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性别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君霆 《遗传》1980,2(2):1-5
家蚕的性别控制是一个实践和理论上的重要间 题。雄蚕茧比雌蚕茧出丝率高20% 以上,雄蚕休质比 雌蚕强健,养蚕生产上所用一代杂交种(大体是雌雄各 半)如果全是雄蚕,那么既不用增加成本,又不用多费 劳力就可增产10-15% 的丝。  相似文献   

2.
正确识别和诊断家蚕蚕病,对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夺取养蚕无病丰产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几种传染性蚕病的识别、诊断简介如下。 一、病毒性蚕病 (一)中肠型脓病 中肠型脏病农村叫干白肚,各个蚕期都有发生,尤以夏秋期发病更为严重,是家蚕主要病害之一。发病蚕儿群体大小不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蚕体瘦小,灰黄,食桑减少或不食,常爬到蚕座外缘平伙不动,粪粒变形发粘。起蚕发病是起缩症状,体皮松皱带有锈色;四、五龄2—3日后发病,胸部略透明呈空头症状;病重则完全停止食桑,第二、三胸节扁瘪多皱,腹部肿胀,尾部萎缩,排泄微绿色或乳白色粘粪,静伏蚕座,有时吐出大量胃液而死。  相似文献   

3.
根据郑辑之《永嘉郡记》(公元四世纪)记载,永嘉地区(即今浙江温州一带)一年能养八批蚕。当时人民已经发现用低温催青蚕卵,有利于产生不滞育卵。为了能在一年四季里分批多次养蚕,创造采用低温催青办法以不断获得产不越年卵的蚕。同时还从蚕丝产量看到养越年化蚕比养不越年化蚕更为有利。所以又利用各代不越年化蚕所产的卵,在自然高温下孵化,以获得各代越年化蚕作为蚕丝生产主要蚕种。这样既解决多次养蛋的蚕种问题,同时又尽可能达到较好的蚕丝生产目的。这是我国古代养蚕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相似文献   

4.
伍律  胡人澄 《昆虫学报》1964,(3):311-314
试验所用柞蚕品种为青六号,以蒙古栎为饲料,二眠前在室内饲养,其后则在山上放养。所用微量元素为锰、锌、铜、钴及硼,浓度均为千分之一克分子溶液,室内饲养时,溶液涂抹于叶的两面,放养时则喷洒在树叶上。 试验结果表明:在初期生长上,孵化后270小时,添饲微量元素的各组,百蚕体重均超过对照,其中硫酸锌组、氯化钴组及硫酸铜组分别超过对照9.96%、9.39%及7.91%。在发育上,孵化后101小时起青蚕数,除硫酸铜及氯化钴两组外,其他各组均多于对照组。另外,茧的大小,茧重及茧层率等,除硼酸组外,各组均超过对照,亦证明添饲微量元素对柞蚕后期生长发育有良好作用。在抗病力上,对脓病没有什么效果,其中硼酸反而有不良作用,但对软化病的抗病力有显著增加,其中硫酸锰组,硫酸铜组,氯化钴组及硫酸锌组的发病率分别低于对照组22.32%、21.81%、19.65%及18.86%。  相似文献   

5.
蚕分为桑蚕和柞蚕两种。我们北方主要以养柞蚕为主。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蚕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活动的,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关系。外界环境条件发生的任何变化,蚕体不能适应,表现出机能紊乱,发生病态。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柞蚕常见的病害和敌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校米丘林生物研究小组,为了培育新类型的蚕,解决苏北地区养蚕普遍缺少桑叶的困难,在生物教师汤国彬同志的指导之下,进行了用莴苣叶养蚕的试验:首先在计划中明确地订出采用控制饲料喂养法喂养“莴(3)改桑蚕”就是从收曦起喂给莴苣叶,到壮蚕期3龄(或5龄)改吃桑叶,他们结合动植物学课堂学习,把米丘林学说的原理巧妙地应用在养蚕上了,这种饲养方法,不但可以达到用少量桑叶来喂养更多更好的蚕的目的,还可以降低“五日病”  相似文献   

7.
中国柞蚕寄生索科线虫(Mermithidae)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我国,柞蚕寄生线虫是柞蚕的主要寄生虫病,在辽宁、吉林、山东、河南、贵州五个省的部分放养柞蚕区均有发生。寄生线虫以辽宁省的分布最广,危害也最重,目前已知分布在16个县102个公社,其中受害严重的蚕场也有70万亩之多。在没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柞蚕的感染率通常为50—60%,严重的高达90%以上,使柞蚕生产受到很大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是世界蚕业发祥地。蚕丝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1990年创汇25亿美元,产茧47.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65%,生丝出口占国际市场90%以上,丝绸出口占45%左右,都占世界第一位。本文简述我国养蚕科技最新进展及其对蚕业生产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东北柞蚕区发生最多的几种螽蟖,每年加害春秋蚕很严重。主要加害柞蚕的卵、稚蚕和春茧,这就使幼虫的苗和茧受到损失,形成减产。尤其1958年在辽宁省放养柞蚕的数量达到了18万把,产量为120亿粒,除了扩大蚕场  相似文献   

10.
柞蚕卵壳的结构及其与赤眼蜂寄生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柞蚕是我国的一项特产,产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国劳动人民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饲养柞蚕,汉代用其茧作絮,到唐宋时利用柞蚕茧丝已相当盛行,所以柞蚕生产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蚕区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山东、河南、贵州等省。柞蚕丝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除供服饰外,还是多种工业用材,推进柞蚕生产对繁荣山区经济、提供工业原料,具有一定的意义。 柞蚕卵是比较大而坚硬的昆虫卵。文献报道昆虫卵的卵壳是由围绕着卵母细胞的滤泡细胞连续分泌出卵壳蛋白,沉积于卵母细胞外周而形成的(Kafatos 1976)。Paul 等人(1972)对柞蚕卵壳蛋白质的种类做了分析,Kawasaki 等人(1971)分析了柞蚕卵壳蛋白中  相似文献   

11.
樗蚕与柳蚕     
由于蓖蔴蚕与柞蚕推广饲养,要适应当地的气候与饲料的条件,才能成功,如果能找到和它们相近的种类进行杂交试验,以提高其生活力,便有着重要的意义。樗蚕与蓖蔴蚕杂交,已经中国科学院试验成功;柳蚕经华东工学院试验,其蚕茧可供纺织用,但柳蚕比柞蚕丝量少,品质差,如能把柞蚕与其相近的柳蚕杂交,来提高柞蚕的生活力,却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柞蚕细胞色素P-450和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Antheraea pernyi G.)在我国蚕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防治其病虫害主要靠农药。因此研究蚕体内与农药代谢有关的酶类是有意义的。 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系(MFO)起着代谢杀虫剂的中心作用,并与杀虫剂的选择毒性,抗性以及增效现象密切相关。细胞色素P-450(下简称P-450)是MFO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13.
伍律 《昆虫学报》1975,(3):281-288
放养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的柞树均属于壳斗科(Fugaceae)栎属(Quercus)。栎属在我国有五十多种,其中用来饲养柞蚕的主要有六种:即檎栎(外棡)(Q.aliena)、柞栎(椁椤)(Q.dentata)、蒙栎(蒙古柞)(Q.mongolica)、辽东栎(辽东柞)(Q.liatungensis)、麻栎(尖柞)(Q.acutissima)及栓皮栎(黑栎)(Q.variabils)。在辽宁柞蚕产区,栓皮栎很少,但有以杨柳科的蒿柳(Salix viminalis)作为代饲料的。除栓皮栎外,上述五种柞树及蒿柳在饲养柞蚕上,究竟谁优谁劣,迄无定论,各柞蚕产区对它们的评价也不一致。但这个问题,对于今后发展柞蚕生产是个关键问题,必须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在柞蚕茧丝产量占全国80%左右的辽宁蚕区进行了如下的试验,其目的是从柞蚕的生长发育、抗病力及茧丝质量等方面来鉴定各种柞树的优劣,以及代饲料蒿柳的饲蚕效果,为今后柞蚕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柞蚕茧丝的产量,辽宁省约占80%左右。但该地区的春蚕普遍遭到柞蚕饰腹寄蝇 Crossocosmia(Hertingia)tibialis Chao 的侵害,据1960年调查,全省春蚕的受害率为60—71%,其中最严重的蚕区,受害率竟高达100%,对于柞蚕茧丝的生产和制种影响极大。为了防冶这种害虫,有必要从它的生活史及生态上进行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杀虫作用与它们对昆虫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密切相关。很多杀虫剂本身并不是好的抗胆碱酯酶剂,需经生物体内氧化等代谢过程转变为相应的活性产物,才能有效地抑制胆碱酯酶。杀虫剂表现选择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生物体内激活和解毒代谢的差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差异以及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O’Brien,1976)。 柞蚕在我国蚕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柞蚕饰腹寄蝇是柞蚕的寄生害虫。本文报告  相似文献   

16.
天幕毛虫抱寄蝇是柞蚕放养场内大害虫——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Mots.)的重要天敌。在辽宁省各蚕区普遍发生。据作者在复县调查,其寄生率为93.6%,在新金县调查,寄生率为86.3%,对天幕毛虫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很有利用前途。 又据作者了解,辽南部分蚕民认为,天幕毛虫抱寄蝇与柞蚕饰腹寄蝇一样也是柞蚕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能很好地指示昆虫物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索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线粒体基因组并在线粒体水平上了解大蚕蛾科(Saturniidae)属及种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采用PCR步移法并结合克隆测序的策略,测定了珍稀绢丝昆虫琥珀蚕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采用邻近距离法(NJ)构建大蚕蛾科及外群共14种昆虫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琥珀蚕在大蚕蛾科中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琥珀蚕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 312 bp(Gen Bank登录号:KU301792),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核糖体rRNA基因和一段332 bp的A+T富集区,呈现典型的鳞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及基因排布顺序。分析结果表明,琥珀蚕线粒体基因组中A+T含量高达80.18%,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除了COX1以CGA为起始密码子,其他均为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COX1、COX2和ND5均以不完整的T为终止密码子,其余基因都是以典型的TAA或TAG为终止密码子。预测的22个tRNA二级结构中,除tRNASer(AGN)缺乏DHU臂外,其他21个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由线粒体蛋白质基因串联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琥珀蚕与柞蚕Antheraea pernyi、天蚕Antheraea yamamai、明目大蚕Antheraea frithi构成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Antheraea这一分支。在9种大蚕蛾科昆虫中,琥珀蚕与柞蚕属的天蚕亲缘关系最近,与巨大蚕蛾属Attacus的乌桕大蚕Attacus atlas亲缘关系较远。【结论】琥珀蚕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方式同其他已测定的鳞翅目昆虫的完全相同。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大蚕蛾科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学结果一致,即琥珀蚕隶属于柞蚕属Antheraea。  相似文献   

18.
揭示了柞蚕林N循环与放蚕强度、土壤肥力、剪伐周期等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柞蚕茧收获和周期性剪伐柞树枝叶是影响柞蚕场N平衡的主要因素.放蚕强度和剪伐周期必须根据柞蚕场土壤肥力水平和柞树生长势来确定.调整林下植被组成、种植固N植物能明显提高土壤供N能力,适当施用速效N肥能有效地促进保苗场幼树、幼龄柞墩和恢复老龄柞墩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19.
天蚕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蚕AntheraeayamamaiGuerin是一种天蚕蛾科柞蚕属的大型野生绢丝昆虫。天蚕丝因其独特的色泽和质地,而被誉为“绿色金子”。近年来,有关天蚕的开发利用研究已引起我国蚕业界的重视,在天蚕的生物学、形态学、饲育与制种、茧丝加工等方面已有许多报道[1],而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尚很薄弱。本文着重报道天蚕五龄幼虫及蛹期的呼吸代谢变化规律。l材料与方法试虫由山东省蚕业研究所沈孝行先生提供。实验室内自然温度下用麻株Q。rcusacvtiss加a鲜叶单头饲养所获之蛹。本试验于1995年6~7月进行。取五龄起蚕雌雄各1头用CYES—11型0。、CO。气…  相似文献   

20.
揭示了柞蚕林N循环与放蚕强度、土壤肥力、剪伐周期等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柞蚕茧收获和周期性剪伐柞树枝叶是影响柞蚕场N平衡的主要因素。放蚕强度和剪伐周期必须根据柞蚕场土壤肥力水平和柞树生长势来确定。调整林下植被组成、种植固N植物能明显提高土壤供N能力。适当施用速效N肥能有效地促进保苗场幼树、幼龄作墩和恢复老龄柞墩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