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重楼是云南传统的道地药材。由于种苗繁育困难和生长周期长,重楼的推广种植多年来未能取得突破。滇重楼的"多年栽培,分期采收"技术是将滇重楼根茎按用途分为药用部分与种苗部分,采收时,仅采收药用部分,种苗部分(带顶芽的根茎)继续生长发育,而不是将整个根茎全部采收作为商品药材。通过考察滇重楼须根比率的月度变化规律及3年的根茎生长量,进行采收时间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滇重楼"多年栽培,分期采收"技术间隔时间以3年为宜,每年每公顷收益为11.25万~33.0万元,采收时间以12月至翌年3月份为宜。  相似文献   

2.
板桥党参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二年生、三年生板桥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O liv.)的产量、多糖含量以及总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二年生、三年生党参产量在8~10月份都较高,与相同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二年生、三年生党参多糖含量在7~9月份都较高,与相同月份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年生的党参总皂苷含量在11月份最高(1.11%),6月份次之(0.90%),9月份最低(0.77%);三年生的党参总皂苷含量在6月份最高(1.07%),8、9、10月份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7月份最低(0.72%)。综合考虑产量、多糖及总皂苷含量,板桥党参于栽培第三年8、9月份采收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分布特点及动态变化。野生及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高, 其中不定根中甘草酸含量与主根接近。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的月变化规律相似, 且根茎中甘草酸含量比主根、不定根变化幅度大。在一个生长季中, 栽培甘草主根甘草酸以10月份含量最高, 表明秋末是最佳采收期。栽培甘草主根在1.0 m土壤深度甘草酸含量较高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故直接播种方式种植甘草不利于根系采收, 造成资源浪费, 需要探索更有效的甘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野生与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分布特点及动态变化。野生及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高,其中不定根中甘草酸含量与主根接近。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的月变化规律相似,且根茎中甘草酸含量比主根、不定根变化幅度大。在一个生长季中,栽培甘草主根甘草酸以10月份含量最高,表明秋末是最佳采收期。栽培甘草主根在1.0m土壤深度甘草酸含量较高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故直接播种方式种植甘草不利于根系采收,造成资源浪费,需要探索更有效的甘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滇重楼根茎内多糖类和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为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滇重楼根茎内的多糖含量,色谱分析法测定滇重楼根茎内的总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AMF对滇重楼根茎内多糖和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滇重楼根茎内多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因接种不同AMF而...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4年生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Hara)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0、5、20、80、160 mg/L的加镧营养液培养华重楼植株,通过比较不同营养生长指标及采用HPLC法测定根茎皂苷组分,研究不同施镧水平对华重楼生长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镧对华重楼生长及皂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镧溶液浓度的增加,华重楼皂苷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当镧含量达到160.00 mg/L时,则会对华重楼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株高降低、比叶面积升高。研究结果表明80.00 mg/L的施镧水平最有利于华重楼的营养生长及根茎皂苷积累。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滇重楼须根腐解产物对其根际土壤酚酸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为滇重楼连作障碍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法,以未栽培过滇重楼的沙壤土为栽培基质,研究滇重楼须根腐解对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滇重楼根际土壤中主要含有香草酸(VA)、丹参素(DSU)、对香豆酸(PCA)和对羟基苯甲酸(PHA)四种酚酸物质,其中DSU含量最高,PCA含量最低,随着根际土壤中滇重楼须根施用量的增加,同一年生滇重楼幼苗的根际土壤中上述四种酚酸物质含量逐渐升高,且对不同滇重楼年生的影响不同,呈现随着种苗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根际土壤中四种酚酸物质分量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VA与PCA、DSU与PHA、VA与PCA以及PHA与VA和PCA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滇重楼根际土壤中四种酚酸物质的积累相互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滇重楼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主要来源于残留须根的腐解,是人工栽培滇重楼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在采摘人工栽培滇重楼时应尽量避免大量须根被遗留在土壤中而影响下一茬植物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滇重楼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滇重楼的优良AM真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于室温盆栽条件下对滇重楼新鲜根茎与28种AM真菌共同培养后采样,选取浸泡于FAA固定液中滇重楼根系30条,采用Philips J M等的方法染色、制片、镜检,根据Trouvelot等的方法统计菌根侵染率,以及用HPLC测定和比较分析各处理组滇重楼根茎中核苷(胞苷、尿苷、鸟苷、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和碱基(尿嘧啶、鸟嘌呤、腺嘌呤)的含量。结果:多数处理组滇重楼AM真菌侵染率均有所提高,其中Ga、Asc和Asp处理组的浸染率最显著(P <0.05);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核苷和碱基含量的影响有所差异;滇重楼根茎中核苷和碱基的积累可能同时存在协同和竞争2种效应。结论:施加外源AM真菌对滇重楼根内AM真菌的侵染率具有调控(增减)作用,在人工栽培过程中接种Sde、Gd、Sca、Spe、Svi、Pb等6种优势AM真菌,能有效促进滇重楼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探究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后滇重楼根茎、须根及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残留量的变化规律,为滇重楼人工种植过程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通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在灭菌土壤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对滇重楼根茎、须根及根际土壤中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5种重金属残留量的影响。与对照组(CK组)相比,接种不同解有机磷细菌对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5种重金属残留量影响各不相同,对重金属Pb的修复效果最明显,其中三种菌(Bacillus mycoides、B.wiedmannii、B.proteolyticus)混合处理组(S7组)对滇重楼重金属的修复效果最佳。此外,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表明,除B.mycoides处理组的土壤存在污染风险以外,其余处理组均达到清洁水平。同时,5种重金属元素在滇重楼根茎和须根中的富集能力各不相同,富集系数最大为Cd,最小为Cr, S7组滇重楼根茎中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滇重楼根茎和须根中的Hg和Pb元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0.811。综上,接种解有机磷细菌能够有效降低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Hg、Pb和Cr元素的含量,其中S7组接种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探究野生和栽培产地滇重楼根际土壤中16种无机元素的5种化学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药材品质的相关性,为滇重楼科学化种植及药效功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BCR顺序提取法提取不同化学形态的无机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元素含量测定,再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滇重楼的野生品和栽培品的根际土壤中16种无机元素主要以残渣态为主,且野生品和栽培品在各元素含量方面差异明显,栽培品高于野生品;Ca、Mg元素在水溶态和交换态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元素,P、Mo元素含量则较低;Ca、Mg、Fe、Al元素在有机态和铁锰氧化态中的含量明显较高,但Na元素未检测出;相关性分析表明,滇重楼中重楼皂苷的积累与根际土壤中的P、K元素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Fe、Al、Se、Ba等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大部分以残渣态形式存在,P、K元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重楼皂苷的积累,Fe、Al、Se、Ba等元素促进了重楼皂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野生与栽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声提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黑龙江省西部野生与栽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方法提取甘草酸是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最佳提取条件为50%甲醇提取液,超声提取45m in。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高,野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主根 > 横根茎 > 不定根 > 垂根茎;栽培甘草则为不定根 > 主根 > 横根茎;总体上看地上部分甘草酸含量是微量的,其中叶的甘草酸含量相对较多,地上茎、种子等器官甘草酸含量较低。无论野生甘草还是栽培甘草, 10月份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大于5月份,并且这种差别在栽培甘草中表现更明显。人工管理措施对甘草酸含量具有较大影响,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经过土壤翻松和良好的田间管理模式反而使甘草酸含量下降,按种植农作物模式对栽培甘草进行管理对提升甘草酸含量效果不佳,给予一定的环境胁迫可以提高甘草酸的含量。在黑龙江省西部,野生甘草主根在1.0~2.0 m深度为甘草酸含量分布较高的部位;栽培甘草主根甘草酸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根尾的甘草酸含量最高,表明栽培甘草主根尚未伸长到其甘草酸含量最高的土壤深度。  相似文献   

12.
滇重楼的栽培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介绍滇重楼栽培技术,明确提出滇重楼种苗繁育以种子繁殖为主,带顶芽切块繁殖为辅;针对滇重楼原料稀缺状态,提出了合理利用滇重楼资源的几点建议,并阐述完善的滇重楼"三段栽培法" ,以解决滇重楼栽培周期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光果甘草营养器官不同季节总黄酮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不同营养器官、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光果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为生产中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营养器官中,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毛状根>水平根茎>侧根>主根、垂直根茎、上部茎>中部茎、下部茎;4~11月,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6、9、10月含量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叶和毛状根是总黄酮含量最高的部位,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最佳采收期为早秋;建议对叶采收入药,综合利用光果甘草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重楼属植物的基因资源开发前景,初步探讨了SCOT标记技术在重楼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技术,对重楼属9个种40份材料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重楼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0份供试材料可聚为4类:狭叶重楼单独聚为第一类;球药隔重楼、卵叶重楼、金线重楼及滇重楼聚为第二类;黑籽重楼与七叶一枝花聚为第三类;五指莲与毛重楼聚为第四类。说明SCOT标记能够对重楼属植物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为重楼属植物的种类鉴定和种间的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同时也为深入探究重楼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定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湖北两个天麻GAP(good agricu ltural practice)基地不同品种的天麻进行了天麻素含量的动态检测和生态条件及产量的考察。结果表明,天麻在5~9月份生长迅速,从10月下旬开始逐渐停止生长,进入11月份天麻产量达到最大;采用RP-HPLC法测定,11~12月份采收的样本天麻素含量最高。据此,确定了湖北GAP基地天麻的最佳采收期:兴山基地的乌天麻、红乌天麻和乌红天麻,广水基地的红天麻均以11月份采收为宜;兴山基地的红天麻以12月份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6.
对1~4年生何首乌的主要药用成分二苯乙烯苷含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器官中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以明确何首乌的最佳采收时间和采收部位.结果显示:何首乌各器官中块根的二苯乙烯苷含量最高,为5.35%,其次为老根和老茎,营养器官的幼嫩部分及生殖器官中的含量都很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块根中二苯乙烯苷含量逐渐增加.块根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从6月至10月逐渐升高,10月含量达到最高,为7.09%,然后含量逐渐降低.何首乌块根各部分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周皮含量最高,为9.64%,薄壁组织最低.从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变化考虑,10月采收何首乌较为合理,且老根和老茎应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以滇重楼茎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滇重楼茎叶总皂苷的工艺,并分析总皂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四因素五水平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g/m L)、提取温度54℃、超声功率210 W、提取时间2 h,滇重楼茎叶总皂苷实际平均得率为2.360%,预测得率为2.385%,相对误差为1.04%。滇重楼茎叶总皂苷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8%、58%和64%,其IC50分别为2.223、6.782 mg/m L和4.638 mg/m L。  相似文献   

18.
滇重楼的无性繁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Fr.)Hand.-Muzz.]根茎的各部位切段都能繁殖出新植株。这些后代的四年生根茎,其增长速度比同龄实生苗快3—6倍。但切段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带顶芽切段能于种植的第一年成苗,并开花、结实,是根茎中生活力最强的部位,但其地上茎一般为单轴;中间和末端的切段,它们的出苗情况和有性繁殖相似,第一年只有极少数出苗,第二年才大量出土成苗,但不开花,地上茎出现较多的多轴现象。后代根茎和地上茎的主要成份与野生滇重楼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青海栽培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不同生长年份的栽培何首乌药用部位中蒽醌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来确定何首乌的最佳采收年份,为青海栽培何首乌作为药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采收年份的栽培何首乌药材中蒽醌类物质以8年生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滇重楼种皮和胚乳为材料,用甲醇浸提得到种皮浸提液和胚乳浸提液,配制成浓度梯度为0.02、0.04、0.06、0.08g/mL的处理液,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白菜(油脂类)、小麦(淀粉类)、绿豆(蛋白类)种子发芽率、幼苗苗高和根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滇重楼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特性,以揭示滇重楼种子休眠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滇重楼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物质,且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胚乳大于种皮。(2)3种受体植物幼苗对滇重楼种皮、胚乳甲醇浸提液的敏感性大小为白菜(油脂类)显著高于绿豆(蛋白类)和小麦(淀粉类)。(3)滇重楼种皮、胚乳甲醇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的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发芽率幼苗根长幼苗苗高鲜重。(4)滇重楼种皮、胚乳中的抑制物质均能够使3种受体植物幼苗产生生理响应,启动抗氧化酶体系,其中:随着滇重楼种皮甲醇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受体幼苗SOD与POD活性先升后降,CAT活性持续下降;胚乳甲醇浸提液处理后,受体幼苗SOD和POD活性较对照均显著增强,而CAT活性显著下降。研究认为,滇重楼种皮及胚乳甲醇浸提液均能够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但滇重楼种皮与胚乳中所含抑制物在活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