下,粘虫雌雄两性内生殖系统的分化在蛹期第五天基本上完成。而生殖细胞发育成熟的时期则雌雄各不相同,雄性精子在成虫羽化时便已发育完成,雌性卵子必须在成虫羽化取食补充营养后方能发育成熟。我俩将粘虫雌蛾卵巢的发育分为4个时期:即(1)乳白透明期,(2)卵黄沉积期,(3)成熟期,(4)产卵后期。卵巢的发育情况可以作为鉴别雌蛾日龄的标准之一。雄性粘虫的睾丸在蛹期有合并现象,井由于排精体积逐渐缩小。由于羽化后雄蛾的生殖系统外形上无特别明显的变化,所见较难判断它的日龄。最后比较了卵粒的发育成熟与咽侧体活动以及飞翔、交配、产卵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和评价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诱捕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种群动态和迁飞状态,为粘虫迁飞规律的研究和测报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逐日检查并统计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不同季节诱蛾量和高峰期,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和交尾率。【结果】2015-2017年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粘虫年度间第1到第4代诱蛾量无显著差别,高空探照灯在越冬代诱蛾量极显著地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高峰期有明显的不同;越冬代雌蛾的卵巢发育2级以下的比率分别为20%和0、第4代为90%和100%,卡方测验无显著差异;高空探照灯诱捕到的第1至第3代雌蛾,卵巢发育2级以下的比率总是显著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交尾率有类似的结果。【结论】两种诱测工具均表明漯河地区粘虫处于春季迁入和秋季第4代迁出状态;高空探照灯监测到的第1代到第3代粘虫更多处于过境和迁飞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期加温催化的红铃虫越冬代雌蛾,其卵巢的发育程度及速度是明显不同的,而卵巢的发育与否似乎又与其交配能力相关。4月上旬刚羽化的雌蛾卵巢小而透明,没有任何卵巢沉积,以后几天的发育甚微,而此时的交配率仅为13%左右。到8月初,刚羽化的雌蛾卵巢已部分发育,末端卵粒已有少量卵黄沉积,其发育速度也较前者快,而此时的交配率已上升至49%左右。 经ZR515点滴的刚羽化雌蛾(无论是什么时期加温催化的),它们的卵巢发育程度和速度均显著提高,并促进了卵黄沉积。因而,它们的交配能力也随之增强。经最适剂量0.1μg/头点滴的雌蛾,交配率可高达70%。 经点滴的雌蛾产卵周期和产卵高峰均大大提前,卵母细胞的成熟比较一致,因而每次均能产出成批的卵,总产卵量也明显高于对照。并且,这些卵均能孵化,胚后发育亦属正常。 本文还探讨了激素、卵巢以及交配等三者的相互关系,并试论了补充营养、激素对交配及产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褐飞虱卵巢发育及其与迁飞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描述了褐飞虱雌虫卵巢的构造和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其形态特征,划分为五个发育级。 环境条件对长翅型雌虫卵巢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在高温、低温或取食黄熟期水稻时,卵巢发育停滞;光照期对印巢发育无明显影响。证实了揭飞虱雌虫卵巢的发育是受体内保幼激素所控制。 1977年在我国南方稻区五个点上系统解剖捕获的褐飞虱雌虫,观察了卵巢在迁飞过程中的发育状态。在虫源迁出地区,由于水稻黄熟和温度的影响,田间雌虫卵巢出现生殖滞育现象。在迁飞运行中受高空低温和停止取食的影响,卵巢仍处于滞育状态。在迁入区降落后,温度、食料适宜,解除了生殖滞育,卵巢继续发育而定居繁殖。 提出了褐飞虱卵巢发育与迁飞过程关系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作物重大迁飞性害虫发生为害及监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中7种(类)迁飞性害虫发生为害概况,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虫,发生区域涵盖我国粮食作物种植区,且存在国内外虫源交流;概述了成虫种群监测、雌蛾卵巢发育分级、翅型调查、异地预报等迁飞性害虫监测预报技术;提出了需要对迁飞性害虫成灾机理、智能化监测工具和迁飞关键路径进行研究,努力建成全国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迁飞性害虫的精准预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灰飞虱雌性生殖系统的构造和卵巢发育分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秀媛  丁锦华 《昆虫知识》1990,27(6):365-366
<正> 在许多迁飞和定居性的农业害虫中,已广泛应用系统剖检雌虫的卵巢发育进度,作为研究害虫预测预报和发生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1988~1989年,我们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雌虫的卵巢结构和发育分级进行了解剖观察,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入侵害虫蔗扁蛾成虫及卵内蜕皮激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液相色谱和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对入侵害虫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成虫及卵内的蜕皮激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明确蔗扁蛾成虫及卵内蜕皮激素的主要组分及动态变化规律.羽化后第4天,雄成虫蜕皮激素含量仅为0.080ng/只,而雌成虫蜕皮激素含量高达5.978ng/只,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鉴于雌成虫的蜕皮激素主要是由卵巢合成分泌,因此我们测定了卵巢发育过程中整个蜕皮激素的变化动态,发现前期卵巢蜕皮激素含量较低,后期则相对较高,其峰值出现在发育到第3天的卵巢,蜕皮激素含量为10.480ng/卵巢.卵内蜕皮激素含量测定表明,前3天的卵内蜕皮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维持在0.010ng/卵左右,而到第4天时,卵内蜕皮激素含量则下降到0.006ng/卵.蜕皮激素定性分析发现,卵巢和卵内均含有3种主要的蜕皮激素组分:20-羟基蜕皮酮、26-羟基蜕皮酮和一个尚未鉴定的组分.  相似文献   

15.
粘虫迁出与迁入种群的行为和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比较了田间粘虫Mythimnaseparata (Walker)迁出与迁入种群在飞行能力、 飞行肌干重、卵巢发育、交配以及保幼激素滴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迁出种群的飞行潜 力显著强于迁入种群,雌蛾中胸背纵肌平均干重(6.53 mg)也显著高于迁入种群(5.92 mg ),但卵巢发育程度显著低于迁入种群;迁出种群的交配率和平均交配次数均显著低于迁入种 群;早期迁入的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和交配率相对较低,并随迁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迁出与迁入 种群雌蛾的保幼激素滴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JHⅡ滴度平均分别为4.63 ng/mg和8.69 ng/mg。这些结果说明,粘虫迁飞前后的行为、生理和生殖特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迁出种群具有较强的飞行潜力,生殖系统的发育受到暂时性抑制;而迁入种群飞行能力下降,卵巢发育级别 较高,交配率增加。同一世代早期迁入的雌蛾卵巢发育程度较低,表明粘虫迁飞是发生在成虫 发育的初期,迁飞过程中卵巢发育受到暂时性抑制,迁入以后便迅速发育并开始繁殖。粘虫迁 飞的行为和生理特性与“卵子发生 飞行拮抗综合症候(oogenesisi flight syndrome)”相符 。内分泌激素(保幼激素)在其迁飞与生殖的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寄主对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卵巢发育的影响,以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和菜粉蝶Pieris rapae这两种常见的寄主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两种寄主对蝶蛹金小蜂卵巢管长度、不同发育级别卵的卵室数,以及各自占整个卵巢卵室总数的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两种寄主中羽化出的寄生蜂在卵巢管长度间差异显著,而在Ⅲ级卵的卵室比例上以柑橘凤蝶为寄主的寄生蜂明显高于以菜粉蝶为寄主的寄生蜂,而Ⅰ级和Ⅱ级的卵比例则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对室内饲养的二点委夜蛾Athelis lepigone(Moschler)雌成虫分时段进行解剖,观察其卵巢的结构及发育进程。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具有1对卵巢,各由4个卵巢小管组成。发育进程可分为5个阶段: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1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田间卵巢发育的监测结果显示,Ⅰ级卵巢在整个发生期所占比例较高,Ⅳ级卵巢所占比例较低,推测其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将较低,并与田间调查结果吻合,因此卵巢解剖分级法可以用于二点委夜蛾的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对室内饲养的二点委夜蛾Athelis lepigone(Moschler)雌成虫分时段进行解剖,观察其卵巢的结构及发育进程.结果显示二点委夜娥具有1对卵巢,各由4个卵巢小管组成.发育进程可分为5个阶段: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1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田间卵巢发育的监测结果显示,Ⅰ级卵巢在整个发生期所占比例较高,Ⅳ级卵巢所占比例较低,推测其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将较低,并与田间调查结果吻合,因此卵巢解剖分级法可以用于二点委夜蛾的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室内饲养成虫,对柑桔爆皮虫的蛹及正常取食和交配、正常取食但未交配以及正常交配但未取食三种处理的雌成虫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该虫具有1对卵巢,每侧有5根卵巢管。前两种处理的雌虫卵巢管均能正常发育,成虫寿命在30天左右; 没有取食的雌虫寿命只有7天左右,在其卵巢管的生长区和成熟区均无卵形成。根据卵巢的形状、卵的产生过程、卵巢萼内有无卵粒以及卵黄沉积情况等将卵巢发育程度分为6个级别,即发育初期(0级)、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每头雌虫最高怀卵量在140粒左右,根据雌虫怀卵量变化趋势,推测正常取食和交配的柑桔爆皮虫雌虫在出孔后10天左右开始产卵,产卵历期可达22天左右。据此提出该虫卵巢管发育到成熟待产期(Ⅲ级)之前(即羽化出孔后10天之内)为出孔成虫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20.
瓜实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本研究拟对卵巢发育进行分级,以判断田间捕获的瓜实蝇是否达到性成熟。室内饲养瓜实蝇成虫,对开始羽化至羽化后80 d的不同日龄成虫卵巢进行解剖,并记录了卵巢长度、卵巢宽度、卵巢指数(卵巢长度&#215;卵巢宽度)和所含卵粒数。将瓜实蝇卵巢发育过程分为4期6个级别,分别为卵黄发生前期(Ⅰ级和Ⅱ级)、卵黄发生期(Ⅲ级和Ⅳ级)、抱卵期(Ⅴ级)、经产期(Ⅵ级)。随着卵巢的发育,Ⅰ~Ⅴ级卵巢长度和宽度迅速增长,卵巢发育成熟开始产卵以后,Ⅵ级卵巢长度和宽度逐渐减小。Ⅰ级和Ⅱ级卵巢长度与宽度大致相等,以后各期卵巢长度均大于宽度。Ⅲ级和Ⅳ级可见清晰的卵室,卵母细胞迅速增长,卵黄逐渐沉积。Ⅴ级可见清晰的卵粒,整个卵巢呈圆柱状。Ⅵ级开始排出卵子,所含卵粒数显著少于Ⅴ级;虽然此级卵巢长度大于Ⅳ级,但卵巢宽度、卵巢指数与Ⅳ级基本一致;Ⅵ级卵巢可见黄体,可结合黄体判定卵巢所处发育级别。本研究对评估粘虫板捕获的瓜实蝇雌虫生理日龄结构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