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活菌体外拮抗6种肠道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枯草芽孢杆菌BS 3株在体外对 6种常见肠道致病菌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 )的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枯草芽孢杆菌BS 3株对宋内志贺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及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拮抗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SY-30是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的一株大肠杆菌,该菌株产生大肠菌素,无致病性,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我们将该菌制成活菌制剂,对101例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临床效果观察及1330例效果累计表明,对该病的预防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是最常见的家禽细菌性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外,禽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通过禽类及其产品传播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加强禽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快速鉴别检测,对养禽业和公共卫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禽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确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的特异靶标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多重PCR方法,分析该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可靠性。【结果】该方法能特异性地鉴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每个PCR反应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3 CFU细菌和100 pg基因组DNA。临床分离菌株检测显示,多重PCR与传统血清学方法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快速鉴别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禽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噬菌蛭弧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保护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建立了致病性大肠杆菌E0111 感染昆明小鼠动物模型,用噬菌蛭弧菌进行保护试验。致病性大肠杆菌E0111 攻击前3 天,用噬菌蛭弧菌预先保护,小鼠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存活率高(P< 0.05) 。致病性大肠杆菌E0111 攻击后1 小时,用噬菌蛭弧菌保护与对照组比较生存时间,存活率无差异(P> 0.05) 。并证明噬菌蛭弧菌8 ×105CFU/ml 小鼠腹腔注射0.02ml/g 对小鼠无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微生物遗传和DNA生物化学新近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致病性物质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其中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研究进展较快。应用这些技术研究微生物致病性遗传因子的结构和功能,对致病机制可得到更多的了解,这样,对传染病的预防免疫及某些传染病的抗生素治疗会有所帮助。 按经典的遗传学方法来分离及研究无毒  相似文献   

6.
人体内外都有微生物存在。如皮肤上就有很多种微生物,常见的主要是皮肤葡萄球菌,肠道内有大肠杆菌;鼻腔中主要是类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菌等。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眼观察到体内外某些正常菌类。下面介绍取皮肤和咽部两个样本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正> 以往的研究将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分成三类。一类是主要引起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BPEC);另一类是引起旅游者腹泻和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的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再一类是导致痢疾等疾病的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关于ETEC和EIEC的致病机理研究的比较清楚,ETEC中要产生LT和ST肠毒素,EIEC象志贺氏菌一样能侵入肠上皮细胞并繁殖。EPEC的致病性可能与某种粘附因子和细胞毒素产生有关。近来人们又提出两类新的腹泻性大肠杆菌,即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数百万泌尿道感染(UTI)是由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所致的肠外感染。由于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株(ExPEC)的耐药,其治疗变得更加困难,这种特殊的大肠杆菌还可产生导致肠外感染的特殊毒力因子(VF)。  相似文献   

9.
<正>K99株由一种质粒决定的,它有象发丝状的抗原结构,存在小牛、羊羔和偶然是仔猪的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表面上。在细菌对宿主的肠粘膜的吸附作用方面这种抗原是重要的,在一分离株上它的存在可被作为一种有用的肠道致病性的指征。经吸收过的K99因子血清通常应用于检测抗原,因为K99在18℃生长的微生物上不能表达,有抗生长于37℃的标准株活菌的抗血清常常用生长于18℃的同源菌株进行吸收。  相似文献   

10.
细菌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细菌侵入宿主细胞时所涉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要综述,概述了耶氏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产单核细胞李氏菌、沙门菌及志贺菌等侵入哺乳动物细胞时相关分子的性质、结构与功能,并对宿主细胞上的受体分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泻仔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与耐药性、毒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鉴定的12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96孔微量板法、K-B法、微量稀释法、寇氏改良法分别测定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耐药表型、生物膜菌与浮游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12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膜阳性率为96.1%,以弱阳性(1+)为主;分离株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2.2%、92.2%、9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1.6%,共呈现94种多重耐药谱,其中以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构成比最大,为86.0%,且其与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诺氧沙星、头孢拉定及头孢哌酮的耐药性有相关性(P0.05),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对生物膜形成菌的MIC较对应浮游菌分别提高2-16倍和8-16倍;生物膜形成能力3+的菌株LD_(50)最大。【结论】腹泻仔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普遍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呈现多重耐药,生物膜形成菌对环丙沙星及氟苯尼考的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能力呈正相关,但随着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增强,LD_(50)值则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生物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哺乳动物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哺乳动物结肠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是影响宿主健康的主要因素,而结肠肠道菌群失调通常伴随着变形菌门丰度的升高。变形菌门是胃肠道中一类适应性强、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常见菌,其丰度变化可直接对宿主健康产生影响。本文就哺乳动物结肠肠道菌群失调过程中变形菌门丰度升高的微生物特征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结肠肠道菌群失调过程中变形菌门丰度变化的驱动因素,以期为哺乳动物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肠埃希菌(简称大肠杆菌)是引起无并发症尿路感染(UTI)最常见的细菌。具有尿路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可产生多种参与其致病过程的毒力因子,包括P-菌毛、溶血素、aembactin和细胞毒性坏死因子-1。然而尿液中细菌的繁殖通常在没有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即无症状性菌尿(ABU)。ABU不一定需要治疗,而且良性细菌的无症状繁殖还可有助于  相似文献   

14.
致病岛是病原微生物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的外源DNA,它是在研究致病性肠道菌的基因组结构和致病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其他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致病菌中得到证实。本就各类病原菌致病岛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同时介绍了致病岛的特征,讨论了致病岛在微生物进化中的意义及与tRNA基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方伟武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信息离散性度量方法---FDOD(functionofdegreeofdisagreement)方法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K12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相似序列部分,及差异较大的序列部分,证实了大肠杆菌O157∶H7核酸序列注释中可能致病的特有序列与正常序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IMT5155自分泌黏附素基因等具有代表性的疑似毒力基因在不同来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和Dot blot,检测疑似毒力基因在不同地区(101株大肠杆菌中国分离株和121株大肠杆菌德国分离株)、不同来源(人源、禽源及猪源)大肠杆菌中的分布,并分析其和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的关系.[结果]自分泌黏附素基因B11等11个疑似毒力基因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分布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A1 36.4%(32/88)、A8 53.4%(47/88)、A1063.6%(56/88)、B1137.5%(33/88)、F3 59.1%(52/88)等,且疑似毒力基因主要存在于大肠杆菌B2进化群中.值得注意的是,D1、E9和F11基因片段在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中有较高的分布率,分别为60%(6/10)、80%(8/10)和90%(9/10),而在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中未检测到B11基因.[结论]自分泌黏附素B11等疑似毒力基因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关系密切,但疑似毒力基因D1、E9和F11与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密切相关,提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新生儿脑膜炎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储库.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许多微生物,人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连的腔道,如口腔、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所谓正常微生物菌群是指在人体生理正常状态下,寄居在人的体表和体腔中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大致可分为二群:1、定居菌群:由相当固定的微生物型所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特定部位或只见于特定年龄.如果菌群有了改变,能立即自行恢复原状.2、暂居菌群:由非致病性的或潜在致病性的微生  相似文献   

18.
有益菌与致力相互抑制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微生物间有一定的拮抗作用[1]。以有益的微生物补充到人体内,使微生态保持平衡,增加机体的防御和抵抗能力,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如:食母生(酵母菌)、双歧杆菌制剂、需氧芽胞菌制剂等广泛地在临床上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保健和治疗效果。但微生物间的抑制作用是相互的,有益菌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有多强?致病菌对有益菌的抑制作用又是怎样?为了探明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一年多的反复试验与观察,初步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来源 河南省防疫站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人工诱导的大肠杆菌L型从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以及耐药性R质粒传递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L型菌从菌体形态、菌落特征、生化反应等方面与原型菌有较大差别;原型大肠杆菌和相应的L型菌接合试验均阳性,但后者接合频率较前者明显低;将L型菌经膀胱和尾静脉感染小鼠,引起实验鼠脏器的间质性炎症,通过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证明,L型菌可直接引起脏器感染,并非只有返祖后才能致病。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法,检测了大肠杆菌(CVCC1565)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igh pathogenicity island,HPI)核心区的irp1、irp2、irp3、irp4、irp5及fyuA基因片段,并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岛的类似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E.coliCVCC1565菌株irp1、irp2、irp3、irp4、irp5及fyuA基因大小分别为799bp、414bp、798bp、504bp、758bp、948bp,与GenBank中公布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O:8 WA)HPI的irp1、irp2、irp3、irp4、irp5及fyuA基因同源性分别达到98%、98%、98%、95%、98%、98%。研究结果表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株(CVCC1565)携带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基因,这几个毒力岛基因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之间可能存在水平性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