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松嫩平原长春、哈尔滨、白城、齐齐哈尔、海伦和嫩江6个气象台站1951—2017年逐日气温资料,统计各地区历年≥10℃积温,构建各气象台站的年活动积温时间序列,分析其变化特征,并利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预测各气象台站未来10年的活动积温变化,同时利用国家统计局网站提供的2012—2016年黑河市、绥化市、哈尔滨市、四平市和沈阳市的大豆、玉米和水稻的产量数据,建立活动积温与作物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近67年松嫩平原6个气象台站的活动积温年际间波动较大,1981—2010年是积温升高的主要年份,1993年以来,活动积温增加较显著,2001—2017年的平均活动积温较1951—2000年增加243.6~420.3℃·d;松嫩平原北部活动积温上升幅度大于南部;构建ARIMA模型预测2018—2027年松嫩平原的活动积温较2001—2017年有所升高,6个气象台站间升高幅度在25.7~96.9℃·d;活动积温预测值均在置信区间内;活动积温与作物产量呈二次曲线变化,活动积温在3300℃·d以下时,玉米产量随活动积温增加而增加,活动积温在3800℃·d以下时,大豆和水稻产量随活动积温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沈霞 《生物学通报》2005,40(12):40-41
目前世界各国均重视开展科技教育。在我国已有多种生物科技活动模式。近3年来,我校结合生命科学的教学,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科技活动。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探索一种比较适合各类学校开展的“五结合”生物科技活动模式.即课堂内外与校内外相结合、生物科技活动与全校性科技活动开展相结合、长期活动项目与短期活动项目相结合、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活动与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繁殖期间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是野生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研究野生动物繁殖期间行为特征与策略是动物生态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基础问题之一。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们利用内置记录活动水平传感器的GPS项圈记录了1只受孕、产仔并育幼的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活动位点和活动水平。研究了该大熊猫各繁殖阶段(交配后期、产仔期和育幼期)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结果表明:在交配后期(2010年春季,即4-6月),雌性大熊猫活动空间范围较大为3.49 km2,其日平均活动距离较大,活动水平也相对较强;在产仔期前后(2010年夏秋季,即7-10月),雌性大熊猫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为0.42 km2,日平均活动距离和活动水平都明显减低;自2010年冬季(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开始雌性大熊猫带仔生活,其家域面积逐渐增大,且趋向稳定 (0.84~1.19 km2),日平均活动距离和活动水平都开始逐渐增大。雌性大熊猫在求偶交配、受孕、产仔和育幼过程中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反映了大熊猫在繁殖期间的行为策略。本研究结果可为繁殖期间大熊猫及栖息地的保护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华  徐勇  王丽佳  徐琳 《生态学报》2023,43(10):3995-4009
科学评估人类活动强度对于统筹协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和陆地表层人类活动强度算法,测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1984年、1997年、2008年和2018年的人类活动强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解析了影响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84—2018年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强度总体处于低水平阶段,大致以2008年为节点,前期缓慢下降,后期快速上升,1984年的人类活动强度为1.44%,2018年上升到1.70%;(2)西藏“一江两河”地区(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和青海河湟谷地的人类活动强度最高,沿日喀则-拉萨-那曲-玉树-果洛-西宁形成条带状的相对高值分布区,川藏高山峡谷区、藏北-青南高原区和帕米尔山区的人类活动强度最低;(3)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密度、道路密度、经济规模、地表起伏度、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占比和区域发展导向,且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解释力显著高于单因子,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科技活动蓬勃发展,但活动开展不平衡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科技活动的质量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1 我国中学生物学科技活动现状调查笔者在1994年和1996年,分别对江苏省50所中学和61所中学114名中学生物学青年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相当数量的中学所开展的生物学科技活动主要是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饲养和栽培动植物等较为简单的活动(表1)。这些科技活动的活动目标主要是训练某些生物学基本技能,创造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的比重小。深入调查表明,相当数量的中学生物学教…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2月2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开展的全国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2013-2015年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2015年,全国446个保护区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共有人类活动156061处,总面积28546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95%。保护区人类活动主要包括采石场、工矿用地、能源设施、交通设施、旅游设施、养殖  相似文献   

7.
白马鸡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4月-1994年7月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直接跟踪观察白马鸡的四季垂直迁移活动2栖息地类型,日活动规律的结果,并对白鸡与其它雉类的同群活动,繁殖期的结构群现象进行了描术客分析。  相似文献   

8.
日活动节律是动物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强度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与身体控制代谢和能量收支成本密切相关。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助红外相机监测,对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日活动节律及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红外相机累计6370个工作日,共收获687张藏酋猴照片,其中独立有效照片105张。日活动节律分析显示,藏酋猴属于典型性的昼行性动物,日活动呈现"M"型,活动高峰出现在12:00—16:00。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比较结果显示,藏酋猴在雨季和旱季的行为节律差异不显著(P>0.05)。与雨季相比,旱季的行为差异表现为活动时间缩短、日出时段活动减少以及主要活动时间从中午推移到下午。另外,随着年气温的变化,藏酋猴日活动温度范围在-2~34℃,其中,15~25℃时活动频次较高(占比59%)。本研究从红外相机的视角揭示了藏酋猴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变化,为藏酋猴行为生态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积极响应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斗号召,以实际行动迎接全国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下,已在1977年9月恢复学会活动。到1977年底,已进行了四次学术交流活动。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已将1978年学术交流活动内容作了初步安排。其中,已落实了有关医学、兽医、工业微生物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朱广瑾 《生理通讯》2005,24(3):74-75
2005年5月27日上午北京生理科学会召开了理事会议,主要内容为筹备举办学会50周年庆祝活动事宜。此外,还对“天坛国际脑血管会议”中,我学会举办的专题会进行组织和筹备,北京市科协作为此国际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已将其列入2005年的重大活动给予支持。会上还对我学会一、两年举行一次的学术年会和北京市科协2005年学术月活动进行讨论和安排。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少年之家是1952年10月25日开幕的,生物组从11月8日开始了活动。除了年假及学校期终考试等关系致有短时间的间断外,活动一直继续到目前。下面我们将上学期及寒假活动的大致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下: 上学期是从1952年11月8日——1953年1月4日,共八个星期,每星期活动一次,每次一小时半到两小时。组员共有48人,分三大组(每组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规范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进行原位杂交实验流程中的作用,以及品管圈活动提高染色质量降低实验失败率的应用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医疗诊断。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规范自动免疫组化仪行原位杂交的流程,提高染色质量、降低原位杂交失败率为活动主题。对我科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活动前)以及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活动后)在自动组化仪操作的全部原位杂交项目分析原位杂交质量不佳或失败的原因,并对引起实验失败的各种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原位杂交染色质量提高、失败率从5.54%降低到了2.33%。结论品管圈作为全面的质量管理的工具,能规范原位杂交工作流程,提高原位杂交成功率,增强团队凝聚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林麝的一些生物学资料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983年8月至1985年8月,我们在卧龙及唐家河保护区工作期间对林麝(Moschus chry-sogaster)进行了一些生态观察,现整理如下。一、栖息环境与活动林麝在春秋两季活动于针阔混交林中,夏季在暗针叶林活动,冬季则活动于针叶林和阔叶林中向阳地带。这种垂直迁移习性是随食物、气候而变化。林麝喜栖于半阴半阳、气候温暖、地势较平缓的林内。昼夜活动大致是:天亮前1小时左右开始觅食,持续约3小时,日出后休息、反刍。日落后又活动约3小时,即晨昏活动。白昼休息处一般是在山脊、草坡和陡峭的岩石向阳处。从粪便和兽径发现林麝活动路线较固定,其麝径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地球上各类生态系统都难以保持其原始的自然状态,从而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胁迫。选取彭阳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该区人类活动生态环境胁迫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彭阳县11年间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胁迫状况。结果表明:彭阳县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胁迫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对人类活动胁迫指数贡献率为48.7%,为第一主控因子;彭阳县2000—2010十一年间生态环境胁迫程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06年人类活动胁迫指数最大,其数值为2.02,2000年最小为–3.98。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水沙情势发生变化,定量分析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水沙效应是当前水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赣江上游章水流域1961—2020年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经验统计分析法定量分析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及人类活动的水沙效应对年降水量响应的临界值。结果表明:降水量和径流量均呈非显著下降趋势(P>0.05),输沙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01);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突变年份均为2003年,输沙量的突变年份为1998年;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0.7%和89.3%,对输沙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5%和96.5%;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效应对年降水量响应的临界值分别为1170 mm和858 mm。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生态建设、水土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2年8月-2018年5月,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光头山和板房子秦岭梁区域,利用红外相机对野外大熊猫活动规律进行监测.结果 显示:光头山是本保护区大熊猫主要冬栖地.春季是大熊猫活动的高峰期,特别是3月活动频次最高,其次是冬季,2个季节累计相对活动强度为88.56%.大熊猫日活动频次有2个高峰,分别为8:00-...  相似文献   

17.
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婷  陈万旭  李江风  梁加乐 《生态学报》2021,41(15):6134-6145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的加剧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科学测度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可为制定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借助InVEST模型测度神农架林区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且结合多源数据测度其人类足迹指数的时空分布,综合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对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生境质量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无剧烈变化,超过60%的区域处于较高生境质量和高生境质量类;(2)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人类足迹指数呈现"西部低,东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两极化"的发展趋势;(3)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二者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林区中部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负面效应为主且愈加显著,人类活动会导致生境质量的恶化。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的人类活动管理以及生态系统保护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空间依赖效应,科学合理划定保护范围,提高生态保护规划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雷秋妹 《蛇志》2015,(1):51-5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持续影响。方法 2014年6~10月我科8名护士自愿继续开展第二期品管圈活动,并对活动前后进行无形成果自我评分,分析实施第二期品管圈活动后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结果 8名手术室护士对无形成果自我评分中,活动后成长最低为0.7,最高为1.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持续提高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有利于个人成长,护士应坚持每年参加品管圈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是从1983年开始的。当时我们的科技活动主要是采集制作生物标本,做一些小实验和小观察。虽然我们的科技活动受到省、地、县表彰,但由于教改处于尝试阶段,加之思想不够解放,不相信学生会写出有水平的论文,因此当时的实验报告都较浮浅。1985年下半年开展的教改活动,在原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中特  相似文献   

20.
四川梅花鹿的昼夜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郭延蜀 《兽类学报》2003,23(2):104-108
1987 年2 月至2000 年9 月, 用直接观察法在四川省铁布自然保护区中先后对287 只四川梅花鹿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2 934 h 的观察。四川梅花鹿的昼夜活动具有明显的活动与休息相间出现的节律, 晨昏和午夜是其活动的高峰期, 白昼活动强度较低以休息反刍为主。不同季节其昼夜活动节律有较大的变化。春、夏、秋、冬4 季每天单位时间的平均活动频率分别为: 55.29 ±32.97 %、46.42 ±37.24 %、48.21 ±35.80 %、47.75±32.21 % , 季节差异不明显( F = 0.32 < Fo.o1 ) 。昼夜年平均每天约有52.07 %的时间在活动, 其中白昼活动仅占5.28 % , 而晨昏和夜晚的活动占46.79 %。影响时间分配比例的因素为: 鹿的年龄、性别、繁殖状态、食物资源、天气状况、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